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胜是开拓性大捷

2015-01-19 19:16
当代工人 2014年21期
关键词:大学校长教育部大学

今年是朱清时担任南方科技大学校长的最后一年。在南科大的5年里,这位中科院院士收获了许多名号,其中最为人所共知的是“中国最具声望的大学校长”及“高教改革第一人”。“改革”是他的关键词。

朱清时,1946年2月出生在四川成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1998年就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退休后,他从200多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获得遴选委员会全票通过,应邀出任南方科技大学校长,也成为我国首位由国际猎头公司全球选聘的大学校长。

早在担任中科大校长期间,朱清时便直陈大学教育弊端——“大学像官场”,“应试教育阻碍创新人才培养”,认为真正的大学应该彻底“去官化、去行政化”,并呼吁终止行政主导的高校教学评估。与多数高校反复动员、轮番演习甚至造假迎评不同,中科大“原生态迎评”,没有手捧鲜花迎接教育部的专家评估组,甚至没有在课堂上给评估组安排听课坐的凳子。当许多大学不惜举债大兴土木之时,中科大顶住压力不建新园区,这里也是2000年以来全国唯一没有扩招的高校。

获聘南科大学首任校长后,朱清时提得最多的就是“教授治校、学术优先”。当时的他接受采访时说:“南方科大不会设任何行政级别,我们在章程中将写上,我们的理念是一个学校,学校里的每一个教授,他受到社会尊重,要靠在科研教学工作中的水平来得到,绝不能靠他的行政级别、官位来得到。这其实是回到大学的本来面目。”

2011年2月27日,南科大迎来建校后的首批学生,45人,来自全国13个省市区,最小的11岁,最大的17岁。原本计划招生的人数是50人,可在754名首批报名者中被录取又愿意来读书的,只有这么多。次年6月,45名学生写下联名信,拒绝参加高考,对此朱清时直言:“高考成绩好不好姑且不说,回去参加高考就是让所有人都回到体制内。那样的实验还有什么意义?”

3年后,这45名学生中有两人通过学业考核和毕业论文答辩,提前取得毕业所需的学分,得以获得学校颁发的学士学位,同时先后收到两所世界排名前列的英国大学邀请,即将出国深造。剩下的学生里,除了4人退学,还有几人因为学习跟不上要延迟毕业外,有35名学生会在明年春季正常毕业。

朱清时对此很欣慰,他认为这证明了南科大教改的成功,也意味着南科大自主颁发的文凭和毕业证书获得国际认可。

5年前,接过聘书的朱清时对未来信心满满,5年后,有媒体报道,“他已经瘦了十来斤。高血糖、高血脂、胆固醇凝固、脑供血不足、心脏跳动过快……”这本不是他所规划的退休生活,但对教育改革的期盼让他做出选择,并让他在其后的岁月里“调动了人生的全部经验”、“度过了一生中最困难的时光。”

2009年,在他受聘南科大后不久,教育部再次拒绝了南科大的筹建申请,此时教育部刚刚完成人事更替,新部长袁贵仁上任。朱清时得知袁贵仁将出席澳门大学横琴校区的启动仪式,特意准备好学校的筹办材料,装在一个文件袋里,“厚厚的”,然后趁袁贵仁作完报告走下台时堵了过去,将文件袋塞入袁的手中。“我很想跟袁部长沟通,取得教育部的理解和支持。建南科大不是建一所普通的学校,是要建中国高教改革的试验田。”事后朱清时说。

当时,根据一份发布于1986年的《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仅仅要满足获批筹建的条件,就需要在校生计划规模不少于5000人,图书不少于6万册,这对于首批招生计划50人的南科大来说极其困难。但与袁贵仁见面后的几个月,教育部的高校设置委员会曾专门开会研究南科大的问题,据称与会专家全票通过为南科大发放“准生证”。

紧接着,朱清时运用自己的声望和人脉,竭尽所能邀请各领域的顶尖华人专家,包括著名物理学家陈应天,中科院院士葛墨林、张景中等。但是后来,这些曾与朱清时共同垦荒的学者因各种原因风流云散,朱清时随之面对重重争议。

在一次采访时,朱清时坦陈:“到深圳不久就发现,困难远远大于想象。最根本的困难是,现在的气氛——你可以不改革,但是你不可以犯错误。哪怕不是犯错误,你做的事别人不能理解,也不可以。我现在遇到了很多问题,别人以为我犯错误,舆论就起来了。但是我相信老百姓还是希望我们改革。”

“真正理解我的人,也许正是首届教改实验班的45名学生。”朱清时曾说。那是2011年3月,3位港科大教授从南科大集体出走。现在,这个“真正理解”的人群正在扩大。

一次,一场有关先进改革者的投票在网上发起,一位学生发现投票系统有漏洞,每隔一分钟便可刷一次票,于是学生们“一有空就去刷票,他都有1万多票了,第二名才3000多。”这1万多票需要刷将近200个小时,而这所学校的学生当时加起来不过600多人。

朱清时曾请北京一所著名大学的校长前来为学生作报告,报告结束后,那位校长兴奋地告诉朱清时,同一个报告在全国30多所高校都作过,南科大的学生是素质最高的——独立思考,且思维最为敏捷。他们能一下子捕捉他的信息,并提出很多“有思想”的问题。朱清时回应他说,自己也有同样的感觉。“南科大的学生就是有这种精神”,朱清时将这种精神概括为勇气、担当和高素质。他说,当首届教改实验班的40多位同学拒绝参加高考,他便发现了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这算是朱清时的成功吗?

5年任期已满,有媒体用《遗憾朱清时》为大标题发表了一组封面报道。长期关注南科大的教育学者熊丙奇公开表示:自主招生、自授学位、去行政化这3个最大的口号基本上都没有实现。朱清时的卸任,标志着南科大改革的彻底失败。

朱清时对此很有意见,“遗憾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他极力表达自己“更多的是欣慰愉快”,说南科大的发展已经超过了当初的预期。

一位昔日挚友用“惨胜”这个词来形容朱清时的这5年,“他付出了49.9%,得到了50.1%。”这个评价他永远不会说给朱清时听。W

责编 / 王迅

wx@lnddgr.cn

猜你喜欢
大学校长教育部大学
教育部辟谣小学学制变5年
至善
教育部发布首批490门国家精品在线课程
不来的理由
大学校长为何能当调停人
中国最美的十所大学
大学校长成为教育家需良好制度环境
教育部直属高校门户网站排行榜等
门槛最高的大学(前10名)
偶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