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市芝麻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

2015-01-22 09:49李伟峰卢青梅高树广张春花杨光宇
种业导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试验站周口市芝麻

李伟峰,卢青梅,高树广,张春花,杨光宇*

(周口市农业科学院,河南  周口  466600)

芝麻是周口市重要的优质油料作物和出口创汇农产品,也是周口市发展农业外向型经济的优势作物之一。为进一步明确当前及“十三五”我国芝麻产业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确立下一个五年计划芝麻体系建设任务,按照国家芝麻产业技术体系要求,周口市芝麻综合试验站于2014年10月11日-11月19日对周口市芝麻主产区的芝麻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调研。调研对象包括农业推广部门、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龙头企业、消费者等。笔者对调研信息进行了汇总,明确了周口市芝麻产业化发展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建议,以供参考。

1 芝麻产业发展的现状

周口市属黄淮海芝麻生态区,气候条件优越,光热水资源丰富,不同县市土壤类型有差别,但多为壤土,土壤腐殖质含量丰富,土质偏弱酸性,水利条件好,灌排方便,非常适合芝麻生长。

周口市芝麻生产存在的问题不少,一是缺乏规模化种植,芝麻生产规模小,生产力水平相对偏低,且发展不平衡,多为一家一户分散种植,农户组织化程度较低,“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较为突出。二是机械化程度低,生产芝麻的生产资料投入较少,大田种植管理粗放,生产成本较高,国际市场上无价格竞争优势。三是产量和质量损失较大,缺乏高产稳产芝麻品种及优质高产无公害配套栽培技术,技术服务力量较薄弱,政府和农户对芝麻生产不够重视,对芝麻生产中产生的病、虫、涝和旱害等问题不能积极主动采取措施,芝麻重茬严重,造成产量和质量损失。

近年来,通过芝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研发力量不断加强,创新能力得到提高,新品种及高产配套种植技术得到大面积应用,芝麻单产显著提高,获得了较高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2 芝麻产业存在的问题

2.1 政府和种植户重视程度不够

黄淮中南部是我国粮食生产大区,政府对芝麻作物生产重视程度不如粮食作物,造成芝麻生产技术与服务滞后,缺乏完整的技术服务体系,基层技术服务力量单薄,农户有技术难题却无处寻找答案,造成产质量损失。

与粮食作物相比,芝麻生育期间抗灾能力相对较弱,而且生产过程繁琐,生产成本较高,影响了部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农户习惯将芝麻种植在排灌条件较差、瘠薄的旱地上,或作为夏秋填闲和灾后补种的调剂性作物。投入少,管理粗放,有的只种不管,只求有不求多,产量难以上去,存在广种薄收的思想。

2.2 重茬普遍,病虫害严重

周口市芝麻主产区种植比较集中,连续重茬种植较为普遍,重茬导致病害加重和养分失调,土壤理化性质变差,害虫虫口密度增大。在播种出苗期虫害较多,根部病害较重,死苗严重发生,生产中后期叶斑病等叶部病害多,植株生长发育不良,单株蒴果数减少,蒴小籽秕,严重影响芝麻产量。据调查,重茬一年的田块芝麻枯萎病和茎点枯病分别比不重茬种植的田块高 18 % ~ 28 %。

2.3 芝麻主产区旱、涝灾害严重

近几年,周口市秋季不涝即旱,尤其是涝灾几乎每年都在芝麻生长关键时期发生,严重时每年要发生几次,而芝麻不适宜在墒情过大、连阴雨天气较长的环境中生长。当温度适宜、光照充足、降雨均匀、气候条件有利时,芝麻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当遇到大涝、大旱等不利气候条件时,芝麻生长发育会受到抑制,病虫害发生严重,导致减产20 %~30 %,有时甚至颗粒无收。

2.4 缺少高产、多抗、耐渍品种

周口市芝麻生产缺乏规模化种植,多为一家一户分散种植,生产上品种多、乱、杂现象严重。目前,芝麻种植面积相对稳定,要获得高产,提高单产是关键。生产上急需高产、稳产、广适性芝麻新品种。近年来黄淮中南部地区虽然审定芝麻品种较多,但是能适应周口市广泛种植的高产、稳产、多抗、耐渍品种较少。另外,农户对更换新品种的积极性不高,新品种利用率低,不能发挥新品种的增产增效作用,也限制了芝麻单产的提高。

2.5 管理粗放

农户仍沿袭传统的种植方式。一是习惯于铁茬平地种植,造成芝麻抗渍防涝能力差,产量低而不稳;二是土壤不处理,播种时多采取“朝天一把籽”方式,撒播较多,条播较少;三是栽培措施粗放,对不同芝麻品种的播期、播量掌握不准,对中耕锄草、病虫草害防控、防旱排涝、后期打顶、适时收割等科学技术认识不足。四是生产中肥料的投入量严重不足,施肥只在苗期追施少量氮肥,有的甚至不施肥,养分配比不合理,缺乏高产的物质基础。五是对芝麻病虫害认识模糊,病虫害防治不及时,用药不适当。芝麻除草剂在生产上普遍应用,但对除草剂的种类和使用技术了解较少,易造成药害。

2.6 芝麻加工技术及工艺落后

芝麻加工技术和工艺落后,产品质量无统一标准、质量不稳,缺少芝麻深加工技术。目前,我国芝麻加工企业实力弱,设备简陋,加工技术和工艺落后。在芝麻油加工方面,产品单一,质量难以控制;在精深加工方面,芝麻素、芝麻蛋白等天然成分提取技术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在加工产品质量控制及标准制定方面,主要芝麻产品质量标准不完善,不同企业产品质量差异较大,缺少品牌,出口附加值低,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强。

2.7 芝麻种子市场、农药市场混乱

市场上存在销售假劣种子现象,除草剂药害问题突出,给芝麻生产带来影响。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管,规范使用。另外,芝麻商品籽收购价格很大程度上受市场影响,波动较大,也影响农户种植积极性。

2.8 技术培训难度大

部分农户认识不到位,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培训组织工作难度大。从事农业生产者大部分是老年人和妇女,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对新技术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较差,培训效果也不够理想。

3 发展建议

3.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良种繁育推广

芝麻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政府应加大对芝麻生产的扶持力度。比如应加大对芝麻种植户的良种补贴;还应由政府引导农户自愿组成芝麻生产合作社等专业组织,对当地芝麻生产进行产前、产中和产后的示范、服务和指导。做好抗灾、防灾工作,同时开展芝麻保险工作,将芝麻生产纳入财险范围,使农户种植芝麻无后顾之忧。建立夏芝麻单作示范区,实行区域化种植,大力推广芝麻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3.2 多部门紧密协作配合

与示范区及时沟通、联系,紧密配合,做好试验、示范与技术推广工作。芝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组织开展遗传育种、作物栽培、病虫草渍害防治等方面的工作,研究出芝麻高产稳产的关键技术,集成组装芝麻高产栽培新技术。此技术经综合试验站试验、示范验证,形成一套适合本区域的芝麻高产栽培技术。在岗位专家的协助下,试验站负责组织召开技术培训会,培训本区域基层农技人员,把该项技术交给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并在该区域示范县建立该项技术展示田,同时举办该项技术培训会和现场观摩会。农技术推广体系通过项目补贴,建立大面积标准示范基地,大面积示范推广该项技术,辐射周边地区,从而推动产业发展。同时,推广部门在推广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向岗位专家、试验站长反馈,岗位专家、试验站长研究解决方案,并加以解决。

3.3 发挥试验站核心作用

应加强岗位科学家与试验站、试验站与示范基地企业、试验站与地方推广技术体系的对接,使试验站真正成为体系的成果转化中心、技术推广示范中心;应当进一步强化试验站的功能,真正将试验站作为芝麻产业技术体系的成果孵化中心、技术推广中心、基层农技人员培训中心,发挥最后一公里的纽带作用。

3.4 建立芝麻产业信息平台

目前我国除主要粮油作物有国家保护收购价格外,绝大部分农产品价格跟随市场供需调节波动,因为没有生产供需信息平台,农户仅仅按照当年或当季市场价格安排来年或下一季的生产经营,这样就导致周期性产品短缺之后的产品过剩。建议按照国内外市场供需,建立芝麻产业信息平台,为生产经营者提供市场供需信息,降低生产经营者的风险,促进芝麻产业健康发展。

3.5 实现芝麻生产机械化、农场化

3.5.1 机械加工岗位专家研发实用的机械设备 芝麻机械化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收益意义重大,特别是在当前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的情况下。在国外已经有集收获、打捆同时进行的一体化设备,芝麻体系应与其他体系机械加工岗位联合对其引进消化,协同研究解决共性难题。

3.5.2 以产业体系为平台,促进家庭农场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制”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甚至成为农业产业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和订单农业发展的障碍。家庭农场是订单式农业的基础,以家庭农场为主体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是保证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模式。因此,为了推动土地流转和家庭农场的快速发展,产业体系应当在新技术和新成果应用转化时,首先考虑以订单模式在规模化生产的家庭农场试验示范,促进家庭农场的发展。

3.6 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3.6.1 使技术接地气  建议“十三五”芝麻产业技术体系的技术在“大户”示范,并由大户传播至千家万户,体系不必投入很多经费给“大户”,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使技术做到实实在在接地气。

3.6.2 加强技术培训  目前,农户对新技术、新品种的需求日益强烈,应在产业技术试验站基础上,借助专业合作社成立农户田间学校,并争取国家“阳光工程培训”的支持,在农闲时间组织培训,使科研院所研究成果能够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3.6.3 与企业紧密结合  龙头企业是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各试验站服务的主要对象,他们对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更积极,需求更迫切,在产品开发中突破传统观念是芝麻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建议加入一些优秀涉农企业的研发人员进入体系,结构的变化可能会使体系的整体功能发生大的改变。企业是最支持体系工作的单位,他们的热情很高,工作认真,很多试验成果或者创新都是在企业技术人员的配合下完成的。此外,新的科研成果也是首先在企业应用,因此只有与企业紧密结合,才能更好更快地把科研成果推广应用。

[1]  裴新涌,李春明,秦灵灵.基于国外期刊英文文献浅析芝麻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河南农业科学,2014(5):13-19.

[2]  赵华.平舆县白芝麻生产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种业导刊,2008(2):19.

[3]  汪强,赵莉,田东丰,等.我国芝麻生产机械化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3(19):236-238.

[4]  王海红,黄玉波,宋玉峰,等.周口市芝麻高产创建的做法与成效[J].种业导刊,2013(3):10-11.

猜你喜欢
试验站周口市芝麻
南充综合试验站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
南充综合试验站人工饲料研究进展
香喷喷的芝麻
石云华作品精选
周口市
陕北生态桑综合试验站赴山西调研
浙江大学农业试验站简介
周口市金融支持脱贫攻坚调查
一品芝麻狐 第四回
一品芝麻狐 第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