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蜂业现状及发展思路

2015-01-25 05:01雷耀鹏罗应国马惠东
中国蜂业 2015年3期
关键词:固原市试验站蜂业

王 彪 李 勇 雷耀鹏 罗应国 马惠东

(宁夏固原市养蜂试验站,固原 756000)

宁夏蜂业现状及发展思路

王 彪 李 勇 雷耀鹏 罗应国 马惠东

(宁夏固原市养蜂试验站,固原 756000)

本文通过对宁夏区域条件与气候特点、蜂业资源、养蜂生产、蜜蜂授粉、蜂业技术服务、蜂产品营销企业与养蜂合作社组织、蜂业技术对外交流与合作、蜂业发展规划与相关政策、养蜂管理及蜂业技术服务机构等蜂业现状情况的简要介绍,分析了蜂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前景,提出了今后宁夏蜂业发展思路与措施。

宁夏;蜂业;现状;前景;思路

养蜂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生态平衡不可或缺的链环,与其他养殖业相比,养蜂业不仅投入少、见效快,而且不与种植业争地、争水、争肥料,不与养殖业争草、争饲料,也不需建厂房,不污染环境,更重要的是蜜蜂靠采集花蜜、花粉生存繁衍,客观上起到为植物传花授粉,促进农业增产和促进生态平衡的作用,是一项具有立体多功能效应的农业增产措施和维护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环节,对促进农业发展和促进生态环境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宁夏独特的蜂业资源及自然条件的多样性,为发展养蜂生产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现就宁夏蜂业发展现状和前景及思路作简要汇报:

一、区域条件与气候特点

宁夏地处西北内陆黄河中上游,是全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全区6.64万平方公里的面积集聚了西北几乎所有的气候特点和生态类型,具有“西北盆景”之称,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个缩影。全区南寒北暖、南湿北干、冬寒漫长、夏短酷热、风大沙多、雨雪稀少。全区年平均气温5~10℃,无霜期100~162天,年降水平均为180~650 mm之间。全区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属全国农区和牧区交错地带。

按照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主要分为北部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三大区域。北部引黄灌区地势平坦,是全国四大自流灌区之一,素有“塞上江南”的美誉;中部干旱带土地广袤,由于长期干旱,由毛乌素沙漠和腾格里沙漠风沙沉积,形成了广阔的荒漠半荒漠区,草原辽阔,沙生蜜源植物丰富,有“沙漠蜜库”的美称。南部山区气候温和凉爽,以黄土丘陵为主,地形起伏、沟壑纵横,六盘山横卧南端,水草丰美,物种多样,环境洁净,蜜粉源植物种类繁多,是宁夏养蜂的重点区。

二、蜂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宁夏蜂业发展现状

1.蜜源植物资源情况

宁夏蜜粉源植物资源丰富。从早舂3月中旬到9月下旬相继都有各种蜜粉源植物开花吐粉泌蜜,尤其是主要蜜源植物花期从5月上旬至9月下旬连续交替长达4个半月。据调查全区境内共有蜜粉源植物500多种,在蜂群生产和蜂群繁殖中有重要价值的蜜粉源植物多达50多种,能生产大量商品蜜的主要蜜粉源植物有枸杞、刺槐、老瓜头、苦豆子、紫花苜蓿、油菜、芸芥、草木樨、红豆草、马牙蚕豆、枣树、沙枣、百里香、黄芪、小茴香、向日葵、荞麦、野藿香等近20余种。目前全区共有天然野生蜜粉源植物84万公顷,人工栽培蜜粉源植物120多万公顷,其中主要蜜源植物面积达86万公顷,据估算全区载蜂量在70万群左右。从版图看,宁夏虽小,但蜜粉源植物资源相对丰富,是我国西线蜂群采完云、贵、川、陕、甘早春油菜、刺槐、山花蜜源转地退入夏秋季蜜源的主要商品蜜生产基地。每年接待外地蜂群20多万群,当地蜂群7.6万群左右,其发展空间和潜力很大。

2.蜜蜂种质资源情况

宁夏蜜蜂种质资源丰富,人工饲养的有中华蜜蜂和西方蜜蜂两大类,野生蜂类有中蜂、熊蜂、壁蜂、木蜂、切叶蜂等。

据调查,宁夏中蜂集中分布在南部山区的固原市和中卫市的海原县,核心区域在沿六盘山一带的部分山区乡镇。目前饲养量大约2.5万群。据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石巍研究员等对六盘山地区中蜂形态特征的研究发现六盘山中蜂种群和其它不同气候类型、地理环境下的中蜂分离,形成了适应当地特定气候的形态特征,表现出形态特征的多样性;同时,进一步对线粒体DNA多样性研究表明:六盘山地区的中蜂有4种单元型在我国大陆属首次发现,说明宁夏六盘山中蜂存在着mtDNA单元型的多样性,也表现出其遗传基因的多样性。

宁夏西方蜜蜂饲养量截止2013年底约5.1万群,基本全区各市县均有分布,重点分布在海原县、中宁县、隆德县、西吉县、沙坡头区、灵武市、盐池县、惠农区、永宁县等。饲养的蜜蜂品种主要有意大利蜂,卡尼鄂拉蜂和卡意杂种蜂。生产方式为长途大转地、定地结合短途小转地和定地饲养三种。

宁夏野生蜂类资源也较丰富,尤其是熊蜂资源,无论是从南到北,从山区到川区,凡是有显花植物开花的季节和地方,到处都能看到各种熊蜂访花觅食,采集花蜜花粉的踪迹,特别是宁南山区六盘山一带野生熊蜂资源非常丰富。据固原市养蜂试验站2010~2013年全区熊蜂资源调查采样送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鉴定,宁夏境内已发现27个熊蜂亚种资源。

3.养蜂生产情况

目前,宁夏共饲养蜜蜂7.6万群,其中固原市3.3群,中卫市1.8万群,银川市1.2万群,吴忠市0.8万群,石嘴山市0.5万群。正常年份全区本地蜂群共生产蜂蜜2300吨,蜂王浆15吨,蜂花粉30吨,蜂蜡15吨,蜂胶200千克;如果加上花期外来转入蜂群的产量,则正常年份可生产蜂蜜5500吨,蜂王浆25吨,蜂花粉60吨,蜂蜡30吨,蜂胶300千克。全区蜂业总产值约5500万元,纯收入4300万元。全区各市县都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典型的高产稳产养蜂大户,如银川市西夏区养蜂户张彦华饲养西方蜜蜂260群,实行定地结合小转地养蜂,近年来每年纯收入25万元以上;永宁县鲁仓饲养西方蜜蜂400余群,每年为设施果蔬授粉收入达15万元以上,加上蜂产品收入,纯收入20万元以上;固原市隆德县魏效忠饲养西方蜜蜂300群,实行转地饲养,每年生产蜂蜜20吨左右、总收入15万元左右,隆德县柳文秀饲养中蜂100群,总收入10万元左右;还有固原市隆德县高维科、马来子、泾源县马学勤、马占荣、彭阳县张进生、原州区海向珍、中卫市海原县何文成、中宁县王少峰、赵殿平、沙坡头区张志刚、银川市灵武市龙九筹、徐斌、吴忠市盐池县田安、孙广峰,利通区李华、石嘴山市惠农区闫汝军等,每年养蜂纯收入都在10万元左右。

4.蜜蜂授粉情况

近年来,在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固原综合试验站建设项目的推动下,结合体系任务和《宁夏养蜂“十二五”发展规划》及当地种植农户对蜜蜂授粉需求,固原市养蜂试验站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及自治区农牧厅、财政厅、科技厅和农发办的支持下,重点从以下6个方面开展了蜜蜂授粉工作:

一是在中卫市中宁县、海原县和固原市原州区开展了枸杞蜜蜂授粉试验与示范,每年组织授粉蜂群1万群左右,授粉面积5万亩以上。试验显示:枸杞利用蜜蜂授粉,蜜蜂授粉区比无蜂隔离区坐果率平均提高12.90%,结果率平均提高25.74%;鲜果增加30.66%,干果增加37.65%;干果千粒重增加20.76%。二是在银川市西夏区和中卫市沙坡头区开展了苹果蜜蜂授粉试验与示范,每年组织授粉蜂群3500多群,授粉面积2万多亩。试验显示:苹果花期利用蜜蜂授粉,不仅能显著提高坐果率和结果率,促进幼果生长发育,而且能显著提高苹果的产量,增产幅度在25-300%,尤其红富士提高产量的幅度更大。三是在中卫市海原县和石嘴山市平罗县开展了向日葵蜜蜂授粉试验与示范,每年组织授粉蜂群6000多群,示范面积3万多亩。试验显示:美葵引进蜜蜂授粉比无蜂隔离区空壳率降低71.9%,产量提高14倍,油葵引进蜜蜂授粉比无蜂隔离区空壳率降低61.32%,产量提高1.65倍。四是在银川市永宁县和固原市原州区建立设施果蔬蜜蜂授粉试验与示范基地2个,重点在设施辣椒、草莓、番茄、油桃和梨等作物开展了蜜蜂授粉试验与示范工作,每年推广设施蔬果蜜蜂授粉日光温棚400多棚,示范推广设施作物蜜蜂授粉面积400多亩;并建立了永宁县鲁仓规模化养殖设施作物蜜蜂授粉示范蜂场,饲养规模为400多群,年租蜂授粉收入达15万元以上。试验说明利用蜜蜂为设施果蔬授粉不仅能很好的替代因人工蘸花授粉而带来的繁重工作量,而且能避免因喷施激素而使农产品品质降低等问题,达到省时、省力和明显改善农产品品质的目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五是在盐池县开展了荒漠半荒漠化综合治理蜜蜂授粉试验与示范。为有效利用荒漠蜜源植物花期吸引蜜蜂传花授粉,增进授粉强度,增强种子抗逆能力,给力荒漠、半荒漠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效益的改善,在盐池县冯记沟和高沙窝一带每年组织授粉蜂群1万群,授粉面积10万亩左右。六是在宁南山区固原市各县区开展了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蜜蜂授粉试验与示范。每县区分别建立3~5户30到50群以上的中华蜜蜂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授粉试验与示范基地,通过蜜蜂授粉维护和改善宁南山区脆弱的生态环境。

5.蜂业技术服务情况

在蜂业技术服务方面重点抓了六项工作。一是积极引进蜜蜂良种、在全区推广西方蜜蜂杂种优势利用技术。自1998年开始(1998~2008年重点面向固原市,2008年以后面向全区),固原市养蜂试验站每年从吉林省种蜂场引进适合当地饲养的纯种卡尼鄂啦或意大利蜂王100余只,应用输送卵虫法和轮回配套换种原理,推广蜜蜂杂种优势利用技术,使当地蜜蜂良种饲养率达95%以上,在生产中发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深受广大养蜂户的欢迎和拥护。二是狠抓蜂病防治工作。多年来,固原市养蜂试验站每年在蜂群繁殖和生产期,经常派专业技术人员,帮助养蜂员防治蜂病,通过采取药物防治结合加强饲养管理、蜂场消毒、抗病蜂种选育等综合防治措施,基本上将蜂病的危害程度控制在最小化,近年来没有大范围的蔓延流行。三是帮助养蜂员解决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技术难题。固原市养蜂试验站经常派专业技术人员深入蜂场,调研指导生产,为蜂农提供技术咨询、发放技术资料、进行现场指导、培训等形式的技术服务。四是建立规模化饲养技术试验与示范蜂场,尤其是在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固原综合试验站建设资金的支持下,分别在隆德县和西吉县建立了2家中蜂规模化饲养示范蜂场,其中隆德县柳文秀规模化饲养技术示范蜂场,蜂场规模由2011年初建示范蜂场时的38群,到2013年饲养高峰期达120群,蜂蜜产量由当初的100 kg左右增加到1500 kg,年收入由当初的1万元左右增加到10万元;分别在海原县、盐池县、沙坡头区和西夏区建立了四个西方蜜蜂规模化饲养示范蜂场,蜂场规模由2011年的人均饲养80群发展到2013年的120群,尤其是西夏区张彦华蜂场规模已由2011年的130群发展到2013年的260群,人均饲养130群,蜂场总收入由2011年的10余万元增加到2013年的22万元。五是开展蜜蜂授粉试验与示范推广工作。六是开展蜂业技术培训工作。利用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固原综合试验站技术这个平台,从2011年至2013年在全区蜂业示范县及蜂业主产区举办各类养蜂实用技术及蜜蜂授粉技术培训班19期,培训蜂业技术骨干、蜂农及蜜蜂授粉种植农户1790人次。其中2011年举办蜂业培训班9期,培训蜂农和大田蜜蜂授粉种植农户670人次;2012年局培训班9期,培训蜂农、技术骨干和蜜蜂授粉种植农户629人次;2013年举办培训班5期,培训蜂农、技术骨干和蜜蜂授粉种植农户491人次。

6.蜂产品经营企业与养蜂合作组织

全区成规模的蜂产品加工经营企业5家。其中银川市有加工企业1家,即宁夏天然蜂产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该公司加工生产的系列蜂产品出口远销西班牙、德国、俄罗斯、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吴忠市有蜂产品加工企业2家,即盐池原野蜂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其生产的老瓜头蜂蜜系列产品在区内外久负盛名,产品远销日本、马来西亚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盐池县金沙滩林木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苦豆草系列蜂产品畅销区内外。固原市有蜂产品加工企业2家,即固原市小蜜蜂产业有限公司和固原信得蜂业有限公司。此两家企业的蜂产品原料主要来源于六盘山,纯天然无污染,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和欢迎。

全区蜂业各主产市县区近年来相继成立养蜂专业合作社组织约60余家。上述企业已与这些养蜂专业合作社或养蜂大户形成了以“公司+合作社”或“公司十蜂农”的产品购销经营模式,每年都与养蜂合作社及养蜂大户签订产品溯源销售合同、契约或定单,建立了互相支持、互相依存、互相发展的合作关系,逐步向蜂业产业化经营的方向发展。

7.蜂业技术对外交流与合作情况

宁夏蜂业技术对外交流与合作主要表现在固原市养蜂试验站组织参与的国内外学术会议及蜂业科研项目。参加的国际会议有两次。一是1993年组织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33届国际养蜂大会,其中由宗关云、王彪等提供的“野生老瓜头蜜源植物的开发利用”一文被大会收录并在大会上进行宣读和墙报交流;二是组织参加了2008年在杭州举办的第9届亚洲养蜂大会暨博览会,由固原市养蜂试验站推荐的宁夏灵武市蜂农龙九筹被大会评为10名亚洲优秀蜂农之一。基本上每次都参加国内全国性养蜂学术会议、蜂产品市场信息交流会暨博览会及海峡两岸蜂业学术研讨会,并向会议提交学术论文,其中有6篇评为优秀论文。

1991~1994年,固原市养蜂试验站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西北大学合作,开展的“沙漠野生老瓜头蜜源植物研究开发利用”课题,1994年9月获宁夏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1991~1996年,参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开展的“新型高效杀蜂螨剂——螨扑的试制与推广”课题,1996年11月获中国农业科学院二等奖;1991~1998年,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陕西省农林学校合作,开展的“蜜蜂主要病虫害诊断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课题,1998年12月获宁夏科技进步三等奖;2001~2013年,与榆林市种蜂场合作,开展的“黄土高原中蜂养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2013年12月获陕西省科技二等奖;自2008年以来,与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合作,开展了“宁夏枸杞蜜蜂授粉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宁南山区设施农业授粉蜂种的筛选与利用”“、宁夏蜜蜂授粉技术试验与示范”、“宁夏蜜粉源植物资源调查”、“宁夏熊蜂资源调查”等项目。尤其是在”十二五”期间,进入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以后,实现了宁夏蜂业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蜂业的大联合、大交流、大合作,为促进宁夏蜂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8.蜂业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情况

在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固原综合试验站建设项目的推动下,宁夏制定出台的有关蜂业发展规划及优惠政策或措施有:一是2011年农牧厅组织制定出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养蜂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二是2013年固原市委和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固党办[2013]25号)文件,明确将蜜蜂产业纳入固原市加快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之列;三是2013年宁夏科技厅为了贯彻落实全国和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组织专家通过评审和筛选,批准固原市养蜂试验站组建宁夏蜂业(固原)技术创新中心,王彪任创新中心主任;四是2014年固原市农业畜牧局固农发[2014]49号文件“关于印发《固原市农牧局农业科技服务团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从2014年起,组成“固原市蜂产业技术服务团”等10个市级农业科技服务团,王彪任蜂业技术服务团团长。

9.养蜂管理及蜂业技术服务机构情况

宁夏蜂业由自治区农牧厅畜牧局、畜牧站主管。在2006年机构改革前,养蜂主产区的南部山区原来设有固原市养蜂试验站,各县区基本上都设有养蜂管理站,黄灌区各市县畜牧部门设有专职或兼职养蜂干部。但在2006年机构改革中各县区养蜂管理站均被合并撤销,全区只保留了养蜂重点区域的固原市养蜂试验站。

从2006年机构改革以后,固原市养蜂试验站是我区唯一从事蜂业技术试验、研究及技术推广机构。目前单位形成一套人马4块牌子,即固原市养蜂试验站、固原市养蜂水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固原综合试验站、宁夏蜂业创新中心4块牌子。该单位成立于1978年9月,现有编制17人,目前有职工14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9人,初级职称1人。具有从事养蜂科研、试验、示范和技术推广的专业技术人才和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及较强的工作能力。多年来该单位在养蜂实用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及蜜蜂良种引进和杂种优势利用、蜂病防治、饲养管理、蜜粉源植物、蜂产品研发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曾先后主持和完成省市级和厅局级科技项目20多项,取得科研成果10余项,其中获宁夏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陕西省科技二等奖1项、获宁夏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获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推广贡献奖1项、获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1项,获中国农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小,规模化程度低,没有引起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尤其缺乏对养蜂重要性的认识。各级政府没有把养蜂业摆上议事日程,养蜂生产没有纳入农牧业生产统计及年度考核之中,在项目和资金上得不到支持,更没有扶持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多年来一直处于放任自流的自生自灭状态,蜂业发展举步维艰。

2.蜜蜂授粉技术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和重视,授粉产业尚未形成,缺乏生存土壤。由于农户本身认识不足,缺乏对蜜蜂授粉的刚性需求,常常是被动授粉。农业部门也只注重从农作物种子、植物病虫害防治、土壤、肥料、水分和栽培方式等方面研究如何提高产量和质量,而对农作物传粉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作物品质方面的认识不够,宣传不够,对于应用蜜蜂为农作物授粉增产这一技术措施缺乏感性认识和主动性。

3.蜜蜂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不足,尤其中华蜜蜂资源蜜源得不到保护和利用。中华蜜蜂由于受大量人工饲养的西方蜜蜂竞争,农药、杀虫剂、除草剂的广泛应用,以及受囊状幼虫病的危害,使宁夏中华蜜蜂的分布范围由原来的宁南山区(包括海原、同心和盐池县)成片集群分布,缩小变成只有沿六盘山一带固原市四县一区和中卫市的海原县的部分乡镇呈零星和分离的片状形式分布,种群数量急剧下降,中华蜜蜂种质资源丢失严重。

4.养蜂人员的文化和技术水平普遍较低,年龄普遍偏大,现有人员大多数是上世纪70~90年代初刚办蜂场时培养的养蜂员,近年来新培育的年轻养蜂员很少,已出现后继乏人的现象。

5.养蜂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不健全,蜂业服务机构逐渐削弱,专业技术人员大量流失,技术服务跟不上养蜂业发展的需求。宁夏没有设立区级蜂业管理机构,各市(除固原)县又没有养蜂管理机构,全区只有固原市养蜂试验站承担着固原市及全区的蜂业技术试验示范与推广服务工作。

三、蜂业发展前景及思路

(一)宁夏蜂业发展前景

根据宁夏蜂业发展现状已充分说明,宁夏蜜蜂产业发展前景广阔,甜蜜的事业明天将更加美好。一是蜂业资源丰富,按现有蜜源植物载蜂量可达70万群,而目前全区蜜蜂饲养量仅有7.6万群,包括花期外来转入的蜂群也不足30万群,其发展潜力很大;二是全区农作物包括设施果蔬对蜜蜂授粉需求很大,加之蜜蜂授粉对农业增产和生态的作用已越来越受到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的重视,这必将推动养蜂业向着规模化健康发展;三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蜂产品作为人类天然保健佳品,国内外消费市场供不应求,潜力巨大;四是通过当地几十年的养蜂实践充分说明,养蜂业是我区生命力很强的一项特色优势产业,尤其是宁南山区一部分农民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一项有效途径,固原市委和政府已明确将蜜蜂产业纳入全市加快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之列;五是发展养蜂业不占耕地、不争水肥、不抢草山,是一项直接向大自然索取物质财富的高效生态型“空中农业”,具有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立体多功能效应,充分体现了“资源节约、经济高效、良性循环”的基本特征,符合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规律。

(二)宁夏蜂业发展思路及措施

今后我区蜂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根据全区蜂业资源分布状况及农业和自然生态环境对蜜蜂授粉的迫切需求,大力扶持发展养蜂业,积极增加蜂群数量,扩大蜂农饲养规模,转变养蜂生产方式,生产成熟蜜,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大力推广蜜蜂授粉技术,加强中蜂资源保护与利用,推广普及科学养蜂技术。南部山区(尤其是六盘山区)以发展中蜂为主,在沿六盘山一带的中蜂资源集中分布区要尽快建立中蜂资源保护区,禁止引进和迁入其它外来蜂种和蜂群,在没有中蜂的河谷川道区可发展西方蜜蜂;中部干旱带和黄灌区以饲养西蜂为主。在保留现有蜜蜂饲养方式的基础上,大力示范推广规模化养蜂技术,同时也积极鼓励农户进行庭院养蜂和定地结合小转地养蜂,积极争取设立政府“蜜蜂定地饲养”和“蜜蜂授粉”补偿机制,大力推进养蜂标准化、规模化、优质化和产业化建设,稳步提高蜂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积极促进农业增产、生态增效、农民增收。其具体措施有:

1.加大宣传、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养蜂业。各级政府和农牧部门要充分认识养蜂业对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性,要将养蜂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养蜂工作的领导,高度重视和鼓励发展养蜂业,制定发展规划,大力宣传养蜂的好处,加大投入,在项目和资金上予以积极扶持,用实际行动维护养蜂生产者的合法权利,协调解决好养蜂生产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突出问题。

2.加大养蜂科技投入,推广普及现代养蜂技术。要把养蜂技术推广作为农村公益事业对待,安排专项经费,积极为养蜂管理部门和技术人员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目前,我区养蜂业在技术推广方面应着重抓好七项工作,一是积极增加蜂群数量,扩大蜂农饲养规模;二是积极开展蜜蜂授粉技术试验示范与推广,促进农业增产生态增效;三是加强养蜂技术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四是引进优良种蜂王,推广蜜蜂杂种优势利用技术;五是抓好蜂病防治,确保蜂群健康发展;六是生产成熟蜜,确保蜂产品质量安全;七是开展中蜂资源保护,推广普及活框饲养技术,提高中蜂的经济效益。

3.建立健全养蜂技术服务体系。完善科学的养蜂技术服务体系是我区养蜂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要整合现有蜂业技术资源,在固原市养蜂试验站现有技术力量的基础上把该站扶持建成服务于全区的养蜂生产技术综合试验站,使之能对全区蜂业技术指导培训、良种推广、病虫害诊断防治及蜂产品质量检测检验等职能。同时做到养蜂重点县有人专管养蜂,其它县有人兼管养蜂的局面。鼓励各市县养蜂生产者成立养蜂合作社或地方养蜂协会,为其成员提供信息、技术、营销等服务,加强行业自律,维护行业利益,疏通蜂产品流通渠道,促进蜂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

4.培育壮大蜂产品龙头企业,加快蜂业产业化进程。在我区现有5个重点蜂产品加工营销企业的基础上逐步扶持培育成为推动全区蜂业发展的龙头企业。通过扶持培育龙头企业,建立和完善蜂业中介服务组织,疏通流通渠道,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市场纽带作用,推动蜂业产业化进程。加强养蜂基地建设,推行“龙头企业+基地+蜂农”的模式,实行养蜂生产与蜂产品加工经营相结合,产供销一条龙、科工贸一体化经营,克服养蜂生产随意、加工粗糙、经营分散的弱点,引导千家万户蜂农进入千变万化的国际、国内市场。“龙头”企业与蜂农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企业根据市场需求,正确引导蜂农发展生产,促进科学化、规模化养蜂,生产市场需要的各类优质蜂产品,并将养蜂生产基地作为蜂业的第一车间,从源头抓起,把好蜂产品质量关.努力打造宁夏天然、绿色、无污染蜂产品品牌,积极推动全区蜂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经费(CARS-45-SYZ-20)

王彪(1962-),男,高级畜牧师,主要从事养蜂技术试验示范研究及推广工作。E-mail:yfscwb@163.com

猜你喜欢
固原市试验站蜂业
南充综合试验站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
河南卓宇蜂业有限公司
河南卓宇蜂业
南充综合试验站人工饲料研究进展
河南卓宇蜂业
河南卓宇蜂业
陕北生态桑综合试验站赴山西调研
浙江大学农业试验站简介
宁夏“六盘山旅游杯”全国诗文大赛评委名单
固原市肉牛产业发展形势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