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合并甲型肝炎1例

2015-01-24 15:10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6期
关键词:胰管胆总管黄疸

熊 壮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胰腺癌合并甲型肝炎1例

熊 壮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胰腺癌;甲型肝炎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癌症,一般预后极差。临床表现多以腹痛、恶心、呕吐等为主。临床中该病的误诊率及漏诊率极高,尤其与消化系统疾病同时出现时极易被忽视,这对临床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78岁,以身黄、目黄、尿黄7 d入院,伴有胃胀,恶心,厌油腻,大便色白,无发热,无呕吐,近期体质量无明显变化。既往平素健康,冠心病10年,否认病毒性肝炎、结核、糖尿病、胰腺炎等疾病病史,否认手术史。查体:皮肤黏膜黄染,巩膜黄染,腹部外形正常,腹部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触及,墨菲氏征阴性。辅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凝血常规、血脂、肾功、离子正常,HBV抗体、HCV抗体、HEV抗体、HGV抗体、HIV抗体均阴性,HAV抗体阳性,肝自免五项及抗核抗体系列阴性,CEA、AFP、CA125正常,CA199 57.89 U/mL,血糖6.16 mmol/L,肝功TBIL106.3 µmol/L,DBIL76.1 µmol/L,IBIL30.2 µmol/L,ALT404 IU/L,AST267 IU/L,ALP300 IU/L,GGT838 IU/L,TBA18.9 µmol/L。脂肪酶119.0 U/L。胸部正位片及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自带消化系统超声示胆总管内径0.7 cm,脾脏、胰腺形态正常,轮廓光滑整齐,内部回声均匀,胰腺主胰管无扩张,提示胆囊略大,透声不良。

2 结 果

入院后对症给予禁食水,保肝、降酶、退黄、抑酸、抑制胰酶分泌、补液等支持及对症治疗3 d后复查肝功示TBIL128.5 µmol/L,DBIL96.8 µmol/L,IBIL31.7 µmol/L,ALT274 IU/L,AST165 IU/L,ALP245 IU/L,GGT840 IU/L,TBA20.2 µmol/L。脂肪酶正常。随后查上腹部MRI示肝内管状结构略扩张,以左右肝管为著,胆总管无扩张,胰腺表面欠光滑,主胰管扩张,未见肿大淋巴结,考虑慢性胰腺炎。再次继续上述治疗7 d后查肝功示TBIL180.2 µmol/L,DBIL139.8 µmol/L,IBIL40.4 µmol/L,ALT248 IU/L,AST160 IU/L,ALP294 IU/L,GGT887 IU/L,TBA54.3 µmol/L。黄疸持续升高,故检胰腺MRI+MRCP示胆囊管及胆总管上端扩张,中下段狭窄,胰头部模糊,信号不均,胰管扩张,MRCP示胆总管下端可见圆形充盈缺损,胰管扩张,提示胆道系统级遗管扩张考虑胰头部占位或炎症,进一步查胰腺增强MRI示胰头颈部似可见局限不均匀负强化区,大小约1.03 cm×0.99 cm,余同前,提示低位胆道梗阻,考虑胰头颈部癌。最终诊断为病毒性肝炎 甲型 急性黄疸型,胰腺炎,胰腺癌。确诊后出院。

本病例患者以身黄、目黄、尿黄7 d为主要表现,肝功胆红素、酶学指标、ALP、GGT等有所改变,常考虑的原因为梗阻性黄疸(包括占位、结石梗阻、癌症等)、急性黄疸型肝炎等。胰酶指标的改变符合胰腺炎的诊断,且入院后经查HAV抗体阳性(IgM阳性),故最初拟定诊断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合并胰腺炎。入院时自带超声未见胰腺、胰管等形态学上的改变,总胆管内径为7 mm,处于高值,结合患者当时的各项检查,考虑可能为胰腺炎所致。在给予对症治疗后经多次复查肝功发现胆红素、ALP、GGT逐渐加重,同时入院时CA199示57.89 U/mL,此时考虑患者有胰腺癌的可能,故经查上腹部MRI、胰腺MRI+MRCP、胰腺MRI增强后确诊为胰腺癌。

3 讨 论

胰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的2%,早期诊断率低,病死率接近100%,总体5年生存率<5%[1-2]。手术治疗是目前唯一可治愈胰腺癌的手段,但复发率较高。近年来,我国胰腺癌的发生率呈增长态势,已经严重危险人民的生活健康。

胰腺癌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当出现典型症状时,往往已处于晚期,不仅失去手术时机,且治疗效果较差。胰腺癌临床症状,早期可无明显临床表现,随病情发展多数可见腹胀痛、食欲差、乏力和体质量下降等,这与多种消化系统疾病症状相重叠,本着遵循“一元论”原则,往往极易造成遗漏。尤其经过内科对症治疗后,暂时的症状缓解,加之胃肠肝胆病迁延难愈,反复治疗,病情亦时轻时重,并且胰腺处于人体深处,其疼痛的体表反射往往范围广泛,难以定位,对诊断造成较大困难。黄疸这一临床表现,并非胰腺癌的特异性表现,这取决于肿瘤是否有压迫胆管,当黄疸呈进行性进展时,即应怀疑该病。梗阻性黄疸的产生是由胆道内压超过肝分泌压,可大致分为较大胆管病变和小胆管病变,较大胆管病变多由梗阻引起,包括结石、肿瘤等,小胆管病变则多由炎症等所致,同样造成直接胆红素的显著升高。病毒性肝炎是造成黄疸升高的常见疾病之一,时有因肝脏炎症后对小胆管造成破坏,形成梗阻性黄疸的表现。所以,胰腺癌常被其他消化系疾病所掩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虽然B超的普及提高了疾病的筛查率,但胰腺处于身体深处,B超受气体、组织和脂肪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并且胰腺体积较小,加之操作医师技术限制,易造成漏诊、误诊。因此,不可过于依赖B超的检查结果,反而忽略了临床表现。急性甲型肝炎中约有89.4%表现为皮肤黏膜巩膜黄染[3],而胰腺癌以黄疸为次要表现,二者均有很高概率出现黄疸,故此临床症状亦很难区别。有研究报道,急性瘀疸型肝炎尤其需要与病毒性肝炎相鉴别,误诊组(非病毒)与正常组(病毒)比较,其超声显示胆总管内径明显增宽(P<0.01)[4]。但这并非绝对,比如本例患者,入院前超声总胆管内径处于正常上限值,这给临床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极易造成漏诊。陈孝等[5]研究发现B超、CT、MRI诊断率分别为84.4%、91.5%、85.7%,漏诊率分别为12.7%、5.1%、8.2%,误诊率分别为3.0%、3.0%、6.1%。387例患者(43.4%)被误诊,平均误诊时间为(4±3.2)个月;常见的误诊疾病为胃病、胆系疾病、胰腺炎等,占84.8%。故此,急性病毒性黄疸型肝炎与胰腺癌的鉴别有时比较困难,一方面其临床症状、体征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另一方面在相关辅助检查上多有重叠表现,并且胰腺癌在影像学上亦有较高的漏诊率,其中尤以超声为著。所以,在临床工作中有疑似胰腺癌等情况时,宜尽早行相关影像学检查,如胰腺MRI+MRCP等以排除诊断,避免延误病情。

[1]Jemal A,Siegel R,Ward E,Hao Y,et al.Cancer statistics,2009[J].CA Cancer J Clin,2009,59(4):225-249.

[2]Hidalgo M.Pancreatic cancer[J].N Engl J Med,2010,362(17): 1605-1617.

[3]赵宁,李智伟.成人甲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19):1537-1538.

[4]郝志洲,代金荣,张秋民.肝外肿瘤误诊为急性瘀胆型肝炎45例分析[J].洛阳医专学报,2001,19(3):213-214.

[5]陈孝,麻树人,张子其.892例胰腺癌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分析[J].中华胰腺病杂志,2008,8(8):3-5.

R735.9

B

1671-8194(2015)06-0214-02

猜你喜欢
胰管胆总管黄疸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鲁晓岚:黄疸
从胰管改变谈胰腺疾病的诊断
胰管扩张的临床原因及影像学特征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LC和LC+LCBD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胎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产前超声诊断及预后评估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胰管病变的MRCP特征
腹腔镜治疗胆总管囊肿穿孔术中护理配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