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应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2015-01-24 18:59汤旭东李小虎李雅娟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33期
关键词:开颅血肿微创

汤旭东 李小虎 李雅娟

(新疆第六师奇台医院神经外科,新疆 奇台 831800)

观察应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汤旭东 李小虎 李雅娟

(新疆第六师奇台医院神经外科,新疆 奇台 831800)

目的 研究分析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10年至2013年本院收治的8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将其按照每组44例划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通过传统开颅术开展治疗,治疗组则给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出血状况,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通过应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所取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实施传统开颅术的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术中出血状况明显轻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手术结束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实施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可以大大提升治疗有效率,该手术在操作过程中引发的出血量相对较少,手术消耗的时间较短,同时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频率也很低,值得推广应用。

传统开颅术;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高血压性脑出血

目前,高血压在我国有着极高的发病率,病情严重很容易会引发高血压性脑出血。高血压性脑出血一般发生在高血压伴发脑小动脉瘤中,当患者的血压骤然升高时,很容易引发小动脉破裂,造成出血。过去,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主要手段是传统开颅术,治疗手段相对比较保守,治疗效果不够明显[1]。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微创技术在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成为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最有效手段。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本院收治的8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实施传统开颅术治疗以及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发现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应用在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中的疗效显著,现将详细情况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10年至2013年入住本院接受治疗的8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4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4例,本组患者年龄37~83岁,病程均在0.4~14年;治疗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9例,本组患者年龄36~82岁,病程处于0.5~15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的对比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开颅手术开展治疗,手术结束后进行综合治疗。给予治疗组患者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详细操作方法如下:首先,所有患者均要接受CT检查,明确出血位置,根据血肿深度和出血部位合理选择穿刺长度,科学确定穿刺位置,同时利用龙胆紫进行标记;其次,实行常规术前准备,对患者开展局部麻醉,利用电钻驱动颅内血肿穿刺针对患者头皮以及颅骨、硬膜等进行穿透操作,将塑料针芯科学置于其中,在将塑料针芯置入患者血肿部位的内部时应注意将速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切忌过于快速;最后,有效连接引流管,通过使用10 mL容量的注射器,对患者血肿部分进行低速抽取,然后将针形血肿粉碎器置入,使用生理盐水对患者血肿位置开展持续冲洗,选择剂量在2万~3万U的尿激酶,配合使用3 mL生理盐水,实施夹管操作,之后连接引流袋。手术结束后对患者进行综合治疗,观察患者的血肿状况以及实际引流量,分析患者的CT复查结果,从而明确患者具体引流时间,确定冲洗次数,等到患者血肿彻底清除后撤除穿刺针。

1.3疗效评定:对患者实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根据评分结果划分疗效。①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出现90%~100%的下降,病残度显示为0级;②显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出现45%~90%的下降,病残度处于1~3级范围;③有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出现15%~45%的下降;④无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幅度<15%或者出现升高现象。

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通过使用SPSS15.0开展组间数据分析处理工作,通过均数和标准差表示组间计量资料,通过t检验组间数据对比,通过χ2检验组间计数资料,若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疗效对比:通过治疗,治疗组患者通过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获得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7.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中取得治愈效果的有35例,取得显效效果的有5例,取得有效效果的有2例,治疗无效的有1例;对照组患者中取得治愈效果的有20例,取得显效效果的有10例,取得有效效果的有3例,治疗无效的有11例。

2.2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对比:治疗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出血状况明显轻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治疗组患者手术结束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1%,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高血压老年患者以及患脑动脉硬化症的中年患者是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多发群体,该疾病发病急,病发后几个小时以内就可能出现骤增,同时引发血肿内压力的提高,给患者的脑部受到压迫,影响患者颅内压,迫使颅内压发生飙升,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2]。现阶段对于出血量相对较小的患者,通常给予内科保守治疗,然而,针对出血量相对较大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单纯依靠传统治疗是很难取得良好效果的,传统手术治疗虽然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开颅血肿清除术的应用很容易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创伤,并且对于手术操作者的要求较高,患者手术耐受性较差,手术结束后出现死亡的现象较多,生存率仅为40%。与传统开颅术不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应用能够弥补传统手术存在的缺陷,尽可能减少手术时间,提高患者的手术耐受性,利用极少的时间实现对患者大部分血肿的有效清除,缓解占位效应,减轻血肿附近脑组织的受压状况,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有效恢复。

总而言之,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通常采用直径为3 mm的立体定向仪穿刺针实施穿刺操作,具有创伤微小的优点,而且该手术是在局部麻醉状态下开展的,不会给患者带来过多疼痛,患者仅需承受一次穿刺即可[3]。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手术安全性相对较高,经济性也比较好,手术结束后患者预后情况较佳,康复速度快,基本上不会造成患者的残疾,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能够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1] 杨红梅.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35例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14(16):78-79.

[2] 王旭军,于斌.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体会[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0,14(2):102-103.

[3] 张晓阳.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80例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8(8):118-119.

R743.34

B

1671-8194(2015)33-0145-02

猜你喜欢
开颅血肿微创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小骨窗开颅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12例的临床体会
浅析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