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学分制学历教育模式研究

2015-01-14 17:56栾艳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4年10期
关键词:学分制培养模式

栾艳

摘要:农业职业教育是服务“三农”的教育。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提出农民学分制学历教育培养模式,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职业学校服务于经济社会的职能,结合教育与生产实际,融合专业与产业,实现让广大农民接受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农业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田间地头;学历教育;学分制

中图分类号:G7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4)10-0088-02

目前,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观念陈旧落后、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低、市场信息闭塞、管理落后等制约农业技术发展的现状,是农业职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零敲碎打的临时性培训、发放资料、不定期的技术咨询等方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需要研究新的教育培训模式,实现让广大农民接受教育的目标。

1 改变农业职业教育现状,创新培养模式

我国农业职业教育“轻农、去农、离农”的现象已经相当严重。如何才能真正转变教学观念,使农业职业教育更好地发挥作用,实现让广大农民接受教育的目标,是农业职业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抚顺市农业特产学校于2009年开始尝试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学分制学历教育(这在辽宁省是第一家,也是唯一的一家),其教学特点是:农闲时,组织学员到教学点集中上课;农忙时,学校教师到各乡、村分散讲课,现场指导,把学校办到的“田间地头”,做到学习、农忙两不误。这种培养模式解决了农民上学难的问题,对于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现实意义。

2014年3月14日,教育部、农业部下发了《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的通知,要求各地区遵照执行,并将招生重点确定为“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农村经纪人、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和农村基层干部等”。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实行弹性学制,有效学习年限为2~6 a,允许学生采用半农半读、农学交替等方式,分阶段完成学业。这是结合涉农专业招生形势和农业从业人员年龄现状提出的,使农民学生学分制学历教育走上了正轨。

2 结合区域特色,动态调整专业方向

抚顺地处辽宁东部山区,八山一水一分田,具有丰富的中药材、山野菜、野生动物等特色资源。抚顺市农业特产学校始终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办学方向,树立为现代农业服务的办学理念,努力转变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确定了动态的、适应市场的职教方针;形成了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的紧密对接。由大农业教育改为特产农业教育,围绕产业办专业,贴近农民办职教,使农村、农业、农民与职教融为一体。

近几年,先后针对农村所需要的动物疾病防治员、农业技术员、生产资料及种子销售人员等实际情况设置了养殖、种植、现代农艺技术等专业,开办了针对农民的学分制学历教育。并与各县农发局、动检局共同建立了立体式农村职教规划图和活动网,年均招收全日制在乡农民学生1 000余人,现已成为辽宁省东部山区特产农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供给基地,造就了一大批扎根农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3 改革培养模式,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

推倒围墙办职教,对农民学生实行“边学边做”的学分制培养模式,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在此模式下所招收的学生均为在乡农民,他们正在家乡从事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农业生产经验和技能,但他们的文化基础良莠不齐,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相对较差,多数人满足于现状、懒于学习,或者由于年龄的限制没有机会进入学校完成系统的学习过程。

根据调研和走访,为农民学生确定了3种形式的授课方式:一是在农闲时间,教师到乡、村办学点集中授课;二是农忙时,学校教师到各乡、村分散讲课,到田间地头现场指导;三是组织学员到校参加专题培训或利用远程教育课堂进行授课。通过3种不同的授课形式,完成教学计划中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并以学分制评定学生的成绩,成绩合格颁发毕业证书。

3种教学形式在授课过程中有各自的教学侧重点,分别讲授不同教学模块的内容,解决不同的问题。教学点授课结合当地的“一村一品”产业项目内容进行授课,同一门课程在不同的教学点针对的方向不同,保证所教的知识能够用得上;到各乡、村的田间地头现场指导,手把手教给学生规范的实际操作技能,随时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在农业生产实际情境中,将学习活动与生产实践有机融合;到校培训和远程教学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和生产实际自行选择,以满足农民学生对多学科知识的学习需求。

新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逻辑性、衔接性和整体性,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并保证了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连贯性。

4 改革教学模式,优化课程体系

以培养中等复合型技能人才为目标,调整课程结构,优化课程体系,是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围绕当地的“一村一品”生产项目对课程体系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强化对乡或村重点产业生产项目的教学,实行“边学边做”的创新型教学模式,使学习活动和生产实际有机结合。同时按照学生所获得学分进行评价考核,确保教学计划符合国家要求。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现场实践指导相结合、教学内容与生产环节相结合的新型课程体系构建,大幅度调整和减弱了学科型、理论知识主导的状态。在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上,将原来的一个大课程体系,分解成若干相对独立的、与岗位实践能力相对应的小模块,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生产实际选择需要学习的课程。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充分体现区域特色,例如:养殖专业中的小动物疾病防治、肉鸡的饲养、蛋鸡的饲养等;现代农艺技术专业中的当地主要药材的栽培技术、山野菜栽培技术、农作物栽培技术、设施蔬菜栽培技术、食用菌生产技术、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等。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采取实验实习、专业见习、技能实训、岗位实践等教学形式,强化“农学结合”,依托农业园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合作建立相关专业实习场所和实训基地。

教学内容的重新整合设计,以区域生产的实际要求为教学目标,按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景组织课程,形成了围绕工作需求的新型教学与训练项目,适应了农民学生的特殊需要。

5 理论实践结合,师生素质共同提高

教师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必须首先深入到生产第一线,直接接触生产实际,以期更加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否则将无法完成教学过程。这样一来教师的授课任务重了,但对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却产生了明显的推动作用,其工作的主动性提高了,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增强了,也使教学真正走出了课堂、走进了农村、走近了农民,做到了理论和实践的真正结合。

学生既跟随教师学习农业理论知识,又直接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与经营过程,在理论的指导下规范了技能,在生产中结合遇到的问题又强化了理论,真正做到了在学中做、又在做中学。学生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创业的热情更加高涨。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农民学生的自我约束力相对较差的特点,注意培养其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意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取向、良好的行为规范、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强的适应能力。

6 结语

农民学生学分制学历教育是结合县域经济发展定专业,根据生产需要定项目,按照生产环节定内容,半农半读的全新教学模式,充分考虑了教学内容与生产环节的结合,真正体现了农业职业教育的特色。

参考文献

[1] 史惠民.对农业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思考[J].运城高专学报,2000(2):92-93.

[2] 郜艳丽,李峰.农村职业教育在培育新型农民中的意义及发展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9(2):834-835.

[3] 石鑫炯,金允昌,沈秀芬.构建农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J].中国农业教育,2003(4):27-29.

Abstract: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serves "three rural issues"(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This articles advocates farmers' education training mode of credit system to those surplus rural labors. It moves classroom to fields, achieves the maximum function of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school serving economy and society. It combines education and practice, specialty and industry, reach the goal of educating farmers.

Key words: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training mode; field; academic education; credit system

猜你喜欢
学分制培养模式
推进中职学分制改革对策分析
中职学分制改革及思考
“学分制”盘活远程教育工作原动力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休学创业要以“完全学分制”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