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输血检验的凝聚胺技术应用效果观察

2015-01-24 03:40杨万涛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7期
关键词:悬液盐水特异性

杨万涛

(湖北省南漳县人民医院,湖北 南漳 441500)

基于输血检验的凝聚胺技术应用效果观察

杨万涛

(湖北省南漳县人民医院,湖北 南漳 441500)

目的对输血检验中采用凝聚胺技术的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采用凝聚胺技术对我院收集的260例健康体检人群的血样进行检测,比较分析抗球蛋白、木瓜酶和常规盐水介质等配血试验,同时选取80例疑难标本进行检测。结果凝聚胺技术灵敏度明显高于木瓜酶、常规盐水介质等,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聚胺技术能够快速检出IgG。结论凝聚胺技术在输血检验中使用具有反应快速、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等优势,有助于减少临床输血中溶血性输血反应症状的发生。

输血检验;凝聚胺技术;应用效果

临床输血中,准确快速的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有着重要作用,是保证患者抢救成功的重要保证。输血检验有助于减少输血反应,凝聚胺技术是目前检出RBC IgG抗体的重要手段[1],具有灵敏度高、快速、操作简单等优势,在不规则抗体筛选、交叉配血等输血前检查中使用广泛,为对凝聚胺技术在输血检验中的使用价值进行观察,笔者分别采用酶法、盐水法、凝聚胺法及抗人球蛋白法等进行观察,具体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使用材料:采用ASK台湾东耀有限公司提供的Polybrene试剂,广州血液中心提供的抗人球蛋白血清,菠萝酶。台湾(BASO)离心机,使用75 mm×12 mm试管。使用哈药公司生产的葡萄糖,成都化学试剂厂提供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上海城关化工厂提供的叠氮钠,法国进口的凝聚胺,北京化工厂生产的柠檬酸三钠,成都临江化工厂生产的氯化钠,我研究所自制AB型血清及抗-D。

严格按照凝聚胺操作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凝聚胺操作:分别将2滴患者血清加入主管,1滴献血者3%红细胞悬液加入侧管,2滴献血者血清、1滴患者3%红细胞悬液分别加入次侧管;将低离子介质液0.6 mL加入各管内,摇匀后,室温下放置1 min;将2滴Polybrene试分别加入各管内,充分摇匀后,3500 r/min离心15 s,取出上清后,轻摇晃试管,对管底内是否出现红细胞凝块;各管各加重悬液2滴,轻摇后对凝块进行观察,是否散开(1 min内自然散开为凝聚胺引起的非免疫性凝集,凝块散开则是由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引起的凝集),此时需要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木瓜酶试验、盐水介质试验、ACT等严格按照《血型工作手册》进行操作。

1.3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在260例正常人血液标本中,非特异性凝聚消失时间在10 s内共145例,占55.8%;非特异性凝聚消失时间在20 s内103例,占39.6%;260例正常人非特异性凝聚均在3 min内完成,研究者特异性凝聚均未在3 min内消失。

2.2 经凝聚胺技术进行检验发现抗体、需要重复输血、配血不合格血液标本共80例,采用盐水法检测,未出现不配合标本,检出率为0,试验时间约为3~6 min,酶法不配合4例,检出率为5%,试验时间约为30 min;抗人球蛋白法不配合7例,检出率为8.8%,实验时间为40~60 min;凝聚胺方法不配合10例,检出率为12.5%,实验时间为4~6 min。

3 讨 论

在临床治疗及抢救中,通过有效正确的输血,扩大患者血容量对于手术及治疗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作用。在进行输血时,临床医者需要注意同种反应问题,保证输血的有效性[2]。患者输血后,抗原细胞遭到较大破坏,极易出现严重溶血性输血反应,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同种反应能够诱导输血有效性的降低。目前检验血液交叉配合的手段较多,主要有盐水法、低分子凝聚胺法、酶法等,而不同的检验方法,特点亦不相同。盐水法操作简单,得到结果时间较短,然而在检测不完全抗体时,效果较差,因此在输血检验中仅采用盐水法可能会导致不完全抗体引起的输血反应现象的发生,威胁患者的安全[3];酶法相较盐水法能够有效避免这一危险的发生,然而其试验步骤繁琐,同时操作较为复杂,消耗时间较长,因此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4]。秦江萍等在研究中采用凝聚胺与盐水法进行比较观察,结果显示盐水法仅能对完全抗体检出,而对于ABO之外的抗体,完全无法检测,凝聚胺法能够实现抗体与红细胞的反应,使得红细胞表面抗体与带正电荷的结合,同时促进了分子的运动,在加入重悬液后,凝聚现象仍然存在;而对于IgG等不规则抗体,盐水法无法使其凝聚,而凝聚胺法能够快速实现其凝聚反应的发生,检出不规则抗体效果较好[5]。

凝聚胺作为四胺聚合物,能够与红细胞上负电荷进行中和,促使Zeta电位的降低,细胞间距离明显缩短,从而形成可逆性非特异性红细胞凝聚现象。当血清及红细胞在低离子介质内孵育时,红细胞相应抗原与抗体相结合,同时在凝聚胺的作用下,积聚呈肉眼可见的凝集;从外表上不能将此类凝集与普通凝集现象进行区分,然而当加入重悬液后,血液内凝聚胺上正电荷与重悬液内负电荷互相中和,从而导致普通凝集现象消失,然而真正产生的凝集不会消失[6]。凝聚胺作为近年来输血检验中常用的有效手段,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快速等优势,能够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凝聚胺技术不仅能够鉴定交叉配血与血型,同时能够对抗体进行筛选,在溶血性贫血中亦有显著的使用效果。凝聚胺技术作为可逆性凝聚反应,掌握其非特异性反应及特异性反应消失时间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操作人员要严格掌握检验时间,避免假阳性或假阴性的发生。

从本次研究结果看,在临床输血中,若仅通过盐水法,则可能导致交叉配血现象的发生,不完全抗体极易漏诊,从而导致受血者出现溶血性输血反应。临床报道显示,在对冷抗体及Kell血型系统进行检验时,凝聚胺技术检出率较低,同时在对部分血浆蛋白紊乱患者进行诊断时,可能出现假阳性检测结果等,本次研究中,1例患者经医院证实,缺失有血浆蛋紊乱病症,这可能是导致假阳性的重要原因。笔者认为在输血检验中采用凝聚胺技术时,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对于结果为弱阳性标本,尽量采用重悬液重悬,之后采用9%生理盐水与5% 0.2M枸橼酸混合液进行3次洗涤,完成后通过抗人球蛋白方法确诊。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相较盐水法、抗人球蛋白等方法,凝聚胺技术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准确、快速等优势,在输血检验中使用有着显著效果,能够有效避免输血反应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1]秦江萍.低离子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12):2207-2208.

[2]李莎,郑山根.微柱凝聚技术筛选不规则抗体的初步观察[J].中国输血杂志,2009,12(3):169-171.

[3]董海伟.输血检验中凝聚胺技术临床应用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3,22(1):58-60.

[4]高乐俊,王树诚,石效荣,等.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优势及应用研究[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4(2):48-49.

[5]刘家瑞,王远杰,冯宁,等.抗体筛查细胞抗原涵盖范围与电子配血技术的安全应用[J].西部医学,2013,25(9):1401-1403.

[6]李清,古丽扎尔,李志强.吸收放散试验在高效价冷凝集素致ABO血型鉴定不符及交叉配血不合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2, 2(22):118-120.

R446.11

B

1671-8194(2015)07-0117-02

猜你喜欢
悬液盐水特异性
CT联合CA199、CA50检测用于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探讨
穴位贴敷联合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外感发热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急性咽喉炎的临床疗效观察分析
盐水质量有多少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薯蓣皂苷元纳米混悬液的制备
大树“挂盐水”
泉水与盐水
当冷盐水遇见温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