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治疗药物研究的最新进展

2015-01-24 23:13桑俊飞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4期
关键词:抗抑郁靶点研究进展

桑俊飞

(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河南 洛阳 471000)

抑郁症治疗药物研究的最新进展

桑俊飞

(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河南 洛阳 471000)

抑郁症是临床上一种十分常见的精神类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也是在不断上升中。而且此病的治疗十分困难。目前用于抑郁症治疗的药物主要有: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单胺氧化酶抑制剂、5-HT及NA再摄取抑制药(SNRIs)、NA及NA再摄取抑制药(NDRIs)以及最新发现的新靶点类药物神经类固醇、吲哚胺2,3-双加氧酶以及激素类药物等。本文就近年来抗抑郁药研究的进展以及各药物对抑郁症的治疗效果作一综述。

抑郁症;抗抑郁药;研究进展

抑郁症(depression)是一种容易被忽视的疾病,且近年来其发病率也在不断升高,主要的临床表现有悲伤、绝望和沮丧等消极情绪,并会出现睡眠障碍、交往恐惧综合征等,严重病情的患者甚至有自杀的倾向[1]。目前,抑郁症是全世界排名第四大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预测。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仅次于心脏疾病的人类第二大疾病。同时很多疾病都会容易合并有抑郁症,其治疗方法很多且各有优缺点,本文就近年来抗抑郁药的研究进展做以下综述。

1 抗抑郁药

在抗抑郁的研究进展中,药物治疗一直都是热点,心理治疗一般用于轻型的抑郁症患者,而对于中重度的抑郁症患者则建议选取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治疗。除了过去比较常用的三环类抗抑郁药(如多虑平、去甲丙米嗪、阿米替林等)外,近年来以下几种抗抑郁药物的研究也取得了十分长足的进展:

1.1 羟色胺重摄取抑制药(SSRI):SSRI是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一类抗抑郁药,它可以选择性对突触前膜起到抑制作用而摄取突触间隙所产生的5-HT。从而使得5-HT浓度在突触间隙中增加,从而使得神经传导加强,以产生抗抑郁的作用。SSRI很少会对其他神经受体(如组胺受体、乙酰胆碱受体、肾上腺素受体等)产生影响,其用药的安全系数较高,不会产生较多的不良反应。这也可能与其作用位点比较“单一”有关。SSRI类抗抑郁药的作用效果相对于安慰剂更快,作用效果更强;其治疗效果与三环类抗抑郁药相当,且其具有生物利用度高、用药剂量少、且不会出现过多的不良反应等特点。目前在临床应用的主要药物有氟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等。其中以前二者的使用较多[2]。

1.1.1 氟西汀(fluxetine):此药物最早于美国上市。是第一中SSRI类药物。它可以对5-HT的再摄取起到高选择性抑制的作用。而对于其他神经的受体几乎不会产生影响。因此SSRI类药物通常具有较为“单一”的作用点,且用药的安全系数较高。药效与TCA类药物相当。但是其不良反应较TCA减少。特别对老年抑郁症患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黄心平报道了氟西汀可以通过认知的改变从而减轻患者的抑郁或焦虑症状对躯体状态所造成的影响,对于脑卒中患者所伴随的抑郁、焦虑等情绪也有很好的效果。用于治疗抑郁症患者可以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并且提高治疗效果。除了应用于各种抑郁症的治疗之外。此药对于强迫症、恐惧症等疾病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并发症,但其发病的程度都比较轻。

1.1.2 舍曲林:该药对于女性患者(孕妇除外)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特别适用于老年抑郁症以及产后抑郁症的患者。同时舍曲林还可增加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所以不会导致帕金森综合征以及泌乳素增多的现象出现,并且它对于改善患者的认知能力以及注意力均有很好的效果,特别是对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的康复以及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很好的效果,所以适用于治疗脑卒中抑郁后遗症症状。

1.2 5-HT及NA再摄取抑制药(SNRIs):SNRIs类药物可以通过对5-羟色胺(5-HT)的显著性抑制以及对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作用,从而提高了以上两种物质在突触间隙的浓度,从而产生了抗抑郁的效果,而对单胺酶则不会起到抑制的作用。此类药物的代表有文拉法辛以及度洛西汀等。此药物的特点便是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当剂量上升时,疗效会增加,所以其抗抑郁的效果也较快,但是在较高剂量的时候会对NE回收产生抑制作用,所以可能会出现高血压、出汗、震颤等不良反应[3]。

1.3 NA及NA再摄取抑制药(NDRIs):NDRls是氨基酮类型的一种新型的抗抑郁药物,它的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了NE以及DA的再摄取,从而增加了NE以及DA的功能,用于各种抑郁症的治疗起到了十分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双相障碍的抑郁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较少会引起躁狂发作。但是在用药过程中也有可能会出现口干、失眠、头痛、恶心、呕吐等不适。其代表药物有安非他酮,安非他酮用于抑郁症的治疗安全且有效,抗抑郁作用效果与三环类抗抑郁药相似,治疗效果与SSRIs及SNRIs相当,可用于各类抑郁症的治疗。由于它具有安全性好、对性功能的影响小的特点,因此,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其也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所以不宜在睡前服药[4]。

2 新靶点[5]

2.1 神经类固醇:这是近年来抗抑郁药物研究中发现的一个新的靶点,主要的药物有异孕(甾)烷醇酮(allopregnanolone,ALLO)以及脱氢异雄(甾)酮(de-hydroepiandrosterone,DHEA)等。有研究[6]指出抑郁症与海马神经再生障碍有一定的关系,而此类药物拥有拟GABA胆碱能神经元的作用,可以对海马神经元细胞的中毒和凋亡起到逆转的作用,同时研究[7]还指出,适当的对ALLO神经的反应性进行调整,可以使得GABA失调,所以ALLO对神经元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2.2 吲哚胺2,3-双加氧酶:最近有研究指出,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可能会导致某些慢性炎症引发抑郁症,IDO降解色氨酸时可以产生在某种程度上对抑郁症起到促进作用的代谢产物。所以此药物也可能成为今后抗抑郁症新药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2.3 激素:现在激素类药物(如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性腺轴激素等)的抗抑郁效果也渐渐受到了大家的关注。有临床研究指出抑郁症的发生与这些激素水平的变化有一定的关系,因此,激素的研究中有可能会发现一些新的抗抑郁药物。

2.4 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有研究指出经常食用鱼肉的人群不易患上抑郁症,而情感障碍患者的Omega-3脂肪酸水平也明显较正常人要低,而与抗抑郁药物联合使用,Omega-3脂肪酸也能能够很好地减轻患者的症状。所以Omega-3脂肪酸可能有一定的抗抑郁症的效果,有一定的发展前景。

3 总 结

抑郁症在临床上是一种高发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在不断上升中,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甚至会使患者产生自杀的倾向。目前,药物治疗仍是抗抑郁症治疗的主要方法手段。三环类抗抑郁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和可逆性选择性单胺氧化酶抑制药、5-HT及NA再摄取抑制药、NA及DA再摄取抑制药等对于抑郁症的治疗均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效。特别是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中的五朵金花(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西酞普兰,氟伏沙明),可以对5-HT起到很高的选择性,而对其他递质产生的作用相对较小,口服治疗可以起到很好的吸收效果良好,且产生较少的不良反应,是抗抑郁的首选药物。而近些年来通过研究也逐渐发现了一些抑郁症药物治疗的新靶点,如神经类固醇、吲哚胺2,3-双加氧酶、激素、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等,在不久的将来也有望从中产生一些新的抗抑郁药。总之,随着人类对抑郁症的不断研究以及对抑郁症认识的不断深入,更好更有效的抗抑郁药将不断地呈现在世人的面前。

[1] 陈红霞,张黎明,薛瑞,等.以5-HT1A受体为靶标的抗抑郁药物研究进展[J].军事医学,2013,37(8):624-627.

[2] 张亭亭,薛瑞,李云峰,等.单胺转运蛋白与单胺重摄取抑制剂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3,29(6):741-744.

[3] 陈姣,楚世峰,陈乃宏,等.糖皮质激素与抑郁发病相关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3,29(11):1493-1495.

[4] 马丽娜.抗抑郁药物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1,17(24):3777-3779.

[5] 刘金梅,史芳,吕永宁,等.抗抑郁药作用靶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研究进展[J].医药导报,2013,32(1):56-59.

[6] 王真真,张有志,宫泽辉,等.抑郁症治疗的新靶点和新策略[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0,24(5):364-370.

[7] 王雀良,潘集阳,刘亚平,等.抑郁症动物模型的回顾与展望[J].广东医学,2011,32(7):932-935.

R971.43

A

1671-8194(2015)14-0042-02

猜你喜欢
抗抑郁靶点研究进展
基于自噬探讨芪灵扶正清解方抗抑郁作用研究
维生素D受体或是糖尿病治疗的新靶点
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或可用于治疗骨关节炎
MiRNA-145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肿瘤免疫治疗发现新潜在靶点
离子束抛光研究进展
当药黄素抗抑郁作用研究
颐脑解郁颗粒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
独脚金的研究进展
心力衰竭的分子重构机制及其潜在的治疗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