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招士官“招收难”的问题成因和对策建议

2015-01-09 00:22张群峰
国防 2015年5期
关键词:问题成因对策建议

张群峰

直招士官“招收难”的问题成因和对策建议

张群峰

内容提要:直招士官“招收难”问题的成因比较复杂。本文认真分析了直招士官招收质量不高、招收率偏低的主要原因,并从招收工作机制、政策规定、调整招收时间、扩大招收范围等方面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征兵工作 直招士官 问题成因 对策建议

作者:张群峰,空军司令部军务部参谋,空军中校

直接从非军事部门招收士官(简称直招士官),是军队根据建设发展需要,按照《兵役法》《征兵工作条例》及有关规定,直接招收普通高校、高级技工学校和技师院校毕业生以及其他具有专业技能的公民入伍,作为志愿兵役制士兵到部队服现役。直招士官具有文化程度高、培养周期短、适应岗位快、发展潜力大等特点,能满足作战训练急需,提高兵员队伍的能力素质。从2003年首批试点开始,全军直招士官招收专业范围不断扩大,数量逐年增多,所招收的士官在各自岗位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部队欢迎,士官招收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随着直招士官工作深入推进,也遇到一些矛盾问题,突出表现在兵役机关普遍反映招收难、招收计划完成率低,部队则反映招收质量下降、淘汰率较高。对此,亟待研究解决。

一、主要原因分析

造成直招士官招收工作难的原因复杂多元,既有招收机制问题,也有招收时间不合理问题,还有政策制度层面问题。

招收机制还不够科学。直招士官招收与义务兵征集,招收征集主体不一样,对文化素质和专业能力要求也不尽相同。义务兵要求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即可,对专业能力没有太多要求;直招士官则要求必须是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所学专业是部队紧缺、技术复杂、培训周期较长的专业。已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的专业,应取得国家颁发的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高级技工学校和技师院校毕业生须取得国家颁发的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由此可以看出,直招士官相对于义务兵,对文化素质和专业能力要求更高。在招收上,要根据部队需求,有针对性地去有关院校,积极主动宣传政策规定,吸引相关人才加入直招士官队伍。但是,目前的直招士官招收机制,与义务兵征集机制基本一样,部队除派人进行档案审查外,不参与直招士官招收的其他工作,供需之间(高校与部队)存在信息不畅,但又无法有效沟通问题,经常造成“想来的来不了、想招的招不来”现象。另外,由于直招士官招收不像义务兵征集那样,属于必须完成的任务,招收计划能否完成,与征招单位和个人绩效关联度不高,征招工作基本“顺其自然”。

招收时间相对滞后。每年直招士官工作展开时间为5月份,7月中旬前完成体检、政审、专业审定、定兵、协议书签订,8月初到达部队。招收工作在5~8月份实施,有利的一面是,毕业生已完成学业,能全面审查专业学习和职业技能情况。但弊端也较为明显:一是不利于毕业生报名参加直招士官。5月份,正值大部分毕业生已确定工作单位并去就业单位实习,如果报名参加直招士官且合格,其将面临与地方企业违约及交纳违约金等问题。如果不与企业签约,报名参加直招士官,不合格者将面临毕业就失业的风险。这种进退两难局面,将严重影响毕业生报名参加直招士官的积极性。二是不利于招到优秀毕业生。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劳动力的相对短缺,军地通用的机电一体化、机械加工制造、航空制造修理、能源化工、电子信息等热门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较好,造成军队与地方竞争同类人才时,在时间上失去竞争优势。三是不利于直招士官工作的组织实施。2013年实施的调整征兵时间改革,义务兵征集时间从冬季调整为夏秋季,直招士官招收与义务兵征集时间重叠,造成兵役机关精力分散、顾此失彼。直招士官招收工作全面启动时,正是毕业生离校和放假时间,负责直招士官工作的高校员工,只能牺牲假期时间,容易产生抵触情绪,缺乏积极性主动性,这些不利因素都将影响直招士官的组织实施。

相关优待政策不尽合理。直招士官作为部队急需的高素质兵员,理应在政策制度和权益保障方面更优于义务兵群体。但实际情况并不尽然,直招士官对此反映比较强烈。譬如,同一院校同时毕业的高校毕业生,因选择义务兵或选择直招士官,在权益保障和经济待遇上会有较大差异。选择义务兵的大学生,不仅享有当地政府给予的优待金,而且可享受大学生义务兵学费补偿代偿政策优惠。特别是在经济发达地区尤为明显。这个问题,在以前优待金较低和大学生义务兵没有学费补偿代偿的情况下不明显,但随着2009年国家对大学生义务兵学费补偿代偿政策的实施,以及近年来各地政府大幅提高义务兵优待金(对大学生义务兵增加更多)后,对直招士官招收工作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和影响。以某大单位为例,从2009年至2014年,直招士官招收率呈逐年下降态势,总体降幅达五成。

二、对策意见建议

解决直招士官招收难问题,要结合当前军事人力资源政策制度改革,按照习主席提出的能打仗、打胜仗的强军要求,向战斗力聚焦,从实际情况出发,改革士官招收模式,调整招收时间,修改完善有关政策法规,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改革招收机制。按照“谁使用、谁招收、谁负责”的原则,由军队各大单位成立专业的招收机构组织对士官的招收工作。经体检、政审、专业审定合格后,由兵役机关批准入伍。也可采取协作办学定向培养的方式,把技术难度较高、部队培训难度大的专业,指定地方院校培养,毕业时部队派人考核合格后直接招入部队。同时,制定直招士官招收考核程序和相关标准,研制考核系统,对其能力素质、专业技术水平、适合从事岗位进行全面考核,以确保所招士官能力素质与部队需求一致,杜绝“招非所需、学非所用”现象。

调整招收时间范围。将直招士官的招收时间,由目前每年5~8月份集中招收,改为全年常态招收。士官招募常态化,是发达国家特别是军事强国长期实行的有效方法。我军各大单位可根据部队任务变化和兵员编配情况,及时到相关院校和地方企(事)业单位,按照直招士官应具备的年龄、身体和政治条件,遴选招收合适的专业人才。这样,既可避免直招士官招收与义务兵征集的时间冲突,也能解决直招士官招收时间滞后于高校毕业生找工作所产生的时间差。在高校毕业生找工作时,军方就开始介入并全程参与对优质人力资源的遴选和招募,将志愿到部队长期服役的优秀高校毕业生作为士官招到部队,满足部队岗位急需,确保士官队伍稳定和技术力量衔接。

完善相关政策法规。要改变现行政策注重优待义务兵,而忽视直招士官的做法,调整优待范围,将直招士官纳入优待群体。在大致公平合理的基础上,实施差异化优待标准,尤其要将直招士官纳入学费补偿代偿范围,体现政策规定的公平性,解决高校毕业生直招士官心理失衡的问题。同时,要组织评估大学生不同入伍方式对部队建设发展、提高战斗力产生的作用和影响情况,并以此为依据,修改完善现行士兵服役有关政策法规,发挥政策法规的积极导向作用,对志愿长期服役的直招士官给予政策倾斜和奖励。还要注意解决征集大学生义务兵效益低的问题,扭转大学生义务兵入伍多、留队少,当兵“潇洒走一回”的局面。

继续扩大规模数量。要在改革士官招收模式、完善政策法规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直招士官的招收数量规模,将直招士官作为士官队伍的重要来源,使每年的直招士官数量达到招收大单位当年下士选取数的四分之一以上,发挥规模效益。还可从义务兵中晋选和士官院校毕业生中选取士官,使直招士官与选取士官形成“比、学、赶、超”态势,在竞争中相互促进,以提高士官队伍的整体能力素质。

(责任编辑:郑 宁)

中图分类号:E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2-4484(2015)05-0055-02

猜你喜欢
问题成因对策建议
管窥高中生习惯养成问题的成因与应对策略
浅谈概率学习中的问题成因与解决策略
职校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农村家庭养老问题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问题成因研究
岩土工程勘察内外业工作常见问题成因及改进建议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收缩裂缝防治技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