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腹膜炎的疗效观察

2015-01-24 03:40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7期
关键词:腹膜炎结核性尿激酶

徐 妍

(沈阳市胸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44)

腹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腹膜炎的疗效观察

徐 妍

(沈阳市胸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44)

目的观察并分析腹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102例结核性腹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1例。两组患者均例行常规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和腹穿抽液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配合注入氯化钠溶液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配合注入尿激酶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治疗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56.86%,两组相比,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患者的腹腔积液吸收时间、腹膜粘连的发生率、腹膜厚度、腹膜穿刺次数等都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治疗结核性腹膜炎患者,在常规的治疗基础上配合抚摸内注入尿激酶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能够大大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减少患者腹腔积液的吸收时间、降低腹膜粘连的发生率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腹腔;尿激酶;结核性腹膜炎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显著的提升,但是这些并不能有效缓解各种疾病的发病。结核病在最近这几年,其发病率在不断升高[1]。腹腔结合的发病率更是居高不下,在该病症的基础上最为多见的并发症就是结核性腹膜炎。在对这种病症进行处理的时候,时常会遗留下一部分腹膜粘连或腹膜肥厚等情况,这都为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本研究中,我院以患者为主,为了更好地研究该疾病的治疗方法,特选取近2年内我院所收治的102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结果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效,现将主要的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在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所收治的这102例结核性腹膜炎患者当中,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50例。患者的最高年龄为74岁,最低年龄为23岁,平均年龄(46.7±7.9)岁。所有患者都是首诊病历,经腹部CT、X线检测,结果均符合结核性腹膜炎的病理特征。分组以后,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病情等方面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为所有患者例行常规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和腹穿抽液治疗。在对患者进行抽液的时候,需要注意抽取液体的标准需划定在1000 mL之内,在进行抽液之前,需要先进行B超检测,对穿刺点做出定位检查。在此基础上,为对照组患者配合注入氯化钠溶液进行治疗,溶液剂量为20 mL,浓度为0.9%~1.0%。使患者做出体位转动,这样可以促使药物溶液和腹膜进行充分的接触。过后再对患者采用B超检测,如果患者的腹腔内没有积液存在,而且经过观察发现积液不再增长,就可以对患者停止抽液。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腹腔内注入尿激酶进行治疗。尿激酶的剂量为1×104IU,将其放入剂量为20 mL,浓度为0.9%~1.0%的氯化钠溶液内进行溶解。然后将其注入患者的胸腔,然后让患者转动体位数次,这样可确保药物和患者的腹膜做出充分的接触。最后,对两组患者的腹腔积液吸收时间、腹腔穿刺和注药的次数等做出记录,采用腹部CT扫描,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3 疗效判定:如果患者的各项临床病理学特征消失,腹膜厚度明显恢复,则说明治疗显效;如果患者的各项临床病理学特征大大减少,腹膜厚度明显减少,则说明治疗有效;否则治疗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所有涉及到的数据均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涉及到的计量资料均采用t值检验,所有涉及到的计数资料均采用χ2检验,组间比采用单因素方差表示,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效治疗患者48例,其中显效21例,占41.18%,有效27例,52.94%,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29例,其中显效13例,占25.49%,有效16例,占31.37%,总有效率为56.86%。比较两组,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的腹腔积液吸收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平均时间为(31.25±5.3)d,对照组为(42.15±6.2)d;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药物注射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为(5.9±1.7)次,对照组为(11.2±3.1)次;观察组患者的腹膜平均厚度明显薄于对照组,为(1.17±0.23)mm,对照组为(1.89±0.22)mm;观察组腹腔粘连的发生率为8.9%,对照组为62.34%,综合比较两组,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在临床上,结核病的发病一般都和患者的生活条件相关,也和一定的影响不良具有较大关联[2]。几十年以前,我国的结核病十分常见,但是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的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结核病的发病率都大大减少。但最近这几年开始,我国结核病的发病率有出现了显著的回升[3]。结核性腹膜炎是结核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主要是因为结核真菌所构成的一种弥漫性的慢性腹膜感染。结核性腹膜炎一经发病就会为患者带来很大的影响,其发病特点按照其病理学改变可以分为粘连型结核性腹膜炎、渗出型结核性腹膜炎和干酪性结核型腹膜炎三种。在本研究当中,以渗出型结核性腹膜炎为主,这主要是因为患者的腹腔内部浆液纤维蛋白性渗出所造成的。

本研究为了分析腹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效果,特选取近两年内所收治的患者进行分组对比研究。从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情况更为显著,有效治疗患者48例,其中显效21例,占41.18%,有效27例,52.94%,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29例,其中显效13例,占25.49%,有效16例,占31.37%,总有效率为56.86%。这说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腹腔内注射尿激酶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经过分析可以得出,尿激酶作为一种蛋白水解酶,对于先溶酶原具有活化作用,进而促使其转化为纤溶酶,这对于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具有降解作用。所以,当患者在腹腔内注入了尿激酶以后,就能够对患者腹腔内的纤维蛋白进行降解作用,将腹腔内积液的黏稠性大大降低,而氯化钠溶液则没有这种效果。从治疗效果来看,也是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最显著,观察组患者的腹腔积液吸收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平均时间为(31.25±5.3)d,对照组为(42.15±6.2)d;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药物注射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为(5.9±1.7)次,对照组为(11.2±3.1)次;观察组患者的腹膜平均厚度明显薄于对照组,为(1.17±0.23)mm,对照组为(1.89 ±0.22)mm;观察组腹腔粘连的发生率为8.9%,对照组为62.34%。这说明采用腹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腹膜炎能够更好地促进患者的恢复,对于患者的预后也具有显著疗效。经过分析可以得出,尿激酶能够有效减少患者腹膜内粘连的发生率,增加患者的引流量,提高了患者腹膜的再吸收能力,促进了患者腹腔积液的吸收。且相比而言,这种药物的不良反应更少,具有很高的临床药用价值[4-7]。

综上,通过本研究可以得出,临床上治疗结核性腹膜炎患者,在常规的治疗基础上配合抚摸内注入尿激酶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能够大大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减少患者腹腔积液的吸收时间、降低腹膜粘连的发生率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1]王晓楠.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与治疗[J].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2, 14(6):1652-1653.

[2]文友良,刘天球.结核性腹膜炎8例误诊分析[J].江西医药,2012, 23(1):669-670.

[3]孙希宽,张秀芬.结核性腹膜炎一例误诊[J].临床误诊误治,2012, 21(4): 4852-4853.

[4]蔡俊岭.腹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腹膜炎[J].中国当代医药, 2011,18(8):46-47.

[5]陈伟丽,彭丽萍,刘超英.结核性腹膜炎腹腔注射尿激酶的疗效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22):3377-3378.

[6]舒红.尿激酶治疗渗出型结核性腹膜炎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3):1587.

[7]杨雯.结核性腹膜炎尿激酶腹腔注射疗法效果分析[J].哈尔滨医药,2013,33(4):290.

R656.4+1

B

1671-8194(2015)07-0172-02

猜你喜欢
腹膜炎结核性尿激酶
不同浓度尿激酶在PICC导管堵塞再通中的应用进展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超声针联合微泡干预尿激酶溶解体外血凝块
Ommaya囊与腰大池介入对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的疗效对比
腹膜炎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NGAL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诊断中的应用
脑血栓患者尿激酶溶栓疗法治疗的效果分析
单中心近3年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临床分析
结核性腹膜炎与癌性腹膜炎的CT鉴别诊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