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恶性肿瘤及癌前病变临床探析

2015-01-23 01:53张战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9期
关键词:鳞状基底符合率

张战胜

皮肤恶性肿瘤及癌前病变临床探析

张战胜

目的探析皮肤恶性肿瘤以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病理确诊的皮肤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皮肤恶性肿瘤以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特点。结果统计结果表明,皮肤肿瘤构成中, 基底细胞癌、日光性角化、鲍温病、鳞状细胞癌所占比例最大, 面颈部最为常见的癌症为基底细胞癌, 躯干部位多发鲍温病, 恶性黑素瘤多发生于足跖。结论通过分析研究皮肤恶性肿瘤以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特点、年龄分布, 指导临床后期治疗。

皮肤恶性肿瘤;癌前病变;临床特点

皮肤肿瘤是皮肤出现的细胞增生性疾病, 包括良性肿瘤以及恶性肿瘤。恶性肿瘤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会继续恶化发展, 出现转移, 转变为癌症, 危及患者生命健康[1]。因此, 分析明确皮肤恶性肿瘤以及癌前病变发生的特点, 有利于临床预后治疗。本次研究中,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30例皮肤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分析本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130例皮肤恶性肿瘤患者, 男70例, 女60例, 年龄24~86岁, 平均年龄(55±8.1)岁。均为首次确诊患者, 经实验室检查后确诊为恶性肿瘤, 排除首次确诊时间为研究之外时间, 组织病理不能确诊、临床资料不完善者。

1.2 方法 统计观察患者的临床诊断、主要特征、皮疹特征以及病理诊断资料, 设计自制问卷, 统计患者的资料, 观察患者的病理切片, 核对诊断结果。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5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统计130例皮肤肿瘤类型分别为:系统性淋巴瘤皮肤表现8例(6.2%), 恶性黑素瘤8例(6.2%), 鳞状细胞癌14例(10.8%),间叶来源的恶性肿瘤5例(3.8%), 鲍温病16例(12.3%), 鲍温样丘疹病5例(3.8%), 日光性角化18例(13.8%), Paget病10例(7.7%), 附属器来源的恶性肿瘤2例(1.5%), 皮肤T细胞淋巴瘤6例(4.6%), 基底细胞癌20例(15.4%), 蕈样肉芽肿12例(9.2%), 皮肤转移癌6例(4.6%)。

各类肿瘤病理诊断以及临床诊断符合率:系统性淋巴瘤皮肤表现62.5%(5/8), 恶性黑素瘤87.5%(7/8), 鳞状细胞癌85.7%(12/14), 间叶来源的恶性肿瘤20.0%(1/5), 鲍温病56.3% (9/16), 鲍温样丘疹病40.0%(2/5), 日光性角化44.4%(8/18), Paget病90.0%(9/10), 附属器来源的恶性肿瘤50.0%(1/2), 皮肤T细胞淋巴瘤33.3%(2/6), 基底细胞癌65.0% (13/20), 蕈样肉芽肿58.3%(7/12), 皮肤转移癌50.0% (3/6)。统计结果表明面颈部出现的基底细胞癌19例(95.0%), 明显高于鳞状细胞癌12例(85.7%),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黑素瘤出现在足趾1例(12.5%), 足跟1例(12.5%), 足跖4例(50.0%),手2例(25.0%), 其中足跖部位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皮肤肿瘤可分为良性肿瘤以及恶性肿瘤, 良性肿瘤增大到一定程度后, 不会继续生长, 也不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产生影响;而恶性肿瘤则会不断增值, 出现肿瘤转移, 严重者会危及患者生命健康。据统计, 皮肤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可能是与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环境等密切相关[2,3]。而提高确诊人数、增强社会的宣传力度, 对于提高人们对疾病的重视程度相当重要, 其中提高临床检出率的一个重要方法为定期体检。本次研究中, 所选取的患者均为确诊的患者, 统计结果显示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 且在皮肤肿瘤中, 构成比例最大分别为基底细胞癌、日光性角化、鲍温病、鳞状细胞癌。通过分析本次皮肤恶性肿瘤以及癌前病变的病理标本特点, 其中基底细胞癌所构成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恶性肿瘤[4,5]。本次研究中, 疾病诊断符合率中, Paget病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其他疾病类型, 血管纤维组织来源的肿瘤的诊断符合率最低, 表明临床诊断时, 应辅助病理活检, 对于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效果显著。日光性角化发生率较高, 但诊断符合率不足50%, 表明临床对癌前病变的诊断误诊率较高, 因此, 临床应严格重视病理活检, 提高诊断准确率以及治疗效果。

当前临床治疗恶性皮肤肿瘤疾病, 主要采用手术切除、冰冻外科以及激光治疗, 其中化学药物动脉灌注、局部注射、局部敷贴治疗方法比较常用, 治疗效果显著。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 临床开始采用中药治疗, 应用安全可靠[6]。

综上所述, 为了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临床首先应采用病理活检、临床观察的方法。明确疾病发生的特点, 有利于后期实施对症治疗, 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1]黄远深.632例皮肤恶性肿瘤及癌前病变临床分析.中华皮肤科杂志,2010,43(7):452-453.

[2]李涛, 李宏烨, 姚平, 等.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皮肤软组织恶性肿瘤术后缺损七例.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4,37(3):276-278.

[3]刘洋, 陈骏, 李宁丽, 等.富含半胱氨酸61在人皮肤恶性肿瘤中的表达.临床皮肤科杂志,2013,42(8):468-470.

[4]雷山川.免疫组织病理学在皮肤恶性肿瘤术前手术范围评估中应用的研究.激光杂志,2013,34(4):120-122.

[5]鲁元刚, 杨亚东, 王元元, 等.手术切除联合局部光动力疗法治疗皮肤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35 (7):682-684.

[6]徐航, 江银华.着色性干皮病继发多种皮肤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及心理干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39-4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9.050

2014-12-23]

453000 河南省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

猜你喜欢
鳞状基底符合率
端粒酶相关蛋白1在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中的表达*
《我要我们在一起》主打现实基底 务必更接地气
大跨度多孔箱涵顶进过程基底摩阻力研究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PD-L1的表达与P16、HPV感染以及淋巴结转移关系分析
a-C基底对WSx 薄膜组织结构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细胞角蛋白14和P16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诊断价值
CT、MRI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与眼眶神经鞘瘤影像学鉴别诊断中的研究
可溶岩隧道基底岩溶水处理方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