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湿解毒通络汤治疗湿热郁阻型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

2015-01-22 14:37刘士刚安洪泽孟亚军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年13期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

刘士刚,安洪泽,槐 瑾,孟亚军

化湿解毒通络汤治疗湿热郁阻型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

刘士刚,安洪泽,槐瑾,孟亚军

摘要:目的观察化湿解毒通络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以基础西药治疗,包括阿司匹林、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等。治疗组在基础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化湿解毒通络汤300 mL,2 次/日,观察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标准参照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病人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定比较,治疗组愈显率为83.3 %,对照组愈显率为66.7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从湿热郁三方面论治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化湿解毒通络汤在临床实践中具有一定优势。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化湿解毒通络汤;湿热郁阻

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临床分型包括缺血性脑卒中(IS)和出血性脑卒中,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的86%[1]。本课题以缺血性脑卒中作为研究对象,缺血性脑卒中中医属于“中风”范畴,临床主要表现为突然晕倒,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利等。笔者从中医湿、热、郁三方面论治该病并自拟化湿解毒通络汤,应用于临床得到满意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2]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诊断标准。我院内科可以观察的住院病例,且患者发病1 d~3 d内,有脑血管病临床症状、体征,并经头部CT或经颅多普勒证实,确诊为脑血栓形成、脑梗死和脑血管痉挛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男性38例,女性22例。对照组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40岁~77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诊断依据及入选标准中医诊断以《中医疾病诊断疗效标准》[3]为标准。入选标准:半身不遂,言语謇涩或不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等,患者一般意识清楚,或仅有轻度或短暂性意识障碍,形体偏胖,脘腹痞闷、食少纳呆、口黏不渴、恶心呕吐、头昏如蒙、肢体沉重、大便不爽、舌质暗红或紫暗,舌底脉络迂曲,舌苔白腻或黄腻,脉象弦滑。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2]诊断标准制定。符合缺血性脑卒中西医诊断标准,发病1 d~3 d内,有脑血管病临床症状、体征,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溶栓可参照适应证选择患者);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他病变;脑CT或MRI有梗死病灶。年龄40岁~77 岁,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作者单位:河北省容城县中医医院(河北容城 071700),E-mail:hebahz@sina.com

1.3排除标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经检查证实由脑肿瘤、脑外伤、脑寄生虫病、代谢障碍所引起的偏瘫;有活动性肝病、肝肾功能不全、充血性心力衰竭、恶性肿瘤、呼吸功能衰竭或四肢瘫患者;发病1周后入院者,曾患脑血管疾病且遗留功能障碍者;既往有精神病、痴呆病史患者,聋、哑人;外省市无法随访者。

1.4方法对照组:基础西药治疗,阿司匹林、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等。疗程4周。治疗组:在基础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化湿解毒通络汤300 mL,2次/日,疗程4周。化湿解毒通络汤药物,组成:黄连10 g,陈皮10 g,茯苓30 g,半夏10 g,枳实10 g,竹茹10 g,胆星10 g,桃杏仁各10 g,红花10 g,生薏苡仁30 g,厚朴6 g,当归10 g,甘草6 g,元参15 g,金银花藤20 g,鸡血藤30 g。加减:随症加减,意识障碍严重者加石菖蒲10 g、郁金10 g。便秘者加熟大黄10 g。呕血者加白芨20 g、三七粉3 g。制剂规范:采用全自动煎药机煎煮,确定最佳煎煮温度、最佳煎煮时间、做到定水定量煎取。

1.5疗效标准临床疗效标准按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病人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定[2]。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小18% ~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18%以内;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或死亡。

2结果

2.1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组基本治愈20例,显著进步30例,进步8例,无变化2例,愈显率为83.3%。对照组基本治愈15例,显著进步25例,改善18例,无效2例,愈显率为66.7%。两组患者治疗愈显率对比,治疗组愈显率优于对照组(P<0.05)。

2.2不良反应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

3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导致脑组织坏死、软化,而出现局灶或完全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如半身不遂,言语謇涩或不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等,患者一般意识清楚,或仅有轻度或短暂性意识障碍。中医称为中风,主要病机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与肝、脾、肾关系密切。病理因素主要为湿、热、郁,病理性质多属本虚标实。

现代人嗜食肥甘厚腻,饮食起居不规律,体内常多湿、多热、多郁。湿邪重浊黏腻,凝遏阳气,湿郁脾胃之阳,致气滞里急,湿邪多困于脾脏,使脾失健运,而脾为生痰之源,湿浊内蕴于脾而生痰。痰湿质患者多体胖少动,脉道涩而不利,加上痰湿质之人多嗜食肥甘或脾气不健,致使痰气内伏,一旦邪气相干,或动其伏痰,或邪随痰化,痰气壅盛,进一步涩滞脉道,阻其血气而成癖,所以认为痰湿质是卒中发生时生痰、生瘀、生风形成的重要内在基础[4]。痰湿内蕴生热,久聚生毒,中风病的热毒是由于脏腑气血功能紊乱,导致生理和病理产物不能及时排除,蕴积化生以犯脑损络为目的的致病因素[5]。“郁”在湿、痰、瘀、毒的相互转化中起到催化作用[6],使气机受阻,气血逆乱,影响脏腑功能,损伤脑络而发病。

在湿、热、郁的基础上论治缺血性脑卒中,本研究在西药基础上自拟化湿解毒通络汤对有相关中医证候的患者进行治疗,化湿解毒通络汤由黄连温胆汤、三仁汤和四妙勇安汤加减组成,具有清热利湿、解毒开郁、活血通络的功效。其中黄连温胆汤主治湿痰证兼有化热之胆胃不合、痰热不合证,具有清热燥湿之效,对中焦效果更佳,然而脾为生痰之源,痰浊易蒙蔽清窍[7]。该方针对痰湿热为主证的脑病,疗效较好;三仁汤可以宣畅气机、化湿清热,宣上、畅中、渗下,三焦分消,气畅湿行,则三焦通畅,使壅滞之痰湿及气机通畅,气血得调;四妙勇安汤以清解蕴结于络中之毒,化解络中之瘀,滋养络脉之体,形成新生络道,以滋养脏腑而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8]。本方剂三方相结合,使解毒化湿开郁之力更加显著,畅通三焦湿热和痰阻,清解脉道瘀毒,使脏腑功能得以恢复,平调阴阳,营养脑络,恢复脑络对肢体的关联作用。

本研究对从湿热郁三方面论治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析基础西药治疗和自拟化湿解毒通络汤配合西药治疗的临床疗效,化湿解毒通络汤在临床实践中有一定的优势,提高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生活质量,可以有效地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

参考文献:

[1]祝美珍,王琳.缺血性中风的证治研究概述[J].广西中医药,2010,33(3):3-5.

[2]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及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3.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疾病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5.

[4]杨国防,贾翔,董旭辉,等.中风患者痰湿质与发病症候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08,6(24):257-259.

[5]沈承玲,赵海滨.中风病内生热毒之内涵、演变及特性探析[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6(4):242- 245.

[6]安洪泽,范新发.从湿、热、郁论治胸痹临床举隅[J].河北中医,2009,31(12):1766-1767.

[7]张觉人,陈怡西.黄连温胆汤治疗脑病应用概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1):43-45.

[8]王筠,张军平.从中医络病学说认识血管新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7):493-494.

(本文编辑王雅洁)

收稿日期:(2014-12-26)

中图分类号:R743R255

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672-1349.2015.13.029

文章编号:1672-1349(2015)13-1547-02

基金项目: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2014年度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科研计划课题(No.2014336)

猜你喜欢
缺血性脑卒中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实施综合性康复护理效果的研究
雌激素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
早期肠内营养对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营养状况及结局的影响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中风复元方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高尿酸血症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阿司匹林联合血塞通注射液对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Hcy水平的影响
丁苯酞对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的分析
血栓通注射液对6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水平与预后的临床关系分析
丁苯酞联合血栓通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