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有地方戏院团演员的培养和管理

2015-01-15 08:26林大立
艺海 2014年9期
关键词:院团剧团剧目

林大立

〔摘要〕文章从转变进人、选人、用人的思路和方式;重视演员的专业继续教育和艺德教育;完善人才管理和机制;构建和谐剧院等三方面探讨了地方戏院团演员的培养和管理模式。

〔关键词〕地方戏院团演员培养管理

地方戏是我国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因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而受到人民群众欢迎。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文化强国建设战略的实施,许多地方戏剧种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政府的保护。但是,戏曲是活态的艺术,当前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国有地方戏院团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遇到许多新的难题。例如,推进地方戏传承发展中人才缺乏,许多地方戏院团面临表演行当不齐、本土编导力量薄弱、演职员文化素质偏低,还有培养管理模式单一、分配不合理等问题。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符合当今时代与地方戏发展规律的人才培养和管理体系是值得我们研究探讨的。笔者在福建省实验闽剧院担任多年艺术管理方面的工作,就演员的培养和管理这个问题谈几点体会,不对之处敬请专家指正。

一、转变进人、选人、用人的思路和方式

1、拓宽进人渠道

长期以来,地方戏院团人才来源主要是艺术学校戏曲班毕业的学生,但是随着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和聘任制改革,戏曲班毕业的学生不再享受定向分配的政策,戏曲专业失去不愁分配的吸引力,造成了招生规模不断萎缩,生源质量不断下降,艺术学校戏曲班普遍面临招生难、成材率较低的状况。因此院团应拓展进人思路,通过调动或公开招聘急缺岗位,吸引本剧种的兄弟院团、民间职业剧团中优秀青年人才,特别是民间职业剧团因其特有的优势成为今后国有院团一个新的进人方向。一是民间职业剧团属于私有制的表演团体,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强调演出场次数量的最大化和剧目生产排练周期的最短化,演职员具备了适应高强度快节奏的排练演出的耐力,具有丰富的舞台实践经验。二是剧团数量多,从业人员基数大,以闽剧职业剧团为例,目前职业剧团就150多家,从业人员近万人。一些有抱负的民间职业剧团青年人才也非常渴望能在更高层次平台去提高、施展自己的艺术才华。然而,目前国有院团招聘或调动的人事政策受到学历和职称等条件的限制,使得民间职业剧团一些优秀的表演人员无缘加入国有艺术表演团体,希望上级人事部门能对特殊的表演人才降低招聘的学历或职称“门槛”,让更多基层的优秀人才充实到队伍中来。国有院团应顺应时代变化,改变传统思路,放下身段深入基层的民间剧团寻找可造之材。我院近几年就从县级剧团和民间职业剧团引进了优秀的青年编导演人才,充实壮大了剧院的艺术阵容。

2、引入良性竞争机制

戏曲演员要成材,除了先天的艺术天赋,还必须后天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可谓自己成全自己。如何在有限的青春年华里给予青年演员宝贵的机会?我认为,院团可打破“以戏选人,以戏用人”的传统方式,尝试剧目的竞聘机制,通过一些业务戏、折子戏让演员竞争上岗,或者在院团内部组织岗位技能比赛,请专家提意见,请名师做指导,挖掘发展有潜质的苗子,调动演员的积极性和创作热情,形成“让你来”到“我要来”的转变。对考核比赛中表现突出的好苗子,利用剧院的阵地举办优秀青年演员展演活动,给予更多舞台实践的机会,让他们通过剧院内部的竞争走向更大的舞台。多年来,我院充分重视省文化厅、省剧协举办的青年演员比赛和水仙花比赛,竭力为他们提供条件,让优秀演员通过比赛脱颖而出。我院在历次中青年演员比赛中屡创佳绩,锻炼培养出一批基本功扎实的优秀中青年演员。

3、充分注重剧目建设

剧目建设是戏曲院团的生命线,也是人才培养的载体。人才的培养造就离不开剧目,离不开舞台实践。剧院可通过创排新剧目、重排优秀剧目、继承传统经典剧目这三位一体的创排格局,让演员在传统戏和创作新戏的实践中不断吸收本剧种的精髓,潜移默化中做到传承创新,从而在剧目建设中培养人才、造就人才,使剧院的艺术创作和人才培养进入良性互动的发展轨道。我院历来非常注重剧目建设,极力打造精品剧目,演员的表演艺术随着精品剧目的打造而提高,因此也培养造就了三朵“梅花”以及一批深受观众喜爱的优秀青年演员,而优秀演员的涌现,又为下一轮的剧目建设提供良好的条件。

二、重视演员的专业继续教育和艺德教育

1、着眼长远继续教育

艺无止境,一名优秀的戏曲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的历史、文学、哲学、音乐、美术、心理等综合文化知识,院团要把演职员的继续教育作为一个长期化、常态化的工作,创造条件让青年演员参加相关专业的进修培训,以及观摩国内重大赛事和展演,提高青年演员的文化水平和整体素质。丰富的学识与开阔的眼界可以使演职员对其所掌握的专业技术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广泛借鉴吸收其它剧种不同的特色与长处,在提高演职员自身的专业素质的同时,提升本剧团、本剧种的整体水平。在“送出去”的同时还应“请进来”,邀请国内戏曲名家前来进行讲学或现场指导。不久前,福建省文化厅与中国戏曲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中国戏曲学院将福建省实验闽剧院确定为教学实践基地,搭建地方文艺院团与国家专业艺术学院交流平台,定向为福建的地方戏曲、戏剧院团培养人才,并共同打造原创戏剧。此外双方的合作拓宽到共同办学的新层次,把中专教育也纳入合作办学模式,中国戏曲学院附中与福建省实验闽剧院已联合招生,并进行了本剧种人才培养规划。这在闽剧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为的就是让演员或学员接受更高层次专业上的教育,提高自身的艺术素质,让剧院在表演艺术以及整体综合艺术方面能够不断提升,让剧院的艺术水平始终处于领先状态。

2、发挥老艺术家的“传帮带”作用

言传身教是戏曲艺术传承的重要方法,地方戏更需要老一辈艺人的“传帮带”。老艺术家是戏曲艺术的宝贵财富,有着深厚功底和精湛才艺,要让老艺术家长期积累下来的舞台经验成为辅导年青一代的生动教材。因此剧院要支持他们发挥余热,鼓励他们辛勤耕耘,对待老艺术家,剧院要负起保护责任,尊敬关心他们,为院团人才发展建言献策。地方戏传统剧目繁多,老艺术家是活字典、传宝人,除了传授技艺,还有些濒临失传的传统剧目,也亟待老前辈参与抢救、整理,去粗取精,将更多经典传统剧目传授给年青演员,让后起之秀戏路更宽,传承得以延续。

3、德育教育不容忽视

戏曲艺术是通过演员的舞台表演得以展示,加强演员德育教育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行话常说:“做戏先做人”、“立戏先立德”,一个好演员除了具有精湛的专业技艺水平,更重要的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品素养。德育教育与专业教育同样重要,应当从三个方面加强演员德育教育:第一,端正态度、提高技艺,心系观众、多演好戏、把戏演好;第二,戏曲艺术是集体创作的结晶,需要有顾大局识大体的集体观和责任感;第三,通过情操、情怀、情趣各方面的自我修养,培养高尚的品格。因此德育教育对演员提高职业素养,增强团体凝聚力,对戏曲艺术崇高使命感的认知都有积极作用。

三、完善人才管理机制,构建和谐剧院

管理机制的建立健全是人才队伍建设的保障,剧团要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机制,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要建立人才激励机制,用良好的环境吸引人才,用艺术事业留住人才,用真挚的感情团结人才,用科学制度和健全的法规管理人才。近几年来,我院制定了包括分配、考勤、考核、奖惩、岗位工作规范、教育培训等配套的内部管理制度,做到制度合理化、人性化,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以制度管理人、激励人,打破了“大锅饭”平均主义的老观念,多劳多得、向一线岗位、重点岗位、贡献突出人员倾斜,逐步形成各艺术门类艺术人才结构合理、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如今戏曲并非热门行业,能坚守传统戏曲的从业者实属不易,不能单纯靠行政命令,剧团管理者应学会人性化管理,学会深入基层一线,细致沟通,交换想法,关心演职员的工作与生活并为其排忧解难,从情感上留住人,使广大演职员能安居乐业、爱岗敬业。

戏曲作品最终是通过演员的表演和观众见面,演员是地方戏得以保存、传承和发展的舞台载体。在当前戏曲班招生难、地方戏从业者减少的现状下,国有地方戏院团应理性地反思,探索一套适应当今时代的演员培养和管理方法,脚踏实地做好演员的培养和管理工作,完善院团自身的“输血、造血”功能,地方戏才能走出低迷。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面对地方戏传承与延续,作为国有地方戏院团培养更多“德艺双馨”的好演员乃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猜你喜欢
院团剧团剧目
2022年昆曲院团调查报告
舞台剧目
新见晚清民国传奇剧目十一种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一种聚焦: 上海民营院团的现状与发展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国家优秀院团丑角专场演出暨丑角表演艺术学术研讨会综述
优秀剧目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