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文化消费行为对传统家庭的影响

2015-01-13 18:41石俊
北方经贸 2014年12期
关键词:文化消费手机媒体

石俊

摘要:从20世纪后半期开始,印刷术时代没落,随之而来的是电视、广播、互联网乃至手机媒体的蒸蒸日上。以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开始以全时、全速、全域、全民的特点充斥在快速成长的青少年生活中,青少年作为主流文化消费者在文化消费中所表现出来追求时尚、注重体验、忽略发展性消费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文化家庭的消费决策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从根本上不可逆转地改变了传统家庭交流方式,家长被青少年感染,变身孩童化大人,青少年在相对自由的环境中真正得到了身份认同。由此看来,青少年的流行风格与传统家庭文化的碰撞,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有利于推动传统文化机制的现代化创新。

关键词:手机媒体;文化消费;传统家庭

中图分类号:F7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12-0050-03

1999年由十多家媒体、梦想中文网联合主办一个“72小时网络生存测试”, 12名参与者不准携带任何物品,但有主办方提供的1500元现金和限额1500元的信用卡,以及当地上网账号和密码,他们将挑战的是如何在网络的环境中独立生存72个小时。这在当时被人们认为不可能的事情,然而,谁也没有想到,15年后的今天,人们要挑战截然相反的内容——离开网络72小时,是否可以生存?现代媒体是现代文明的一部分,随着以手机媒体为主的新媒体不断发展,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但同时关系也变得更加生疏。人人都成为自媒体沉浸在自己的网络社交圈中,其中以青少年为主的群体更是“拇指一族”的代言人。他们近乎狂热的痴迷,推动了手机媒体的飞速发展。

一、我国手机媒体发展趋势

手机媒体问世,使手机报、手机广播、手机电视被大众广泛接受,手机成为人们现代生活中重要的媒介载体。它是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1]此外,伴随着各种客户端的快速发展,手机成为目前重要的人际传播方式,它相比报纸、广播、电视甚至电脑,更能满足高速社会中人们对获取信息快捷,全面、互动的需求。无论从使用者还是制造商角度来看,手机正在掀起一股狂热的自媒体热潮。

(一)手机网民数量逐渐增加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2]《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手机网民达5.27亿,近年来,中国网民规模不断增长,仅2014年中国新增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91%。手机使用高于其他设备的使用比例,这意味着手机依然是中国网民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此外,据《报告》显示手机媒体的主要用户是以青少年为主,所占一半以上的比例,并且青少年手机用户的增长速度也要远远高于其他年龄段的用户。由此,可以说明,目前我国手机媒体的主要使用者是以青少年群体为主。

(二)手机应用成为发展亮点

手机娱乐是我国手机网民的主流娱乐应用,并逐渐从碎片化向习惯方向发展。从使用率来看,各类手机娱乐应用使比例较高。97.6%的手机网民最近半年在的手机上使用过手机娱乐类应用,其中手机游戏、手机视频、手机阅读和手机音乐在手机网民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4.9%、37.6%、56.5%和61.4%。[3]对于青少年来说,手机网络聊天、手机新闻、手机搜索、手机在线音乐、手机微博、手机社交网站、手机网络文学为主要的手机应用消费。此外还有手机地图、购物、支付等应用也为手机网民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这些客户端为了盈利也不断进行创新,通过与手机媒体完美配合,不自觉形成了用户粘性。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类应用在手机端应用中发展迅速,手机在线支付网民规模增幅较大,其中手机购物、手机团购和手机网上银行等移动服务更是备受消费者青睐。

二、青少年文化消费行为特点

(一)追求时尚文化

广义上来讲,现在的青少年大部分属于“九零后”,他们被社会贴上张扬叛逆,敢于冒险等标签,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思想价值观和性格特点,使得他们易于接受新事物,更喜欢尝试非同寻常的事情。反映在文化消费方面,就是强烈的追求时尚与新颖,力图表现差异化,引领时尚潮流。由于青少年普遍受教育程度较高,而且具有较丰富的潮流文化意识和较强的逻辑思维判断能力,因而对于文化消费的追求也是注重其能够反映时代潮流与风格,符合现代科学技术的要求。传统消费者力求购买物美价廉的商品,使用价值是他们购买商品的首要考虑因素。如果一件商品使用的时间超出了同一品类的其他商品的寿命,则这类产品被当作最有价值的产品。但是,随着消费时代的到来,在物质产品极大丰富的情况下,人们所追求的不再单纯的是产品的使用价值,而更加注重产品的无形价值,可以理解为品牌、文化、符号。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越来越多的品牌产品出现在消费者视眼中,而这些无形的凝结在现代商品中的品牌才是青少年狂热追求的,他们在这种消费中可以得到极大的满足,尽管他们会被家长批评为虚伪主义者。举例来说,各类电子设备,如MP3、MP4、手机、电脑等产品在青少年中不再单纯靠质量取胜,更是凭借机型新、时尚前卫,更新换代的速度快来占领更广阔的消费市场。此外,一些畅销书籍、流行歌曲等,更是几天之内可以迅速地在青少年中传遍,但用不了多久,他们又会追求更新的畅销书籍、流行歌曲等。于是,手机平台中的各种客户端开始发挥他们的价值,为青少年提供了各种便捷的服务。

(二)注重文化体验

青少年用于文化消费的数额在不断增长,构成青少年文化消费对象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既包括学校的音乐、绘画、书法等文化教育,也包括网络、通讯等社交联络的文化消费,还有电影、旅游等私人文化消费。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一些文化消费已经不仅仅停留在走马观花的静态消费,更多体验性消费才是青少年的最爱。比如各种画廊工作室的DIY手工制作,自拍自导的微电影,还有许多主题公园的体验活动都吸引了青少年的眼球。微信在推出“微视”之后,把很多青少年都集中在一起,通过短短的8秒钟,讲述一个故事,分享一段心得,结识三两朋友。完全弥补了文字,语音交流的局限,从而也使碎片化的传播不再那么枯燥,反而更加饱满、生动。越来越多的软件制作商将目标瞄准了手机媒体,而软件客户端与手机的联合最大程度上满足了青少年追求体验价值的需求。

(三)忽略发展性消费

从青少年的文化消费的取向来看,他们多从个人的兴趣爱好出发,多属于暂时性的消费,相对而言,较少考虑家庭需求、社会发展或未来职业等长久性因素。从手机使用率来看,各类手机娱乐应用使比例较高。97.6%的手机网民最近半年在手机上使用过手机娱乐类应用,其中手机游戏、手机视频、手机阅读和手机音乐在手机网民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4.9%、37.6%、56.5%和61.4%。对于青少年来说,手机网络聊天、手机新闻、手机搜索、手机在线音乐、手机微博、手机社交网站、手机网络文学为主要的手机应用消费。

由于青少年自身特殊性,使得其在心理、生理方面都没有成熟的思考能力。所以,对于市场中充斥的大量低层次、不健康的文化产品没有较强的辨别能力。所以,他们的文化消费多为暂时性,对高层次的文化消费,特别是发展性文化消费的投入较少。

三、青少年文化消费行为对传统家庭的影响

受封建社会的影响,我国目前仍然存在很多思想观念保守,道德约束守旧的传统家庭。家长可以主观能动控制孩子的所有,包括生活习惯的培养、读书认字的内容、消费购物的方式、甚至恋爱婚姻的自由。其实,家长制的观念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青少年创新意识的培养,同时,也不利于家庭文明、和谐、民主氛围的建设。从家庭消费行为来看,传统家庭中家长更偏向保守、稳定的消费行为。然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随着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热衷于网上购物。所以,在一些传统家庭中,父母在这一方面相对缺少权威的话语权,由此看来,青少年前卫、大胆的购物方式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自己的家庭地位,甚至可以影响家庭购物决策、家长的购物方式以及家长的消费观念。这样的变化有利于改进传统家庭的民主化改革。

(一)青少年地位提高

由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殊阶段性,他们当中的一部分文化消费目的就是为了凸显自己家庭背景的优越感以及在消费过程中的盲目自我满足感。这部分青少年热衷于通过手机中的微博、微信等平台将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图片在虚幻空间中与好友分享,以显示自己的身份与地位。与此同时,也有一部分青少年为了满足自己小小的虚荣心,试图通过各种形式的符号消费来掩盖自己的真实身份、地位等情况。其实很多普通的青少年是通过网络平台,在虚幻自我中得到满足感以平衡现实自我的落差。无论对于哪一类型的青少年,他们都是想得到社会的认同。这正是在传统家庭文化中最缺乏的对青少年内心成长的关心。而这样的表现很大程度上引起了家长的重视,他们开始关注青少年,尊重他们的想法,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所以,对于传统的家庭,青少年身份认同有开始逐渐被重视。

(二)家长变身Kidult

网络没有出现之前,青少年通过日记记录自己的秘密,而这样的私密的认同空间很容易被成人所侵袭与占领。但是当手机媒体带来多元、开放的文化时,青少年都有了自己的部落格、网络相簿等,这样不仅很恰当地保护自己的秘密,而且变相的开放,使家长的性格情趣也会有细微的变化,他们甚至也开始慢慢的变为Kidult(童心未泯,反对权威心态的孩童化大人,他们也热情的投入青少年消费文化)。[4]这些Kidult不再固执,不再保守,而是更加尊重青少年自己的选择,整个家庭也更加民主。之前在很多家庭聚会中,青少年感觉与自己的亲戚长辈几乎没有共同的价值观,兴趣爱好,于是,就会选择使用手机作为自我隔绝的一种途径。现在的很多家长都会抱怨自己的小孩没有人情味,没有礼貌。波兹曼曾经就“娱乐至死”发表了很多重要的观点,他指出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很多公共话语都通过娱乐的方式表现出来,人们逐渐丧失思考的能力。如果,文化将消亡,绝对不是由于文化禁锢,而是由于文化过于开放,过于娱乐。[5]现在看来,他所担心的事情正在慢慢逼近。青少年认为以手机为代表的媒体中所包含的各种有趣的信息,绝对要比眼前的这个现实生活更能给他们带来欢乐和幸福。在青少年的影响下现在越来越多的成人也加入了拇指一族,无论是利用手机发短信、玩游戏或是接入移动互联网等等,都可被视为向同在场的其他人暗示,他们此时是精神缺席的。所以,青少年带来的手机文化,一方面使受传统文化影响较深的家长,有了更丰富的生活体验,在时代潮流中也成为一位手机达人;另一方面,家庭中的每一个个体其实都是独立于家庭成员而与外部进行联系,对手机的依赖使青少年和家族长辈彼此交流逐渐减少。这样的家庭结构其实并不有利于家庭和谐的发展。

(三)家庭结构重组

目前在传统的家庭结构中,使用手机这一行为更多是由青少年帮助其父母,青少年已成为家庭中手机使用的中心和权威建议的来源。青少年的“技术专家”身份改变了家庭中知识方面的权威结构,这有助于提高青少年在家中的权威和独立性,有助于增强他们在家庭中的影响力。这种前所未有的关于文化、技术的互动代可能会逐渐侵蚀中国传统家庭的权威结构。手机视频以其丰富的视频资源和灵活的播放时间等优势不断挤占传统电视的观看时间。为了更大程度的满足消费者对观影效果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厂商或硬件厂商开始将移动设备与电视连接,以从观影时间、观影资源等方面与家庭对抗,彻底成为家庭娱乐中心。电视在家庭中地位的丧失,一定程度上对家庭结构的重组产生了微妙的影响。传统家庭的父母开始尊重之前一直被忽略的“技术专家”,由此看来,青少年对手机媒体的使用确实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家庭结构。

从这一方面看以手机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在家庭中的广泛使用,便于父母与青少年平等相处,为其采用民主型的教养方式提供了一个契机。青少年也能相应赢得父母的尊重,提高其在家庭中的地位,从而有助于青少年自我认同的建立与发展。

四、总结

在网络时代,青少年的文化参与意识、个性化表达以及社会责任感表现得淋沥尽致,一方面,新媒体技术的进步使得青少年的文化参与更为便捷,标榜个性极易得到实现,通过QQ聊天,博客撰文、BBS拍砖等都可以充分表达个性;另一方面,青少年在新媒体背景下的文化行为对传统的文化也有很大的影响。无论是机遇或是挑战都值得注意。可以说青少年表现出来的个体意识有重要的社会意义,青少年“个体意识”、“主体意识”的进一步唤醒,促进了社会价值观念的发展,也促使整个社会对个体的关注度提高,人们的思想和目光从精英文化、传统文化中抽离出来,开始对大众、对个体的关注,开始反思个体的绝对价值和个体价值优先性,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机制现代化创新的前提。

参考文献:

[1] 陶 然.全媒体时代手机媒体的现状与困境探析[J].群文天地:下半月,2012(88).

[2] 姜 莹. 我国网民规模达6.18亿 超八成网民使用手机上网[EB/OL].(2014-01-16).http://finance.chinanews.com/it/2014/01-16/5744866.shtml

[3]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手机网民娱乐行为报告[EB/OL].(2014-07-21)http://www.cnnic.net.cn/hlwfzyj/

hlwxzbg/hlwtjbg/201407/t20140721_47437.htm.

[4] 波兹曼.童年的消逝[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 波兹曼.娱乐至死[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谭志远]

猜你喜欢
文化消费手机媒体
手机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
手机媒体对新闻传播的影响探析
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动融合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西安扩大文化消费的现实路径
浅谈手机媒体在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的作用
文化创意产业内涵与外延
英语专业学生文化消费现状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消费行为研究
论手机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文化消费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