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护理干预分析

2015-01-24 15:10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6期
关键词:胆管炎梗阻性化脓性

宋 业

(河南省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 安阳 455000)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护理干预分析

宋 业

(河南省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 安阳 455000)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自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32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16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一般的手术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对比分析可见,干预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应用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科学的综合护理干预,可大大缩短患者康复时间,明显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预后情况,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临床护理;护理干预

急性胆管炎是一种胆道系统的急性炎症,一般是由细菌感染所引起的,且多是在胆道梗阻的基础上发病。如胆道梗阻未得到及时解除,则病情会加重,可发展成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该病病情重且发展迅速,是胆道疾病中最为严重的感染性疾病之一,会造成患者肝胆系统病损,可合并肝、肾等多器官衰竭损伤[1]。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一般病情较重,因此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措施,以尽快解除梗阻、促进疾病好转显得尤为重要。本次探究旨在分析护理干预对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应用效果,为该疾病的临床护理做参考,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中的32例患者均为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急性梗阻性脓性胆管炎患者,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31~74岁,平均年龄(53.7±3.2)岁。所有患者入院前均出现腹痛、发热(38.1~39.2 ℃)及黄疸的Charcot’s三联征[2],经B超、CT等其他辅助检查,均确诊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胆总管结石18例,胆囊结石9例,胆道蛔虫5例。其中5例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3例已休克。将3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1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手术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临床变现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可在分析予以应用。

1.2 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后,给予输液、抗感染、抗休克等治疗,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局部体征,待患者生命体征正常后行手术治疗。对照组16例患者仅给予一般的手术护理,干预组16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

1.3 护理方法

1.3.1 评估病史:高龄患者往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及慢性支气管炎等病史,入院时应详细询问患者相关病史,并通过全面的检查评估患者各重要脏器的功能,同时观察有无其他不适,以便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1.3.2 心理护理:由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病情重、发病急骤,加上患者及家属对该疾病缺乏了解,患者在突然出现恶心、呕吐、寒颤及高热等症状后,极易产生痛苦烦躁、精神紧张、焦虑不安等心理,严重的患者甚至会意识不清、休克,这些负性情绪对患者身心及康复极为不利,因此给予患者精心的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3]。医护人员应以亲切、诚恳的话语及娴熟的技术取得患者信任,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想患者及家属通俗易懂地讲解该疾病的相关知识,可以列举以往医治成功的病例,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勇气。

1.3.3 饮食护理:术前,患者受腹痛、高热等病症折磨,食欲必定受到影响,可通过胃肠外途径保持患者营养供给,给予静脉营养支持,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患者每天的生理需要,提高对疾病的耐受性。术后,患者必须禁食24 h,如病情有所好转,各项生命体征趋于稳定,胃肠道通畅后,才可以少量进食流质、易于消化的食物[4]。待患者病情相对稳定下来后,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食一些低脂、高蛋白、易于消化的食物,因术后肠胃功能尚未完全恢复,所以尽量保持少食多餐,注意禁食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1.3.4 加强基础护理:尽量安排患者居住单人病房,以避免患者之间的感染。保证病房安静、舒适,保持病室内的洁净和空气的清新,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康复环境。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动态监测生命体征,注意观察患者意识、脸色、皮肤颜色及体温的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通知医师进行处理。术后患者需要卧床休息,由于身体较为虚弱,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在床边用便盆大小便,避免远距离上厕所可能导致引流管脱落。病房内定期清洗更换床单并对室内进行紫外线消毒处理,定时通风,向家属讲解预防感染知识,控制家属陪护及探视时间,以免将细菌传染给患者,加重患者病情。

1.3.5 管道护理: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并详细记录下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引流量,并定期更换引流袋,操作时严格遵从无菌操作。保证引流管道的妥善固定,患者翻身及运动时应注意防止脱落。注意观察导管的通畅情况,避免导管发生堵塞。对于双套管负压吸引管需要注意保持负压恒定及有效的吸引,必要时可以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5]。对T型管周围的皮肤进行消毒处理,且管周应用无菌纱布,以避免胆汁浸润皮肤导致红肿、发炎。

1.3.6 并发症护理:十二指肠穿孔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有时因胆总管下端结石嵌顿,需要切开括约肌,深度控制不好可致十二指肠穿孔。如患者术后腹痛不但没有得到缓解甚至加重,以及腹部出现包块时,则可怀疑发生十二指肠穿孔,应立即报告医师进行相应处理。胆石残留也是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术后有结石残留是不可避免的,发现有结石残留,可行胆道镜取石[6]。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1.5数据分析系统对所有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47±4.21)d,干预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5±3.47)d,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t=23.4616)。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对照组并发症5例,发病率31.25%;干预组并发症1例,发病率6.30%,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χ2=20.4099)。

3 讨 论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具有起病急骤、病情发展快、并发症多等特点。在临床治疗中,给予患者科学的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缩短患者术后康复的时间,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次探究结果可见,干预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我院通过对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应用精心细致的护理干预措施,确保了手术的成功,提高了患者的预后情况,患者满意度很高,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1]王晓焉,张渝.老年重症胆管炎患者52例的围术期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B):125-126.

[2]杨芳.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1,9 (1):143.

[3]季汉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临床诊治探讨[J].中国医学工程,2010,18(1):145-147.

[4]舒晓,于金华,袁青.早期预警系统在重症胆管炎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J].中国医药,2010,9(16):76-77.

[5]鲁峰.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手术护理[J].中国医学工程,2010,18(2):135-137.

[6]许克勤.影响急性重症胆管炎症预后的多因素分析[J].医护论坛, 2010,7(3):174-175.

R473.5

B

1671-8194(2015)06-0267-02

猜你喜欢
胆管炎梗阻性化脓性
神经内镜经小脑延髓裂治疗脑干背面和四脑室梗阻性出血的临床观察
胆道闭锁Kasai术后胆管炎的诊治及预后研究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与健康人粪菌群的对比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IL-6,IL-10的临床价值
朱锦善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经验
程良斌教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临床经验
地塞米松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疗效及不良预后的观察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肩关节化脓性感染的诊治一例
胆道闭锁患儿术后胆管炎的预防性护理
老年梗阻性结直肠癌患者可安全行结肠支架置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