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月”中的悲凉人生

2015-01-19 15:38潘杰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4年21期
关键词:小楼李煜天际

潘杰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深邃,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在整个中国词坛上,李煜是个不容忽略的存在。其词哀婉深切,震撼人心,远远超越文字本身。如泣如诉的“亡国之音”在他的小词中倾泻,仿佛一幅泼墨写意将人生之悲渲染得酣畅淋漓。“深哀浅貌,短流长情”,他的仇恨在长短不齐的词句间奔突流走,词,在此时成为他抒发感情的最佳方式。悲哀是词的底色,凄凉是他词的基调。词,已渗入到他的血液,幻化成他的生命,悲情之词中蕴涵着悲情人生,读他的词,如鱼饮水,冷热自知。

在文学研究中,借助“抓主要意象”来欣赏作品的方法,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仅撷取李后主词中的“水”“月”两个意象,旨在解读其词其人。

一、江水空流:引江水流露无限愁恨

由帝王沦落为阶下囚,由此产生的失落是任何人也无法承受的,更何况多愁善感的后主李煜。如果单纯将其看成一个文人,那么在中国文坛上还没有哪位文人有如此沧桑的人生经历。“往事只是哀!对景难排”(《浪淘沙》),回忆意味着痛苦的,痛苦中包含着无限的仇恨,反映到词中便化做了不尽的江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自是人生长恨水东流”(《乌夜啼》),“待月池台空逝水,映花楼阁漫斜晖”(《浣溪沙》),等等。滚滚东流的春水,不但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拓展,而且也隐喻着亘古不变的情韵。用水写仇恨是李煜的大明智,春水暗涨本来应该用来形容生气勃勃的事物,但李后主转而写仇恨,于是仇恨充塞天地之间,无所不在,他干枯的生命因此更加暗淡,沉痛的人生因此而更加凄凉。“多情自古空余恨”,“此恨绵绵无绝期”,多情之人,遗恨长在,人生有限,愁恨无限。江水流淌于天地之间,流淌于古今之间,载着亡国之君的愁恨,不知要穿越多少王朝。

二、小楼凄月:以凄月演绎人生绝唱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冷月无声,摇曳千古,小楼凄月,寄托着词人的深深的哀愁。月本无所谓冷热,月之冷是客观物像作用于人心灵的主观感觉。“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苏轼《水调歌头》),月亮如一面镜子,映照出后主昔日的容颜与今日的愁颜。从他的词中可以看出他对月的情有独钟:“正如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望江南》),“归时休放烟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玉楼春》),“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捣练子令》),“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剥孤船。笛在月明楼”(《望江南》)。这里的故国之月,亦即今日的“不堪回首之月”,月升月落,月盈月亏,本为自然界的正常变化,可在多情的词人心里却也被赋予了人的情感。“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乌夜啼》),亡国之后,他乡为客,月也不再是一轮圆月,而成了一钩残月斜挂天际。残月如血,残月似号角,在凄清的小楼上,吹出低沉的哀鸣,天际残月,似乎也在演奏着一曲深沉的挽歌,为词人送行,凄清的残月,融合着词人的孤独和无奈。一代风流的君主,面对天涯残月,演绎出凄美、哀怨的人生绝唱。

王国维称李后主为“以血写书”的词人,《虞美人》是李后主最后的一首词,也因此成为他生命的绝唱。而斜挂在天际的那钩残月,则是李煜生命的最后一滴血。

“水”“月”是李煜词中的血脉与灵魂,它们共同承载着他人生的沧桑。“月”承载着他生命过往中那些永恒的记忆 “水”中流淌着他一生的愁苦哀怨。它们似乎彼此独立而又相互联结,月永恒照亮往昔的记忆,水流万古无限恨,共同组成了一个残破而又完整的世界。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楼李煜天际
赵匡胤:卧榻之侧,容不得李煜长吁短叹
Travel in the Air遨游天际
我们家的小“坑货”
误做皇帝的李煜
唯见长江天际流
小楼一夜听春雨等
致你
我喜欢你,不只是习惯
我喜欢你,不只是习惯
网红火出天际十元诗苑、Doris、SASSYGAL 教你怎么“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