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对老年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2015-01-21 16:28和彦伟
关键词:平均水平甘油三酯颈动脉

和彦伟

(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一科,山西 阳泉 134505)

血脂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对老年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和彦伟

(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一科,山西阳泉134505)

目的 分析和研究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使用血脂水平方法和颈动脉粥样硬化判定方法进行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当地某医院2013年10月~2015年01月被初步诊断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分为确诊冠心病的观察组60例,和确诊非冠心病的对照组40例。对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粥样斑块检出率为78.3%(47/60),对照组粥样斑块检出率为47.5%(19/40),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甘油三酯平均水平为(2.47±0.91)mmol/L,对照组甘油三酯平均水平为(2.01±0.61)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初步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使用血脂水平方法和颈动脉粥样硬化判定等方法进行检测,其检测结果的确诊率显著并且操作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并应用。

冠心病;血脂水平;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确诊

动脉粥样硬化作为一种常见的老年性疾病,容易造成患者体内各大主要动脉发生疾病。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血脂水平对于该病的发展也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1-2]。选取当地某医院被初步诊断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当地某医院2013年10月~2015年01月被初步诊断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分为确诊冠心病的观察组60例,和确诊非冠心病的对照组40例。观察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52~69岁,平均年龄(61±2)岁;对照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51~71岁,平均年龄(63±1)岁。两组的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首先,采用颈动脉检测法。使用上海中硕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型号为Philips HDI SSI-2000),对上述100例患者的双侧颈动脉系统进行探查,查看患者颈动脉内是否存在斑块和回声情况,对于存在斑块者,应详细记录有关斑块的数目、质地、位置,并对血管的长轴进行观察,在颈动脉分支部位的1 cm处对颈动脉内膜的厚度进行测量,取最大值后进行分析[3-5]。将内膜局部增厚超过1.2 mm的部位定义为斑块,出现混合性回声或者弱回声团块者定义为软斑,出现强回声团块者定义为硬斑。第二,血脂测定。使用日本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Olympus Au2700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100例患者的血脂水平,包括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四项。

1.3评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斑块检出情况和血脂水平进行测定,从而判断初步诊断冠心病的患者是否真正患有冠心病。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斑块检出情况

观察组60例患者中,47例存在粥样斑块,粥样斑块检出率为78.3%(47/60)。对照组40例患者中,19例存在粥样斑块,粥样斑块检出率为47.5%(19/40)。

2.2血脂水平

观察组60例患者中,检测出:总胆固醇平均水平为(5.15±1.37)mmol/L,甘油三酯平均水平为(2.47±0.91)mmol/L,低密度脂蛋白平均水平为(2.61±1.08)mmol/L,高密度脂蛋白平均水平为(1.31±0.13)mmol/L,对照组40例患者中,检测出:总胆固醇平均水平为(4.62±1.03)mmol/L,低密度脂蛋白平均水平为(2.38±0.86)mmol/L,甘油三酯平均水平为(2.01±0.60)mmol/L,高密度脂蛋白平均水平为(1.42±0.33)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在临床上,对于冠心病的发病机制有多种学说,其中一种较常见的是脂肪浸润学说,即血脂在粥样硬化的进展过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三项作为独立的冠心病危险因素,数值越高,代表人体内患有冠心病的几率越大,因此,该项结果具有明显的预知作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粥样斑块检出率为78.3%(47/60),对照组粥样斑块检出率为47.5%(19/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甘油三酯平均水平为(2.47±0.91)mmol/L。对照组甘油三酯平均水平为(2.01±0.61)mmol/L。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于初步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使用血脂水平方法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等方法进行检测,其检测结果的确诊率显著并且操作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并应用。

[1] 齐建钢,冯 强.血脂检查对冠心病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J].吉林医学,2015,36(06):1151-1152.

[2] 马冬冬,马 骏,刘同涛,贾崇奇.冠心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诊断试验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1,27(12):1558-1559.

[3] 张 帆,艾海伟.64层螺旋CT对冠心病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4,12(01):12-17.

[4] 李永忠.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与平板运动试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23(02):145-146.

[5] 赵国民.血脂检测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04):506-507.

本文编辑:吴 卫

R541.4

A

ISSN.2095-6681.2015.24.019.02

猜你喜欢
平均水平甘油三酯颈动脉
欧盟:2021 年柑桔进口减少2.5%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高甘油三酯血症
随机变量的期望及其应用
低年级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4类人别轻易按摩颈椎
体检时甘油三酯水平正常,为何仍需注意?
人乳脂中甘油三酯分析方法及组成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