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文化活动让百姓乐在其中

2015-01-15 00:31沈静蓉
艺海 2014年9期
关键词:务工人员长沙市民

沈静蓉

〔摘要〕活动是群众文化的的重要载体,如何让文化活动走进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真正有吸引力和生命力,真正惠民、乐民、育民,笔者认为就必须建阵地、搭平台、送文化,建设品牌文化活动,让老百姓乐在其中。

〔关键词〕品牌文化活动创新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是一个城市在全面发展中不可缺少的推动力。一个城市的文化生活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座城市的社会形态和民众素质的状况。衡量一个城市是否具有吸引力、竞争力,它的文化资源、文化氛围、文化发展水平是重要因素之一。

长沙大力推进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短短几年时间,长沙的群众文艺“百团”声名远播,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国内群众文化活动的一大品牌,被誉为“长沙现象”,而依托百团评选和广场展演形成的“千团汇演”成为了全国知名群文品牌,百姓乐在其中。

一、建阵地,实施文化惠民

按照“建设上马一批,建成投放一批,规划布局一批”的思路,加大投入,加快建设,逐步完善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一是建设市级文化标志。投资14.6亿元建设滨江文化园“两馆一厅”(新图书馆、新博物馆、音乐厅);对清水塘长沙市近现代历史博物馆提质工程;建成开放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启动建设炭河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设计汉长沙王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有序推进市青少年宫、梅溪湖国际艺术中心等项目。二是提质区(县、市)文化设施。全市六区三县(市)均建有国家三级以上标准的文化馆、图书馆,其中一级馆12个。近年来,各区、县(市)在此基础上,投入近20亿元加快骨干项目建设。宁乡县文体中心、望城区雷锋图书馆改扩建,长沙县、芙蓉区、开福区、雨花区文体中心、望城区思贤书院建设全面启动。三是完善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全部建成了综合文化站,其中示范性综合文化站达58个。四是丰富村(社区)文化活动室(中心)全市所有村(社区)都建成了文化活动室(中心),其中示范性村(社会)文化活动室(中心)达290个,建设社区篮球场360多个。

二、种文化,倡导文化乐民

一是公共文化进村入户。坚持送文化与“种”文化相结合,大力开展送戏、送电影、送图书、送展览、送讲座、送文艺节目、送文化辅导下乡进村、进社区。2011年实现农村公益电影放映20308场、送戏下乡演出600场,完成广播电视户户通70810户,新建农家书屋329家、全市农家书屋达1013家。全市博物馆、爱教基地公共图书馆、群众艺术馆、文化馆、乡镇文化站全部免费开放。二是书香星城便捷享受。长沙以市图书馆为总馆,100余个基层图书馆(室)为分馆,推进资源共享、通借通还的总分馆建设和服务模式创新。以“三湘读书月”系列活动为龙头,开展评选表彰“十大藏书家”、“读书达人”、举办“星城科学讲座”、“你的B00K我买单”,经典诵读、图书漂流等读书活动。依托长沙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馆藏资源举办的“市民文化讲堂”、“船山讲堂”等,免费向市民开放,让公共文化活动“常驻群众家门口”。三是特殊群体文化共享。围绕“团队新成员”、“培训新对象”、“文艺新作品”、“展演新天地”、“活动新品牌”等内容,大力推进“外来务工人员精神新家园”建设活动,开展“红红火火过大年农民工进剧场”慰问演出、“好戏天天演”农民工专场演出等专项服务100余场次,让外来务工人员、低收入群体等感受长沙文化氛围,享受文化发展成果。如雨花区高桥街道坚持“进了高桥门,就是高桥人”的服务理念,倾心服务辖区内10万外来务工人员,荣膺全国“农民工文化服务示范项目”。芙蓉区依托图书馆、文化馆和各乡镇综合文化站建立外来务工人员俱乐部总、分部,每月组织开展面向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的培训、讲座、辅导及文艺活动,深受外来务工人员的欢迎。四是公共文化数字服务。依托图书馆丰富的馆藏与网络资源,先进的信息技术及专业化的图书情报人员等优势,建立长沙市数字资讯中心、为市民提供即时资讯、信息检索咨询、市民学习教育、资源整合等服务,为政府部门、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决策参考、专题信息、媒体信息服务。设立网上文化馆、网上博物馆等,让市民畅享文化发展成果。

三、学文化,助推文化育民

大力实施“文化品牌”战略,挖掘资源禀赋,打造“文化特色品牌”。一是好戏天天演,欢乐满星城。长沙市每年斥资300万元打造“戏窝子”,天天有戏看,花鼓戏、湘剧每星期轮番上演,精彩纷呈。每周6天免费为市民提供湘剧、花鼓戏等传统戏剧演出。活动的开展让更多群众共享精品艺术,进一步促进了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承振兴,满足了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发掘乡土文化、整合现有自然人文旅游资源,推出了长沙旅游文化套餐,打造湖湘文化风景线。二是“千团舞长沙”。100万元以奖代拨扶持资金,1100多支团队每年8000余场各类广场演出……出台配套政策,每两年举行一届“千团汇演”,歌舞乐了星城群众在政府搭建的平台上,亦找到了前所未有的喜悦和快乐,找到了展现自我的舞台。三是市民共享文化阳光。从2009年开始,长沙市每年举办“阳光娱乐·创业兴文”系列活动,活动包括“百万市民进歌厅”、“唱响星城”KTV争霸赛、电玩大比拼等,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让更多人参与到健康、阳光的娱乐活动中。其中“万名市民进歌厅”就是把歌厅、酒吧等娱乐场所的消费券赠送给外来务工人员、环卫工人、城市弱势群体,全市95家娱乐经营场所累计向市民发放文化娱乐消费券14万多张,近百家网吧提供700余张百元消费券,让市民不花一分钱便可享受娱乐消费服务。文化市场反哺公共文化服务成为长沙“文化娱乐之都”特色文化现象。四是品牌文化活动让百姓乐在其中。坚持群众文化生活化,创新一地一品文化品牌。坚持因地制宜,倡导一地一品,打造地方文化特色品牌。长沙县的“五彩星沙”、望城区的“相约斑马湖”、浏阳市的“广场月月乐”、宁乡县的“周末我登台”、芙蓉区的“牵手芙蓉”、天心区的“欢乐天心”、岳麓区的“和谐岳麓”、开福区的“湘江韵律”、雨花区的“快乐雨花”和众多的乡镇(街道)、社区(村)特色品牌活动深受人民群众喜爱。(责任编辑:刘小红)

参考资料:

[1]周秋光.完善长沙群众文化活动长效机制的建议.长沙晚报

[2]陆吉星,方延厚.对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的思考

[3]贾靓.增强品牌意识,提升群众文化魅力.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endprint

猜你喜欢
务工人员长沙市民
云南:800多名务工人员乘“务工专列”外出就业
长沙之旅
我眼中的长沙
话剧的盛会·市民的节日
诗歌专列送务工人员返乡过年
打造城市名片 方便市民出行
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量增至 28171万人
International Volunteers for G20 Summit in Hangzhou
广电媒体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关爱报道”的探讨
多姿多彩的“长沙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