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不良情绪及疗效的影响

2015-01-21 16:28
关键词:有效率冠心病情绪

沈 虹

(吉大二院民康医院,吉林 长春 130041)

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不良情绪及疗效的影响

沈 虹

(吉大二院民康医院,吉林长春130041)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不良情绪的改善作用及其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痛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疗效。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为(52.21±6.3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9.32±6.78)分;观察组SDS评分为(41.02±6.2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9.89±6.3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护理干预后可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治愈率,使其身心均获益,值得临床应用。

护理干预;冠心病;不良情绪;影响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的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据调查,冠心病患者具有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占90%以上,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目前,焦虑抑郁心理已成为冠心病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导致患者病情加剧,促进心律失常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对冠心病患者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可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疗效。本研究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改善了其不良情绪,并提高了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痛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均符合WHO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男26例,女16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56.5±2.2)岁,平均病程(6.5±2.1)年;对照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41~76岁,平均年龄(57.1±2.1)岁,平均病程(6.7±1.9)年。排除患有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意识障碍及精神病等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认知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在患者入院前认真了解患者的病情及疾病的发展经过,在与患者真诚沟通中了解其性格与情绪状态,并进行SAS评分;在治疗期间与患者进行细心的交流,使患者充分了解自身病情,了解冠心病的病因、治疗办法与预后等,告诉患者情绪不良会影响疾病的好转,让患者保持心情放松,减少焦虑与担心,增强对疾病治愈的信心;如焦虑抑郁状态严重,可根据具体情况请心理医师进行专业治疗。认知护理:使患者与医护人员建立信任关系,让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疾病,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并注意防范患者的危险因素,治疗期间忌吸烟、饮酒,注意休息,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严格遵循医嘱。生活护理:在日常生活中,让患者选择性进行慢运动,如太极、慢跑等,也可听音乐放松心情等;注意饮食应以清淡不宜过咸,并保持良好的睡眠状态,使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让其家属参与其中。

1.3观察项目及疗效评定标准

通过SAS评分与SDS评分对所有患者进行焦虑、抑郁情绪的评定。首次评定时间在住院3天内进行,3个月后再次进行评估。疗效评价标准:显效: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80%,含服硝酸甘油量随之减少80%以上,心电图T波及ST段恢复正常;有效: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80%,硝酸甘油量减少80%以下,心电图主要导联倒置,T波变浅>50%,或ST段回升>0.05 mV;无效: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其含服硝酸甘油量、心电图情况均未有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SAS评分比较

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SAS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降低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SDS评分比较

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SDS评分较干预前均有下降,但观察组降低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冠心病患者病程较长,容易反复,使患者产生心理负担,再加上其他基础慢性疾病,长时间的身体不适与昂贵医药费用导致患者产生不良情绪,造成焦虑、抑郁等,而这种负面情绪同时又加剧冠心病的发展,影响其预后。目前,已证实老年人冠心病患者常伴有不良情绪,而这种负面情绪已成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降低治愈率,增加病死率。因此,寻求有效的护理干预,改善冠心病患者的不良情绪对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冠心病患者的不良情绪与其生活息息相关,首先要使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适当锻炼,保持良好的睡眠。冠心病患者病程长,因此用药时间较长,但一定要按时遵医嘱服药。同时避免生气、着急等不良情绪的发生,要学会调节自我情绪,放松心情,增强对疾病治疗的信心。消除对患者不利的所有诱发因素,保证患者在精神、心理、生活等方面得到调节,从而提高冠心病患者健康的恢复。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SAS与SDS评分下降程度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95%。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其疗效,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1] 杨璧卉,王 静.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调查及心理护理[J].吉林医学,2011,32(9):1836-1837.

[2] 苏卫红,庞 明,史 文.老年冠心病患者抑郁症发生情况调查[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27(3):476-477.

[3] 胡文亚.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3):649.

[4] 张立娟.护理干预改善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作用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5):824-825.

[5] 曾 瑛.全程规范化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2011,4(2B):22-23.

本文编辑:张 钰

R473

B

ISSN.2095-6681.2015.24.171.02

猜你喜欢
有效率冠心病情绪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很有效率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情绪认同
My Fa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