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醋对制川乌生物碱的影响

2015-01-17 01:35秦语欣费淑琳吴月娇
中成药 2015年4期
关键词:川乌甲酰乌头

秦语欣, 谭 鹏, 国 伟, 费淑琳, 吴月娇, 李 飞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米醋对制川乌生物碱的影响

秦语欣, 谭 鹏, 国 伟, 费淑琳, 吴月娇, 李 飞*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目的分析辅料米醋的用量和蒸煮方式对制川乌生物碱类成分的影响。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醋制川乌中的新乌头碱、次乌头碱、乌头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等6种生物碱的含有量。结果相比药典法制川乌,醋蒸和醋煮制川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双酯型生物碱的一级水解,抑制单酯型生物碱的二级水解,从而提高其单酯型生物碱含有量。结论醋制川乌可提高制川乌单酯型生物碱含有量,以10%醋蒸制川乌最为适宜。

制川乌;醋;炮制;双酯型生物碱;单酯型生物碱

川乌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的干燥母根,味辛、苦,性热,有大毒,归心、肝、脾经,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功效[1]。临床应用中多使用炮制减毒后的制川乌,其减毒机理为川乌中剧毒成分乌头碱等双酯型生物碱经加热炮制后水解为苯甲酰乌头原碱等单酯型生物碱,毒性降低为原来的1/200[2-4]。历代加辅料炮制川乌记载颇多,其中不乏酸性条件进行炮制,如 《证类本草》中的二虎丸,《普济方》中的野狼毒丸,其中川乌的炮制方法分别为醋蒸、醋炒[5-6]。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醋制川乌的镇痛效果优于药典法制川乌[7]。目前关于川乌药材及制川乌生物碱类成分的研究较多[8-11],但尚未见酸性辅料醋对制川乌生物碱类成分及成品质量影响的报道。本研究拟采用不同量的辅料醋炮制川乌,通过检测炮制前后6种酯型生物碱的含有量变化,探讨辅料醋对制川乌成品质量的影响。

1 材料

1.1 药物 川乌药材于2013年9月购于四川江油中坝附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经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药所张继主任药师鉴定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干燥母根。

1.2 炮制辅料用醋 纯粮米醋,总酸 (以乙酸计)≥3.5 g/100 mL(天津市翠波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1.3 仪器与试剂

1.3.1 仪器 Waters液相色谱仪(1525色谱泵、紫外检测器,美国Waters公司);Agilent Extend-C18色谱柱(美国Agilent公司);Sartorius BS210S(Max 210 g,d=0.1 mg)天平(德国赛多利斯公司);SB25-12DTDN超声波清洗机(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旋转蒸发仪 (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DHG-9070A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常州诺基仪器有限公司)。

1.3.2 试剂 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和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对照品 (购于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号分别为110720-201111、110799-201106、110798-201106、111794-201102、111796-201002、111795-201002);乙腈和四氢呋喃为色谱纯 (德国Merck公司);纯净水 (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

2 方法

2.1 炮制品的制备

2.1.1 生川乌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得生川乌,备用。

2.1.2 制川乌 按 《中国药典》2010年版制川乌项下煮法及蒸法分别炮制[1]。取生川乌,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加水煮沸4~6 h或蒸6~8 h,至取大个及实心者切开内无白心,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晾至六成干,切片,干燥,得制川乌。

2.1.3 醋制川乌 参照上述制川乌的方法炮制。将其中浸泡用水以不同用量的醋水替换,其余操作同上。米醋用量分别为药材量的 5%、10%、20%、30%、40%、50%,加水稀释至相同体积。以上样品平行操作两批,分别粉碎。

2.2 色谱条件 按照2010年版 《中国药典》川乌项下条件,Agilent Extend-C18色谱柱(4.6 mm× 250 mm,5μm);以乙腈-四氢呋喃 (25:15)为流动相A,以0.1 mol/L醋酸铵溶液(每1 000 mL加冰醋酸0.5 mL)为流动相B,按表1的规定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35 nm。

表1 流动相梯度洗脱条件Tab.1 M obile phase gradient elution condition

2.3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异丙醇-三氯甲烷 (1:1)配制成每1 mL含乌头碱0.034 mg、次乌头碱0.01 mg、新乌头碱0.087 mg、苯甲酰乌头原碱0.023 mg、苯甲酰次乌头原碱0.095 mg、苯甲酰新乌头原碱0.125 mg的溶液,备用。

2.4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炮制品粉末 (过三号筛)2 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加氨试液3 mL,精密加入异丙醇-乙酸乙酯 (1:1)混合溶液50 mL,称定质量,超声处理 (功率300 W,频率40 kHz;水温在25℃以下)30 min,放冷,再称定质量,用异丙醇-乙酸乙酯 (1:1)混合溶液补足减失的质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5 mL,40℃以下减压回收溶剂至干,残渣精密加异丙醇-三氯甲烷 (1:1)混合溶液3 m L溶解,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2.5 样品测定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计算供试品溶液中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和苯甲酰新乌头原碱的量。色谱图见图1,各成分含有量见表2、图2。

表2 各炮制品中乌头类生物碱测定结果Tab.2 Aconitum alkaloids conten ts in different p rocessed products

3 结果

川乌经醋制后生物碱含有量发生了明显变化,不同醋浓度对其影响不同,与药典法制川乌相比,醋制川乌均使单酯型生物碱含有量升高,且加入适当比例的醋可使其达到药典规定,煮法炮制加辅料醋可使单酯型生物碱含有量提高14%~82%;蒸法炮制加辅料醋可使单酯型生物碱含有量提高8%~67%。

图1 6种生物碱测定HPLC图谱Fig.1 HPLC chromatograms of six kinds of alkaloids

图2 生品、不同用量醋煮品、不同用量醋蒸品中双酯型生物碱总量、单酯型生物碱总量Fig.2 Diester-type and monoester-type alkaloids contents in raw Aconcti Radix Cocta and different processed products

单酯型生物碱成分含有量的提高说明辅料醋可能抑制了单酯型生物碱的水解;加入辅料醋炮制品检测不到双酯型生物碱成分,说明辅料醋促进了双酯型生物碱的水解。双酯型生物碱的水解过程为通过加水加热处理,使极毒的双酯型乌头碱C8位上的乙酰基水解 (或分解),失去一分子醋酸,得到相应的苯甲酰单酯型生物碱,为双酯型生物碱的一级水解;再进一步将C14位上的苯甲酰基水解(或分解),失去一分子苯甲酸,得到亲水性氨基醇类乌头原碱,为单酯型生物碱的二级水解[12-13]。炮制时加入辅料醋增加了川乌药材组织中醋酸的浓度,酸可催化乙酰基的水解,因此可能醋酸促进了双酯型生物碱的一级水解;随着反应的进行,醋酸量逐渐增加,由于酸性条件下酰基水解反应为可逆反应,当醋酸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则抑制酰基水解,即抑制了苯甲酰基的水解,从而抑制了单酯型生物碱的二级水解。

图2结果显示,煮法与蒸法炮制得到的制品酯型生物碱含有量变化趋势呈现为随醋浓度的增加单酯型生物碱含有量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的波动变化。加入辅料醋后生物碱的变化较为复杂,该变化趋势尚未发现科学解释,对此有待进一步研究。

4 讨论

《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制川乌单酯型生物碱总量应为0.070%~0.15%[1]。本实验生川乌采用药典法炮制,其指标性成分—单酯型生物碱含有量均低于药典要求,而炮制时加入适当比例的醋可提高该成分含有量,使其达到药典要求。煮法炮制会使生物碱类成分流失,而蒸法炮制则较好的保留有效成分。醋煮川乌虽相对提高了单酯型生物碱含有量,但仍低于药典规定下限,而药典法蒸川乌时,单酯型生物碱含有量虽然也略低于药典规定下限,但当加入少量醋后便可使其达到药典要求。对比表2(不同醋用量蒸制品单酯型生物碱含有量)发现,采用10%、50%米醋均可以有效提高该成分含有量并达到药典规定,考虑经济成本,选用10%米醋蒸制川乌工艺在生产上最为适宜。

市场上流通的川乌药材质量良莠不齐,有些按照药典规定的煮4~6 h或蒸6~8 h后仍难以得到合格的制品,酯型生物碱含有量太低会使药效降低,影响临床使用。本实验加入辅料醋炮制川乌,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酯型生物碱的含有量,解决了制品质量达不到药典要求的问题,对制川乌的生产有一定指导意义。

采用不同用量的米醋炮制川乌时,制品中酯型生物碱含有量呈波动变化,该变化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2]张 毅,翁代群,王海军,等.乌头碱的水解动力学研究[J].中草药,2009,40(S1):120-122.

[3]王峰峰,宋兆辉,张兰兰,等.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水解和醇解产物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1):1564-1569.

[4]涂瑶生,全智慧,孙冬梅,等.制川乌炮制过程中生物碱类成分的时量变化关系[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6):25-29.

[5]北宋·唐慎微.证类本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6]明·朱 棣.普济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

[7]吴刚刚,章小菁,梁泽华.川乌炮制品减毒增效的实验研究[J].绿色科技,2011,(6):163-165.

[8]王 伟,赵翡翠,陈 良,等.HPLC法同时测定白喉乌头中高乌甲素、乌头碱、新乌头碱[J].中成药,2014,36(4):796-799.

[9]王兆基,关锡耀,徐树棋,等.毒性中药生川乌质量标准研究[J].中成药,2006,28(5):651-655.

[10]程丽丽,许妍妍,张艳军.中药川乌多成分同时检测及药动学评价研究进展[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3(1):56-60.

[11]李 萌,张根衍,潘桂湘.LC-MS/MS测定乌头属中药中8个生物碱含量[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2):51-53.

[12]谭 鹏,邓欣祺,李 飞,等.乌头碱电喷雾质谱裂解机制的研究[J].中国测试,2014,40(1):43-46.

[13]谭 鹏.乌头碱型生物碱的模拟炮制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

Influence of vinegar on aconite alkaloids from Aconiti Radix Cocta

QIN Yu-xin, TAN Peng, GUOWei, FEIShu-lin, WU Yue-jiao, LIFei*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Medicine,Beijing 100029,China)

AIMTo analyze the impactof adjuvant vinegar on alkaloids from Aconiti Radix Cocta.METHODSTo analyze six aconite alkaloids,including mesaconitine,hypaconitine,aconitine,benzoylmesaconine,benzoyl aconine,and benzoyl hypaconine from Aconiti Radix Cocta processed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of vinegar by HPLC.RESULTSCompared with the officialmethod,steaming and boiling process with vinegar promoted the first hydrolysis of diester-type alkaloids and inhibited the second hydrolysis ofmonoester-type alkaloids in Aconiti Radix Cocta to some degree,so improved the amount ofmonoester-type alkaloids.CONCLUSIONProcessing with vinegar can increase the content ofmonoester-type alkaloids in Aconiti Radix Cocta,best presents by 10%vinegar concentration.

Aconiti Radix Cocta;vinegar;process;diester-type alkaloids;monoester-type alkaloids

R283

A

1001-1528(2015)04-0828-04

10.3969/j.issn.1001-1528.2015.04.030

2014-06-06

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项目 (201107008);国家973计划中医基础理论专项 (2009CB522800;2009CB522805)

秦语欣(1991—),女(满族),硕士生,研究方向为中药炮制。E-mail:qinyuxin11@sina.com

*通信作者:李 飞 (1963—),女,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药炮制。Tel:(010)84738616,E-mail:lf668@ sina.com

猜你喜欢
川乌甲酰乌头
HPLC法同时测定白喉乌头中双酯型二萜生物碱含量
N-氨甲酰谷氨酸对滩羊乏情期诱导同期发情效果的影响
宁海“川乌”待君来
基于Fries-Schmidt串联反应的对羟基苯甲酰四氢吡咯的合成及初步机制研究
A Preliminary Study on Legitimacy Identification Standards for Unconventional Treatment Technologi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甲酰化反应研究进展
2,5-二甲基苯甲酰甲基酯合成方法的优化
含乌头碱中成药理论中毒风险的数学分析
制川乌、白芍配伍对大鼠海马区P-糖蛋白表达的影响
德钦乌头块根化学成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