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护理体会

2015-01-21 16:28
关键词:脑血管痉挛栓塞

张 君

(铜仁市人民医院,贵州 铜仁 554300)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护理体会

张 君

(铜仁市人民医院,贵州铜仁554300)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患者行介入栓塞治疗后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 选取2011年4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常规护理、心理指导、术后穿刺部位护理与疼痛护理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护理,随访术后1年患者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并发脑血管痉挛3例,及时采取有效治疗后患者恢复较好。术后1年随访发现,患者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意识清醒,语言及运动功能基本正常,患者基本痊愈。结论 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患者进行精心的护理干预,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预后效果佳。

栓塞术;颅内动脉瘤;术后护理

目前,临床多采用介入栓塞术方式对颅内动脉瘤进行治疗,较临床传统开颅术,栓塞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术后恢复快等诸多优势,而被大多数患者所接受,并逐渐代替传统开颅术,成为临床颅内动脉瘤患者的首选治疗手段[1]。本文选取我院行介入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总结术后护理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4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33~71岁,平均年龄(56.37±6.51)岁。头部CT诊断显示患者均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状,经脑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诊为颅内动脉瘤。

1.2方法

栓塞术后从常规护理、心理指导、术后穿刺部位护理与疼痛护理、出院指导以及并发症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护理,随访术后1年患者恢复情况[2]。具体护理内容如下:

1.2.1常规护理

动脉瘤急性发作期,嘱患者卧床休息,避免情绪激动、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等,引起患者血压与颅内压升高。如无必要不得搬动患者,不得震动患者头部,减少探视以保证患者病房安静,减少声光对患者的刺激,保证患者有足够的休息,以便脑血管自然止血与修复。按时关注并记录患者头痛情况、有无意识清晰,肢体活动情况以及体征变化,对于出现恶心、呕吐、瞳孔异常对光反应消失或迟钝、意识改变以及头痛加重的患者,必须及时将情况反馈给责任医师,并采取措施以免患者出现颅内出血或脑血管痉挛症状。对于肢体活动异常、有脑梗阻或脑血管痉挛的患者,应告知患者多进食低渣、营养丰富的食物,多吃水果、蔬菜,禁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时戒烟、戒酒。每天准确记录患者饮水量与尿量,定时监测患者血压、中心静脉压以及血氧饱和度等情况。

1.2.2心理指导以及术后指导

列举同类栓塞治疗成功案例,消除患者负面心理,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并向患者讲述手术注意事项、配合要点,积极配合完成手术治疗。返回病房后平卧休息,叮嘱患者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出现脑血管再出血危险,鼓励患者饮水、进食,以免出现血容量不足情况,加快肾脏对血管造影剂的排泄。

1.2.3术后穿刺部位护理

返回病房后遵医嘱将股动脉鞘拔除,按压穿刺点20~30 min左右,直至穿刺部位不再活动性出血,再用无菌纱布覆盖包扎,并用粘性胶带与砂带交叉固定、压迫处理。患者卧床休息24 h左右,行动脉穿刺的肢体制动8 h。关注记录患者股动脉穿刺的肢体、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并于对侧肢体比较穿刺侧肢患者肌肤是否苍白,体温有无下降,对显示肢体麻木、疼痛、体温下降以及肢端苍白等,提示患者可能出现动脉血栓者,应立即将情况反馈给主任医师,遵医嘱进行处理。

1.2.4 疼痛护理

对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状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头痛是令意识清醒患者感觉最痛苦的一种临床症状。术后长期卧床,穿刺侧肢长时间伸直制动,常使患者感觉腰酸背痛、全身酸痛,令患者难以忍受。此时,护士需密切关注患者,协助患者平卧或侧卧变换体位,注意保证患者穿刺侧肢髋关节伸直制动。对疼痛难忍者,可适当给予镇痛、镇静药,使其保证正常的休息。

1.2.5术后并发症护理

颅内动脉瘤患者容易并发动脉瘤破裂与脑动脉血管痉挛等严重并发症,术后仍存在可引起患者脑动脉再出血、造成脑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所以,术后积极消除诱发患者出现脑动脉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积极对出现脑动脉痉挛患者进行治疗,是保证患者术后恢复的关键。消除患者术后并发脑动脉再出血的有效措施:①减少探视,保持病房环境整洁、安静,减少噪声、光等因素对患者的刺激,保证患者情绪稳定;②术后多进食富含营养、纤维的食物,多食水果、蔬菜或常规予以口服果导片,保证患者大便通畅,以免用力排便导致患者血压升高;③卧床休息,避免用力活动,对躁动、情绪不稳患者适当使用约束带或镇静药物,关注患者血压变化并采用有力措施进行控制。

另外,对出现脑动脉痉挛患者通过运用血液稀释、高血容量、高血压的方式,缓解因血管痉挛而造成的脑缺血症状,并通过以下措施进行护理干预:①预防患者脑出血后继发脑动脉痉挛造成的脑神经缺血性损伤,对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颅内动脉瘤患者早期予以尼莫地平类的钙拮抗药治疗,改善患者脑供血情况,现用现配,输液时注意输液速率,以免出现低血压症状;②患者术后少量进食,术后24 h匀速输入液体,保证患者有持续充足的血容量与血液稀释,同时控制患者中心静脉压8 mmHg~10 mmHg,监测患者血浆渗透压、血糖、肌酐、尿素氮、电解质、全血组成等;③控制栓塞术后患者收缩压155 mmHg~170 mmHg,对未行栓塞治疗患者控制收缩压130 mmHg~150 mmHg,使其平均动脉压较基础值高15 mmHg左右。

2 结 果

所有患者术后造影检查显示栓塞效果均较为明显,并发脑血管痉挛3例,及时采取有效治疗后,患者恢复效果较好。术后1年对50例患者随访发现,患者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意识清醒,语言及运动功能基本正常,患者基本痊愈,效果显著。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显微导管与栓塞治疗材料的不断深入研究,使介入栓塞术的应用在临床疾病的诊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栓塞治疗。及早诊治在临床颅内动脉瘤的治疗过程中具有关键意义,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可有效降低颅内动脉瘤患者的致残率与致死率,其围术期护理对术后患者恢复有重要影响[3]。其围术期护理对医护人员要求较高,需要护理人员不仅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责任心,还需要具备娴熟的护理技能,对突发症状可快速反应并采取一定的应急措施,控制患者病情发展情况,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通过从常规护理、心理指导、术后穿刺部位护理与疼痛护理、出院指导以及并发症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护理,术后并发脑血管痉挛3例,及时采取有效治疗后患者恢复效果较好。术后1年随访发现,患者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意识清醒,语言及运动功能基本正常,患者基本痊愈,预后效果佳。

综上所述,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患者进行精心的护理干预,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预后效果佳。

[1] 杨德云,姚 瑞.10例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0,8(4):128-129.

[2] 孔美菊.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24):118.

[3] 段春晓,李晓燕,唐松军,等.颅内动脉瘤致蛛网膜下隙出血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0):118-119.

本文编辑:孙春宇

Nursing experience after embolization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

ZHANG Ju6n
(Tongren Municipal People s Hospital,Guizhou Tongren 554300,China)

R473

B

ISSN.2095-6681.2015.24.098.02

猜你喜欢
脑血管痉挛栓塞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组蛋白和TLRs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阿哌沙班治疗肿瘤相关性血栓栓塞的获益与风险
CT脑血管成像和造影的区别是什么
心理护理对脑血管疾病后抑郁的辅助疗效观察探讨
介入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的护理体会
注射用奥沙利铂致急性喉头痉挛1例的急救护理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