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例高血压病患者的经颅多普勒血管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2015-01-24 18:59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33期
关键词:经颅高血压病病患者

王 瑛 马 杰

(内蒙古包钢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10)

300例高血压病患者的经颅多普勒血管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王 瑛 马 杰

(内蒙古包钢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10)

目的 分析高血压患者的脑部血管(颈内动脉系,椎基底动脉系)的血流情况及病变程度。方法 对我脑血管病康复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就诊的300例高血压病患者做经颅多普勒彩超检测,通过频谱形态,声频信号和血流速度,PI指数等参数,来判断高血压病患者的脑部血管疾病。结果 300例高血压病患者,大部分有不同程度的颅内动脉血流异常。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应将经颅多普勒彩超检测作为每年常规体检项目,尽早了解颅内血管的健康状况,早期发现,进行重点干预,从而降低致残,致死率,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

高血压病;经颅多普勒;临床意义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慢病,主要表现为患者的动脉血压持续增高,起病及经过缓慢,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血压持续增高会使小动脉内皮下发生玻璃样或者纤维样病变,最终会导致动脉内膜增厚,脑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1]。在心脑血管病中致残致死率较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不良的生活习惯,高血压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从而引发的脑血管病越来越年轻化。经颅多普勒彩超(transcranial Doppler,TCD)是利用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直接检查脑底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改变,进而反映脑血管的功能状态。经颅多普勒系无创性检查,具备操作简便,可靠,经济实用,灵敏度高,能早期发现血管病变的存在[2],为脑循环的研究和脑血管病的诊断提供依据,并及时进行治疗,合理用药,是观察脑血管病治疗临床疗效的有效手段,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脑血管病康复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诊治的300例临床诊断为高血压病的患者,病程3个月~20年,高血压患者临床诊断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即在未服用高血压药物的前提下,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患者不同程度的伴有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失眠、言语不清、失语、偏身麻木、无力、共济失调、偏瘫、吞咽困难等临床表现[3]。其中男性170例,女性130例,年龄43~82岁,平均年龄(54.2±7.1)岁,患者性别、年龄无明显差异。

1.2检查方法:使用德国DWL彩色多普勒仪,探头频率2 MHz,经颞窗、枕窗探测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双侧大脑颈内动脉(ICA),双侧大脑前动脉(ACA),双侧大脑后动脉(PCA),双侧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通过扬声器监听声频及血管杂音,探及理想血流频谱储存于电脑,最后进行处理分析。

1.3诊断标准:①脑血管痉挛:是高血压病早期病理改变,在检查中可检测到一支或多支血管高流速的表现,经颅多普勒显示收缩峰圆顿,舒张期低平,声频偏尖,血流速明显加快,而频谱图像及其他各项指标均属正常范围;②脑供血不足:在高血压患者中表现为一支或多支血管出现频谱低平,声频顿,血流速度降低;③脑动脉硬化:在高血压患者检测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出现S1峰、S2融合,收缩峰圆顿,峰时后延,脑动脉硬化频谱图形,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

PI)>0.90;④脑动脉狭窄:多发生在动脉硬化的危重高血压病患者中,TCD检测可出现节段性血流变化,并伴有涡流、湍涡流频谱,声频亢及拉锯样血管杂音,血流信号弥散分布,根据狭窄程度不同,峰值流速不同,直致完全无血流。

2 结 果

本组300例高血压病患者中,脑血管痉挛198例,占66%;脑供血不足有110例,占36.6%;脑动脉硬化有150例,占50%;脑血管狭窄有173例,占57.66%。

3 讨 论

近年来,高血压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老年人为主要发患者群。其早期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无明显病理学改变。高血压病病程延长时,血压持续升高,会引起全身小动脉病变,表现为小动脉中层平滑肌细胞增值和纤维化,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并进而导致靶器官如心、脑、肾等缺血损伤。高血压造成脑部小动脉坏死及微动脉瘤形成,这是脑梗死、脑出血的常见病理基础。脑血管是高血压病主要的受累血管之一,且脑血管的病理损害程度与高血压病得病程及严重程度有关,高血压可将患者发生脑卒中的概率提高到正常人的6倍[4]。高血压病通常起病进展缓慢,由于心排血量增加,造成高动力循环,脑血管痉挛,血流速度增快,经颅多普勒检测异常率高。高血压病早期频谱形态尚处于正常,随着病情发展到高血压病3级时,脑动脉硬化,心排血量减少,外周动脉阻力增加,脑血流异常,大脑在功能和形态结构上发生了变化,这时经颅多普勒异常率更高[5]。早期高血压表现为高动力循环状态,此时半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少数可以出现头晕、头痛,记忆力下降等非特异性症状。后期表现为低动力循环状态,表现为心脏、肾脏及大脑等靶器官损害表现。高血压病对脑动脉损害明显,在高血压一期TCD检测颅内动脉流速明显增快,频谱形态往往基本正常,PI、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值正常[6]。如果动脉硬化,颅内脑底动脉可出现流速减慢PI值增高,患者往往伴有全身动脉硬化征或伴有弥漫性脑供血不足,脑循环障碍,如头晕、头痛、睡眠障碍,此时临床上高血压属于Ⅱ期或Ⅲ期。

经颅多普勒可直接了解血管的血流动力学、血流生理学参数及频谱形态,从而判断脑血管血流速度、血管管径及管壁病变情况[7]。本文通过300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检测分析:300例高血压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脑血流异常,其中脑血管痉挛和脑血管狭窄发生率最高。在颅内各血管中,大脑前动脉最易发生痉挛,颅内血管的痉挛以单侧或双侧血管痉挛为主,高血压患者多以头痛、头晕前来就诊,而患者年龄比较年轻;脑供血不足最常见于椎基底动脉系,患者常伴有眩晕,耳鸣,耳聋,猝倒;脑动脉硬化常伴有脑缺血或脑血管痉挛,以及脑血管狭窄,记忆引起脑卒中,多见于老年人、高血压病程长者、糖尿病及烟龄长的人,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脑动脉硬化的发生率越高;脑血管狭窄多发生在脑动脉硬化高危高血压患者中,脑动脉检测可出现节段性血流变化,多伴有涡流、湍涡流,有拉锯样杂音,血流信号分布弥散,峰值流速会根据狭窄程度的变化而变化,直到完全无血流。即脑动脉损伤发生了形态上的改变,就会引起脑血循环障碍、脑梗死。通过观察高血压患者的颅底动脉血流情况,了解高血压病变范围,估价损害程度,结合临床表现,频谱形态等,对于临床治疗高血压病有指导作用。对估计预后,随访观察高血压的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有重要帮助,从而降低高血压病的致残、致死率。

[1] 华扬.实用颈动脉与颅脑血管超声诊断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2.

[2] 鲁玲,林白喜,李竞艳,等.经颅多普勒超声对脑动脉狭窄或闭塞诊断价值的临床研究[J].华北国防医药,2010,22(3):244-246.

[3] 叶任高,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7-262.

[4] 焦明德.实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5:208.

[5] 孔渝菡,秦新月,王永红,等.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脑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特征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0,35(4):622-625.

[6] Barlinn K,Kolieskova S,Shahripour RB,et.al.Increased Pulsatility of the Intracranial Blood Flow Spectral Waveform on Transcranial Doppler Does Not Point to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in Stroke Patients[J].J Stroke Cerebrovasc Dis,2015,24(1):189-195.

[7] 李雅琴,史淑范,林淑珍,等.高血压病患者脑血管状况的经颅多普勒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5,11(2):131.

R544.1

B

1671-8194(2015)33-0101-02

猜你喜欢
经颅高血压病病患者
经颅电刺激技术对运动性疲劳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为罕见病患者提供健康保障
节能技术在呼吸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基于频域约束子空间法的经颅磁刺激信号去噪
经颅磁刺激定位方法的研究进展
让慢病患者及时获得创新药物
我国高血压病的空间分布研究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辨证论治联合西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