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在老年肺癌全肺切除术后的应用效果分析及护理策略

2015-01-24 15:10韩靓靓王洪娟闫慧娇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6期
关键词:全肺插管呼吸机

韩靓靓 王洪娟 闫慧娇

(吉林省肿瘤医院胸外三科,吉林 长春 130012)

呼吸机在老年肺癌全肺切除术后的应用效果分析及护理策略

韩靓靓 王洪娟 闫慧娇

(吉林省肿瘤医院胸外三科,吉林 长春 130012)

目的对呼吸机在老年肺癌患者全肺切除术后的疗效及护理策略进行讨论。方法将60例65岁以上的肺癌全肺切除的患者分成不插管的对照组和气管插管的实验组各30例,对其临床信息进行分析归纳,研究具有针对性的、高效的护理方式。结果术后插管的患者并发症13.3%,不插管患者并发症90.0%,插管患者的并发症出现概率明显降低。结论采用呼吸机联合相应的护理措施,不仅降低术后病发率还提高了患者的生活品质。

老年;肺癌全肺切除;呼吸机;效果分析;护理策略

肺癌是多见的呼吸系统恶性肿瘤,主要治疗措施是通过手术进行治疗。由于老年人自身身体状况不佳,肺部、心脏、肝脏等实质性器官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下降及多发肺部功能不全、脏器弹性下降等症状,导致患者顺应性降低,术后康复效果不佳,恢复缓慢。全肺切除比肺叶切除的创伤要大,对于老年人伴有肺功能不全的患者,出现呼吸系统感染等致死率高的并发症的概率高[1]。为此,通过术后呼吸机的正确使用,并对老年患者进行有效、正确的护理措施来降低术后并发症,增强患者成活率,提高患者日后康复水平显得尤为重要。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60例肺癌全肺切除的老年患者,术后使用呼吸机及采取相应的护理策略,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年龄65~82岁,平均年龄为71岁,男性50例,女性10例。患者按看病前后次序进行随机抽样,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经过CT、B超、组织及细胞学等检查确定,没有其他组织转移迹象。并且肺部指标FEV1>65%、MMV>65%。通过检测肺弥散功能、观察心电图等相关临床检查,均符合进行手术的各项指标,确定可以进行在全麻下的全肺切除手术。60例患者中,25例进行左全肺切除,35例采取右全肺切除。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术后移出气管插管送回病房,采取正常的术后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采用气管插管送回ICU病房,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功能并施加镇静措施。根据检测仪器输出结果来改变相应呼吸参数,必要时采取雾化措施及辅助胸部运动促进痰液排除,需要时也可用吸痰管将痰液吸出。使用呼吸机的第2天,逐渐脱离呼吸机,移出气管插管送回病房。观察并记录术后1周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发生呼吸系统衰竭及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人数。

2 结 果

经过术后送回病房的1周进行护理观察,对照组30例患者中出现肺水肿、呼吸衰竭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患者27例,发生率为90.0%,未发生并发症的患者为3例。实验组中出现并发症的患者4例,发生率仅为13.3%,未发生并发症的患者为26例。

3 术后效果分析及护理策略

3.1 呼吸机参数的选择及护理:术后把患者送回ICU病房后,将呼吸机调到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辅助患者呼吸。其各项参数设置分别为:PEEP(呼气末正压通气)为3~4 cm H2O,血氧饱和度(SpO2)≥95%,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2)在40~50 mm Hg(1 mm Hg=0.133 kPa);吸入氧浓度(FiO2)为50%,气流率16~18 L/min,千克吸气量4~7 mL/kg[2-3]。选择SIMV设置,一是因为可以使术后患者便于缓慢摆脱呼吸机,减缓恐惧,加快实现自主呼吸的进程。二是可以免除患者由于伤口的病痛,不能使劲呼吸,致使通气量和血流灌注的比值下降导致缺氧的发生。为了使患者潮气量保持在安全范围内,对于达不到正常千克通气量的患者应该适度增加呼吸频率。对于略大于正常潮气量的术后患者,要密切观察各项输出值,既不能出现通气不够的现象,也要保证通气量不能过量,以免出现肺泡破裂等严重现象。术后护理中,常见因肺部血管内容积快速降低,肺健侧的血液流量猛然增多,演变成肺动脉高压,最终产生肺水肿。此呼吸机模式的选用可有效的进行肺泡气体交换,而且在实验组患者中未见痰液不易排除的迹象。

3.2 排痰,维持呼吸顺畅[4-6]:手术后因肺部有段磨合期,肺内由于血液量增多,流量加快及脉压增高,导致呼吸道内分泌物增加,痰液等杂物变多。又多因为老年患者术后各项指征不太理想,身体虚弱加之伤口的疼痛,不可以用力咳嗽把痰液咳嗽出来。护士敲击患者后背可以辅助痰液咳出。可是,当患者顺应性差或者处理措施不合理,效果不佳。经分析统计,对照组中有7例患者由于没有将痰液有效的咳出导致肺炎的发生。采用呼吸机辅助护理的实验组,按规定时间与雾化相连,借助吸痰机从下到上、从外到内辅助吸痰,每天5次,一次25 min,实验组30例患者没有出现肺炎症状。

3.3 呼吸系统衰竭的预防及护理:>65岁的患者由于身体各项功能降低及各项生理指标不理想,往往会有药物吸收低于正常人状况发生。老年患者多伴有呼吸功能降低,又经过全肺切除后肺部负荷增加,极易出现呼吸疲惫的现象。因此,手术后24 h内常出现肺部水肿、呼吸衰竭及渐渐体现肺功能不全的症状,而且不能够保持呼吸道畅通会使缺氧症状加重。术后及时对患者进行吸痰可以有效的预防肺功能不全的状况发生。在对照组中有5例患者出现呼吸困难,且频率在每分钟30次的早期肺水肿症状。迅速给予患者吸入氧气,但还可以观察到患者呼吸困难、鼻翼翕动。有出现发绀、烦躁的患者1例,考虑患者出现肺水肿症状,经过血气分析可以掌握其肺水肿状况来进行接下来的护理及治疗。继而发现,出现呼吸衰竭的患者4例,立即使用呼吸机插管并辅助吸出痰液等措施,再配合使用抗生素来避免肺部感染,经过及时抢救护理,患者均恢复健康。然而,处于安定状态的实验组患者,也会因为气道内压力持续上升甚至高于20 mm Hg,氧分压下降等因素出现与不使用呼吸机患者一样的不适症状。但是,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可以及时的从血气分析仪上得到各种临床数据,确定病情发展趋势,相关人员可以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使患者远离生命危险,恢复正常状态。实验组30例患者中,采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根据情况按时排除痰液,患者基础代谢率降低,但是,在转入普通后没有出现呼吸肌疲劳的现象,也没有出现肺水肿及呼吸衰竭症状。

3.4 术后心律失常的预防及护理:心律失常是此类老年患者常见并发症。通常老年患者自身生理功能下降,就诊的医疗设施和治疗水平的限制,不能全面评价老年患者身体的各项指标,这就很大程度上可能导致相应的疾病症状没有显现出来,延缓治疗。因此,患者术后要提早密切观察,配合呼吸机合理供氧,并加强连续镇痛效果,保持呼吸顺畅。另外要避免出现低氧血症,严密监控患者心电及血气动态,此外,输液滴注速度诱发的心律失常,要即刻发现即刻处置。确定心律失常发生类型,立即做心电图及配合使用胺碘酮、利多卡因等药物,严格控制输入速度及药物的量。

4 讨 论

目前,临床常应用全肺切除术对中央型肺癌进行治疗。但是,因为老年患者身体各项生理状况不是很理想,此类手术对身体的破坏性大。术后若护理不当常发生呼吸循环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不适用于65岁以上的患者。但是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医学服务不断的提升,已经打破了年龄的壁垒。若术后可以得到有效的护理,身体状况可以得到很大的改善。因此,增强对老年全肺切除患者的监管和看护,是患者恢复的重要依托。通过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应用呼吸机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措施进行归纳总结,呼吸机辅助患者呼吸可以有助于患者度过早期的低潮气量的,扫除呼吸道的排泄物,维持肺部容积以待于充分氧供,显著降低了并发症发病率,便于身体功能的恢复。此外也需要对患者增强心理方面的护理,因为老年人会有如固执、胆小等心理特征,加上对ICU等陌生环境的不适应,有时会出现抢救患者的情况,患者难免会出现紧张、恐惧的感觉。护理人员要及时安抚患者,增强患者治疗信心,要让患者明白保持愉悦的心情对术后康复的重要性。积极疏导患者不良情绪,加强治疗。此外还要注意滴注速度及药物的量、引管看护及伤口护理,进行胸部护理,患者床单被褥经常换洗干净,以避免发生褥疮等。为此,呼吸机的合理应用及相应的日常护理提高了患者的存活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1]杨玉美.呼吸机在老年肺癌全肺切除术后的应用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7):34-35.

[2]谢琰.高龄肺癌病人全肺切除术后的护理[J].实用临床医学,2010, 11(9):93-95.

[3]张平晖.肺癌全肺切除术后整体护理探讨[J].现代护理,2013,18(12): 157-159.

[4]许华.肺癌患者一侧全肺切除术后护理体会[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3,36(11):1680-1682.

[5]张健.68例老年肺癌患者一侧全肺切除术后的监护[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4):63-65.

[6]陈燕嫦.肺癌全肺切除患者的护理[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2): 277-279.

R473.73

B

1671-8194(2015)06-0230-02

猜你喜欢
全肺插管呼吸机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汉防己甲素片联合大容量全肺灌洗术治疗尘肺的疗效观察及炎性因子水平影响分析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血清白蛋白和膈肌移动度与二次插管的相互关系
食管癌肿瘤部位对调强放疗肺剂量体积参数的影响
全肺切除手术治疗局部晚期肺癌的研究进展△
急诊内科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时机与方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