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护理体会

2015-01-21 20:28张园园
关键词:川崎小儿患儿

张园园

(河南省郑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河南 郑州 450000)

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护理体会

张园园

(河南省郑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河南郑州450000)

目的 分析小儿川崎病疾病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总结临床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9月川崎病患儿30例作为对照组,2013年10月~2015年4月收治的川崎病患儿3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对两组患儿护理效果分析,比较其护理指标。结果 观察组在住院天数、费用、患者满意度及预后并发症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NP在小儿川崎病临床护理过程中,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小儿川崎病;临床护理;体会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原因未明、独特的、具有自限性的以全身血管炎变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疾病[1]。川崎病涉及小儿多个器官和脏器,临床护理困难,而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全新的临床护理模式,可针对疾病的各个方面进行多元化的预见性护理,而且可缩短住院日,规范诊疗行为,对医疗服务更加系统和完善,可有效的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本文通过对传统护理和CNP护理效果的对比分析,旨在寻找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川崎病患儿3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6个月~10岁,平均年龄5.3岁。2013年10月~2015年6月收治的川崎病患儿3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4个月~9岁,平均年龄5.1岁。两组患儿均确诊为川崎病,临床症状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临床护理模式,主要采用对症护理:①发热护理:对发热患儿以物理降温为主,如退热贴、冷敷、温水擦浴等,效果不明显者请医师给予药物降温。对出汗多的患儿勤换内裤,保持患儿皮肤干燥清洁。②皮肤及口腔黏膜的护理:对指(趾)或肛周蜕皮的患儿任其自然脱落,以防继发感染。保持皮肤和衣物干燥,对口腔黏膜溃烂者使用思密达,形成保护膜。给予石蜡油润滑口唇,每日清洁皮肤2次。③药物护理: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药物开启后立即使用,输液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当患儿有恶心呕吐、心慌、胸闷等症状时立即停药,如症状加重出现呼吸急促、发绀、荨麻疹等,立即停药,给予输氧、保暖、配合医师给予抗过敏治疗[2]。④心理护理:由于患儿及患儿家长对该病缺少了解,因此容易产生恐惧心理。护理人员应耐心听取家长诉说,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解除家长疑惑,积极告知家长治疗方案、护理措施、疗程及预后,消除患儿及家长的紧张情绪,积极配合医师治疗。

观察组除对川崎病患儿进行常规模式护理外,还对患儿进行CNP护理,由科主任、护士长、主治医师、责任护士共同建立CNP管理小组,对全科医师进行岗前培训,以表格的形式对患儿的常规检查、治疗、护理及饮食、活动、出院指导及疗效评估等建立临床护理路径,根据川崎病的护理常规,以患儿为中心,确保CNP的可行性。临床护理路径包括4部分内容,分别为对川崎病疾病知识的宣教(如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护理方法及治疗目标);治疗程序指示表;临床护理路线图(辅助检查、临床用药、护理措施);出院指导。

2 结 果

通过对两组患儿住院期间的住院费用、患儿满意度和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对照组患儿平均住院天数(9.78±3.45)天,平均费用为(3528.28±1120.36)元,患儿非常满意18例,满意8例,一般3例,不满意1例,患儿及患儿家长对健康知识掌握非常好18例,好11例,一般1例。观察组患儿平均住院天数(6.58±3.21)天,平均费用为(2938.28±1021.36)元,患儿非常满意22例,满意6例,一般2例,不满意0例,患儿及患儿家长对健康知识掌握非常好22例,好6例,一般2例。观察组患儿的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及家长的满意度及健康知识掌握亦明显高于对照组。

3 讨 论

川崎病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于1967年由日本川崎富作首先报道[3]。本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临床多以发热为首发症状,皮疹、颈部及颌下淋巴结肿大、躯干部斑丘疹、口鼻粘膜充血等,当该病累及心脏时,可引起心肌炎、心脏瓣膜病变及心律失常等,而以冠状动脉受累最常见,表现为冠状动脉扩张或冠状动脉瘤形成,当冠状动脉瘤破裂或血栓梗死时可引起猝死,因此积极有效的临床治疗和护理至关重要,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使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化、具体化、并具有可视性和实施性,使健康教育质量得以提高[4]。与常规的护理模式相比,CNP通过多学科人员的共同努力,规范了诊疗护理流程,使临床治疗和护理更加标准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日和住院费用,CNP有效的提高了疗效和护理效果,科室人员沿着路径进行操作,由小组人员具体落实,避免了工作的盲目性,使工作更有预见性和计划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临床护理路径提高了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有效的避免了医疗纠纷。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已成为护理工作的组成部分和护理职责[5]。护理人员将患儿病情、疗效、治疗预期告诉患儿家长,使治疗更加透明化,消除患儿家长的焦虑情绪,使其更好的配合医师治疗,疗效事半功倍。CNP用较低的费用,提供了更优质的医疗服务,降低了医疗成本,缩短了病程,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及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

川崎病的治疗是个长期的过程,其有潜在并发症的危险,因此在长期规律用药的同时,还需要定期复诊,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冠状动脉及其他主要大动脉是否受累及。因此患儿出院时,要做好出院指导,告知家长不可随意停药或减药,嘱患儿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避免剧烈运动,告知家长防止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重要性。患儿出院后3~6个月复查心脏彩超及心电图。

[1] 罗丽美.川崎病护理的几点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31):173.

[2] 丁浩萍.川崎病的护理[J].河北医学,2010:4(11):335.

[3] 朱通球,张晓桂,刘 勇,等.川崎病患儿心电图改变及相关因素的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3):514-515.

[4] 单春剑,周文胜.按临床护理路径开展全程健康教育[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9(5):1215-1216.

[5] 古 玥,孙晓红,李艳博,等.临床护理路径在川崎病患儿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2):38-39.

本文编辑:李淑雁

R47

B

ISSN.2095-6681.2015.16.189.02

猜你喜欢
川崎小儿患儿
微软进军“工业元宇宙” 川崎要用HoloLens设备制造机器人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唇腭裂患儿家长围手术期的心理需求
川崎病的研究概况及诊断治疗进展
伴急腹症的川崎病儿童临床分析4例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在识别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