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加工理论指导下的声乐教学实践研究

2015-01-15 12:40姚姚
艺海 2014年9期
关键词:信息加工组块歌唱

姚姚

〔摘要〕学习论是指导教与学的一门基础理论,信息加工学习理论是学习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围绕学习过程中的记忆来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分析信息加工理论,针对如何提高学生声乐学习过程中的记忆,提出信息的输入、信息的编码与储存、信息的提取等三个方面的措施,试图为声乐教学提供更为丰富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信息加工声乐教学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把人看作是信息加工的机制,把认知看作是对信息的加工。对选择性注意、编码、贮存和提取等信息加工过程的分析和对记忆的研究,有利于了解学习过程,这是传统的认知学派不能比拟的。对音乐来说,无论是演唱者、学习者还是欣赏者,音乐记忆都是他们心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可以说,没有记忆,即没有音乐①。歌唱记忆在声乐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歌唱记忆,学生可以把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学习成果保留下来,同时也是习得技能技巧的基本条件和连接前后相关训练的桥梁。只有加强歌唱记忆,一切声乐活动才能顺利进行,这是歌唱艺术实践的重要保证。因此,利用信息加工理论来提高学生的声乐记忆就成为研究的核心。我们将声乐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主要分为信息的输入、信息的编码与储存、信息的提取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声乐教学中信息的输入

1.信息的选择要立足于师生共同经验范围。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影响他们对新知识的获得,教师对知识掌握的深度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因此,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的选择必须立足于师生共同经验范围,要注意新旧信息的联系。比如,对于刚刚学习声乐的学生提出“运用头腔共鸣来歌唱”、“运用腹式呼吸法进行呼吸”等要求,往往会让他们莫名其妙,不知所措,因为教师提出的要求没有照顾到学生的认知能力,超出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学生弄不明白教师的初衷,达不到教学效果。另外,新内容的选择必须是教师认知结构中的一部分,有深入和系统的理解,并具有相关的教学经验。只有老师明白了,才能讲解清楚,示范到位,学生才能产生清晰的知觉。

2.知识的输入应考虑学生的需求。教师做教学内容的呈现时,要注意结构清晰、层次鲜明,组织成富有意义的序列,还应该符合学生的期望,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客观分析教学对象,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知识的关系,关注学生的需求和态度,而不是主观地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模式去学习。比如,有些教师非常喜欢花腔女高音,授课时大量介绍该类型女高音的知识,训练中也让学生模仿花腔女高音的音色。但是有些学生的嗓音特点并不适合过多演唱这类作品,因此学生学起来吃力,总觉得力不从心,达不到教师的要求。教学时应多收集学生的反应,在遵循教学大纲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能力和需求做合理的安排,教师确定的问题只有符合实际,切合每位学生的期望和要求,学生才会给予优先注意和积极探索,才能领会和掌握,使整个活动处于积极状态。

3.确保学生信息加工的时间。短时记忆加工信息的能量是有限的,如果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信息,应给他们留有加工或思考的时间。短时记忆在对一部分信息进行加工时,学习其它信息的能量就减弱了。因此,如果输入的信息太多,学生缺少信息加工的时间,有一部分信息很快会遗忘。有些教师不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一会儿谈呼吸、一会儿谈共鸣的位置、一会儿谈气息的支持和运用、一会儿谈歌唱的表演和风格等等,恨不得一节课解决学生的所有问题。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学生不得要领,顾此失彼,长此以往不但问题没能解决,还造成学生思维上的混乱。所以,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语言精练、逻辑性强,同时讲解的速度不易过快,尽可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领会教师的意图。教师要确保学生每节课信息加工的时间,每个学期教学内容的设置也不宜过多,课与课之间的内容要前后连贯、有重点地“对症下药”,确保学生每节课和阶段性自我信息加工的时间。

二、信息的编码与储存

1.声乐信息的编码。我们常用的编码策略有两种,维持性复述和精致性复述。维持性复述是指一遍一遍重述要记忆的信息,这种形式在声乐教学中的收效并不明显。与此相反,精致性复述主要是以某种方式转换信息来便于贮存,教会学生使用精致性复述将大大提高记忆的效果。比如,初学声乐的学生与已掌握精致性复述的声乐学习者在识记歌曲方面就有很大的差别。初学者只能凭借机械记忆、死记硬背来记忆歌曲,不理解其内在的联系,这种仅靠简单重复的记忆效果不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有些学生几节课下来还背不了歌词,影响学习进度,这就是维持性复述的弊端。而专业的声乐学习者则能将歌曲与自己已贮存的信息联系起来,运用自己已有的理论知识用一种整体的方式对信息加以编码,根据歌曲的曲式结构,按乐句、乐段先短后长进行识记,这种记忆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识记,因此记忆的效率更高,效果也比不分段落的要好得多,这就是精致性复述。

2.信息储存的另一种方式———组块。所谓组块,指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将若干较小单位联合成熟悉的、较大单位的信息加工过程②。歌唱者在声乐学习中会遇到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信息,而人的记忆又有一定的限度。因此,学生要提高记忆能力,必须有意识地扩大识记材料的单位,学会把音乐材料加以归类或系统化,才能提高音乐识记的容量和效率。例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情况和掌握的知识,把需要识记的声乐材料做某种分类,分出若干部分,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列成提纲,绘出表格、图形等,以后遇到相应的知识和问题时就可以直接放入对应的组块中,这样既便于知识的记忆,也方便以后知识的提取。

为了尽可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学到更多知识,加强学习记忆,教师对所授知识也可以进行组块,减少学生的机械学习,有益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例如在给学生讲解歌曲时,可以把歌曲中的信息分块来进行介绍,在介绍歌曲的形象方面可分为:声音形象、歌词形象、人物形象等,学生再分别把这些信息存储于自己相对应的组块中。

三、信息的提取

1.记忆痕迹的强度。声乐信息的回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长时记忆痕迹的强度。记忆痕迹的强度大,该信息的提取就能够做到自动、毫不费力。换言之,我们不能阻止提取非常熟悉的信息③。声乐练习是长时记忆的关键,单靠课堂上教师的指导和对上课内容的编码,尚不能加深记忆痕迹。因此,对所学知识要反复体验和感知,借以形成稳定的联系,对于歌唱的每种基本功,每天都要进行反复练习,使过去的反映得以保存。单调重复的练习使人疲倦,练习时要注意调动多种感官的参与,打开多种记忆的通道,使练习的过程多样化。注意合理分配练习时间,难点和重点部分多下功夫,还要对知识进行比较、对照,加以归类。积极回忆和体验课堂上的声音效果,与理论知识联系起来,加深理解,这样才不会遗忘,使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得到巩固和深化,有利于日后提取。

2.教师语言的表达要有利于信息的提取。提取贮存的信息,提取线索起着重要作用。适当的提示线索,能帮助尽快恢复记忆,如果没有适当的提取信息的线索作为补充,一个人难以回想起某一事件。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语言的表达,提供一些有利于学生记忆和回忆的线索。例如,学生在演唱高音时,教师多只用“好”、“不好”或“把气吸得深一点”这类比较抽象的文字表达,如果换成“像游泳时的呼吸”、“气大嗓子眼儿小”这类比较具体的文字,可能既会形成言语记忆痕迹,又会产生视觉记忆痕迹,凭借双重表象,就不容易遗忘,也容易唤起学生的记忆。日后提取时,教师只要提到“像游泳时的呼吸”或“气大嗓子眼儿小”,学生就会马上回忆起呼吸的感觉和嗓子的演唱状态,用言语记忆、视觉记忆这两种方式来提取。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对于学生的信息提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根据教师提示的线索,才能准确、快速地搜索存贮的信息和内容。

结语

学生歌唱记忆的提高是掌握声乐学习中繁多技能技巧的基础和前提,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对于学习过程的分析,对“记忆”的研究,不仅让我们了解信息加工的过程,给声乐教学带来极大的帮助,有利于提高声乐教学效果,并且对于学生记忆的保持和形成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责任编辑:尹雨)

注释:

①石惟正《声乐学基础》第88页,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版。

②教育部人事司组编《高等教育心理学》第189页,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③施良方《学习论》第270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endprint

猜你喜欢
信息加工组块歌唱
横浪作用下大型上部组块双船浮托安装动力响应特性试验研究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信息技术对学习者认知信息加工的协同影响
歌唱十月
面向煤化工产业的专利信息加工与应用
陆丰7-2油田导管架平台上部组块低位浮托安装关键技术
试论科学课程教材编写的基本条件——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视角
英语词汇组块学习路径研究——组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