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颅内积气浅谈

2015-01-24 18:59张凤东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33期
关键词:积气输液器硬膜

张凤东

(阜蒙县人民医院,辽宁 阜新 123100)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颅内积气浅谈

张凤东

(阜蒙县人民医院,辽宁 阜新 123100)

目的 研究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颅内积气的防治措施。方法 将我院于2011年3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共40例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钻孔引流术进行治疗,对手术方式进行一定的改进,强化术后护理工作,分析患者的疗效及术后颅内积气并发症的发生状况。结果 经过积极的治疗,少量积气的患者为29例(72.5%),中量积气患者为11例(27.5%),无重度积气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随访,颅内气体均吸收消失,没有出现其他并发症,治疗效果良好。结论 应用改进后的钻孔引流术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有很好的疗效,具有操作简便的优势,可以有效防治颅内积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慢性硬膜下血肿;颅内积气;引流术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神经外科较常见的疾病,蛛网膜、硬脑膜是该疾病的主要发病部位,通常在脑部遭受外伤3周后发生,老年人是该疾病的主要发病群体[1]。本文主要通过对我院40例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进行钻孔引流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将研究成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我院神经科于2011年3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共40例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进行脑部CT检测,均符合慢性硬膜下血肿诊断标准。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别为31例和9例,患者年龄范围为51~83岁,平均年龄为(63.1±3.2)岁。其中共有29例患者存在明确的脑部外伤史,发生外伤与进行手术治疗间的时间间距为1~6个月,平均时间为(2.3±1.4)个月。

1.2治疗方法:取患者仰卧位,患侧肩部下垫枕,头偏向健侧,于患侧顶结节处钻孔,先备一根一次性输液器,剪除静脉穿刺针,交给台下巡回护士接500 mL生理盐水,暂关闭滴速调节器备用,采用单孔冲洗引流,钻骨孔约1.5 cm×1.5 cm大小,电灼硬膜,十字切开硬脑膜,在暗红色液化血肿喷出前,将已准备好的输液器细管插入血肿腔后部,打开滴速调节开关,调节滴数,使液体从骨孔持续流出,再按常规方法用12号硅胶引流管插入血肿腔前、后、上、下方向脉冲式冲洗,直至从骨孔流出的液体变澄清,最后将引流管留置于血肿腔后部,将引流管另戳孔引出,分层缝合切口时保持输液器持续冲洗,使生理盐水持续从切口和引流管流出,直至缝合最后一针时,抽出输液器细管,在12号引流管持续液体流出停止之前将其连接引流袋,术后留置引流管2~3 d,复查头CT后拔管。

1.3积气划分标准:大量积气—积气所占的空间在颅内空间10%以上;中量积气-积气所占的空间为颅内空间5%~10%的范围内;少量积气-积气所占的空间在颅内空间5%以下[2]。

2 结 果

在进行拔管操作前,对所有患者进行CT检测,结果表明患者在术后72 h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颅内积气现象,具体表现为:少量积气的患者为29例(72.5%),中量积气患者为例11(27.5%),无重度积气患者。在完成手术后的13 h左右对少量积气患者进行检查,积气全部吸收消失;在术后14 d时对中量积气患者进行检查,颅内积气量明显减少,为少量积气,在28 d后再次进行检查,颅内积气全部吸收。

3 讨 论

3.1引发颅内积气的原因分析:作为一种神经外科常见疾病,慢性硬膜下血肿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对患者有极大的危害。引发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颅内积气的原因:①在完成钻孔引流术时,没有将气体彻底的排空;②没有准确的把握硬膜下血肿的位置,导致钻孔部位和深度不合理,引流管放置的方向不对;③完成手术后,脑组织搏动的过程中,在负压的作用下空气顺着手术切口进入颅腔;④由于老年人的手术愈合速度较慢,脑组织没有很好的复位,从而导致颅内积气的发生;⑤患者在术后容易出现发热的症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积气的发生[3]。患者由于低度、中度等发热程度的不同,出现颅内积气的概率也会有所差异。

3.2引流管注意事项:在完成手术的24 h之内,如果患者的引流量<100 mL,需要将引流袋的位置固定在同患者头部距离约12 cm处;当引流量>100 mL时,就需要对引流袋的位置进行调整,使其与患者头部保持水平,通常在高于床面10~15 cm的范围内。如果颅内积气量仍较多,应选取患者大脑中点为基准,在上部10~15 cm范围内设置引流袋,通过高位引流的途径来加快患者颅内的排气速度。为了避免引流液发生倒流的状况,要严格遵循医师的指示确定引流袋的高度,否则会对患者的蛛网膜、血肿内膜造成巨大的伤害,影响患者的预后[4]。在利用引流管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对引流袋、伤口敷料进行定期更换,做好相应的消毒处理工作,预防患者出现感染的状况。待到患者引流管中排除的液体呈淡黄色时,且引流量持续在10 mL以下时,即可将引流管拔出,但应注意拔管时的消毒、杀菌工作。

3.3加强术后患者的体位和输液护理:完成手术后,要使患者头部呈较低枕位的状态,并将头部手术一侧和额部朝上,要求患者为3~5 d内尽量都维持该体位,以加快康复的速度。如果患者耐受能力较强,还可以给予患者输液治疗,要根据医师的要求,输注约3500 mL的低渗盐水,加快引流速度。一些研究学者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对术后患者进行生理盐水腰穿注射的方式,可以降低强力性气颅的发生率。

研究证明:在临床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疾病的过程中,应用率最高的一种手术方式就是钻孔引流术,针对术后颅内积气并发症问题,必须要在原有手术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做好积气的预防和措施,强化患者术后的护理工作,有效避免颅内积气现象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加快患者的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1] 董丽华.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复发的原因及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6,5(2):114- 116.

[2] 刘玉光,朱树干,江玉泉,等.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成慢性硬膜下血肿[J].中华外科杂志,2002,40(5):360-362.

[3] 吴钢群,陈杰.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张力性气颅的防治[J].浙江创伤外科,2002,7(3):202-203.

[4] 刘志坚,周国林,王小东,等.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的改进[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5,21(8):487.

R743.3

B

1671-8194(2015)33-0140-02

猜你喜欢
积气输液器硬膜
克罗恩肠病伴肝内门静脉及肝静脉一过性积气一例
管道积气对泵组振动的影响
输液器的秘密
陶埙发音原理解析
髓外硬膜内软骨母细胞瘤1例
PIVS 挤压式智能输液器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超声诊断小儿门静脉积气1例
一次性输液器的改进
腰-硬膜联合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可行性及优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