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应用时机的选择与疗效分析

2015-01-21 20:28晖,潘
关键词:心源性时机球囊

徐 晖,潘 成

(广西桂平市人民医院,广西 桂平 537200)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应用时机的选择与疗效分析

徐 晖,潘 成

(广西桂平市人民医院,广西桂平537200)

目的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临床应用时机的选择与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重症心脏病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治疗的疗效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时间42~160 h,平均时间(92±16)h,死亡10例,病死率为21%,发生并发症9例,其中严重肢体缺血1例,栓塞5例,大出血1例,内球囊破裂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9%。结论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在危重心脏病并发心源性休克的治疗中具有明显的疗效,为了保证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的疗效,选择适当的应用时机,有着极为关键的意义。

心源性休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临床应用;时机的选择;疗效

主动脉内球囊反驳术(IABP),属于针对心脏血管疾病治疗的机械性循环,具有极为广泛的应用价值与理想的疗效。该手术方式通过把装有气囊的导管放置在降主动脉中,另一端和反搏机器相连接,并且保持主动脉球囊反搏周期和心脏的心动周期一致,从而有效促使冠状动脉血流增加,使心肌耗氧量下降。该手术方式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以及心脏外科手术后顽固性低心排出量总和症状的治疗方面具有明显的疗效。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中,如何选择最适合的手术时机对于手术的成功起着关键作用[1]。本文主要探讨主动球内球囊反搏术应用时机的选择与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重症心脏病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进行治疗,其中男36例,女12例,年龄50~85岁,平均年龄为(70±2.5)岁。参照美国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标准,在治疗前所有患者的心功能情况如下:心功能Ⅲ级12例,心功能为IV级36例。外科手术患者10例,实施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搭桥术3例,实施双瓣置换术2例,实施二尖瓣置换术1例,实施冠状动脉搭桥术和室间隔穿孔修补术1例,实施冠状动脉搭桥和主动脉置换术1例,实施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1例,实施二次双瓣置换术1例,其中二尖瓣置换术后心肺复苏患者1例;非外科手术患者38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10例,心脏骤停进行心肺复苏的患者1例,急性暴发心肌炎心源性休克进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27例。

1.2研究方法

1.2.1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的安装与应用时机

驱动装置型号为Datascope95,以患者身高和体重作为依据选择适合的球囊,经皮股动脉穿刺,放入钢丝,沿着钢丝放入鞘管,由驱动装置的大小决定放入的长度,然后把装置的导管放入,球囊导管的顶端标志物位于胸降主动脉的起始部。固定导管,定时对足背动脉搏动进行监测,定时使用生理盐水和肝素对测压管道进行冲洗。外科手术患者,在早期安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装置,其中在手术台上安装和回到监护室后立即安装的患者2例,在外科手术前安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装置的患者8例。非外科手术患者,晚期安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装置,心功能不全者首先采用多种血管活性药物进行常规治疗,在12~24 h内疗效不理想,再选择安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进行辅助治疗。

1.2.2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的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措施

由疾病带来的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给患者的康复与疗效带来了较大影响,必须重视心理护理干预。医护人员应当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需要,一旦发现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应当马上给予心理疏导,缓解其心理负担,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具体的方案,同时对方案进行讲解,促进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配合,增加治疗疾病的信心。

(2)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管理

由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装置长时间停止使用容易导致血栓产生,因此在装置停止工作发出警报时,必须立即处理,同时必须定时使用氦气给球囊进行气体补充,保证球囊反搏的有效性。此外,必须使用专门的肝素稀释液对装置的导管进行冲洗,1次/h,避免管路堵塞和血栓的形成。

(3)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在患者进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辅助治疗的过程中,必须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观察,从而有效地判断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的疗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术后24 h心电监护,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数据进行观测与记录,每半小时记录1次,包括心率、血压、肺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血电解质、尿比重、心律、QRS波形变化等,维持患者处于最佳心律状态,80~100次/min,对患者的输液速度和量进行控制,避免对心脏造成更大的负荷。此外,可以通过患者的微循环改善情况来估计患者的疗效。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时间42~160 h,平均时间(92±16)h,死亡10例,病死率为21%,发生并发症9例,其中严重肢体缺血1例,栓塞5例,大出血1例,内球囊破裂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9%。

3 结 论

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心血管的生理与病理了解越来越深入,通过机械辅助治疗的方式来治疗心脏病患者,逐渐获得越来越广泛的认可与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是机械辅助治疗方式的一种,在心脏疾病救治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该治疗方式主要通过促使主动脉内球囊运动和心动周期运动同步,加强冠状动脉的灌注,提高氧的释放量,改善心脏供氧功能,减轻心脏负荷,降低心肌对氧的消耗和需求,缓解心肌缺血的情况,避免心梗塞的严重化和扩大化,有效改善心肌缺血部位的功能[2],由此可见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在危重心脏病并发心源性休克的治疗中具有积极的作用与明显的疗效。

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时必须选择适当的时机实施,为保证疗效,必须在患者心肌无不可逆性缺血前实施[3],若药物使用缺乏疗效后再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容易失去最佳的救治时机。

综上所述,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在危重心脏病并发心源性休克的治疗中具有明显疗效,为保证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的疗效,应选择适当的应用时机,有着极为关键的意义。

[1] 姜海明,谢 钢,李斌飞,梁 毅,郑俊猛,唐 渲.体外膜肺氧合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低心排中的应用[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8,(06).

[2] 袁 勇,张励庭,冯 力,董剑廷,黄炫生,韩 莹,邓志华,刘卫其,李斌飞,张志刚,谢 钢.在体外膜肺氧合支持下成功行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骤停的介入治疗三例[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2,8(02).

[3] 吴 骏,孙 林,李凤杰,杨海平,李卫强.心脏创伤的救治对策[J].心肺血管病杂志,2007,(03).

本文编辑:吴玲丽

Analysis of the choice of the application of intra aortic balloon pump and its therapeutic effect

XU Hui,PAN Cheng
(Guangxi Guilin city People's Hospital,Guangxi Guiping 537200,China)

R541

B

ISSN.2095-6681.2015.16.073.02

猜你喜欢
心源性时机球囊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切割球囊用于冠状动脉疾病治疗的现状及应用前景
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于胃贲门癌手术1例
心源性猝死的10个“魔鬼时刻”
两个人结婚的最好时机
球囊压迫法建立兔双节段脊髓损伤模型
胃食管反流病相关急性非心源性胸痛治疗体会
师生互动4时机
美皮康用于心源性水肿所致皮肤溃烂护理的疗效观察
肺超声在心源性肺水肿诊疗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