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蜜蜂室内越冬温度的选择和蜂群管理

2015-01-25 05:01张兴绵
中国蜂业 2015年3期
关键词:蜂友巢门蜂场

张兴绵

(辽宁丹东市振兴区兴一路风和日丽小区66号楼1单元102室)

也谈蜜蜂室内越冬温度的选择和蜂群管理

张兴绵

(辽宁丹东市振兴区兴一路风和日丽小区66号楼1单元102室)

拜读《中国蜂业》2014年第1期刊登的文章《蜜蜂室内越冬温度选择和蜂群管理》,以及赵水林师傅在第10期刊登的《关于蜜蜂室内越冬温度的选择和蜂群管理的思考》这两篇文章,他们在室内越冬最佳温度上各抒己见,我也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蜂群越冬的最佳温度应与越冬蜂数量相关

我国幅员辽阔,纬度跨度大,越冬蜂数量差异非常大,江浙地区1~2脾蜂可以越冬,东北地区则需要6~7脾蜂,也就是说由南向北越冬期越长,蜂群群势则要大些。1~2脾越冬蜂和6~7脾蜂的蜂群,它的最佳温度是不会一样的。即便在同一地区,每年因气候等原因,越冬蜂群的大小也是不一样的,气候适宜,管理得当蜂群就强壮,越冬蜂群温度应控制的低些。有的年份,或天灾,或秋繁不好,蜂群偏弱,越冬温度就应偏高一点。就是同一个冬季,同一蜂场,蜂群经过调整,也不可能完全一样,但总的原则是宁低勿高,低点无大碍,高则致命。以丹东地区而言,我同意赵水林师傅的观点,把室内温度控制在-2~2℃之间,再根据蜂群的强弱做适当调整,7℃是不行的。下面我举几个实例:

例1,2001年11月下旬,因工作需要去郑州学习,我便急忙将蜂群搬入室内,室内温度2℃。谁知我走后气温回升,室内温度达到7~8℃,我老伴说:箱内蜜蜂散团,全部涌向纱盖,有的蜜蜂爬出巢门。她到处搜集残雪,撒在室内降温,勉强挨到晚上,打开门窗通风,幸亏第三天降温,才没造成大的损失。

例2,2002年11月底,我查看越冬室温度是3℃,但有一群蜂巢门有蜜蜂乱爬,蜂已散团,我把蜂箱搬到室外,冷冻了一夜,第二天早上提出1脾蜂,送回原处,以后一切正常。

例3,有一位于姓蜂友,饲养40余箱双王群,全部继箱越冬,因该蜂友住院,越冬初包装是众蜂友帮助做的,箱后面背对着,排成两行,蜂箱下面垫5~6 cm锯末,上盖防护罩,本来准备二次包装再填中缝。因未再请大家帮忙,别人也忘了此事,一冬就这样度过。该蜂友说:蜂场温度一直在-7~-8℃,最低时达到-12℃。放蜂后观察,越冬蜂的死亡率和耗蜜量都在正常范围内。

我举这三个例子是想说明:一是蜂群越冬的最佳温度是随着蜂群的强弱而变化的,不是固定的;二是越冬温度宁冷勿热;三是入户宁晚勿早。

二、温度高,蜂群壮,易缺氧

蜂群缺氧与温度有关,转地放蜂的蜂友都清楚,蜂场转地时如果气温低,一般不怕缺氧,可关门转运。气温高时则要开巢门,关巢门运蜂,闷死的都是强群。从中可以看出,蜂群用氧量与气温、群势有关,越冬也同样如此。越冬温度一高,蜂群散团后便涌向纱盖。尤其是纱盖上放有覆布、报纸等保温物,虽然折了一角,但蜜蜂都涌向通风处,很快就把通风部分堵死,造成箱内严重缺氧。即使纱盖上没有任何保温物,也无济于事。有的蜂友会说加强越冬室通风,这种做法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毕竟巢门狭小,通风有限。2000年1月我的蜂场是室外越冬,两次包装完毕,查看蜂场温度是3℃,但有一群蜂巢门外有蜜蜂,我打开箱盖一看,蜜蜂散团,我把这群蜂安放在北面上,有一面不放保温物,再未发生此现象。

三、其他因素

1蜂箱的材质、木料的薄厚等对蜂群的保温有一定影响;

2巢门的大小,副盖是木板还是窗纱,上边有无保温物,纱盖与大盖间有多大的距离等;

3北方多饲养黑色蜂种,它越冬性能好,适应性强,而南方的浆蜂越冬适应性较差,这些因素或多或少会影响越冬温度。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蜂群越冬的最佳温度是一个变量,要想让蜂群越好冬,应该做到:(1)多做箱外观察。通过蜜蜂的表现确定温度是否最佳,例如初入室时,温度是2~3℃,蜜蜂向箱外拖蜂尸,有的蜜蜂爬出巢门,这样温度是偏高。同一群蜂,翠年2月部分越冬蜂已死亡,同样是2~3℃,但蜂群安定,应该说是适宜。(2)依据自己的地理位置、饲养方法、设备条件,总结出自己的越冬方式。要认真学习别人的先进技术,但必须先试再用。不要人云亦云,免得给蜂场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猜你喜欢
蜂友巢门蜂场
共同富裕,共享甜蜜
蜂箱木巢门改梭拉门的简易方法及优点
邢台县蜂群南繁培育工作启动
关于巢门设计的几点思考
污水源是春季爬蜂的元凶
用大香喷烟驱蜂要当心
我对蜂箱巢门的改进
春季蜜源失收 转地放蜂步履艰难
黑布罩巢门防盗蜂效果好
有计划安排蜂场确保稳产稳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