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管介入术中路径图的制作及应用分析

2015-01-23 01:53淡绪国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9期
关键词:导丝插管外周血

淡绪国

外周血管介入术中路径图的制作及应用分析

淡绪国

目的探讨外周血管介入术中路径图的制作及应用分析。方法30例典型的外周血管介入手术患者, 应用路径图软件系统, 对手术整个过程插管操作实施实时监测, 确保走行路径能够清楚地在透视屏幕上得到显现, 以便准确对插管进行实时指导。结果在导丝或导管进至血管分支过程中, 路径图可以较为明显的发挥指导效果, 可以快速修正导管运行方向;所有患者通过路径图均成功完成手术治愈出院, 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在介入插管过程中采取路径图系统予以实时监控, 可以确保介入治疗成功进行, 增加治疗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外周血管介入术;插管法;路径图

在介入手术治疗时, 插管是否顺利, 是否准确到位对于介入效果具有直接性影响。在此治疗过程中, 需先确定导丝、导管位于血管实际部位与导丝、导管前行方位。在传统治疗中往往应用“冒烟”、分屏显示完成[1]。有资料显示, 采取路径图软件系统对插管操作过程予以实时指导, 使得靶血管具体走行路径可以清晰显现或叠加到透视屏幕上, 可以确保插管过程更为直观性、准确性, 以便得到实时指导更正。本文选取30例典型的外周介入手术患者, 采取路径图指导, 效果明显,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3月30例典型的外周血管介入手术患者, 其中男16例, 女14例, 年龄35~66岁,16例予以肝动脉栓塞术,10例患者采取子宫动脉栓塞术,4例采取支架植入术。依据患者具体表现及生命特征, 而且与辅助检查相结合, 均符合WHO诊断标准, 患者临床症状主要为肝癌、子宫肌瘤、颈内动脉狭窄。采取常规方法得到靶血管影像结果后, 应用具有参考价值的相关血管影像, 选取高分辨率、高带宽的黑白视频图像采集卡, 采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图像输入电脑, 予以路径图软件分析。

1.2 方法16例肝动脉患者DSA影像显现出各个级别的动脉分支, 大部分患者血管呈现迂曲走形, 且存在大量分支,因此按照路径图所具有自动勾边功能, 能够自动寻查血管边缘位置, 经合理调整后, 使得影像能够与实时透视影像保持完全重合, 由此使得路径指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10例患有子宫动脉者经DSA影像显现出髂内外动脉及相关分支, 也需显现出子宫动脉起始位置。先使得DSA血管影像进行反转成为负像, 再直接使负像与实时透视影像完成整个透视叠加, 由此使得路径图指导效果得到发挥。4例患有颈动脉症状者经DSA影像显现出狭窄段相关起止位置及其形态, 采用路径图软件所具有半自动勾边作用, 经细线勾画确定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具体边缘, 再使得勾画图形与实时透视影像完成整体重合或直接透明叠加, 采取显示绘图陈列(VGA)视频分配器, 经传送在手术台边显示器上得到显示,借此对手术插管进行实时指导, 使得路径指导作用得到发挥。

2 结果

当导丝或导管进至血管分支时, 路径图可以充分发挥路径指导效果, 可以对导丝或导管前行方向予以及时有效的修正。30例患者均经路径图指导, 手术成功完成, 在整个围手术期, 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患者治愈出院。

3 讨论

在整个介入手术插管中, 路径图技术存在较为显著临床意义, 作为一种辅助技术对其具有较高实用价值。伴随路径图技术广泛引进及持续发展, 在临床中得到较为广泛应用。路径图以参照物形式存在, 可以准确表明冠状动脉具体形态及走向, 及其导丝相关性[2]。对实时透视放大率、角度和位置等相关因素进行合理调整, 使得其尽量与DSA影像呈现一致性, 确保冠状动脉与持续出现的冠状动脉路径图尽量保持重合性。在导丝进至冠状动脉后, 若走行准确, 处于同一心脏博动周期内, 导丝具体走向与路径图显现方向能够确保一致性, 手术操作者观察路径图及导丝形态, 比较两者实际位置相关性, 可以立即对插管方向进行合理修正。

选择适宜路径图蓝本, 能够确保血管走行得到明确显现,而且可以清晰观察到图像。通常心脏在收缩末期或舒张末期阶段, 冠状动脉呈现的移动幅度比较小, 一般应用一帧图像进行蓝本制作。对冠状动脉患者进行治疗时, 大部分患者体位应进行的多次变化[3]。具体应用时, 在对冠状动脉实施常规体位造影处理后, 需制作对应路径图, 且予以保存, 对冠状动脉实施介入治疗时, 只需对影像具体倾斜角度及放大率进行合理调整, 然使得实时透视影像与所制作路径图影像进行完整重合, 则能够发挥实际指引作用。在应用过程患者需观察对路径准确性造成不利影响的相关因素, 如患者体位改变、摄影角度及摄像放大率一致性等有关因素。当导丝、支架等均准确到达位置后, 实施造影取像, 然后予以最终定位。一般路径图软件需由技术人员完成制作, 经手术医生应用到整个手术中, 因此医生和医技科室需要进行默契沟通。若插管存在较高难度, 则更容易显示出路径图所具有的实用价值。在对路径图模块进行制作时, 需完成造影, 选用某一帧图像用作制作蓝本, 经坐标法、直线法等多种方法共同完成血管边框或参照点相关制作, 然后使得此参照点与实时透视影像完成重合或透明叠加由此发挥路径指导的有效作用[4]。比如:半自动找边功能的实现。首先利用直线公式和三角函数等实现了单条线路自动像素密度检测, 再将检测点连接起来,接着又实现连续序列的找边功能, 最后完成了可以调整阈值、宽度和连线长度的定型设计路径显示模块包括路径图的实时透视影像则需实时输出至手术台边作为手术医师参考。

[1]余建明, 曾军.血管路径图技术在DSA检查中的价值.实用放射学杂志,2008,11(9):555-556.

[2]李继康.血管路径图技术在DSA检查中的作用.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8,93(4):9317-9318.

[3]季伟, 郭英君, 杨妍, 等.肝动脉插管介入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功能的变化.实用肝脏病杂志,2010,13(4):303-305.

[4]沈正林, 邢丽华 , 汤永谦, 等.外周血管介入术中路径图的制作和应用研究.放射学实践,2007,22(5):520-52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9.181

2015-01-07]

474150 河南省邓州市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导丝插管外周血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血清白蛋白和膈肌移动度与二次插管的相互关系
急诊内科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时机与方法分析
导丝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操作中应用技巧分析
运用Crusade双腔微导管协助开通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一例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导丝定位在乳腺隐匿性病灶切除中的应用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SIRT1 mRNA的表达及氨氯地平对其影响
CCL17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