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阿替普酶和重组链激酶治疗ST段抬高型心梗30例对比观察

2015-01-24 14:03官冰心梁丽丽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年16期
关键词:通率心肌梗塞阿替普

庞 东 官冰心 梁丽丽

中山市大涌医院急诊科,广东 中山 528476

注射用阿替普酶和重组链激酶治疗ST段抬高型心梗30例对比观察

庞 东 官冰心 梁丽丽

中山市大涌医院急诊科,广东 中山 528476

目的:观察采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指导药物溶栓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的效果。方法:选取接受溶栓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患者6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前瞻性治疗,治疗组采用APTT和ACT指导溶栓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出血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的60min的血管再通率(66.67%)、90min的血管再通率(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60min的血管再通率(20.00%)、90min的血管再通率(43.33%);实验组治疗后的出血率(26.67%)、并发症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出血率(60.00%)、并发症发生率(33.33%),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选择不同的药物溶栓时,阿替普酶能提高血管再通率和减少出血率。

溶栓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

心肌梗死中,ST段抬高型常突然发病、病情严重,易导致患者死亡,并且容易再次复发[1]。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是因为患者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其破裂、造成血小板在血管内聚集,从而形成动脉血栓[2]。为了更好地分析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在药物溶栓治疗ST段抬高型的心肌梗塞中的疗效,笔者选取近60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的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07月01日至2014年08月01日在我院接受药物溶栓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患者60名为研究对象,将上述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纳入标准:①年龄18~70岁,性别不限;②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符合行急诊介入治疗者。排除血友病病人。对照组中,男患者11例,女患者19例,患者年龄57~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03±5.87)岁;病程1~15年,平均病程(8.31±4.58)实验组中,男患者13例,女患者17例,患者年龄56~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92± 5.31)岁,病程1~17年,平均病程(8.74±6.58)。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前瞻性治疗:①住院后处理:患者办理住院手续后,收进ICU病房,并给予相应的药物溶栓治疗;所有AMI患者都必须卧床休息,早晨抽血化验,查血常规、血型、凝血全套、肝肾功能、血脂常规、血清心肌酶谱(包括AST、CK、CK-MB、LDH、HBDH,在溶栓治疗开始到发病20h的时间段内,每两小时测一次,直到出现峰值后并在其之后连续有两次下降,改为每天测一次),并给予心电监护 (开始4h内,12导联心电图要每半小时观察并记录一次,持续到发现ST段有所改变时停止)、给予吸氧以及镇静;②静脉滴注硝酸甘油,从发病起6小时内,告知患者口服阿司匹林 (广东九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1140)0.3g,并采用普通肝素5000U行静脉推注,重组链激酶(Streptokinase,sK)(生产厂家:青岛国大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20096)150万单位使用微量泵持续、准确的注入,并给予患者相应的镇静、止痛治疗。

治疗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指导药物溶栓治疗:进行相同的住院后处理,与对照组差别在于将重组链激酶改为阿替普酶 (生产厂家:德国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20034)100mg泵入。溶栓治疗结束后的6h,开始进行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100~150U/kg,每半天1次,连续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5~7天;在药物溶栓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记录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如严重出血可给予氨己酸或氨甲苯酸对抗溶栓酶的作用,更严重者可补充纤维蛋白原或全血。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出血、凝血功能变化以及并发症情况。血管再通的判断标准[3]:①心电图:导联中,抬高最明显的ST段,在药物溶栓治疗后2h之内,其回降>50%;②在药物溶栓治疗2h内,胸痛有所缓解或消失;③在药物溶栓治疗2h以内,患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现象;④心肌酶谱:心肌酶峰值前移CK、CK-MB峰值,在发病后14h内到达CK,提前到16h内;CK-MB提前到12h内。诊断为再通要有上述4项中的2项或2项以上才可以;但若其中②和③这两项组合,则不能判断血管再通。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方式后的血管再通率比较 实验组治疗后的60min的血管再通率(66.67%)、90min的血管再通率(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60min的血管再通率(20.00%)、90min的血管再通率(43.3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 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方式后的出血以及并发症情况比较 实验组治疗后的出血率(26.67%)、并发症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出血率(60.00%)、并发症发生率(33.3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变化比较 经过治疗,对照组的血小板 (PLT)较实验组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 (APTT)、纤维蛋白原定量 (FB)、谷草转氨酶 (SGPT)较实验组并无明显变化。详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PT/s APTT/s FB/g/L SGPT/IU/L实验组 (治疗前)组别 PLT/×109/L 468±28 12.3±2.2 37±4.3 3.0±1.2 26.1±8.4 204±35 10.5±2.6 35.4±4.6 3.1±0.6 25.6±8.4实验组(治疗后) 205±37* 14.5±2.8 38±6.4 2.7±1.0 26.3±9.4对照组(治疗前) 206±34 10.7±2.4 36.3±5.0 3.2±0.5 24.9±8.6对照组 (治疗后)

3 讨论

临床上检测内源凝血系统中凝血因子有无变化常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来进行筛选测试[4]。作为治疗控制的范围,在不会引起大出血的情况下,时间可适当延长,大量研究证实,在100s内均可保证其安全性。阿替普酶 (重组人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可直接激活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当静脉给予时,本品在循环系统中表现出相对非活性状态。一旦与纤维蛋白结合后,本品被激活,诱导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导致纤维蛋白降解,血块溶解。阿替普酶溶栓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如心律失常等更容易被控制,但爱通立的价格比较贵,患者大多数负担不起,从而降低了使用范围。两种药物表现出的不同之处可能与其相对应的药物代谢时间不同有一定的关系。

再通率提高与出血率减少是因为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可以对内源凝血系统进行筛选,及时发现凝血系统中的凝血因子发生的改变,从而及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有效降低或消除各种出血情况的发生,如皮肤、消化道、呼吸道、黏膜、泌尿道出血(特别是颅内出血)。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后的60min、90min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治疗后的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且治疗后PTL有明显升高,其余凝血指标并无明显变化。以上实验结果表明,阿替普酶指导溶栓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及出血情况显著改善,安全性高。

因此,对于接受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进行药物溶栓治疗的患者来说,应用阿替普酶可以有效提高血管再通率,减少或消除出血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深入研究,促进其广泛应用于临床。

[1]王钟杰,刘映霞,沈阳,等.不同药物及不同时间窗溶栓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J].福建医药杂志,2013,35(2):103-105.

[2]石文玲,付晓男.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J].实用心脑肺血管杂志,2012,2(2):352.

[3]李香枝,张慧英.静脉溶栓对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动脉开通率的疗效分析[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12,34(3):283

[4]王建军,李志民,方洁.急诊应用瑞替普酶%尿激酶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12,32(5):457.

R514.4

A

1007-8517(2015)16-0122-02

2015.07.06)

庞东 (1977-),男,本科学历,主治医师,主研普通内科疾病。

猜你喜欢
通率心肌梗塞阿替普
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干预分析
时间窗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为什么心肌梗塞这么“可怕”
选择性静脉溶栓药阿替普酶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急性心肌梗塞运用急诊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分析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早期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观察
宫腹腔镜联合下输卵管疏通术治疗不孕症的临床研究
阿替普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