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精神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临床观察的重要性

2015-01-24 18:59陈建兰杨丽明邵玉昭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33期
关键词:躯体精神病医师

陈建兰 杨丽明 邵玉昭

(厦门市仙岳医院,福建 厦门 361012)

浅谈精神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临床观察的重要性

陈建兰 杨丽明 邵玉昭

(厦门市仙岳医院,福建 厦门 361012)

目的 加强对精神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杜绝意外事件发生。方法 通过对住院的精神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患者充分了解病情,评估潜在的病情风险,制定护理计划,同时加强对患者的沟通以及时掌握病情变化,实施针对性地的护理及院感的防护措施。结果 患者的合并症状被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使病情得到改善或治愈。结论 通过早发现、早治疗有效地预防精神病患者躯体疾病造成的意外发生,及时杜绝院内交叉感染。

精神病患者;躯体疾病;临床观察

精神疾病的治疗以口服药物为主,有着治疗周期长,联合应用多种抗精神病药物、治愈率低、复发率高等特点,精神病患者各种功能衰退,部分患者沉浸在自己的虚拟世界里,缺乏主诉或无法主诉,不能进行有效沟通。因此临床护理中认真、周密的观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仔细的观察可发现许多躯体疾病的先兆,给医师提供一手资料,早治疗、早处理可预防或缓解躯体疾病的进一步发展,有效杜绝意外的发生及某些传染性疾病的传播。现将5例患有躯体疾病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观察、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病例

1.1例1:患者男性,27岁,中专文化,无业,于2012年1月10日入院,诊断:精神分裂症。主诉:兴奋冲动,好打扮间歇发作7年。口服药:碳酸锂片、奥氮平片、托吡酯片。2015年2月11日巡视班护士于10:00巡视病房(15 min巡视1次)患者坐在病友床上与病友聊天,见患者不时的用手抓挠后背,护士问其为何抓挠?患者称:“我背后有点痒。”叫患者解开衣服看一下,患者不配合,称:“没事,我背后有点痒,抓挠一下,没关系,你要是背后痒,也会这样抓挠,走开,没事”。再次要求患者解开衣服查看一下,患者瞪大眼睛有点生气的说:“看什么看,你是女人,怎么能看男人的裸体,走开”。患者百般不配合,不愿意解开衣服查看,予心理疏导,并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患者才勉强同意解开衣服,见患者躯干部有散在的红色皮疹,约十来个,有的皮疹高出皮肤表面,有一两个皮疹有水疱,立即报告医师,后按医嘱予隔离至单间,并请皮肤科会诊,结果诊断为:水痘。医嘱:①炉甘石洗剂外涂皮肤患处,防瘙痒。②药物口服治疗。③传染病隔离,按院感、传染病的护理要求,采取呼吸道、接触隔离法:相同病种可同住一室。接近患者时应戴口鼻罩、帽子,必要时穿隔离衣。病室空气每日消毒一次(用紫外线每次45 min),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应消毒后倒入下水道或焚烧。患者如需往其他科室进行检查,应戴口鼻罩。患者之间不得相应传阅书报、杂志、玩具或用具。为患者换药及进行护理时应戴手套。已被污染的用具和敷料应严密消毒或焚烧[1]。因患者隔离至单间,特别地予以心理疏导,消除其紧张、恐惧、消极的心理,并予相关疾病知识等宣教,患者对治疗和护理能配合,2月26日痊愈,即解除隔离,杜绝水痘病毒在病房内造成交叉感染。

1.2例2:患者男性,43岁,初中文化,未婚,无业。于2007年4月入院,诊断:精神分裂症。主诉:凭空闻声、自笑、毁物、伤人。口服药:利培酮片、丙戊酸钠片、奋乃静片口服。2015年5月14日晨间护理时发现患者的床上中部有些许白色的皮屑,立即询问患者有何不适?患者哈哈大笑,自顾自的自语,自笑,对答不切题,注意力不集中,对护士问话不予理睬,几次转身要走,无法沟通,在同事的共同协助下解开患者的上衣,查体未见异常,解下患者的裤子,仔细、认真查看患者的下腹部、臀部,结果发现患者的会阴部、阴茎下方,有一片环形的红色小丘疹,直径约6 cm,丘疹表面覆盖着鳞屑,大部分已脱落,立即报告医师,医嘱予刮取鳞屑进行镜检,直接镜检结果为阳性(有发现菌丝或孢子阳性),即请皮肤科会诊,诊断为:股癣。医嘱予对症处理:硝酸咪康唑乳膏外涂、传染病隔离。按医院感染要求采取直接接触隔离法:①不同病种应分室收住。②接触患者时应戴口鼻罩、帽子,必要时穿隔离衣,护理不同病种的患者时需更换隔离衣。③为患者换药及进行护理时应戴手套。④已被污染的用具和敷料应严密消毒或焚烧[1]。⑤病室空气每日用紫外线消毒一次,每次45分钟等等。因患者隔离至单间,特别地予以心理疏导,消除其紧张、恐惧、消极的心理,并予相关疾病知识宣教,如告诉患者股癣大多是直接接触方式传染,经手搔抓后,病菌也可被带到其他部位生长,对于本病的预防应该做好个人卫生预防措施。更重要的是要使局部环境不适合真菌的生长,阴股部经常潮湿是股癣发病的条件之一,临床上也发现体胖者比体瘦者易患此病,因此洗澡后在局部撒些爽身粉或脚气粉,平时穿的内裤也不要过紧过厚,应利于通风透气等等[2],通过反复宣教,患者对治疗和护理能配合,6月16日痊愈,即解除隔离,成功地避免了一起股癣在病房内扩散或交叉感染。

1.3例3:患者女性,76岁,小学文化,丧偶,退休工人,于2006年4月4日入院,诊断:①偏执型精神分裂症;②结节型甲状腺肿。主诉:睡眠差、疑人害,行为紊乱,反复发作46年。口服药:氯氮平,利培酮,甲状腺素片口服。2007年11月30日14:30,接班时患者仍卧床休息,交班护士称患者近2日表现较之前安静许多,之前自语、自笑,双手乱比划,唱歌等症状消失,表现少语,多卧于床上,问之不答,面色稍青,外观疲乏,予测BP 120/120 mm Hg、T 36.5 ℃、P 72、R 21,即报告医师,医嘱急查心电图,结果是正常,把患者唤醒,反复、多次询问,患者称有点累、乏力,想睡觉,看护士脸时好像有很多人在眼前晃,头晕,予扶起来上厕所,见患者走路不稳,走路蹒跚,且患者近2日大便较干硬,不易排出等。考虑是氯氮平的药物不良反应,立即报告医师,医嘱予氯氮平减量,加强防跌伤的措施,如专人看护,加高床栏保护,因此防范其因药物不良反应导致的摔倒、药量中毒等意外发生,通过治疗及对症护理,1周后症状消失。

1.4例4:患者女性,62岁,小学文化,已婚,农民,于2005年2月25日入院,诊断:精神分裂症。主诉:乱语,行为诡异21年,再发2个月。主要治疗:氟哌啶醇针+东莨胆碱针IM,利培酮片、氯硝西半片口服。2005年2月25日患者第2次入住本院老年科表现时安静、时胡言乱语,双手乱比划,每天下午拿一个杯子跟在护士后面要开水喝,15:28护士长上班时未见到患者拿着杯子要水喝,即巡视病房,发现患者躺床不动,立即上前查看,呼唤患者,患者没应答,呈嗜睡状态,脸上表情稍显痛苦,微微皱着眉,四肢肌张力较低,反应力差,瞳孔4 mm。立即报告医师,主管医师查体后请示主任,立即予转院,在综合医院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予相应治疗后痊愈。

1.5例5:患者女性,60岁,小学文化,已婚,退休,患者于2013年6月26日入院,诊断为:双向情感障碍,病情复发再次入住本院。主诉:间接性多疑、易怒、凭空闻声29年,再发6年,目前为患有精神病症状的躁狂发作和2型糖尿病。主要治疗:氟哌啶醇针十东莨胆碱针IM,喹硫平片、丙戊酸钠片口服。2013年7月14日17:30接班时,患者卧床睡觉,肚子上盖着被子,巡班护士(是一年轻刚毕业参加工作一年的护士)称患者近2天表现困倦明显,大部分时间躺床睡觉,难以唤醒,三餐饮食均唤醒后再喂食,量比正常减少一半,小便正常,大便2天未解,已报告医师,责任医师称考虑是药物过度镇静可能。晚上21:00的氟哌啶醇、东莨胆碱针剂停止肌内注射,问是否有查体、检查腹部?巡班护士称医师有来看过,嘱继续观察睡眠情况和病情变化,而且患者一直盖着被子睡觉,表现安静,二便也没有明显异常,未曾查体、检查腹部等,考虑患者一直睡觉,大便2天未解,即仔细查体,见患者呼气时痰鸣音明显,翻开被子看患者的腹部,见患者腹胀明显,叩之呈鼓音,按压腹部患者有痛苦表情[3-5],即报告医师,17:30按医嘱予吸痰一次,吸出褐色痰液约15 mL,再次报告值班医师,立即予抽血检查血液,生化全套,血常规示:白细胞15.4 ×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84.8%,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3.14×109/L余正常,急诊全套大致正常,18:00急查腹部平片示:①小肠不全肠梗阻;②肠管较多粪便样内容物。值班医师请示二线医师并请外科会诊,综合考虑为:患者胃肠梗阻伴胃出血可能性极大,属外科急腹诊。建议其转综合医院治疗。随即告知家属,联系综合医院,及时把患者转出治疗,综合医院诊断为:不全性肠梗阻。杜绝了一起肠梗阻可能造成的意外事件。

2 临床观察方法及经验

2.1平常很兴奋的、话多、动作多,突然安静下来,卧床休息的患者要格外注意。

2.2平常习惯性做的事突然不做了,如每天下午拿着杯子要护士倒水喝,患者突然不喝水,且卧床一下午不动。

2.3安静坐于一处,不说、不笑、不骂的,仅仅稍微皱着眉,或按压躯体某一处。

2.4晨、晚间护理时看看床单位是否留下什么痕迹,如皮肤的碎屑,有无血迹,或污迹如尿迹、粪迹等,被子上是否有污迹,饮食、睡眠、服药,二便是否有异样,分发点心、开放时患者是否吞咽有困难,不思饮食等。每一个环节,必定要认真、仔细观察,防范于未然,未雨绸缪。在精神病科病房,要比其他科的观察及判断病情付出更多。加强防范意识,提高护理质量及各种处理意外事件的训练,确保住院精神病房的护理安全,体现了精神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临床观察的重要性。

3 结 果

5例精神病患者并发躯体疾病,在护士的周密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及时报告医师处理、针对性的采取护理措施,让患者转危为安,杜绝了各种意外及院内感染的发生。

4 结 论

在精神科临床一线工作了十余年,体会最深的是,护理无小事,事事都要细心、耐心和高度的责任心,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患者一个迷茫、失落的眼神,一个稍微痛苦的表情,一句漫不经心的话语,一个不经意的动作,都要引起高度的重视。精神病患者和正常人不一样,他们缺乏主诉,各种社会功能衰退,有些精神病患者沉默不语,也不使用肢体语言,一天到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自语、自笑、凭空谩骂,多问不答或少答,对答不切题,或回答非常简单,仅以“是”、“不是”、点头或摇头示意,不能有效地沟通,有的患者病情非常严重,非常痛苦,逼近死亡也不吭一声,仅仅只是皱眉而已,因此作为一线的护理工作者,必需掌握临床观察病情的要领,特别是合并躯体疾病时一定要更加细心、耐心的观察,高度地负责任,想尽办法了解他们的各种痛苦和需求,切莫认为患者吃了抗精神病药有镇静作用表现安静、不吵不闹、安静睡觉、不找护士麻烦,护士就可以省心了。排除患者服抗精神病药后镇静的效果,否则必需引起高度重视。

[1] 卢拱照.传染科学及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19.

[2] 封绍奎,雷鹏程,万俊增.皮肤性病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24.

[3] 颜耀东,张华峰.精神科用药[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0:49.

[4] 君培达.全科医生临床诊断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541-542.

[5] 沈福邦,李华,李国英.实用急腹症诊断与鉴别诊断[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7:37.

R74

B

1671-8194(2015)33-0180-02

猜你喜欢
躯体精神病医师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精神病
现在干什么?
都有精神病
搬家
“人的躯体那能由狗的洞子爬出!”——叶挺将军囚禁岁月
医师为什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