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张力补片修补法治疗疝气35例临床观察

2015-01-24 14:03廖德强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年16期
关键词:疝气牵拉补片

廖德强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李庄镇中心卫生院外科,四川 宜宾 644009

无张力补片修补法治疗疝气35例临床观察

廖德强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李庄镇中心卫生院外科,四川 宜宾 644009

目的:观察无张力补片修补法治疗疝气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70例腹股沟疝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5例采用无张力补片修补法治疗疝气;对照组35例采用传统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指标的差异,并在随访过程中观察记录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的人数。结果:观察组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1年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无张力补片修补法治疗疝气能有效降低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安全的治疗疝气的手术方式。

无张力补片修补法;疝气;并发症;复发率

疝即指体内某脏器或者组织偏离其正常的解剖部位,通过先天或者后天形成的薄弱区进入另一部位。腹股沟疝是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尤以老年男性较为多见[1]。外科手术是其常见的治疗手段,手术治疗可分为传统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及经腹腔镜疝修补术。传统疝修补术因破坏正常的解剖结构,具有复发率高、损害较大、并发症多的缺点[2]。笔者选择70例腹股沟疝患者分别行传统疝修补术及无张力疝修补术,分析无张力补片修补法对疝气的疗效及其预后。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接诊的70例腹股沟疝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无张力补片修补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疝修补术。其中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为(54.2±12.4)岁,男性29例,女性6例。对照组平均年龄为(55.8±12.9)岁,男性27例,女性8例。其中易复性疝患者4例,难复性疝患者20例,嵌顿性疝患者21例,绞窄性疝患者2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术中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对照组行传统疝修补术,具体操作如下:选择耻骨联合和髂前上棘连线的中点作4~6cm长手术切口。注意游离精索、保护神经。寻找疝囊并且剥离至疝囊颈部。其次,将疝囊翻转入腹,如疝囊较大的直疝则将其翻转进入腹后缝合于腹横筋膜,如为疝囊较大的斜疝则游离切开疝囊,暴露出疝囊颈部,予以高位结扎或贯穿缝合。观察组在缝合疝囊之前的操作同传统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管的后壁或者是腹膜前间隙放置补片,将填充物塞入疝环口周围的腹膜前间隙,用人工合成的不吸收的缝线将填充物的外层和腹横筋膜缝合固定,并缝合腹外斜肌且将精索游离到达皮下。

1.3 观察指标 术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下床时间、牵拉感评分[3]和切口疼痛评分[4](牵拉感评分标准:无牵拉感,1分;轻微牵拉感,2分;明显牵拉感,3分;剧烈牵拉感,4分。切口疼痛评分标准:轻微的疼痛,1分;引起不适感的疼痛,2分;具有窘迫感的疼痛,3分;严重的疼痛,4分;剧烈的疼痛,5分)。并观察两组是否有并发症和复发的发生,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人数。

1.4 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18.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对比中发现,观察组所需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及术后下床时间和术后1周时的牵拉感评分和切口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x±s)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的比较 通过观察,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后复发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腹股沟疝在临床上主要选择手术治疗作为首选治疗手段。传统疝修补术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婴幼儿及儿童,以及绞窄性斜疝因肠坏死而局部严重感染者。而传统疝修补术存在局部牵拉感、局部组织疼痛、缝合张力较大,以及复发率较高[5]。无张力疝修补术运用人工高分子修补的材料进行缝补,其具有术后疼痛程度较轻、创伤较小、复发率低、康复快等优点。

无张力疝修补术最早是由美国学者提出,即运用Marlex补片替代传统疝修补术[6],无张力疝修补术不会打乱腹股沟区的正常解剖层次。其原理为在腹膜前间隙或者腹股沟管的后壁放置Marlex补片,纠正腹股沟区的解剖异常以及最大程度的恢复腹股沟区正常的解剖和生理功能。

有研究发现,无张力补片修补法在治疗疝气的疗效中能够获得更短的手术时间,创伤小、疼痛感及局部牵拉感降低,在本研究中也发现与传统疝修补术相比,患者在术后1周时的疼痛分值、牵拉感分值均明显较低。患者所需要的住院时间、下床活动天数、手术时间均明显低于采用传统疝修补术。有学者报道,手术的费用直接影响患者是否乐意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在本研究中发现,虽然无张力补片修补法采用人工高分子修补的材料进行缝补,但其手术费用仍明显低于采用传统疝修补术的费用。有研究报道[7]称,无张力补片修补法能够大大降低术后并发症及减少疾病复发,本研究在对治疗组患者术后1年的随访中观察到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复发人数的比较也得出了同样结论。

总之,无张力补片修补法与传统疝修补术相比,采用无张力补片修补法治疗的患者具有复发率较低,疼痛感降低、手术费用患者易于接受,降低手术时间、缩短住院天数和提前下床时间等优点。

[1]陈思梦.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手术入路 [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2,32(06):506-507.

[2]马锐,杨福全,张顺,等.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并发症18例原因分析及处理[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2,32(06):467-470.

[3]黄树伟.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6):133-134.

[4]刘燕鹏,曹锋,李非.腹股沟疝日间手术后早期切口疼痛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4,08(02):107-109.

[5]杨福全.预防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并发症几个关键问题 [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2,32(06):441-443.

[6]姜井颂,张锡山,钟先荣,等.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术式选择与效果[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2,21(02):196-199.

[7]秦鸣放,赵宏志.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食管结合部良性疾病术后并发症及处理[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3,33(04):295-298.

R256.45

A

1007-8517(2015)16-0076-01

2015.06.20)

廖德强 (1978-),男,四川宜宾人,本科学历,主治医师,主要从事:普通外科。

猜你喜欢
疝气牵拉补片
污染和感染区域中应用生物补片的研究进展
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补片的选择与固定
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对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
疝气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正确治疗
高频电刀对疝气手术切口愈合影响的效果观察
疝手术后注意事项
3个“15秒”缓解颈部不适
宝宝得了疝气怎么办?
不同牵拉技术在预防运动损伤中对不同运动能力即时效应的研究进展
自固定补片与普通聚丙烯补片在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