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士身心健康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2015-01-24 18:59韩玉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33期
关键词:儿科护士患儿

韩玉梅

(吉林省辽源市妇婴医院,吉林 辽源 136200)

儿科护士身心健康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韩玉梅

(吉林省辽源市妇婴医院,吉林 辽源 136200)

目的 了解儿科护士身心健康状况,探讨减轻不良状况的对策。方法 对我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20名儿科护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压力问卷调查,领导对结果分析并总结预防措施。结果 儿科护士症状自评量表(SCL-90)躯体化、抑郁、焦虑、偏执、人际敏感、评分显著高于常模(P<0.05)。结论 儿科环境嘈杂、拥挤,护士要求专业技术高,医患易产生矛盾,儿科护士承受着身心的不良影响,我院根据医院的现有情况,对我科的人力、物力、财力给予最大的支持,改善不利因素,促进儿科护士身心健康良性发展。

儿科护士;身心健康;影响因素;对策

儿科面对着特殊的服务群体,护士工作强度大,技术要求高,医患间矛盾多特点,工作环境产生的一些儿不利因素造成护理人员心理压力加大,现将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因素和应对措施探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科护士21名,年龄21~45岁,平均32.5岁;学历:中专5名,大专12名,本科4名。临床护理工作年限2~21年。

1.2统计学处理:对我科20名护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压力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0份,回收20份,应用SPSS11.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进行方差分析、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与国内常模(644)[1]进行比较。

2 不利因素

2.1环境因素:儿科病房是为14周岁以下的儿童患者,最大的特点是哭声多、尿布多、陪护多、矛盾多,疗区病室环境气味难闻,嘈杂零乱的环境和婴幼儿啼哭声不断的刺激护士,儿科疾病起病急、发展快、病死率高,随时有抢救发生,一个孩子几个大人陪同,环境拥挤,噪声大,护士各项护理工作都在几人注视下完成,一旦不满意就会出现训斥、面露不满、谩骂,甚至动手打人,紧张、情绪不稳定属于焦虑的感知和体验,易疲劳及症状反映了躯体化的情况,而压抑则是与忧郁有关的情感[2]。护士长期在这种紧张、嘈杂环境下工作身心疲惫,工作压力较大,多数护士出现头痛、紧张、焦虑、易疲劳症状。

2.2技术因素:头皮静脉穿刺要求护士技术高,一针见不到血,家长则认为护士技术水平不好,面露不满,有时甚至因此发生谩骂、殴打,诸多因素作为应激源,能刺激人们的某种情绪体验,在情绪活动的同时,往往伴随着一系列复杂的心理、生理变化,影响人的内分泌功能和免疫功能[3]。

2.3思想因素:儿科护士缺编工作强度大,超负荷工作,且工作环境嘈杂、医患矛盾多、待遇差,护士从思想上有消极情绪,患儿及患儿家属对儿科护士的期望就应该“一针见血”,一遇到较难扎的静点一旦没有达到“一针见血”,在护士面前他们就会时常出现大发脾气,社会偏重于医疗认为护士社会地位低,随都能干,给护士造成较强的心理紧张、恐惧、自卑心理,导致儿科护士工作不积极、护士短缺,更不愿易到儿科工作,工作积极性较差。

3 措 施

3.1提高业务水平:儿科护士应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专科业务水平,要具备娴熟的护理技术,如头皮静脉穿刺时做到一针见血,提高一次静脉穿刺能力,增加家属对护士技术水平的信任度,努力加强自身心理素质的锻炼,技术操作中做到稳、准、快,一旦在工作中遇事要冷静,提高适应能力,正确冷静地进行各项操作,平时工作中有意识的培养急诊急救意识,锻炼自身应急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使抢救时来之即行,不畏惧、不退缩,积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儿家属介绍疾病医学专业知识,提高心理护理技能,工作中做到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进行三查七对,做到护理准确安全操作心中有数,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保证护理无差错事故发生。

3.2改善工作环境:创造一个整洁干净的儿童病房,使患儿和家长在休息治疗时心情舒畅,孩子在治疗工作中一些图画、玩具能够促使患儿转移注意力,减少哭闹现象,改善儿科嘈杂的病房环境。提高护士工作休息环境及待遇,我科为护士配备了微波炉给护士热饭,以免护士饭点吃不上饭时只能吃凉的,值班室备有饮水机,保证护士每天能够喝上热水。护士长合理安排班次,实行弹性排班,倡导人文关怀护士,尽可能倾听护士的心声减轻他们的工作强度,增加护士的经济收入,为护士提供晋升及参加上级医院培训学习机会,组织文体活动,增进了同志间相互感情交流,缓解了紧张的工作压力。

3.3加强沟通:护士在工作中要不断提高与患者及家长的沟通能力,拓宽心理学知识,善于分析儿童喜欢的交流与处事方式方法。做一名优秀儿科护士要具有一颗慈母般爱心,通过与患儿交谈和玩耍,对患儿配合治疗的一点进步给予及时表扬,使患儿感到亲切,在医疗护理工作中有“换位思考”和“宽容”的心态,对待家属的不满和一些不理解挑剔,要耐心、细致讲解,耐心解释工作中的一些操作,使家属积极配合护理工作,良好的沟通是护患之间的纽带,是避免医务人员与家属之间的误解和冲突的桥梁,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包括与医师、护士、家属及周围人群,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各项心理素质的综合应用,医护患三者之间的关系和谐工作会更得心应手。

3.4爱岗敬业:医院管理者应积极宣传儿科护理的重要性,提高儿科在医院的科室地位,专门组织专科静脉操作技术岗位练兵,注重精神和物质奖励,提高儿科护士社会地位,社会支持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资源,医院领导、社会关注、尊重护士,可以帮助护士降低职业倦怠度,缓解压力。有研究表明[4],良好的社会支持,包括上级支持、同事支持、家人朋友支持能够有效改善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对儿科护士工作给予肯定和支持,能够减缓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

4 结 果

儿科护士症状自评量表(SCL-90)躯体化、抑郁、焦虑、偏执、人际敏感、评分显著高于常模(P<0.05)。通过各方面重视和改善,使护士的身心压力得到改善,护士疲劳感减少,护患关系和谐,患者满意率由原来的83%上升到95%,护士的压力缓解接近于常模。

5 结 论

儿科环境嘈杂、拥挤,护士长期在孩子哭闹声中工作,是易产生医患矛盾的科室,对一名儿科护士要求专业技术高,业务娴熟、身体强健、心理素质良好,还要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强烈的责任感和爱心。超负荷工作和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对护士身心造成很大压力。

我院根据医院的现有情况,从护士的压力源入手,领导和社会积极出谋划策,对我科的人力、物力、财力给予最大的支持,解决现有的人力资源配备及病房环境,提高护士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护士长实行弹性排班制,解决时间段护士少的问题,制定合理的工作流程。注意在管理过程中护士长尽量沟通好医师和后勤联系部门,协调好科室间彼此配合,缓解护士压力,给护士工作开绿灯,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儿科护士承受着身心的不良影响,同时也是对患儿的一种潜在的危险,护士如果不能安心工作,很容易出现一些医疗护理差错和护患纠纷,所以积极改善对护士的不利因素,寻求有效的减压方法,使护士不断释放压力,提高护理质量,促进儿科护士身心健康良性发展。

[1] 金华,昊文源,张明原.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1,12(5):26.

[2] 徐斌,王效道.心身医学-心理生理医学基础与疾病[M].北京:中国医学科学出版社,1990:16-245.

[3] 陈炳英,朱培莉.护士精神状态对护士行为适应的影响[J].实用护理杂志,2002,5(18)5.

[4] 吴志霞,姜乾金,钟霞.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对护士的心身反应的交互作用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 (12A):63.

R192.6

B

1671-8194(2015)33-0285-02

猜你喜欢
儿科护士患儿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圆梦儿科大联合
倪鑫:圆梦儿科大联合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儿科医联体的安徽做法
“暖男”石卓:用怀抱安慰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