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红注射液抗血栓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2015-01-24 06:20范红晶万海同杨洁红周惠芬张宇燕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12期
关键词:丹红内皮细胞血脂

范红晶 李 敏 万海同 杨洁红 周惠芬 张宇燕

(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杭州310053)

·综述·

丹红注射液抗血栓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范红晶李敏万海同杨洁红周惠芬张宇燕△

(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杭州310053)

丹红注射液血栓内皮细胞血小板聚集高凝状态

血栓疾病是指在循环中血液成分改变或血管内异常所造成的血液凝块阻滞血液正常循环所引起的疾病。目前人们认为血栓的形成主要是由血管的损伤、血流淤滞以及血液改变所引起的。血栓的形成属于中医学“瘀血证”,为“离经之血”瘀滞体内所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先有血郁,继而发生瘀滞,进而出现瘀阻,最终导致瘀结,血脉循行受阻,引发疾病。丹红注射液是步长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6866)生产的,主要是由丹参、红花、注射用水所组成的复方注射剂。丹参、红花是中医的经典对药,二药共入“心经”“肝经”,合用滋补肝肾,活血化瘀,通经疏络,安神宁心,且均为活血要药,中医用于治疗瘀血闭阻所致的中风、胸痹等疾病。丹红注射液中主要含有丹参酮、丹酚酸、丹参素以及红花黄色素、黄色素、红花苷等化学成分。丹红注射液能够有效地扩张微血管以及改善脑部微循环,增加血流量;在血小板聚集方面有着显著的疗效,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降低血小板的最大聚集率;能够显著地抑制血栓的形成,调控其蛋白质的含量及其表达[1]。近年来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表明,丹红注射液能够起到显著的抗血栓作用,并引起广泛关注。现对丹红注射液成分及其对抗血栓药理作用与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1 丹红注射液成分

1.1丹参丹参属于唇形科植物,主要用药部位为其干燥根及根茎,药性苦,归心、心包、肝经。其化学成分主要为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丹参脂溶性成分以丹参酮类化合物为代表,主要有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等,上述有效成分均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和抗菌作用等基本作用;丹参水溶性成分以丹酚酸为代表,主要有有丹酚酸B、迷迭香酸等,上述成分多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2]。现代的药理学研究显示,丹参主要应用于防治心脑血管病方面,有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细胞的再生、修复以及对脑细胞、心肌细胞的作用,而且在抗缺血方面有着显著的疗效[3]。

1.2红花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的干燥花。药性辛、温。归属心经、肝经,为丹红注射液的辅药。红花不仅是活血祛瘀的代表药,更是妇科调经的要药,在古代医籍当中多有提及。红花的化学成分主要为黄酮类、生物碱、有机酸、聚炔、木脂素等,红花的黄酮类主要包括黄铜、查尔酮、黄酮醇等,黄酮是红花中最主要的成分,查尔酮中主要有羟基红花黄色素A、黄色素A、红花苷等成分[4]。红花是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病的重要用药,有着良好的抗炎、抗血栓作用,其在抗血栓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在抗氧化、抗凋亡方面的作用效果显著,已经引起医药界广泛关注[5]。

2 丹红注射液抗血栓的药理作用研究

血栓疾病在中医疾病当中,多为瘀血证疾病,瘀血的形成有多种原因,寒凝血脉、热邪瘀滞、痰饮等均可造成血行不畅,血液瘀滞形成血栓阻滞经脉不通,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以及临床症状。现代研究显示,关于血栓的形成机制,主要与3个条件有关:第一: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第二:血流状态的改变;第三:血液凝固性的增加。其中动脉血栓形成主要与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有关,而静脉血栓形成主要与血液成分以及流动异常有着密切关系。丹红注射液有保护内皮细胞、抑制血栓的聚集,激活、改善血液流变学等方面的作用,针对血栓的形成,具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2.1丹红注射液对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血管内膜的内皮细胞具有促凝和抗凝两种作用。正常情况下,完整的内皮细胞能够抗凝血、抑制血小板的黏附,但内皮细胞损伤或者被激活的时候,则会引起局部的凝血,导致血栓形成。因此内皮细胞机构和功能的完整与否,对血栓发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6]。周鹏等药理实验研究表明,丹红注射液高、中、低剂量组对乳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均有保护作用,其中中剂量组保护作用尤为显著,对细胞凋亡率以及DNA的含量与SOD、LDH水平检测显示,丹红注射液治疗组能够明显减少细胞的凋亡、增强SOD活性、降低LDH水平[7]。且丹红注射液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有明确的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促进血管内皮分泌VEGF也有一定的量效关系[8]。在临床研究中,胡国玲通过对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研究显示,经丹红注射液治疗的患者,其血清内皮素-1(ET-1)、血栓调节蛋白(TM)均有明显的降低。相对于治疗前,且相对于对照组各项指标下降更加明显。上述研究结果表明,丹红注射液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9]。赵培欣等通过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进行研究,分为丹红组和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在经过介入治疗后,给予常规用药治疗;丹红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丹红注射液的治疗[10]。检测治疗前后血浆ET-1、可溶性P选择(sP-sel)、高酶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水平。结果显示,经过丹红注射液进行治疗的ACS患者,血浆内的hs-CRP、ET-1以及sP-sel水平均明显的降低,同常规治疗组进行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丹红注射液具有一定的保护内皮功能、抑制炎症反应以及抑制血小板活化的功能[11]。多项研究表明,内皮功能的受损与炎症因子有关,而通过丹红注射液可以控制血管内皮的炎症反应,从而改善内皮功能,阻止血栓的形成和促进血栓的溶解,丹红注射液通过从多个方面进行干预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修复其受损伤的细胞,从抗氧化、抗炎、抗血栓等多方面进行干预,丹红注射通过激活血管内皮细胞的活性,以及促进一氧化氮(NO)的生成以及ET的释放,来改善内皮细胞的功能[12]。

2.2丹红注射液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活化功能血小板有激活、聚集、黏附、释放等功能,在病态情况下,可以使血小板得以激活,活化的血小板内膜磷脂的暴露,发挥接触活化的作用,促使凝血反应发生和发展[13]。研究发现,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与P选择素(CD62p)可以活化血小板膜的糖蛋白,作为反映血小板活化的特征性标志物。通过丹红注射对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影响研究表明,能够有效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功能,从而减弱GPⅡb/Ⅲa受体的激活程度,因此使血小板的聚集功能降低,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情况[14]。同时也有一些研究显示丹红注射液能够通过调节二磷酸腺苷(ADP)和四烯酸(AA)的途径来诱导血小板的聚集以此来降低血纤维蛋白和D-二具体的含量[15]。邵娜的实验研究显示,丹红注射液可以改变血液黏滞度,激活PAC-1、CD62P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较具有很明显的疗效[16]。在临床研究中,陈章强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0例,与常规治疗组进行比较治疗,PCI术后的P-选择素以及糖蛋白Ⅱb/Ⅲa水平均有显著的下降,丹红注射液可以抑制PCI术后的血小板活化以及相关的炎症反应,具有抗血栓的作用[17]。陈佳等观察丹红注射液对冠脉介入术后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影响,结果显示经过丹红注射液治疗后,血小板的活化指标CD62P、血小板黏附性率(PADT)、血小板聚集率(PAGT)相对于正常治疗组均有明显下降,丹红注射液具有抑制血小板活化的作用,在预防血栓方面有着很好的疗效[18]。陈宁对射频消融术(RFCA)采用丹红注射液的研究显示,治疗组手术前1周静脉注射丹红注射液,对照组不给药,采用Born比浊法检测两组患者RFCA前后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丹红治疗组在术后血小板的聚集率明显降低,说明在术前1周静脉滴丹红注射液,可以减少血小板的聚集率、防止血栓的形成[19]。

2.3丹红注射液能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中血浆的成分、血细胞及其组分的流动性和变形性的一门学科。研究表明很多的血管性、血液性疾病都是由于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所导致的,当血流状态发生改变时,即血流速度减慢、血流产生漩涡等改变时,会引发血栓的形成,造成血液的循环障碍以及一些微循环障碍。在实验研究中,采用大鼠的血瘀模型进行试验,表明注射丹红注射液的实验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的改善,降低全血的黏度、降低全血的还原黏度、降低电泳指数、降低红细胞的聚集指数,即能够明显降低红细胞的聚集程度,丹红实验组对于血小板的聚集率的抑制高达22.8%,同时改善血液的粘度,实验的结果很好地证明了丹红注射液对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即能够改善血液流变学,同时对于血小板的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0-21]。在临床研究中,周明刚等研究显示,丹红注射液可以降低患者的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粘度以及减少红细胞变形性,对冠心病患者有明显的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作用[22]。王祥荣对腔隙性脑梗死的研究显示,在经过丹红注射液治疗的治疗组,治疗前后检测全血比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的指标变化发现,治疗组可以降低以上指标水平,说明丹红注射液对腔隙性脑梗死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影响血液流变学指标,防止血栓的形成,同时,对整个血液流变学具有显著的调控意义[23]。陈刚采用丹红注射液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影响进行研究,观察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的变化水平,结果显示丹红注射液有效地改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血流状态,并且能够抑制血小板的活化、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有效地抑制了腿部深静脉血栓的形成[24]。

2.4丹红注射液能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血液的高凝状态可以造成血液循环以及微循环障碍,血液的凝固性增加,可以引起血液中的凝血因子和血小板逐渐增多,血小板不断地进行黏集、成堆、增大,变为不可逆性的血小板融合团块,最终形成血栓。所以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是治疗和预防血栓疾病的关键措施,丹红注射液能够很好地改变血液的高凝状态,达到早期的预防和治疗的作用[25]。实验研究表明丹红注射液可以降低hs-CRP和纤维蛋白原Fbg的水平可以说明,丹红注射液能够降低炎症水平和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减少血栓的形成[26]。李海剑的研究显示丹红注射液因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抗血小板的聚集,扩张血管,改善高凝状态,减少血栓形成的几率[27]。在临床研究中,毕祥生的研究结果显示丹红注射液能够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防止血管内血栓的形成[28]。江玉清的研究也显示,丹红注射液可以通过减少血小板的活化功能从而来改善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改善心脏功能状态发挥治疗作用[29]。刘建和的研究显示,丹红注射液能够改善患者的瘀血症状、血液的高凝状态、心绞痛症状,缓解疾病的发展[30]。陈星海采用丹红注射液对慢性肺心病的研究中,检测治疗前后的指标包括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血气功能、ET-1水平变化,丹红治疗组明显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降低ET-1的分泌水平,很好地预防血栓的形成[31]。

2.5丹红注射液具有降低血脂的功能血栓的形成与血脂的异常有具有相关的联系,很多的研究均表明血脂异常是引发静脉血栓形成的一种危险因素,从整体来说,改善血脂有利于预防血栓的形成,同时丹红注射液在调节血脂方面有着显著的疗效[32]。在实验研究中,通过对高脂血症大鼠进行研究,丹红注射液能够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且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明显降低[33]。血清中NO的水平明显的增高;血浆中ET的水平显著降低。丹红注射液可能通过以下几种作用机制抗动脉粥样硬化(AS):1)降低血清中的TC和LDL-C水平,延缓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形成;2)调节血管的内皮细胞生成和释放NO及减少ET水平,共同保护血管的内皮细胞功能,以产生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34]。在临床研究中,韩华锋等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采用丹红治疗进行研究,在对75例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抗血小板聚集、硝酸酯类、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控制血糖药物)基础上增加丹红注射液并连续治疗14 d观察疗效。检测治疗前后的血脂检测,临床症状变化以及心电图变化,结果显示总有效率占总患者的93.3%,增加丹红治疗后,血脂明显降低,并且没有显示任何的副作用,因此,丹红注射液在降低血脂方面有很好的效果[35]。朱政对冠心病患者的血脂代谢的研究显示,丹红注射液能够很好地改善患者的血脂代谢情况,降低冠心病患者的血清CRP的水平,有利于抑制炎症,稳定血管内斑块,防止血栓的发生[36]。伏辉等对于脑动脉硬化的患者进行丹红注射液治疗的研究表明,丹红注射液在治疗脑动脉硬化方面有很好的疗效,能显著寺降低血脂[37]。同时国外也有很多研究报道证明,丹红注射液在治疗高脂血症的大鼠方面,能够有效降低血脂水平,具有显著的疗效[38]。

2.6丹红注射液具有抗炎症的损伤功能通过炎症介质的作用,使组织因子激活,促进蛋白酶样促凝物质的形成以及纤维蛋白的沉积,血小板的聚集作用增强,又因为组织因子的作用,有利于凝血和炎症因子的交互作用,最终促使血栓的形成[39]。在实验研究中,曾海燕采用丹红注射液对脂多糖诱导的THP-1巨噬细胞关于促炎因子分泌的影响研究,实验设置为对照组、丹红组、脂多糖组以及丹红加脂多糖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促炎因子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核因子KB(NF、KB)、p65以及TLR4de的蛋白表达水平,检测结果显示丹红注射液可以明显地抑制LPS诱导的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以及调控核因子的表达,说明该丹红注射液有明确的抗炎效应。同样有研究表明丹参的成分中丹酚酸B可以有效地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炎症,抑制其整体的炎症反应过程以及黏附因子的表达在脑缺血再灌注的损伤中起到调控作用[40]。在临床研究中,丹红注射液通过多种反应渠道抑制,调控炎症反应。在余晓斐的试验中表明,在脑梗死的患者外周血液中TNF-α和IL-6明显增高,血浆内的浓度反而降低,通过其调控TNF-α以及IL-6的表达,对各种炎症因子例如hs-CRP、IL-10、IL-8、等均有调控作用,以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脑缺的症状[41]。胡春花在丹红注射液联合脑心通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患者的研究中发现,丹红注射液联合脑心通对神经功能有很好的保护作用[42]。丹红注射液通过作用于血脑屏障、减少中性粒细胞浸润以及紧密蛋白的表达,调控整个炎症反应过程,减少神经损害及其梗死体积的减少。关于丹红注射液的多篇报道均显示,丹红可以通过对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白介素-1β(IL-1β)、环氧合酶2(COX-2)、IL-6、CMP-1、TNF-α的调控,来改善炎症反应[43-44]。

3 讨论

综上所述,丹红注射液的抗血栓方面的实验与临床研究均已经取得良好进展,研究表明丹红注射液具有明显的药理活性、较高的药用价值以及研究价值。血栓的形成过程中,血管内皮损伤,暴露内皮下面的胶原蛋白,血小板被激活、不断的聚集,逐渐形成血小板聚集堆,逐渐形成血栓。在这个过程中,丹红注射液作为中医的复方中药制剂,有多个组分,同时发挥作用,具有多靶点的作用效果,与西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从多个环节保护内皮细胞功能。丹红注射液有着防止内皮细胞受损、保护内皮细胞功能的完整性;延长血小板的最大聚集时间,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活化;改变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改善血脂;抑制炎症反应等方面的作用,从多途径共同作用于血栓的形成机制,抑制血栓的形成,具有很好的抗栓、溶栓作用,在治疗血栓方面有着非常可观、广阔的前景。但是目前对于丹红注射液多靶点作用的信号通路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需要深入的研究。对丹红注射液的药理作用研究的深入,必将进一步拓宽它在临床方面的应用,使其得以更好地推广,在防治血栓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1]曹文杰,苏李娜,樊官伟.丹红注射液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3):335-337.

[2]Shen J,Yang K,Sun C,et al.Analysis of active components in salvia miltiorrhiza injection based on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protection[J].Acta Pharm,2014,64(3):325-334.

[3]Cao H,Zhang L,Sun ZB,et al.Salvia miltiorrhiza prevents deep vein thrombosis via antioxidative effects in endothelial cells[J].Mol Med Rep,2015,1(10):3892.

[4]姜建双,夏鹏飞,冯子明,等.红花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8,33(24):2911-2913.

[5]范莉,濮润,赵海誉,等.红花抗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活性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1,36(9):1242-1244.

[6]万学红,卢雪峰.诊断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9.

[7]周鹏,何昱,杨洁红,等.丹红注射液对缺氧损伤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机制[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24):4844-4848.

[8]李玉文,董斌春,王路.丹红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4,31(3):251-254.

[9]胡国玲,白秀萍,侯小路.丹红注射液对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疗效观察[J].微循环学杂志,2014,24(3):21-24.

[10]赵培欣,江珊.丹红注射液对PCI术后患者ET-1、sP-sel及hs-CRP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1):11-14.

[11]Sun K,Fu C,Nie S,et al.The index and improvement effect of using Danhong injection to patients with atherosclerosis symptom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J].Pak J Pharm Sci,2014,27(5):1699-1704.

[12]Wang Z,Song F,Li J,et al.PET demonsteates functional recovery after treatment by danhong injection in a rat model of cerebral ischemic-reperfusion injury[J].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2014,2(6):1-9.

[13]Koupenova M,Freedman JE.Platelets:the unsung hero of the immune response[J].J Thromb Haemost,2015,13(2):268-270.

[14]邓芬,胡长林,谢运兰.步长倍通丹红注射液对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影响[J].中医杂志,2006,47(10):725.

[15]熊天琴,陈元元,李红侠,等.毛冬青皂苷B3的抗血栓作用研究[J].中草药,2012,43(9):1785-1788.

[16]邵娜.丹红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小板激活复合物-1和P-选择素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2,33(15):2347-2349.

[17]陈章强,洪浪,王洪,等.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后血小板活化和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29(8):692-694.

[18]陈佳,徐华,周德鹏,等.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PCI术后疗效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5,42(2):341-344.

[19]陈宁,李玉东,杨守忠,等.丹红注射液对射频消融术后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3):10-11.

[20]Li HX,Han SY,Wang XU,et al.Effect of the carthamins yellow from Carthemus tinctorius.On hemorheological disorders of blood stasis in rats[J].Food C hem Toxicol,2009,47(8):1797-1802.

[21]Zhu HB,Zhang L,Wang ZH,et al.Therapeutic effects of hydroxysafflor yellow a on focal cerebral ischemic injury in rats and its primary machanisms[J].J Asian Nat Prod Res,2005,7(4):607-613.

[22]周明刚,谢兰,罗贵全,等.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首都医药,2012,1(40):40-41.

[23]王祥荣,邱斌,沈继明.丹参注射液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脂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4,6(34):116-118.

[24]陈刚.丹红注射液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小板及血流变状态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20(11):1554-1556,1559.

[25]李玉林,文继航,唐建斌.病理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6]裴晓宁.丹红注射液对PCI术后高敏C反应蛋白及纤维蛋白原的影响[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13):101-102.

[27]李海剑,刘慧,张红霞.丹红注射液对肾病综合征患者肾血流动力学及血液黏稠状态的影响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2):3128-3129+3131.

[28]毕祥生.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7):43-44.

[29]江玉清.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及凝血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4):68,70.

[30]刘建和,莫观海,唐路.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瘀血证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师杂志,2006,8(12):1715-1716,1719.

[31]陈星海,吕晓红,裴永学.丹红注射液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治疗作用[J].山东医药,2010,50(8):98-99.

[32]Liu H,Wang S,Sun A,et al.Danhong inhibits oxidized lowdengity lipoprotein-induced immune maturation of denteitic cells via a 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mediated pathway[J].J Pharmacol Sci,2012,119(1):1-9.

[33]Chen J,Deng J,Zhang Y,et al.Lipid-lowering effects of Danhong injection on hyperlipidemia rats[J].J Ethnopharmacol,2014,154(2):437-442.

[34]李玉洁,朱晓新,杨庆,等.参莲提取物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管病理形态和脂质代谢的影响[J].中草药,2011,42(4):760-764.

[35]韩华峰,杨文东.丹红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血脂水平变化[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4):2189-2190.

[36]朱政.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血脂代谢和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6):60-61.

[37]伏辉,龚晓燕,李玉飞.丹红注射液对脑动脉硬化患者临床疗效及对血脂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9):1332-1333.

[38]Gao LN,Cui YL,Wang QS,et al.Amelioration of danhong injection on the lipopolysaccharide-stimulated systemic acute inflammatory reaction via multi-target strategy[J].J Ethnopharmacol,2013,149(3):772-782.

[39]仲爱芹,徐士欣,张军平,等.丹酚酸B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黏附分子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4,8(30):704-707.

[40]曾海燕,方勇,曾高峰.丹红注射液对脂多糖诱导THP-1巨噬细胞促炎因子分泌的影响及机制[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4,42(5):443-446.

[41]余晓斐,张胜利.丹红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2):128-129.

[42]胡春花.丹红注射液联合脑心通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炎性因子的影响及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8):47-48.

[43]Wang D,Fan G,Wang Y,et al.Vascular reactivity screen of Chinese medicine danhong injection identifies danshensu as a NO-independent but PGI2-mediated relaxation factor[J].J Cardiovasc Pharmacol,2013,62(5):457-465.

[44]Wan LM,Tan L,Wang ZR,et al.Preventive and therapeutic effects of Danhong injection on lipopolysaccharide induced acute lung injury in mice[J].J Ethnopharmacol,2013,149(1):352-359.

R285

A

1004-745X(2015)12-2160-05

10.3969/j.issn.1004-745X.2015.12.030

2015-06-1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81173647,81473587);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No.LR16H270001)

(电子邮箱:573082453@qq.com)

猜你喜欢
丹红内皮细胞血脂
土槿皮乙酸对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细胞骨架的影响
HMGB1基因对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血糖血脂对骨关节炎的影响
浅议角膜内皮细胞检查
你了解“血脂”吗
丹红注射液对高糖引起腹膜间皮细胞损伤的作用
黄芪含药血清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丹红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52例
丹红注射液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术围手术期5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