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过不良青光眼的早期处理

2015-01-24 03:40谢嫦燕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7期
关键词:针尖氟尿嘧啶结膜

谢嫦燕

(辽宁铁岭县中心医院,辽宁 铁岭112000)

滤过不良青光眼的早期处理

谢嫦燕

(辽宁铁岭县中心医院,辽宁 铁岭112000)

目的探讨针尖分享联合5-氟尿嘧啶注射治疗青光眼早期滤过功能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青光眼术后滤过泡功能不良患者28例(30眼),早期行针尖分享联合5-氟尿嘧啶注射,随访观察6个月。结果30眼中治愈21眼,治愈率70%。术前平均眼压(4.04±0.70)kPa。结论对有失败倾向的滤过泡早期进行针尖联合5-氟尿嘧啶注射是治疗青光眼滤过不良的一种简单易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5-氟尿嘧啶;青光眼;滤过不良

我们对青光眼滤过术后恢复不良患者,采用滤过泡旁球结膜下针尖联合5-氟尿嘧啶(5-FU)结膜下注射及眼球按摩,临床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5年5月至2011年8月收治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且术后2~8周复查时发现眼压控制不良,同时伴有滤过泡的形态不良者(包括滤过泡低平,限局低平,限局厚壁,明显充血,包裹囊性),并在按摩眼球后眼压不下降或下降不明显患者28例(30眼),年龄44~47岁,平均56.4岁。进行滤过泡针尖分享联合5-氟尿嘧啶。青光眼诊断分型:原发性青光眼20例;继发性青光眼8例,期中2次手术2例,术后眼压升高发生在15~30 d,治疗前观察眼压,检查房钥匙、滤过泡等,治疗时间均术后 2~8周内。

1.2 治疗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操作。患者取仰卧位,在氧氟水星眼液冲眼,盐酸丙美卡因进行表面麻醉,开睑器开睑,2 mL注射器抽取5-氟尿嘧啶5 mg+2%利多卡因0.2 mL,换1 mL注射器针头,在角膜缘外10 mm并远离滤过泡基底10 mm处针刺入筋膜囊,针尖潜行至滤过泡基底,对滤过泡侧囊壁行多点刺破,退出滤过泡,在滤过泡周围筋膜下分别多点注射5-氟尿嘧啶共5 mg。注射完成后,用足量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典必殊膏涂眼,常规包扎术眼。术后给予典必殊滴眼液,4次/天。

1.3 观察内容:随访6个月,期间观察并记录患者眼压情况、滤过泡形态及其并发症情况。

1.4 疗效评价:随访6个月,无论是否经过再次的针尖分离,眼压控制在5~20 mm Hg为治愈。

1.5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眼压:治疗后,30眼治愈21眼,治愈率70%,术前眼压3.44~5.78 kPa,平均眼压(4.04±0.70)kPa,治疗后眼压2.31~3.25 kPa,平均(2.71 ±0.37)kPa。治疗后平均眼压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滤泡:根据Kronfeld滤过泡分类,治疗前25眼均为非功能性滤过泡,治疗后有21眼转为功能性滤过泡,成功率70%,其余9眼非功能性滤过泡,有4眼限局后壁充血型,3眼滤过汇缺如,2眼包裹囊性。

2.3 并发症:2例治疗后出现前房变浅和低眼压,经治疗后1周内恢复;1例出现角膜上皮损害,经治疗2周后修复;至随访期结束,未发生和内炎等严重并发症。

3 讨 论

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滤过泡痕化是导致青光眼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瘢痕使建立的房水引流通道再次阻塞。术后早期发现即将失败的滤过泡,并对其进行干预性治疗,可以使部分滤过泡重新获得滤过功能,提高滤过性手术的成功率。即将失败的滤过泡的早期征钥匙包括术后早期眼压轻度升高,按摩后下降明显,滤过泡形态低平、滤过泡处结膜血管粗大充血、包裹囊性等。滤过泡早期失败可发生术后1周至数月,发现早期失败征象后,首先应该进行房角检查,观察滤过内口有无阻塞,明确内口是否开放。对内口开放而滤过不良者,以往多采用药物治疗,无效后再进行手术修复,如单纯应用针刺分离或切除,术后易重新粘连,效果较差[1-3]。

在细胞内转化为有效的氟尿嘧啶脱氧核苷酸后,通过阻断脱氧核糖尿苷酸受细胞内胸苷酸合成酶转化为胸苷酸,而干扰DNA的合成。氟尿嘧啶同样可以干扰RNA的合成。静脉用药后,氟尿嘧啶广泛分布于体液中,并在4 h内从血中消失。它在被转换成核苷酸后。被活跃分裂的组织及肿瘤所优先摄取,氟尿嘧啶容易进入脑脊液中。5氟尿嘧啶和6-巯基嘌呤作为最早的抗癌药物,均从海参中提炼,其核心后抗瘢痕效果较显著。

本级5-FU使用剂量5~7 mg,不可以使用冲击量10~15 mg,但需减少注射次数,总剂量<50 mg,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原则,注射部位应在角膜缘10 mm外,以免药物弥散损伤角膜,同时在滤过泡基底10 mm外,以降低穿刺口渗漏和感染的风险;注射5-FU时要注意,如有前房变浅、房水反流,要等待前房恢复后再注射,以免药物进入前房注射完毕后,湿棉签压迫穿刺口,大量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可以减少5-FU对眼表的毒性损伤。

本院对青光眼滤过术后有早期失败倾向的滤过泡进行针刺分离联合5-FU注射,随访6个月,治愈率达70%。治疗后的并发症有前房变浅、低眼压、角膜上皮损害,经治疗后均恢复,未见脉络膜脱离、迟发型的脉络膜上腔出血、感染性滤过泡炎、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这些表明针刺分离联合5-FU滤过泡旁注射是治疗滤过术后早期无功能性滤过泡的一处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并且可以减少再次手术给患者带来的身心上的痛苦和经济的上损失。

[1]刘莉静,肖博文.青光眼滤过术中联合应用5-氟尿嘧啶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J].国际眼科杂志,2015,15(1):38-40.

[2]谢嫦燕.青光眼滤过术后的滤过不良的早期处理[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1):53-54.

[3]翟清磊.结膜下注射5-FU对青光眼术后滤过泡形成的疗效分析[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4,35(4):271-272.

R775

B

1671-8194(2015)07-0167-01

猜你喜欢
针尖氟尿嘧啶结膜
基于FDTD仿真的高增益拉曼镀金针尖的可重复准确制备
氟尿嘧啶联合白介素II局封治疗多发性跖疣疗效观察
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致视网膜损伤1例
5-氟尿嘧啶的合成工艺研究进展
纳米级针尖制备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5氟尿嘧啶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针尖和笔尖
写小诗
血红素加氧酶-1的表达对氟尿嘧啶诱导食管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对糖尿病结膜松弛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