“虹吸”过程中的能量守恒

2015-01-09 17:01翟爽侯恕
物理教学探讨 2014年12期
关键词:重力势能大气压液面

翟爽 侯恕

古时候,人们就学会了用虹吸管来处理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现代,很多生产生活中的物品都是利用虹吸原理工作的。虹吸现象更会被引入中学物理教学课堂(如图1所示),作为演示实验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同时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及探索精神。

自然界任何情况下都是遵循能量守恒定律的。虹吸现象中,如图1所示:液体会顺着弯管自下而上的从M点上升到最高点P处,再顺着管子下落到N处。通常情况下,人们认为是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把液体压上去的。但是事实上,相对于管内液体的流速而言,液面M的高度并未发生很大的改变(极限情况下甚至可以保持不变),大气压力并不能做功,事实上,已经有人在真空中实现了虹吸现象[1]。那么,在虹吸过程中,液体运动的动能和上升过程中的重力势能是从何而来的呢?是否还存在其他方面的能量转化呢?

我们先看看虹吸原理是如何定义的:虹吸现象是“液态分子间引力”与“位能差”所造成的,即利用水柱压力差,使水上升后再流到低处。下面笔者将从“分子间作用力”及“位能差”两方面着手,探析虹吸现象中的能量守恒过程。

我们都知道,由于气体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分子碰撞浸入气体中的物体器壁从而会产生气体压强。液体也会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有压强的作用,然而原理与气体则大不相同。液体分子间距与分子直径成比例,当分子间距小于10-10 cm数量级时,分子间主要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大于10-10 cm数量级时,分子间主要表现为引力。一般来说,液体的压强主要是分子间作用力造成的(分子热运动造成的压强相对很低),由于液体受重力的作用,容器一定深度处的液体受力而被压缩,分子间距发生改变从而对外界表现为斥力的作用,继而产生了液体压强,流体力学中称此时的斥力为体弹性应力。因此,深度越深,压强越大。零重力条件下,液体几乎不被压缩,分子对器壁的碰撞为主要因素。因此,稳定的液体几乎不会对容器以及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有压强的作用。既然分子间作用力在压强发生变化时会改变,必然会伴随着能量的转移。在流体中,压强即表征了单位体积内流体因处于压缩状态而具有的一种机械能,我们称之为“压强能”。

在虹吸管中,如图1所示,液体从m处开始上升至P处的过程中,液体压强逐渐减小,便会伴随有能量的释放。根据托里拆利定律:流体从小孔喷出时的速度恰好与物体自高h 处自由下落所获得的速度相同,则n处管内液体流速为:

vn= (1)

由于同一流线上的液体流速相同,因为细管的横截面积处处相同,由定常流体的连续性方程可知,m处与n处的速度大小相等,即

vm=vn= (2)

由伯努利方程可知:

PM+ρghM+ ρv =P +ρgh + ρv (3)

由于液面下降速度与管内流速相比很小,我们把它看做静止,且把此时的液面高度看成为0。则:

P0+0+0=Pm+0+ ρv (4)

即有:Pm=P0-ρg(h2-h1) (5)

同理:PP=P0-ρgh2 (6)

则MP段液柱压强差导致的液柱受向上的力为:

FM-FP=(PM-PP)S=ρgh1S (7)

压力恰好与液柱重力相互抵消。从而可以看出,当外界压强PM=0时等式(6)依然成立,说明液体能够沿着弯管上升,大气压强并不是必要条件,一旦虹吸形成,则不需要大气压强的作用了。这恰好解释了为什么在虹吸现象的定义中,并未提及大气压强的作用。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虹吸现象与大气压强毫不相关,虹吸现象起始形成过程中,大气压强必不可少。对于虹吸形成过程,很多文章已有论述,本文不再赘述。

通过以上分析,MP段液体流动过程中,压强能全部转化为液体从M点上升至P点的重力势能了。那么,液体运动的动能又从何而来呢?

由于vN= 。考虑稳定流动过程,管内各处液体流速相同。液体增加的总动能为:

mv2=mg(h2-h1)(8)

此动能增量正是液体从M下降到N所减少的重力势能。因此可以解释:在虹吸过程中,两容器液面高度差会直接影响管内液体流速,高度差越大,流速越快。

总结:虹吸过程中,大气压强并未做功,由于分子间作用力改变而释放的“压强能”使液体逆流而上,维持了虹吸现象;两容器液体的“位能差”转化成为液体运动动能,为液体的流动创造了条件,两液面相平则虹吸现象停止。整个虹吸过程中,忽略粘性阻力的作用情况下,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参考文献:

[1]戚伯云.力学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黄锦略,薛严.液体在虹吸管中的流动[J].物理教学.1980,(1):25.

[3]韩独石.用量筒组装的虹吸式具“液片”连通器[J].物理教学探讨,2010,(5):60.

(栏目编辑 罗琬华)

古时候,人们就学会了用虹吸管来处理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现代,很多生产生活中的物品都是利用虹吸原理工作的。虹吸现象更会被引入中学物理教学课堂(如图1所示),作为演示实验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同时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及探索精神。

自然界任何情况下都是遵循能量守恒定律的。虹吸现象中,如图1所示:液体会顺着弯管自下而上的从M点上升到最高点P处,再顺着管子下落到N处。通常情况下,人们认为是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把液体压上去的。但是事实上,相对于管内液体的流速而言,液面M的高度并未发生很大的改变(极限情况下甚至可以保持不变),大气压力并不能做功,事实上,已经有人在真空中实现了虹吸现象[1]。那么,在虹吸过程中,液体运动的动能和上升过程中的重力势能是从何而来的呢?是否还存在其他方面的能量转化呢?

我们先看看虹吸原理是如何定义的:虹吸现象是“液态分子间引力”与“位能差”所造成的,即利用水柱压力差,使水上升后再流到低处。下面笔者将从“分子间作用力”及“位能差”两方面着手,探析虹吸现象中的能量守恒过程。

我们都知道,由于气体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分子碰撞浸入气体中的物体器壁从而会产生气体压强。液体也会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有压强的作用,然而原理与气体则大不相同。液体分子间距与分子直径成比例,当分子间距小于10-10 cm数量级时,分子间主要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大于10-10 cm数量级时,分子间主要表现为引力。一般来说,液体的压强主要是分子间作用力造成的(分子热运动造成的压强相对很低),由于液体受重力的作用,容器一定深度处的液体受力而被压缩,分子间距发生改变从而对外界表现为斥力的作用,继而产生了液体压强,流体力学中称此时的斥力为体弹性应力。因此,深度越深,压强越大。零重力条件下,液体几乎不被压缩,分子对器壁的碰撞为主要因素。因此,稳定的液体几乎不会对容器以及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有压强的作用。既然分子间作用力在压强发生变化时会改变,必然会伴随着能量的转移。在流体中,压强即表征了单位体积内流体因处于压缩状态而具有的一种机械能,我们称之为“压强能”。

在虹吸管中,如图1所示,液体从m处开始上升至P处的过程中,液体压强逐渐减小,便会伴随有能量的释放。根据托里拆利定律:流体从小孔喷出时的速度恰好与物体自高h 处自由下落所获得的速度相同,则n处管内液体流速为:

vn= (1)

由于同一流线上的液体流速相同,因为细管的横截面积处处相同,由定常流体的连续性方程可知,m处与n处的速度大小相等,即

vm=vn= (2)

由伯努利方程可知:

PM+ρghM+ ρv =P +ρgh + ρv (3)

由于液面下降速度与管内流速相比很小,我们把它看做静止,且把此时的液面高度看成为0。则:

P0+0+0=Pm+0+ ρv (4)

即有:Pm=P0-ρg(h2-h1) (5)

同理:PP=P0-ρgh2 (6)

则MP段液柱压强差导致的液柱受向上的力为:

FM-FP=(PM-PP)S=ρgh1S (7)

压力恰好与液柱重力相互抵消。从而可以看出,当外界压强PM=0时等式(6)依然成立,说明液体能够沿着弯管上升,大气压强并不是必要条件,一旦虹吸形成,则不需要大气压强的作用了。这恰好解释了为什么在虹吸现象的定义中,并未提及大气压强的作用。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虹吸现象与大气压强毫不相关,虹吸现象起始形成过程中,大气压强必不可少。对于虹吸形成过程,很多文章已有论述,本文不再赘述。

通过以上分析,MP段液体流动过程中,压强能全部转化为液体从M点上升至P点的重力势能了。那么,液体运动的动能又从何而来呢?

由于vN= 。考虑稳定流动过程,管内各处液体流速相同。液体增加的总动能为:

mv2=mg(h2-h1)(8)

此动能增量正是液体从M下降到N所减少的重力势能。因此可以解释:在虹吸过程中,两容器液面高度差会直接影响管内液体流速,高度差越大,流速越快。

总结:虹吸过程中,大气压强并未做功,由于分子间作用力改变而释放的“压强能”使液体逆流而上,维持了虹吸现象;两容器液体的“位能差”转化成为液体运动动能,为液体的流动创造了条件,两液面相平则虹吸现象停止。整个虹吸过程中,忽略粘性阻力的作用情况下,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参考文献:

[1]戚伯云.力学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黄锦略,薛严.液体在虹吸管中的流动[J].物理教学.1980,(1):25.

[3]韩独石.用量筒组装的虹吸式具“液片”连通器[J].物理教学探讨,2010,(5):60.

(栏目编辑 罗琬华)

古时候,人们就学会了用虹吸管来处理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现代,很多生产生活中的物品都是利用虹吸原理工作的。虹吸现象更会被引入中学物理教学课堂(如图1所示),作为演示实验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同时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及探索精神。

自然界任何情况下都是遵循能量守恒定律的。虹吸现象中,如图1所示:液体会顺着弯管自下而上的从M点上升到最高点P处,再顺着管子下落到N处。通常情况下,人们认为是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把液体压上去的。但是事实上,相对于管内液体的流速而言,液面M的高度并未发生很大的改变(极限情况下甚至可以保持不变),大气压力并不能做功,事实上,已经有人在真空中实现了虹吸现象[1]。那么,在虹吸过程中,液体运动的动能和上升过程中的重力势能是从何而来的呢?是否还存在其他方面的能量转化呢?

我们先看看虹吸原理是如何定义的:虹吸现象是“液态分子间引力”与“位能差”所造成的,即利用水柱压力差,使水上升后再流到低处。下面笔者将从“分子间作用力”及“位能差”两方面着手,探析虹吸现象中的能量守恒过程。

我们都知道,由于气体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分子碰撞浸入气体中的物体器壁从而会产生气体压强。液体也会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有压强的作用,然而原理与气体则大不相同。液体分子间距与分子直径成比例,当分子间距小于10-10 cm数量级时,分子间主要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大于10-10 cm数量级时,分子间主要表现为引力。一般来说,液体的压强主要是分子间作用力造成的(分子热运动造成的压强相对很低),由于液体受重力的作用,容器一定深度处的液体受力而被压缩,分子间距发生改变从而对外界表现为斥力的作用,继而产生了液体压强,流体力学中称此时的斥力为体弹性应力。因此,深度越深,压强越大。零重力条件下,液体几乎不被压缩,分子对器壁的碰撞为主要因素。因此,稳定的液体几乎不会对容器以及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有压强的作用。既然分子间作用力在压强发生变化时会改变,必然会伴随着能量的转移。在流体中,压强即表征了单位体积内流体因处于压缩状态而具有的一种机械能,我们称之为“压强能”。

在虹吸管中,如图1所示,液体从m处开始上升至P处的过程中,液体压强逐渐减小,便会伴随有能量的释放。根据托里拆利定律:流体从小孔喷出时的速度恰好与物体自高h 处自由下落所获得的速度相同,则n处管内液体流速为:

vn= (1)

由于同一流线上的液体流速相同,因为细管的横截面积处处相同,由定常流体的连续性方程可知,m处与n处的速度大小相等,即

vm=vn= (2)

由伯努利方程可知:

PM+ρghM+ ρv =P +ρgh + ρv (3)

由于液面下降速度与管内流速相比很小,我们把它看做静止,且把此时的液面高度看成为0。则:

P0+0+0=Pm+0+ ρv (4)

即有:Pm=P0-ρg(h2-h1) (5)

同理:PP=P0-ρgh2 (6)

则MP段液柱压强差导致的液柱受向上的力为:

FM-FP=(PM-PP)S=ρgh1S (7)

压力恰好与液柱重力相互抵消。从而可以看出,当外界压强PM=0时等式(6)依然成立,说明液体能够沿着弯管上升,大气压强并不是必要条件,一旦虹吸形成,则不需要大气压强的作用了。这恰好解释了为什么在虹吸现象的定义中,并未提及大气压强的作用。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虹吸现象与大气压强毫不相关,虹吸现象起始形成过程中,大气压强必不可少。对于虹吸形成过程,很多文章已有论述,本文不再赘述。

通过以上分析,MP段液体流动过程中,压强能全部转化为液体从M点上升至P点的重力势能了。那么,液体运动的动能又从何而来呢?

由于vN= 。考虑稳定流动过程,管内各处液体流速相同。液体增加的总动能为:

mv2=mg(h2-h1)(8)

此动能增量正是液体从M下降到N所减少的重力势能。因此可以解释:在虹吸过程中,两容器液面高度差会直接影响管内液体流速,高度差越大,流速越快。

总结:虹吸过程中,大气压强并未做功,由于分子间作用力改变而释放的“压强能”使液体逆流而上,维持了虹吸现象;两容器液体的“位能差”转化成为液体运动动能,为液体的流动创造了条件,两液面相平则虹吸现象停止。整个虹吸过程中,忽略粘性阻力的作用情况下,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参考文献:

[1]戚伯云.力学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黄锦略,薛严.液体在虹吸管中的流动[J].物理教学.1980,(1):25.

[3]韩独石.用量筒组装的虹吸式具“液片”连通器[J].物理教学探讨,2010,(5):60.

(栏目编辑 罗琬华)

猜你喜欢
重力势能大气压液面
吸管“喝”水的秘密
可怕的大气压
捣蛋吧,大气压
《重力势能》教学案例
基于DCS自动控制循环水液面的改造
激光系统对液面信息的探测与研究
抽汲井液面恢复解释软件的研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