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管理的时代价值及现代际遇

2015-01-22 19:08李立群
中州大学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安全时代价值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管理的时代价值及现代际遇

李立群

(中州大学 德育教学部,郑州 450044)

摘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管理的时代价值主要体现在意识形态管理是全球化危及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领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要求,更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有效途径。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管理理论的提出与实施以及新时期我国意识形态管理实践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管理的全面推进提供了现实基础。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还将面对全球化趋势、非主流意识形态及网络发展给意识形态管理带来的严峻挑战,更要着重解决因管理理念的束缚、个人管理理念的缺失与强势灌输而带来的难题。

关键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时代价值;现代际遇;意识形态安全

收稿日期:2015-05-21

作者简介:李立群(1967—),女,河南郑州人,硕士,中州大学德育教学部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法学研究。

DOI:10.13783/j.cnki.cn41-1275/g4.2015.04.020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715(2015)04-0092-04

Abstract:Socialist ideolog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field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ideology, the basic requirement of the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and the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arty’s ruling ability. At present,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the proposal and implementation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 and the harmonious management theory, and the practice of our country’s ideological management in the new period have provided a realistic basis for the comprehensive advance of the socialist ideology management. In the future, we will face the challenges of globalization, non mainstream ideolog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o ideological management, and will focus on solving the problems caused by the constraints of management ideas, the lack of personal management ideas and a strong infusion.

和平时期,我们和敌对势力之间的战争并没有消失,而是转变到了更多元的领域内。意识形态领域是争夺最为激烈的领域之一。一个国家要想拥有安全稳定的经济发展环境,就必须对国家的“意识形态”进行科学的管理。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管理有不同的价值,时至今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管理也被赋予了全新的内涵。我们应该深入分析不同时代背景下,意识形态管理的价值,为现阶段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与依据,对实施路径进行探索。

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管理的时代价值

(一)应对全球化危及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必然要求

全球化经济体系的形成促进了世界各个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日益密切,人们开始冲破时间与空间的阻碍,频繁沟通,达到共识。在这个过程中,资本主义国家会借机将资本主义制度及其意识形态扩张到更大的范围内,使全球化进程变得危机四伏。全球化进程是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交融磨合的过程,各个国家独立运行,却又彼此交织。特别是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出现以后,世界变成了“地球村”,各类意识形态相互渗透。全球化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历史进程,它是具有明显意识形态特征的过程。无论是在经济合作中,还是政治斗争、文化交流中,都会出现“霸权”,“霸权”会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将他们的意识形态不留痕迹的“发散”到中国,企图使“霸权”国家的意识形态“一统天下”。[1]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时期,意识形态的安全会对社会主义建设健康稳定的开展产生重要影响。意识形态安全也是国家综合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意识形态的安全隐患长期存在,我们必须提高警惕,积极的采用各种有效的管理方式与手段,反对与遏制与主流意识形态相背离的意识形态,防止影响主流意识形成的主导地位。在信息时代里,互联网成为不良思潮的集散地,成为敌对势力威胁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新渠道,对此,我们应做好充分准备,创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及时解决管理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不被侵犯。

(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领域

意识形态形成以后需要意识形态的管理与建设。意识形态虽然与精神建设不属于同一事物,但二者都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中发挥着协调作用,角度各不相同,作用有所差异,却同时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过程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精神文明以意识形态为主要依据,意识形态却是精神文明建设深入群众内部的可靠途径,是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手段。意识形态的建设过程要抵制各类敌对意识形态的侵扰,意识形态的管理更要注重建设工作的延伸与拓展。只有科学的管理意识形态,才能促进意识形态发挥作用,使社会主义建设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下顺利的进行。正是由于意识形态管理工作非常重要,我们更要在社会实践中,努力研究马克思主义精典著作,借鉴西方关于意识形态的研究成果,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让人民内心都认可与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时刻警觉西方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斗争中采用的隐蔽方式,认清本质,灵活运用多种方法与它们进行坚决的斗争。同时,也要通过拓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空间与平台,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力扩大到极致。

(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要求

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需要广大人民群众都了解马克思主义,必须促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求广大人民群众要理解、认同、肯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熟悉、掌握、支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自觉践行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点与难点就是如何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效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复杂的庞大的工作系统,不仅大众化主体复杂,并且大众化的内容与客体也十分复杂。大众化主体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主体机构众多,包括决策主体、计划主体、实施主体、控制主体与创新主体。机构数量众多,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还包括各企事业单位的政治工作部门,还有很多民间公益团体。大众化内容的复杂性主要体现于广博性与开放性两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涵盖政治、经济、哲学、社会学等多个方面,并且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被完善与充实。大众化客体的复杂性主要体现于客体数量较大并且类型多样,十六亿中国人民都可以被看作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客体,这里面包括多个阶级、各个行业的人们。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才要重视管理工作,认真计划、科学组织、分步实施,极力改善大众化效果。

(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有效途径

党的执政能力是“党治理国家的能力”。党的执政能力包括国内外形势判断能力、制定决策能力、政策实施能力、危机管理能力等。我们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样才能保证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不走弯路。意识形态管理是党的执政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只有加强意识形态管理工作,才能保证自身在政治、经济与文化工作中的主导地位不受影响。在全球化进程中,我们必须要重视意识形态管理工作的意义与价值,促进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发展,保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任何一个统治阶级在走上统治地位以后,首要工作就是要强化意识形态,建立新的意识形态,消除旧的意识形态,利用意识形态来强化自身的统治[2]。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为巩固人民政权,先后颁布了多部关于促进意识形态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党宣传部门都要服从工作安排,认真做好意识形态管理工作。当前,随着世界联系的日趋紧密,西方一些落后的腐化思想趁机而入,“淡化意识形态”“普世价值论”等反动意识形态纷至踏来。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开始崭露头角,这些都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对于反社会主义的不良思潮及反动文化我们必须坚决的予以还击,牢牢站稳意识形态阵地,不偏离与背弃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管理的现代际遇

(一)推进意识形态科学管理的现实基础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时期,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夯实共产党的执政基础,提升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必须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国共产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九大目标及主要任务,时至今日,已经初见成果。社会和谐可以使百姓安居乐业,可以使经济稳定发展,使社会充满生机与活力。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每个人都拥有和谐的理念,将和谐的理念渗入到意识形态之中,各个部门、各个机构相互协调,有机统一,坚持“以人为本”,形成“防控管”模式,运用灵活的方法与策略,让和谐社会建设成为意识形态科学管理的重要保障。

2.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与实践

科学发展观是重大的战略思想,它是中国在总结以往改革开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借鉴他国在国家发展中的宝贵经验的前提下,认真分析时代特点所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它与中国化的其他理论成果一脉相承,不仅体系结构严谨,并且内涵丰富。科学发展观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走共同富裕之路。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既立足于当前,也放眼于未来,它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指导着社会主义建设不偏离正确的轨道。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过程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管理过程,科学发展观渗透到人民的思想之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管理也就取得卓然成效。

3.和谐管理理论的创建与践行

国民经济突飞猛进,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存环境瞬息万变。这就要求意识形态管理者要认识到管理客体实际情况的复杂性,迫切要求管理工作要注意无法预测的事物,必须运用一些创新的方法与手段来应对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和谐管理理论强调“和”与“谐”,“和”与“谐”是管理的出发点、标准与界定。以“和”与“谐”作为应对一切复杂环境处理问题的根本原则,就可以做到判断准确,措施得当,效果良好[3]。和谐管理理论的提出有特定的历史环境特点,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论。和谐管理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管理工作的一种实践类型,一个特殊过程,它需要管理者从全局着眼,从细节入手,调动内部与外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4.新时期我国意识形态管理实践

新时期,意识形态管理工作有新的工作内容与重点,只有加强意识形态管理实践,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不被动摇。首先,要求领导干部要发挥典范作用,率先学习,积极的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针对意识形态科学管理工作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督促所有领导干部都要具备主流意识形态。还要在中共中央的统一部署下,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进行大力的宣传与普及,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效益提升。丰富意识形态管理内容,创新意识形态管理方法,形成意识形态管理体系,进一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繁荣。

(二)意识形态科学管理的现实挑战

1.全球化趋势使意识形态管理的挑战更为严峻

全球化是无法逆转的世界发展趋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无法规避频繁的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思想交流与文化沟通,意识形态在各个领域的加强合作与深度沟通中被默默的扩散开来,这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管理带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在全球化过程中,党和政府要与其他国家的政党或政府进行合作,西方一些“霸权”主义严重的国家会公开质疑我国的行政管理工作与执政决策,对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建设工作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从意识形态管理客体的视角分析,由于全球化过程中,人们有更多的渠道接触与了解西方国家制度与意识形态,一些对社会主义事业信心不足的人容易发生思想上的动摇,不再信仰马克思主义,使意识形态安全管理受到威胁。

2.非主流意识形态对意识形态管理造成冲击

意识形态分为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两种类型,二者共同存在于意识形态之中,主流意识形态为主导,非主流意识形态为补充,二者虽然都有存在的价值,主次地位却不能被颠倒。在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就是马克思主义,非主流意识形态则包括封建主义、宗教主义与资本主义等。封建主义意识形态的存在是由于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落后封建思想在一定范围内依然存在的结果,宗教主义意识形态的存在则是由于宗教存在[4]。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存在是威胁最大的,并且以一种人们不易察觉的形式出现,无论是“意识形态终结论”“历史终结论”“文明冲突论”,还是“普世价值论”都是西方非主流意识形态思潮的代表,它们都试图向人们传递一种错误的意识形态,动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管理的根基。

3.网络对意识形态管理产生巨大影响

网络的发展给意识形态工作开辟了新的渠道,也给意识形态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近几年,自媒体技术的发展,使网络媒体变得自由和开放,网络舆论成为诸多媒体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舆论类型。不良的意识形态如果通过网络蔓延开来,必然会影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成果。敌对势力利用网络散播瓦解中国政府的不良言论,消解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运用煽动、鼓吹、欺骗等手段大肆宣扬腐化堕落的资本主义思想,试图通过网络冲击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5]。由于网络具有开放性、虚拟性等特点,我国的网络监管手段相对落后,使意识形态管理工作难度加大,这也给一些别有用心之人提供可乘之机,严重干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管理工作。

4.当前中国社会分层给意识形态管理带来的现实困境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分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与知识分子阶层。然而,改革开放37年来,我国阶层呈现出多样化。不仅行业类型增多,地域流动频繁,人们有多个角色与身份。当前,我国社会阶层差异明显,关系复杂,并且分化严重。阶层的增加与分化使人们更加努力的维护自身的权益,他们更容易质疑国家颁布的政策法规,会以自身的利益为标准评价意识形态的正确与否。意识形态是调节阶级矛盾的工具,它可以调和不同社会阶层的关系,促使大众都共同参与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但是,在具体的社会生活中,存在很多不公平的地方,导致一些阶层的利益受到的侵害,时间一长,就会对社会主义失去了信心,对意识形态不再认同。

(三)当前我国意识形态管理需要解决的难题

1.突破落后的管理理念的束缚

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取得了革命战争的伟大胜利,革命理念存在于中国社会之中。不可否认,在建国初期和计划经济阶段,革命理念仍然发挥了巨大的管理作用。但是革命理念的培养方法过于简单,速度过快,只适宜在特殊时期迅速意识形态的快速建设。步入和平发展时期,市场经济繁荣起来,人们的意识水平不断提高,如果运用革命理念来进行意识形态管理,就存在着与和谐社会的理念不一致,就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2.个人管理理念的缺失

在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里,国家、机构、组织的价值观与目标被强调,而个人的价值观与目标却被忽视,人的本质内涵被抹杀,个体的自我发展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间一久,意识形态管理似乎成为了国家政府的工作,与广大人民毫无关系。忽视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就是忽视了意识形态管理客体的实际情况,管理客体被忽视就意味着管理工作是没有意义的。人民大众开始对行政工作产生质疑,开始戒备、提防行政政策的出台与实施,意识形态管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障碍明显,交流的桥梁就有断裂的危险。

3.强势灌输显现出意识形态管理的合法性危机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管理工作对社会主义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灌输”作为最直接有效的管理方法之一被管理主体广泛使用。殊不知,意识形态的灌输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基础,需要耐心的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不能急功近利,而是要水到渠成。长期运用灌输的方法进行意识形态管理,有很多好处,但是效果却停留在表面,阻碍了管理工作的深入,意识形态工作的吸引力与凝聚力都有所下降。

三、结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管理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关乎“中国梦”能否实现。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管理还存在诸多挑战与难题,只有转换思想,突破自我,创新发展,才能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管理工作不断取得成功,才能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王玉瑾.党史文化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整合建构中的时代价值[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65-70.

[2]李向国.论中国共产党人的科学意识形态观及其时代价值: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J].理论导刊,2011(3):4-7.

[3]张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导向管理的含义及实现路径[J].党政干部学刊,2013(4):35-37.

[4]郑永廷,任志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和主导权研究[J].教学与研究,2013(7):46-51.

[5]李向国.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观及其时代价值[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1(6):38-41.

(责任编辑赵冰)

Contemporary Value and Destiny of Socialist Ideology Management

LI Li-qun

(Department of Moral Education, Zho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44, China)

Key words:socialist ideology; contemporary value; modern destiny; ideological security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安全时代价值
大数据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建构论析
“全面从严治党”理论体系重点问题研究综述
习近平廉政思想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时代价值、核心思想与哲学意蕴
论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正义观及其时代价值
抗大思想文化建设的时代价值探析
法治中国视域下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
当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现状及对策研究
激活红色基因在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中的生命力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