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2015-01-23 01:53何秀岩段海霞郭岩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9期
关键词:指标值甘草酸乙型肝炎

何秀岩 段海霞 郭岩

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何秀岩 段海霞 郭岩

目的分析异甘草酸镁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物化学检查指标的影响。方法64例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2例。在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 对照组采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 观察组采用异甘草酸镁治疗。治疗周期为4周。结果治疗前观察组肝功能(ALT、AST、TBIL、ALP、GGT)、肝纤维化(HA、LN、PCⅢ、Ⅳ-C)等指标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较复方甘草酸苷改善肝功能, 抑制肝纤维化进程效果更明显, 可提高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

异甘草酸镁;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肝纤维化

慢性乙型肝炎为乙型肝炎病毒侵入肝脏引发肝细胞变性、坏死的一组传染性疾病。该病尚无特效治疗手段, 治疗目标为抑制病毒复制、延缓肝细胞坏死及肝组织纤维化、减少并发症发生, 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患者存活时间[1]。近年来对如抑制肝细胞坏死及肝组织纤维化的研究日趋受到重视, 本院在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的同时加用异甘草酸镁以期提高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3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2例, 其中女12例, 男20例, 年龄18~56岁, 平均年龄(38.2±11.4)岁, 病程4个月~9年, 入院时HBeAg(+)者27例, HBeAg(-)者5例。观察组32例, 女14例, 男18例,年龄18~62岁, 平均年龄(39.4±9.6)岁, 病程6个月~10年,入院时HBeAg(+)者30例, HBeAg(-)者2例。所有患者HBV DNA均>20 IU/L, 入院时无肝硬化表现。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首选病毒治疗。抗病毒药物一般选择干扰素(IFNα), 也可选择核苷(酸)类药物如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替诺福韦酯等。对照组选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扬州中包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65845)60 ml溶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后静脉滴注,1次/d;观察组选用异甘草酸镁(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1942)30 ml溶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后静脉滴注,1次/d。治疗时间为4周。

1.3 观察指标 所有住院患者均每周定期检测生物化学检测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及HBV血清学检测, 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药物不良反应及其他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好转:临床症状、体征消失, 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有所改善, 肝功能及肝纤维化部分指标在正常范围以内;无效:症状体征变化不明显, 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均不在正常范围以内。总有效率=(好转+显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肝功能指标比较 观察组治疗前ALT(774±97)U/L、AST (367±130)U/L、TBIL(83±26)μmol/L、ALP(489±122)U/L、GGT(459±114)U/L, 治疗后ALT(76±21)U/L、AST(62±24) U/L、TBIL(23±8)μmol/L、ALP(85±38)U/L、GGT(61±25)U/L;对照组治疗前ALT(780±110)U/L、AST(341±123)U/L、TBIL (79±28)μmol/L、ALP(439±127)U/L、GGT(441±102)U/L, 治 疗 后ALT(157±92)U/L、AST(107±38)U/L 、TBIL(52±12)μmol/L、ALP (163±43)U/L、GGT(99±31)U/L。上述数据中治疗前观察组肝功能各指标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肝功能指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肝纤维化指标比较 观察组治疗前HA(187.3±23.5)μg/L、 LN(166.4±15.7)μg/L、PCⅢ(141.8±9.2)μg/L、Ⅳ-C(108.1±12.4)μg/L, 治疗后HA(98.9±17.5)μg/L、LN(101.6±10.3)μg/L、PCⅢ(103.8±12.2)μg/L、Ⅳ-C(74.9±9.7)μg/L;对照组治疗前HA (162.2±21.3)μg/L、LN(171.8±16)μg/L、PCⅢ (133.5±9.3)μg/L、Ⅳ-C(110.7±12.8)μg/L, 治疗后HA(125.2±19.2)μg/L、LN(142.7±11.6)μg/L、PCⅢ(123.6±6.3)μg/L、Ⅳ-C(92.6±9.4)μg/L。

2.3 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观察组有20例好转, 有11例显效, 无效1例, 总有效率96.9%。对照组有17例好转, 有10例显效, 无效5例, 总有效率84.4%。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 无肝硬化、肝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及性接触传播, 是肝衰竭、肝硬化主要发病原因之一。虽然乙型肝炎疫苗可以很好的预防疾病传染, 但我国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仍数以千万计。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大量肝细胞坏死、肝纤维化快速发展可并发肝衰竭或肝硬化等严重并发症。毛予龙发现甘草酸苷可促进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分泌各种抑炎细胞因子[2], 为甘草酸苷类药物应用于临床提供理论基础。李永伟等[3]通过观察患者外周血发现异甘草酸镁可通过影响TLR3信号促进单核巨噬细胞抑炎因子分泌功能, 实现保护肝细胞、促进肝细胞再生、抗炎、抗肝组织纤维化等功能。甘草酸苷类药物适用证涵盖了病毒性肝炎、缺血性再灌注肝损伤、非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害、自身免疫性肝病[4,5]。本研究中所有患者治疗后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均降低,其类固醇样作用降低脯氨酰羟化酶的活性, 也是HA、LN、PCⅢ、Ⅳ-C降低的原因之一。异甘草酸镁是新型甘草酸制剂,为单一的18-α手性异构体甘草酸制剂, 是甘草酸的优势构型, 具有强大的保肝抗炎、免疫抑制、利胆退黄、解毒、抗生物氧化等多种功效。本研究中治疗4周后观察组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 提示了异甘草酸镁更强的抗炎作用, 改善肝功能, 抑制肝纤维化进程效果更明显, 可提高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

[1]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中华肝脏病杂志,2011,19(1):13-24.

[2]毛予龙, 徐歆, 胡胜兰, 等.甘草酸苷对体外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2,34(10):823-826.

[3]李永伟, 柯千山, 杨跃武, 等.异甘草酸镁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3信号途径的影响.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13):5933-5936.

[4]吴锦瑜, 张华, 陈志勇.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观察.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3):65-67.

[5]茅益民, 曾民德, 陈勇, 等.异甘草酸镁治疗ALT升高的慢性肝病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多剂量、阳性药物平行对照临床研究.中华肝脏病杂志,2009,17(11):847-85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9.072

2015-01-23]

163461 大庆市第二医院

猜你喜欢
指标值甘草酸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芪胶升白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白癜风的效果分析
HPLC 法同时测定甘草酸二铵制剂中18 α 和18 β 甘草酸二铵含量*
二至丸对慢性乙型肝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
疏风解毒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玫瑰糠疹疗效观察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浅谈食品中大肠菌群检测方法以及指标值的对应关系
维修性定性要求评价指标融合模型研究
丹参酮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轻中度痤疮的临床疗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