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企业上市后经营业绩分析——以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为例

2015-01-22 05:08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姚爱琳
财政监督 2015年2期
关键词:宝钢钢铁企业存货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姚爱琳

一、引言

自2004年武钢股份完成钢铁主业整体上市以来,钢铁业掀起一股上市热潮,宝钢、本钢、鞍钢等大型钢铁企业也相继完成了整体上市工作。钢铁企业的整体上市不仅获得了巨额的股权资本,改善了企业的资本结构,在资本市场上提高企业资信级别,获得持续融资;还可以更好地应对行业周期变化,增强了抵御竞争环境下支付风险的财务能力。除此以外,资本的大量扩充为企业的扩大并优化投资提供了保障,盈利的绝对水平应该上升。然而,大型钢铁企业在上市后由于成本、费用的大幅度上升,其主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等绝对数指标均显著上升,主营业务收入、营业利润率显著下降。加之行业环境的周期性变化以及经济大背景的衰落,纵观我国钢铁行业企业上市后的效益增长并不明显,仍存在无法合理地优化资源配置、债务融资结构不合理、股权过度集中等现象,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其经营业绩的提高。

本文选取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上市后的财务数据变化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企业偿债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三个方面,以此得出对企业经营业绩变化的综合评述。

(一)偿债能力。偿债能力是衡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核心内容,是指企业偿还各种债务的能力。其中,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长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长期负债的能力。

(二)营运能力。营运能力是反映企业资产经营效率与效益的指标,用来评价企业资产经营的效果,剖析其中的问题,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指明方向。

(三)盈利能力。盈利能力指标是企业经营中最为重要和综合的指标,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赚取利润的能力,利润率越高,盈利能力越强;利润率越低,盈利能力越差,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最终可通过盈利能力来反映。

二、公司概况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钢)于1978年建设成立,以钢铁为主业,形成普碳钢、不锈钢、特钢三大产品系列,盈利居世界钢铁行业第三位。2000年,宝钢成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并发行187700 万股,当年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12.6%。宝钢抓住2001-2007年钢铁产业迅速发展和增长的市场环境,大力进行产业扩张和改革,2005年宝钢股份成功完成对集团钢铁主业增发收购。通过股份制改造,实现了钢铁主业的整体上市。2013年钢铁主业完成钢产量4504 万吨,成为现代化程度最高、最具竞争力的钢铁联合企业之一。

三、上市后经营业绩变化特点剖析

(一)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1.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一般而言,钢铁类上市公司将流动性比率控制为2,速动比率控制为1 比较合适。宝钢的流动比率基本都保持在1 以下,速动比率保持在0.5 左右,其与最佳比率还有很大差距,说明宝钢存货占流动资产的比例较大,立即变现进行短期偿债的能力较差。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之后,整个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导致了流动资产增加速度远低于流动负债增加速度,宝钢流动比率跌至0.74。随着之后的经济复苏,宝钢在2009年之后该项指标有所回升。

2.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可以衡量企业负债筹资的比重,反映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和经营风险,除此之外,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是最为债权人关注的重要指标,代表了企业在清算时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程度。通常认为指标值越低,长期偿债能力就越强。宝钢的资产负债率自上市以来基本上都保持在50%以下,2008-2011年资产负债率基本保持稳定,说明企业没有因为金融危机的发生而受到较大冲击力,展现了企业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二)企业营运能力分析

1.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作为衡量企业营运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在一般情况下存货周转率越高表明企业销售能力越强。同时,存货的多少也影响企业的短期变现偿债能力。宝钢自上市以来,企业存货周转率基本维持在5%左右。2008年,受经济危机影响,我国企业钢铁产品出口量极速下滑;国内大举实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致使国内钢材需求量也大幅下降。宝钢存货周转率下降至4.13%。宝钢的存货周转率连续几年低于行业内其他企业,显示了其在销售能力和存货管理方面还存在不足。

2.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管理工作的效率,在一定时期内应收账款周转的次数越多,表明应收账款的回收速度越快。2011 至2013年宝钢应收账款的周转天数波动较大,应收账款的回收能力一般,但是总体应收账款账龄较短,减少发生坏账损失的可能性。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效率较好,有利于提高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增强企业偿还债务能力。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宝钢自上市后,优化产业布局,实现企业规模发展,持续保持业界领先优势。2013年宝钢销售收入达到3031 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01 亿元,盈利水平居于全球钢铁行业排名的第三位。而考究当今钢铁企业的盈利能力,社会关注的不仅仅是企业的盈利水平,还需关注企业的盈利质量。下面结合以下指标对宝钢的盈利能力展开分析:

1.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比率。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一个观点,即“现金为王”。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决定企业的价值创造,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质量,同时也是衡量企业的偿还能力和支付能力的重要指标。2007-2008年,宝钢发行可转换债券,大举募集资金,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比率大幅上升,2008年达到最高比3.94%。其余年份该比率均维持在2%上下波动。由此可知,宝钢始终维持经营活动现金比例平衡,以达到企业筹融资需求。

2.净利润与主营业务增长率。净利润和主营业务收入作为企业股东与管理者重点关注的两个指标,代表着企业在竞争中是否具有优势地位。2004-2007年国内钢铁产业波澜壮阔高速发展,宝钢抓住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扩大钢产量,增大供给以满足市场需求。2005年宝钢完成了对集团钢铁主业的增发收购,当年钢铁主业增长率高达115.92%。2008-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钢铁市场萧条冷淡,钢材价格大幅度下降导致利润减少,企业主营业务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大幅度下降。2010年经济回暖,宝钢净利润增长率再创新高,达到119.2%。而如今,随着钢铁行业行情的整体下滑,宝钢的主营业务增长幅度也保持在较低水平,2012年出现负值。

3.净资产收益率(ROE)。净资产收益率(ROE)作为衡量企业综合资本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反映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水平。一般来说,企业ROE 越大,企业运营效益越好,对企业投资人、债权人具有更高的保障。宝钢自上市以来,企业净资产收益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2010年由于经济复苏,企业净利润实现119.2%的增长,使ROE 指标稍有上升。但综合看来,企业ROE 呈整体下降趋势。宝钢在关注净利润和产量的同时,却没有保证净资产收益率的稳定和增长,反映出企业上市后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仍存在问题。但横向比较武钢等其他钢铁龙头企业,宝钢的净资产收益率下跌幅度较为平缓,说明企业在抗拒经营风险和市场风险方面能力很强。

(四)宝钢上市后经营业绩特点总结。综合上述分析可以

得出,宝钢自上市后财务指标变化较为平稳,企业经营业绩始终居于行业领先水平。在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方面,相对于其他龙头钢铁企业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而在营运资金管理方面,总体上讲,宝钢的营运能力比较稳定,经营现金流比较均衡。但其中也存在大量问题:首先,其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均比较低,达不到钢铁产业的合理期望值。其次,宝钢存货据流动资产占比过大,企业的存货周转率较低,企业的短期变现偿债能力较差。

四、企业经营业绩变化原因剖析

(一)社会经济环境与产业行情变化。宝钢自2000年上市后,迎来了2001-2007年钢铁业高速发展的春天:国内经济快速发展,钢铁需求量急剧上升,钢铁企业均扩大产能以增大供应;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家钢铁企业纷纷走出国门,扩大产业规模和经营范围,开拓国际市场并增加钢铁产能。

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我国钢铁出口量大跌,而国内恰逢产业结构升级和房地产调控,致使国内外钢铁需求量均大幅度缩减,在此期间国内龙头钢铁企业盈利水平均呈现下跌趋势,宝钢的整体净利润水平和主营业务收入也深受影响。除此之外,由于金融市场环境的不景气,导致企业融资困难,巨额的银行贷款利息造成企业财务费用的大幅度增长,极度缩减了企业的净利润。

2010年世界经济形势好转,钢铁企业经营业绩有所回暖。然而,在如今钢铁企业产能过剩的背景下,钢铁行业行情继续走跌。虽然受行情影响铁矿石等原材料的价格走低,企业原材料成本降低,但企业产成品钢材的市场价格下跌趋势,难以给企业带来营业利润的增长。

如下表1 展示了2000-2010年我国钢铁年产量,钢铁产量在十年间上涨700%有余,产能远远超过了我国目前市场的钢铁需求量。因此,宝钢的净利润增长率近几年呈现下降趋势,在不景气的行情背景下,应力求稳定企业的盈利水平。

表1 2000-2010年中国钢铁年产量统计

(一)企业管理效率与经营策略。企业的管理效率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成本和费用,从而间接地影响了企业的经营业绩。企业在经营管理效率上主要把握两个项目:管理费用和与存货相关联账户。

1.管理费用控制。横向比较各大钢铁企业的管理费用/销售收入结果可以看出,宝钢在管理费用控制方面持续领先于其他的钢铁巨头企业,增加了企业的毛利,从而使企业经营业绩大幅度上升。企业在控制管理费用方面要严格制定预算管理,一般来讲企业的期间费用属于企业变动成本,企业应制定良好的政策以控制该项成本,并主要关注两个指标:与人工相关的管理费用支出和企业的折旧费用计提。由于职员工资和折旧具有刚性,在企业生产规模一定的情况下,该项费用近似等同于企业的固定费用支出。由于固定成本会给企业带来经营杠杆作用,在此作用下企业的收益和亏损均会被放大。因此钢铁企业应稳定管理费用支出,合理利用其杠杆效应。

2.存货管理效率。加强企业的存货管理,减少存货堆积是维持企业资金循环和流动的重要保证。降低企业存货,一方面可以尽快加速企业原材料循环,采购目前市场上低价的原材料,消耗高价原燃料,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盈利水平;另一方面,存货具有一定的市场风险,提高企业存货周转率可以降低由于产品持续降价带来进一步损失的风险。因此,钢铁企业存货数量以及存货周转速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经营业绩,降低存货资金占用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

(二)企业的财务战略。结合上述分析,宝钢业绩能够始终维持在钢铁行业领先水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制定了适宜的财务战略:在钢铁市场行情走高的时节选择IPO 上市,为企业增加了大量资本。2004年,企业利用自身良好的经营业绩作为保障增发债券融资,实现了企业规模的扩张。在维持企业稳步发展的同时,收购优良企业,增强企业的实力和企业盈利能力。2012年,面对钢铁市场的不景气,企业大举进行股票回购,减少在外流通股份,以稳定股价,改善企业资本结构,实现每股收益增长42.9%。因此,企业的财务战略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业绩,应根据市场环境和自身财务状况,制定适宜企业长期发展的财务战略,以保持在行业内的核心竞争力。

五、启示

衡量企业的经营业绩不仅要关注企业的盈利能力,还要关注企业的发展能力。企业若想提高盈利能力和稳定发展能力,必须对企业外部和内部环境进行综合分析。

企业外部环境方面:企业应关注国家经济环境与国家政策的改变,结合产业行情变化,因时制宜进行企业生产规模、技术、范围的革新,以顺应市场的供需量,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提高企业的行业地位,保证企业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企业内部环境方面:企业应关注重点的财务指标,保证企业及利益相关者的收益水平。提高企业内部的管理效率并制定恰当的经营战略和财务战略,保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除此之外,通过对宝钢经营业绩分析可以了解到目前我国钢铁行业的极度窘境,过剩的产能和疲软的市场需求致使钢铁企业难以再实现业绩的大幅跨越。因此,钢铁企业在面对如此萧条的市场行情面前,应力争先保持经营业绩稳定,再在业绩稳定的基础上实现增长。■

1.白晶.2013.杜邦分析法在钢铁企业中的应用[J].财会通讯,7。

2.李秉成.2014.钢铁企业应提高抗产业波动能力和管理效率——鞍钢股份两度巨亏分析[J].财务与会计,2。

3.杨成、邢宗辉、郭新有.2005.钢铁业上市公司的业绩评价[J].企业管理,10。

4.吴峰霞.2008.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研究——以钢铁上市公司为例[J].财会通讯,6。

5.王传晓.2009.存货减值吞噬七成利润宝钢59 亿减值抗寒[J].21世纪经济报道,4。

猜你喜欢
宝钢钢铁企业存货
长流程钢铁企业废水零排放实践与探讨
《宝钢技术》征稿简介
排放绩效在评估钢铁企业超低排放取得效果中的应用
企业存货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浅谈如何加强企业存货内部控制
宝钢三号厚板坯连铸机重压下试验研究
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研究
钢铁企业设备环保发展趋势探讨
宝钢与POSCO在《财富》世界500强中排名、规模能力和盈利能力比较分析
关于钢铁企业转型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