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分析

2015-01-24 03:40郭星星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7期
关键词:头孢菌素头孢年龄段

郭星星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中医院药剂科,湖南 株洲 412400)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分析

郭星星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中医院药剂科,湖南 株洲 412400)

目的探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我院收治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结果在本次实验研究中,发生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年龄段在39~58岁,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且男性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敏反应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的不良反应较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时,不仅要重视其抗菌的效应,同时还应该重视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治疗的效率,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过敏反应;神经系统

在我国临床治疗的过程中,与其他疾病相比,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较高,而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抗菌的效果非常明显,具有不良反应少以及治疗效果明显等优点,为临床治疗带来了一定的优势[1]。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发展很快,已经发展到第四代产品,而其中以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抗菌活性最强,因此也被更加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治疗当中[2]。但是在应用这类药物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不良反应,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进行探讨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选取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我院收治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我院收治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73例,女性31例,年龄最大的为82岁,年龄最小的为19岁,平均年龄为43.6岁,其中静脉输液的患者有72例,口服药物的患者有32例;其中呼吸道感染患者有25例,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患者有43例,妇科感染12例,消化道感染患者有11例,手术后感染的患者有13例。所有患者运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名称为:头孢他啶患者14例,头孢哌酮患者15例,头孢克肟患者13例,头孢曲松患者16例,头孢匹胺患者17例,头孢唑肟患者14例,头孢替坦患者15例,使用药物的种类上不具有显著的差异。

1.2 研究方法:在本次试验研究中采用调查的方法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严格的按照我国卫生管理部门规定的药物不良反应筛选标准进行实验病例的筛查。对患者的年龄段、性别以及引起患者不良反应的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和器官等进行严格的分类总结。

1.3 评定标准:对参加本次试验研究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发生不良反应的种类进行详细的记录,以供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对数据库的录入及统计分析均通过SPSS16.0软件实现。其组间构成比较用卡方检验,组间疗效比较用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分析,两组均数比较用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进行相关检验,P<0.05,表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参加本次实验研究发生不良反应的104例患者中,男性73例,所占比例为70.2%,女性31例,所占比例为29.8%,从以上统计数据可知,男性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明显高于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参加本次实验研究发生不良反应的104例患者中,患者年龄在39~58岁的患者有68例,所占比例为65.4%,其他年龄段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所占比例为34.6%,由此数据可知,年龄在39~58岁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为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年龄段,与其他年龄段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停药或者对症处理之后不良反应均有好转,无后遗症和死亡病例发生。

2.3 参加本次实验研究发生不良反应的104例患者中,最早出现不良反应为用药后5 min,最迟出现不良反应的为用药16 h之后,其中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有63例,所占比例为60.6%,未见过敏性休克反应的发生;损害神经系统类型的患者有18例,所占比例为17.3%;二重感染的患者有9例,所占比例为8.7%;其他类型为14例,所占比例为13.5%;由这一数据可知,过敏反应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所导致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与其他类型的不良反应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对革兰阴性菌的抑制作用非常强,而且其耐酸、耐酶和不良反应都非常的小,故这一药物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临床治疗当中。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种类有很多,其中以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克肟、头孢曲松、头孢匹胺以及头孢唑肟和头孢替坦为主[3-4]。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发展以及这一药物的广泛应用,这一药物所导致的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多,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要对药物所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探讨和分析[5]。

头孢菌素类药物是以头孢培养而得到的天然头孢菌素C为原料,尤其以第三代药物的抗菌作用最强,临床应用比较普遍。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所导致不良反应的种类有很多,其中以过敏反应最为显著,而且二重感染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的伤害,同时也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影响[6]。过敏反应在临床上是难以发现的一类复杂的药物反应,属于B类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不可预见性,在临床上在用药前详细的询问其过敏史、进行皮肤过敏试验都是预防、减少不良反应的关键。不良反应是临床用药过程中应该得到重视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所以要严格的掌握用药的指征,合理的使用这一类型的药物,根据患者药敏实验的结果进行选药,不能长期的使用同一种药物,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规范性的进行联合用药,进而避免过敏反应以及二重感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正确使用药物,防治药物滥用。

在本次试验研究中,发生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年龄段在39~58岁,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且男性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敏反应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的不良反应较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临床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时,不仅要重视其抗菌的效应,同时还应该重视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治疗的效率,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1]熊毅.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及应急对策[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3,11(9):55-56.

[2]屈伟红.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原因的临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9):1047-1048.

[3]王亚军.2009-2010年我院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2):140-141.

[4]全心荣.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70例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09,16(1):31-32.

[5]刘秀英.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与预防[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3):87.

[6]何京芬,沈嘉茵,李志玲.我院药品不良反应306例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14):63-64.

R969.3

B

1671-8194(2015)07-0096-02

猜你喜欢
头孢菌素头孢年龄段
不同年龄段妊娠早期妇女维生素D含量水平分布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头孢菌素类与多种西药联合使用所致的不良反应的临床影响分析
头孢吡肟与头孢呋辛治疗癫痫患者肺部感染的疗效比较
头孢菌素给药前有必要常规皮试吗?
适合各个年龄段的黑胶爱好者 Sony(索尼)PS-LX310BT
头孢菌素,代数越高不一定越好
不是所有的头孢,孩子都可以随便吃
各年龄段患者应用金匮肾气片处方分析
依替米星联合三代头孢菌素治疗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