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战时动员 7东南沿海紧急战备动员(七)

2015-01-09 00:22
国防 2015年5期

张 羽

新中国战时动员 7东南沿海紧急战备动员(七)

张 羽

关键词:军事历史 新中国动员史 战时动员 战备动员

作者:张羽,军事科学院军队建设研究部国防综合研究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大校

九、抢修抢建入闽通道

首批参战部队向闽、浙、赣地区实施机动时,闽、浙、赣地区的公路、铁路、水路正处于全面受阻的状态。

江西省是大部分参战部队入闽的必经之地。1962 年5月底,赣江、抚河流域洪水漫溢,全省有1800公里公路、700座公路桥梁(8500米)被水冲毁,浙赣铁路温家圳段1300米路基倒塌,全省交通濒临瘫痪。“前患未已,后患又临,6月中旬,全省又普降大雨,河流漫溢,决堤166处,刚恢复的道路桥梁又遇水患,被毁情况更为严重。下旬以后,洪水更大,赣江堤岸决口频频出现,全省又被水冲毁公路路面5300公里、桥梁1441座(24281米)、涵洞一二百处,浙赣铁路从梓树至白亚80公里路基全部被水淹没,赣江导航标志几乎全部损坏。至此,全省交通几乎全部瘫痪。”1

同样,福建省的交通运输也因洪水灾害一度处于中断状态。当时,福建省交通厅在给交通部的报告中称:全省公路1.3万多公里,属于简易公路或达不到简易公路标准的路线有8853公里,近年来又遭水毁。公路分布特点是沿海平原的多,纵向路线的多;内地山区较少、横向迂回路线也较少;还有不少路线与邻省路线连接不上;主要干线的部分路段在雨季中经常淹水阻车。航道、港口问题也很多,主要河流的闽江、九龙江因受历年水土流失的影响,以及经常性的疏浚不够,闽江南港和马尾港淤泥相当严重,九龙江石码以上河段在枯水季节已形成“陆上行舟”状态。全省公路干线,几年来维护很差,经常塌方断道,桥梁年久失修,也很难保证军运交通。能够经常行驶的汽车不到千辆,运输能力与运输量也有很大的矛盾。5、6月间又连续降暴雨,铁路、公路、航运、电讯受阻,困难加剧。

对参战部队机动部署影响最大的还是铁路。在运输最紧张的1962年6月至7月,鹰厦、外福、浙赣和南浔铁路,先后发生水害98处、147次,塌方25.5万立方米。当时,江西通往福建只有一条鹰厦铁路。这条铁路建设的标准较低,通行能力差,北段的通过能力为17对,南段仅有10对,且全线有36%的车站只有两股铁道。由于闽、赣两省的洪水灾害,鹰厦铁路水毁严重。特别是5月,闽江铁路大桥第13号桥墩被木排冲塌后,鹰厦铁路曾中断行车55天。7月7日,闽江大桥再次被洪水冲毁。

面对闽、浙、赣三省严重的交通运输状况,为保证参战部队按期完成机动部署及大量人员物资的前运后送,国家有关部门和鹰潭军事运输司令部,对入闽通道的抢修抢建工作进行了筹划部署。1962年6月8日,鹰潭军事运输司令部派交通部副部长、鹰潭军事运输司令部副司令员潘琪专程进京,向李富春副总理和中共中央华东局负责人汇报闽、浙、赣三省交通抢修抢建的计划安排。与此同时,交通部就闽、浙、赣三省公路抢修抢建的分工问题,向国家计委、总参谋部提出建议。主要内容是:闽、浙、赣三省负责省辖公路的新建、改建任务,组织对省辖公路水毁路段的抢修;鹰潭军事运输司令部负责三省新建、改建公路设计文件的审批,并对公路的测设、施工和水毁公路的抢修进行监督检查;交通部负责经费、筑路机械所需配件和“国拨材料”的拨付。6月18日,国家计委根据交通部的建议,下发《关于修建公路工程分工问题》的文件。

6月25日,国家计委、总参谋部、交通部联合致电鹰潭军事运输司令部、闽浙赣三省省委和福州、南京军区,同意投资3430万元用于交通的修建恢复。明确指示:修建恢复工作要以福建为重点,确保闽清至德化、德化至漳平公路全线抢通,如有力量再考虑修建其他线路;浙江境内可先修建文成至景德线,建好10个重点渡口;江西与福建连接的石城至宁北、会昌至武平、南丰至建宁3条公路可暂缓修建,由鹰潭军事运输司令部提出建设计划,报国家计委审批。6月30日,国家计委在给国务院、中央军委的相关报告中称:交通部正在迅速调集施工力量,准备施工;铁路方面已计划资金1000万元,储备抢修用料,其他方面的安排,铁道部正在研究。

7月1日,鹰潭军事运输司令部向总参谋部、国家计委、交通部上报《关于第一期交通战备项目的安排》,计划对闽、浙、赣三省公路建设,分别投资2320万元、847万元和263万元。7月2日,总参谋部、铁道部、交通部联合发出《关于当前运输工作的几项规定》,明确了鹰潭军事运输司令部的职责范围和闽、浙、赣区域内铁路、公路、水路运输及道路抢修防护工作的组织指挥权限,规定了各项保障办法。7月6日,交通部、财政部、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和总参谋部、总后勤部联合召开会议,审查批准了鹰潭军事运输司令部《关于第一期交通战备项目的安排》。

鹰潭军事运输司令部在筹划入闽通道抢修抢建工作的同时,统一组织闽、浙、赣三省,进行了大规模的交通运输动员,抢修水毁的铁路、公路,利用公路、水路转运参战部队和军需物资。1962年6月26日,福建省支前委员会根据鹰潭军事运输司令部的统一部署,为迅速抢通德化至永太、平和至永定的公路,下达《关于动员劳力抢修支前公路和桥梁的通知》。《通知》明确:根据工程量和提前完成的要求,需要劳力29400人,其中福州市4850人,厦门市2750人,晋江专区9650人(包括泉州市),龙溪专区1950人(包括漳州市),闽侯专区1050人,龙岩专区650人。工程展开后,福建省又在公路沿线就地就近动员大量民工加入抢修队伍,以增加抢修力量,提高抢修效率。

当时,晋江养路段管辖的各线,“运输量有了突出的增长,特别是晋永、福厦、郊同等干线,行车密度日达400至500辆,比原来运量增加1至2倍,加以适逢雨季来临大大地促使了路面的损坏”,交通战备保障的任务十分繁重。为此,该养路段从6月初至7月初,“多次动员工区力量,并发动群众抢修,先后加固诗山、长潭、西安大小桥梁等43座,同时发动群众7000余人突击三天左右,整修晋永等干线路面2170多公里,基本上消灭大小坑洞”2。

1962年7月初,闽、浙、赣三省根据鹰潭军事运输司令部下达的第一期交通战备项目,开始组织新建、改建公路的测设施工。7月2日,国务院、中央军委电示鹰潭军事运输司令部及闽浙赣三省,规定由鹰潭军事运输司令部统一指挥铁道兵、工程兵、铁路员工和福建、江西动员的民工,对鹰厦铁路水毁路段进行抢修,重点抢通鹰厦线和外福线,修复闽江大桥。参与抢修的力量计有铁道兵3个师、67个连队,铁路员工2767人,沿线民工21万多人。当月,福建省完成了境内闽清、德化、漳平公路的测设任务,并投入1.4万余人进行施工;浙江省开通杭州至金华公路229公里,开通三枝树至西杭段公路15公里3。此时,浙赣铁路西段和71条干线公路尚未通车。鹰潭军事运输司令部赋予江西省的任务是:上饶至卢水关线的路面整修和桥梁器材的储备;南昌经抚州、宁都到瑞金的路基修缮和桥梁改建工程。要求先通车,然后进行整修改建;务求水退到哪里,路修通到哪里。

7月7日,江西省支前委员会在给中共江西省委的报告中称:自接到任务后,“我们当即全力以赴突击抢修水毁铁路、公路和桥梁。在抢修过程中,全省动员了数以万计的民工,在干部带领下突击施工,由于全省暴雨量过大,时间过长,至今洪水尚未退落,道路桥梁修而复毁,毁而又修,目前正在紧急抢修中。在此过程中,根据福州军区的要求,我们抢修了通往福建前线的两条公路(我省南丰至福建建宁,我省石城至福建宁化),经日夜进行赶修,现在部分工程已完工,还有部分工程正在施工”4。

当时,福建省同时开工抢修的干线公路有11条3064公里,涉及的各专区和各县都成立了支前公路修建指挥部,分段完成修建任务。南平地区按照福建省支前委员会的指示,在1个月内组织2525人突击抢修,使境内阻断的道路都恢复通车。晋江地区在1个月的时间里动员民兵、民工7000多人,加固桥梁43座,修复路面170公里。整个战备期间,福建省投入抢修水毁道路的民兵、民工,高峰时达到5万人左右,共修复桥梁166座,修复路基68万立方米,修复路面410公里,整修新建航道、码头23处。据鹰潭军事运输司令部统计,共修复鹰厦、外福铁路水害塌方89处、25万立方米。此外,鹰潭军事运输司令部还组织力量修建铁路支线9条、300余公里,修建铁路军事专用线11条、34公里。

引文:

1.江西省支前委员会:《战备工作总结报告》,中央档案馆,1962-7-7。

2.《晋江养路段一月来战备支前工作总结》,泉州市档案馆,1962-7-8。

3.总后勤部军事交通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交通史(1927~1987)》,274~275页,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0。

4.江西省支前委员会:《战备工作总结报告》,中央档案馆,1962-7-7。

(责任编辑:何 荷)

简 讯

不爱红妆爱武装——江苏省沭阳协和医院组建女子民兵连

江苏省沭阳协和医院是一所已成立10余年的民营综合性医院。近年来,该院与解放军八二医院结成军民共建单位,定期邀请部队医疗专家来院为当地群众看病就诊,同时还为驻地部队官兵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随着医院经营规模的不断发展,为加强对该院400余名医护员工的教育管理,提高其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在沭阳县人武部的大力支持下,近期该院成立了由青年医护人员组成的沭阳县第一支女子民兵连。在成立大会上,军分区领导专程参会并授旗,对组建女子民兵连给予了充分肯定。经过严格的军事训练,该女子民兵连已逐步成长为一支思想过硬、作风扎实、业务精良、训练有素的民兵队伍。该连的每位成员,平时在单位是医护骨干,在训练场上更是“巾帼不让须眉”。着眼完成战时医疗救护保障任务,该连还挑选精兵强将组成了“医疗救护小分队”,重点加强野外医疗救护训练,并参加了该县军、警、民维稳处突联合演练和人民防空演练,使其应急救护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在地方经济建设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如今,该院女子民兵连已成为沭阳民兵队伍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陈 伟 薛家伟 吴冠锐/报道 李 杰/摄影)

中图分类号:E25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ISSN1002-4484(2015)05-007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