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体会

2015-01-23 05:45杨玉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7期
关键词:左室冠脉溶栓

杨玉娜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体会

杨玉娜

目的研究分析静脉溶栓在心肌梗死抢救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46例,给予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观察组46例,给予静脉溶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溶栓再通率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通过心电图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对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心功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溶栓再通率为76.1%(35/4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3.5%(43/46),但两组死亡率[6.5%(3/46) VS 4.3%(2/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住院期间进行心电图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对照组ST段回落幅度以及左室射血分数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以及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溶栓急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心功能不如PCI治疗,但对于不具备PCI治疗条件或有介入禁忌证的患者,静脉溶栓仍是抢救的主要手段。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疗效

DOI∶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7.096

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由于冠状动脉痉挛或者血压波动等机械因素导致冠状动脉内形成的粥样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造成冠状动脉管腔急性严重狭窄甚至闭塞,心脏供血急剧减少所致[1]。该病起病急骤,病情进展快,病变较轻者可造成心功能明显下降,病情较重者可致恶性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心室扑动或者心脏破裂,甚至猝死,预后较差。早期采取有效手段恢复堵塞冠脉血流,保证心肌灌注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2]。其中静脉溶栓是目前各级医院广泛使用的心肌梗死早期急救方法,为进一步了解静脉溶栓治疗效果,作者对本院部分急性心梗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4年10月收住本院心内科的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②年龄<75岁;③无溶栓禁忌证;④发作时间<12 h,且经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后上述症状无改善;⑤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既往脑出血病史;②近期外伤史、2周内进行手术或存在活动性出血;③血压处于100~160 mm Hg(1 mm Hg=0.133 kPa)以上者;④严重肝肾功能障碍;⑤出现心源性休克以及高度怀疑主动脉夹层者。患者均急诊入院,临床表现为持续胸痛,时间超过30 min。急查心电图示相邻导联的ST段抬高≥2 mm,查心肌坏死标志物肌红蛋白(Mb)、心肌肌钙蛋白(TnI)等,其值大于正常2倍。将患者依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24例;年龄45~71岁,平均年龄(59.5±4.7)岁。观察组中男23例,女23例,年龄46~73岁,平均年龄(58.6±4.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积极给予心电监护,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镇静、止痛[3],同时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①对照组行PCI治疗∶急诊经桡动脉路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判断冠状动脉堵塞部位及程度,选择合适球囊,在冠状动脉狭窄部位行预扩张后,再次造影,于冠脉最狭窄部位放入支架扩张管腔,观察远端的血流情况。术后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4000 U,12 h/次,疗程5~7 d,并持续监测心电图和血压。②观察组行尿激酶溶栓∶将尿激酶(上海天士力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110003) 150万IU溶于10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滴速应适当调快,一般要求在30 min内滴完。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冠脉再通率及死亡率。所有患者在出院前行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测量ST段回落幅度、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和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溶栓再通率为76.1%(35/46),明显低于对照组[93.5%(4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82,P<0.05),但两组死亡率[6.5%(3/46) VS 4.3%(2/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15,P>0.05)。住院期间进行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对照组ST段回落幅度(0.03±0.01)以及左室射血分数[(44±9)%]均明显高于观察组[(0.18±0.06)、(55±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68±16)ml/m2]以及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34±11)ml/m2]均明显低于观察组[(82±21)ml/m2、(48±14)ml/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后,在某些诱因如过度劳累、情绪激动、暴饮暴食以及寒冷刺激等因素刺激下,冠状动脉发生痉挛或者心肌耗氧量急剧增加,可导致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形成血凝块阻塞管腔,造成相关供血区心肌供血不足或完全丧失[4],引起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后,可以在心电图上出现相应的表现如ST段抬高,在堵塞的冠状动脉再通,心肌得到再灌注之后,ST段可明显下降。部分心肌梗死可导致心室室壁异常运动、射血分数较低,通过超声心动图可对患者心功能相关指标进行测量。

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早期采取相关治疗手段使堵塞的冠脉再通,恢复心肌灌注,可保护心室功能,改善心肌坏死症状,降低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以及休克的发生率[5],增加心室射血分数,进而改善患者预后。目前常用的急救方法主要为静脉溶栓和PCI治疗。静脉溶栓主要采用尿激酶、链激酶等药物,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降解血循环中的凝血因子,从而溶解血栓,使冠脉再通。而PCI治疗主要采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方式,在冠脉狭窄处置入球囊和支架,扩张管腔,从而达到再通目的。作者对本院部分急性心梗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发现经静脉溶栓方式在再通率以及患者心功能恢复方面均明显低于PCI治疗,但两者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广大基层医院尚不具备PCI治疗条件,而且部分患者因靶血管直径<2.5 mm、对支架的材料过敏或冠脉严重钙化病变预扩张不充分者,静脉溶栓仍是急救的主要手段,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预后。

[1]金政.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北京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2010学术年会青年论坛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规范化治疗与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培训班学术论文集,2010:675-690.

[2]叶少武,陆兆华,彭晓燕,等.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高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55例疗效分析.重庆医学,2010,39(16):2209-2211.

[3]沈洪.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0,12(3):131-133.

[4]颜涛,杨志敏,林仁华,等.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与介入治疗的效果对比分析.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38-39,42.

[5]于霞.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国医药导报,2008,5(17):83.

2015-05-05]

∶471500 栾川县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左室冠脉溶栓
超声心动图对不同主动脉瓣病变患者主动脉瓣置换前后左室功能变化评估价值研究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急诊生化与溶栓后早期转归及预后的关系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