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man Library信息共享平台的构建

2015-01-23 06:07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9期
关键词:管理员隐性图书

□ 陈 雯

2000年,真人图书馆,即Human Library(以下简称HL)产生于丹麦,随后便在各国迅速发展。国内引进HL的概念是在2008年。HL的出现并迅速发展给图书馆服务带来了全新的内容,在国内掀起了一波热潮。本文从HL信息共享平台的搭建出发,为HL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利用搭建了一个框架,使真正实现没有“围墙”的图书馆成为可能。

一、国内Human Library发展特点及不足之处

(一)活动的组织者多为高校图书馆。世界各地的HL活动都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支持,我国起步比较晚,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HL活动开展的组织者主要为高校图书馆。

(二)Human Books(以下简称HB)的出版单位单一。国内HL活动中被借阅的“图书”多为本校的教师或者学生,校外出版的“图书”过少。这势必就造成了“图书”资源的局限性,知识面的狭隘性。

(三)Human Books的采选主观性过强。国内真人图书的采选多通过招募手段进行,最终由图书馆员进行筛选,这样使得“图书”采选过程主观性过强,缺少读者意见征集和专家推荐等意见。

二、Human Library信息共享平台的构建

(一)用户登陆模块。HB和借阅“图书”的用户,均需通过注册才能登陆进入HB资源库模块(图1)。为了保证“图书”及借阅者的合法权益,用户需要提供个人信息进行身份验证后才能登陆。用户在未登陆前,只能对HB进行搜索并阅览HB的内容。用户登陆后,可以预约和借阅“图书”、对“图书”进行评论、与其它用户交流、订阅“新书”和活动信息等。

(二)Human Books资源模块。HB资源库模块是整个HL信息共享平台的主体部分,包含了所有符合条件通过审核的“图书”,具有信息模块和“图书”借阅模块的功能。HB信息模块主要内容为基本信息、借阅信息、借阅方式及用户评价等(图2)。用户可以对“图书”进行搜索、浏览和预约“图书”,并可对“图书”进行评价。“图书”借阅模块的主要内容为“图书”预约、借阅和续借。

图1 Human Library信息共享平台模型

图2 Human Books资源库模块

(三)用户个性服务模块。个性定制模块包括个性化主页、RSS信息订阅功能、信息主动推送服务等。个性化主页:用户可以根据自己喜好进行设置,并可以互相访问,查看对方的资料,通过即时通讯工具,互相认识和交流。RSS信息订阅功能:每个不同的用户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及兴趣爱好,用户可以按此对自己感兴趣的“图书”内容及活动进行订阅。当“图书”有新内容或者某位“图书”有新活动时,系统都会自动把信息推送给用户。信息主动推送服务:为系统自动进行,信息系统根据用户填写的个人信息,有针对性地主动向用户推送信息。

(四)管理员操作模块。第一,管理员与申请成为HB的用户沟通并审核;第二,对已有“图书”进行分类编目;第三,把握HB的出版单位;第四,为避免多用户同时借阅同一本“图书”,而某些“图书”却鲜有人问津。管理员需要在“为用户找书”的基础上“为书找用户”。

(五)信息反馈模块。用户可以在此模块书写借阅心得体验,对平台和“图书”的评价及意见建议等。同时,用户之间可以在此进行沟通交流、疑问解答。HL有活动时,管理员也可在此进行对外发布。

(六)活动内容备份模块。图书馆员在此模块对每次HL的活动内容进行记录并进行存档处理。此举必然对HL往后的发展起到指引作用。

三、Human Library信息共享平台构建的意义

(一)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合理利用。由于单个HL的HB出版单位单一,有时候也难免会出现零借阅的情况。HL信息共享平台的资源共享则避免了这种情况的出现,通过此平台,经过管理员的中间运作,在为每个用户找到合适的“图书”的基础上,为每本“图书”找到合适的读者,使得每本“图书”都能够得到合理利用,实现了资源最大化的利用。也使各馆的“图书”资源互相流通,做到真正的资源共享。

(二)极大促进了隐性知识的转移和创新。根据知识能否清晰表述和有效转移,可以把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指以文字图像、符号、数学公式等表达,用印刷或电子方式记载,可供人们交流的结构化知识。隐性知识是指那些深植于人脑中的、内部的、尚未被表述的知识。在HL,每个用户都是一本内容丰富的“图书”,而阅读方式是用语言或者文字“交流”。读者与“图书”之间这种特殊的“阅读”方式,是在一种轻松的环境下进行,充分地挖掘了个体的隐性知识,实现了隐性知识的转移,促进了隐性知识的创新。

(三)建立反馈机制,对HL的发展进行监督控制。目前开展的各种HL活动都很少有或者没有反馈机制,缺少反馈的活动就相当于没有监督的活动。在HL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沟通反馈功能,设置活动内容备份模块,实现了长效的反馈机制,并促使管理员对活动进行跟踪,并对活动内容及形式不断改善提高,让HL发展得更好。

四、结语

HL信息共享平台是一个局限的资源共享平台,不足之处在于形式单一。如何实现与其它资源共享体系或平台对接,例如,与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对接,实现真正的共知、共享、共存,成为一个品种齐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资源平台,则是未来应该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1]钱国富,周群.基于SNS的Living Library虚拟社区构建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

[2]王鹏程,胡媛.基于SNS的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平台模型构建[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

[3]郭丹丹,刘伟.在高校图书馆的实践——以太原科技大学图书馆为例[J].情报探索,2012

猜你喜欢
管理员隐性图书
我是小小午餐管理员
我是图书管理员
我是图书管理员
图书推荐
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策略
可疑的管理员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班里有个图书角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刍议隐性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