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川区青脆李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2015-01-23 17:38何诗本
中国果业信息 2015年6期
关键词:达川达州达州市

文/何诗本

【导读】青脆李是川东地区独具地方特色的水果品种。2007年四川省达州市启动脆李选优提纯及推广应用工作,达川区青脆李产业迅速发展,至2014年底种植面积已超过2000hm2。面对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川东青脆李果形微呈扁圆形,表皮覆果霜,果皮和果肉为淡黄色,风味脆甜,离核,品质极佳,独具地方特色。一般6月中旬成熟,丰产性和适应性好。2011年,“达州脆李”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同年,中晚熟优良李新品种通过了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为“巴山脆李”,达州市青脆李产业迅猛发展。

一、产业现状

一是生产初具规模,基地建设名声在外。截至2014年底,达川区实有青脆李种植面积达2000hm2以上,投产面积近667hm2,全区成片种植青脆李的乡镇超过20个。黄都乡青脆李生产基地投产面积近133.3hm2,该乡双石桥村产的青脆李在2008年达州市青脆李鉴评会上分获一、三、五名,产品远销成渝市场。近年来更有成渝地区的商贩直接到果园收购鲜果。

二是基本形成区域化布局。达川区青脆李产业基本完成了区域化布局,形成了 “一带两区”。即以明月江流域的亭子、大风、檀木、麻柳、万家、黄都等乡镇为主的“明月江流域达州脆李产业带”;以黄都、景市等乡镇为核心的“黄景万亩脆李示范区”;以香隆、洛车等乡镇为核心的“香洛万亩高山脆李示范区”。

三是重视品牌开发。达川区青脆李产业得到了“达州脆李”地理标志持有人的授权,同时,达川区黄都脆李专业合作社申请了“黄都青脆”商标,设计制作了脆李包装箱,提升当地青脆李商品性,并将产品远销深圳,市场反响强烈。

四是逐步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为了规范当地青脆李生产,达州市发布了《达州脆李生产技术规程》《达州脆李产品质量等级标准》等地方标准。2012年,达川区水果生产基地整体认证为无公害水果生产基地。生产基地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青脆李栽培管理,尤其是对老生产基地的施肥、用药进行严格管理。

二、存在问题

一是果品差异性突出。目前,达川区进入盛产期的青脆李,基本是以前果农自发种植的,而近几年新发展的青脆李还处于试挂果阶段。由于自繁自育,达川区各地的青脆李性状差异较大。从成熟期看,从6月上旬一直持续到8月下旬;从果形上看,有的果顶平,有的果顶微凸,有的有果霜,有的没有果霜。

二是果品货架期较短。青脆李果实最大的优点是“脆”,但其最大的缺点是货架期短,不耐贮运。成熟采摘常温贮放3天左右出现软化现象,脆性尽失,8天左右开始出现腐烂。

三是苗木繁育混乱。2007年达州市启动脆李选优提纯及推广应用工作后,各地纷纷涌现出脆李育苗商,但这些育苗商大多管理混乱,只是持有林业方面的证件,没有得到农业系统的许可和认定。有些育苗商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育苗要求不严格,育苗设施简陋。在繁育青脆李苗木时,有的是在当初专业部门遴选的优株上采穗,有的在老园子里随意采穗,有的供苗商甚至用其他李苗充数。

四是新发展基地管理不到位。由于负责青脆李产业发展的专业部门权限不明确,农业、林业,以及对口扶持的部门都在种植,导致苗木质量良莠不齐。有的发展部门只管发苗木,不管是否适宜种植,忽视苗木后期管理,成活率得不到保证。调查发现,新发展青脆李的乡镇存在问题较多,有的过密,有的过稀;有的土质过于贫瘠,有的栽在水田里;有的没有定干,有的连嫁接膜都没有除去。

三、发展建议

一是明确管理部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政府应明确青脆李产业管理部门及权限,统筹规划全区的青脆李产业发展。严格落实高标准建园,尤其要注意选择优良青脆李种苗。相关部门的青脆李品种优选提纯工作不能停,争取选育出不同熟期且特性稳定的品种,便于按早、中、晚熟期进行搭配种植。

二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化示范带头作用。达川区地处低山、丘陵地带,人多地少,外出务工人员多,土地撂荒现象严重。对此,政府部门应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进行土地流转,成片发展青脆李;设立专项资金、整合项目资金对成片发展的青脆李园进行基础设施改造;建设标准化青脆李生产示范园,并对在青脆李产业发展中起到带头示范作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奖励。

三是加强培训,落实生产基地管理措施。通过电视报刊宣传、专题技术培训和实地操作培训等方式培训果农,提升果农栽培管理技术。纠正果园前期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尤其对近年新发展的青脆李果园,要重视树形、树势的培养。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要求对果农进行生产指导,适时启动青脆李产区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向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升级工作。

四是建立健全销售网络,探索果品深加工之路。未来3年内,达川区现有的青脆李将进入盛果期,同时周边县市区也在大力发展青脆李。为了防止当地出现青脆李“烂市”现象,应该未雨绸缪,开拓外地市场,特别是东部沿海一带;要培养以经纪人、企业为主的完整销售网络,无缝对接外地市场。政府部门应扶持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企业建立冷藏库、配备冷藏车,通过气调或低温的方式延长青脆李货架期。调研发展酿制李酒企业的可行性,探索青脆李的深加工,消化日益增长的青脆李产量,真正让果农增收致富,防止果贱伤农。

猜你喜欢
达川达州达州市
达州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艺初探
吉尼斯世界纪录
Comparison of E—commercial Model Of Alibaba and Amazon
解救
达州市达川区“琯溪蜜柚”引种气候诊断与种植精细区划
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治疗研究
建立非公经济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
浅议“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达州市达川区稻田耕作制度改革初探
达州行十三首(录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