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原因分析与临床处理

2015-01-24 08:00聂宗龙张兴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1期
关键词:回顾性假体入路

聂宗龙 张兴美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原因分析与临床处理

聂宗龙 张兴美

目的 总结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脱位的主要原因, 探讨相应处理方法。方法121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对所选病例发生术后脱位原因进行总结。结果 后侧入路脱位11例, 后外侧入路脱位7例, 脱位发生率为14.9%;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认为假体位置不良、软组织张力差以及术后功能训练方法不当与全髋关节置换术脱位呈正相关(P<0.05)。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脱位的发生不仅影响到患者预后, 还会对患者生活质量构成严重制约。应根据患者术后脱位实际情况, 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 进一步减少患者痛苦, 进而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全髋关节置换术;脱位原因;假体;软组织

全髋关节置换术属于骨科手术方式, 术后脱位是其常见并发症。出现脱位后, 若不能及时进行诊断和相应处理, 将会给患者预后带来严重影响。因此, 规范手术操作, 正确评估患者脱位原因, 并做好预防和控制措施, 对改善骨科手术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2月~2014年6月收治的121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临床资料, 总结术后脱位主要原因,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本院2012年2月~2014年6月收治的121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76例, 女45例, 年龄57~76岁,平均年龄(62.9±4.8)岁。其中合并冠心病2例, 糖尿病6例,高血压18例, 排除标准:①年龄>80岁者;②关节翻修者;③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者。

1.2 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121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临床资料, 根据住院病历, 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假体位置等信息, 评估患者软组织张力, 询问患者术后功能训练方法。采用Logistic 线性回归方法, 对可能造成术后脱位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并做详细统计。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研究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用Logistic表示, 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分析。检验标准为α=0.05,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脱位原因 通过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显示,121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 共有18例患者出现术后脱位, 其中后侧入路脱位11例, 后外侧入路脱位7例, 脱位发生率为14.9%;将患者性别(X1)、年龄(X2)、基础疾病(X3)、假体位置(X4)、软组织张力(X5)、术后功能训练(X6)等因素作为自变量, 将患者是否出现术后脱位作为因变量(Y), 纳入和剔除标准均为0.05。统计学分析显示, 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脱位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因素假体位置不良、软组织张力差以及术后功能训练方法不当, 并呈正相关(P<0.05)。其中假体位置回归系数为1.493, OR值为4.593(P<0.05);软组织张力回归系数为1.326, OR值为4.027(P<0.05);术后功能训练回归系数为1.209, OR值为3.946(P<0.05)。

2.2 脱位处理 根据术后脱位类型和脱位位置, 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对应处理。现阶段, 针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脱位, 主要有两种治疗方法, 即手法复位和翻修手术。术前要对脱位患者进行评估, 开展手法复位时, 要应用C 臂透视机球管在患者各种角度进行观察, 并正确区分脱位倾斜角度。本组18例脱位患者中, 共有15例行手法复位, 行髋关节CT扫描后, 在手术室相应麻醉下, 借助C臂透视进行有效引导,同时开展手法复位。另外3例患者实施翻修手术进行治疗,对髋臼、股骨假体进行更换, 并将其安放在正确位置。

2.3 术后指导 术后常规应用消肿类药物和抗凝药物, 充分防肢体形成静脉血栓。骨术后脱位患者再次手术治疗后,要嘱咐患者定期回院复查, 并行X线片照射, 检查内固定及愈合情况。临床医师应根据X线影像检查结果, 判定患者可负重程度, 进而对患者开展相关功能恢复做出有效指导。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121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 共有18例患者出现术后脱位, 脱位发生率为14.9%。为进一步预防和减少术后髋关节脱位, 在开展髋关节置换术前, 要对患者髋关节周围软组织、骨质进行综合性评估, 并在患者实际情况允许情况下尽量选择外侧作为手术入路, 术中要严密观察患者手术体位, 若发现体位不正确, 立即予以纠正[1]。同时, 手术过程中要保证假体前倾角度正确, 并科学设置外翻角度。选择假体时, 不要减小偏心距离。术后搬动患者时,应注意防止过度屈曲患者身体各个部位, 且告知患者术后不宜过早对髋关节进行活动, 为局部组织恢复和愈合预留一部分时间, 避免发生脱位。尽量保留髋关节周围软组织, 防止软组织受到损伤。

现阶段, 临床上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脱位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即手法复位和翻修手术, 但治疗效果却因人而异。在行手术时, 要根据骨折位置不同选择适合手术入路, 并给予合理内固定方法。临床实践中, 病变部位需在直视情况下采取手术, 彻底将病灶清除, 进而快速恢复患者关节功能[2]。术中应尽量保持髋臼前倾角与外展角, 并对关节周围软组织进行调整, 清除假体周围多余骨质。另外, 在开展骨外科手术时, 应将老年人和年龄较小者作为重点监控人群, 做到严格遵守手术流程, 为控制术后脱位、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夯实基础。

[1] 赵志, 肖玉周, 周新社, 等. 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髋关节疼痛原因分析.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3,3(28):244.

[2] 程旭. 预防髋关节置换术早期后脱位的临床研究.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4,3(1):3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1.052

2015-01-29]

553100 贵州省威宁县人民医院骨科

猜你喜欢
回顾性假体入路
手外伤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回顾性研究
当归六黄汤治疗假体周围骨折术后低热疑似感染1例
重症监护室中合并肥胖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基于MIMIC-Ⅲ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组配式与一体式股骨假体联合转子下短缩截骨治疗Crowe Ⅳ型DDH的疗效比较
索拉非尼治疗肝移植后肝细胞癌复发的单中心回顾性分析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住院时间、出院安排、90 d并发症和翻修率:一项比较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以及直接上方入路的研究/SILJANDER M P, WHALEY J D, KOUEITER D M,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6):1658-1661.doi: 10.1016/j.arth.2020.01.082. Epub 2020 Feb 5.
保留假体的清创术治疗急性人工关节感染
肩胛骨骨折的手术入路
512例老年结核病患者T-SPOT.TB结果回顾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