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刻板印象威胁效应的作用机制与干预

2015-01-25 12:37赵凤青,李娟,张宝山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21期
关键词:干预机制



老年刻板印象威胁效应的作用机制与干预

赵凤青李娟1张宝山

(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关键词〔〕老年刻板印象威胁效应;机制;干预

1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老年研究中心

第一作者:赵凤青(1988-),女,硕士,主要从事老年和青少年的社会认知和社会情绪研究。

研究〔1~3〕表明刻板印象威胁确实稳定地存在于某些群体中,并且对其相关领域的任务表现产生了影响,如黑人的智力水平测验成绩、女性的驾车技能及老年人的各种认知能力等。与老年人相关的消极刻板特征如衰老、病弱、残障、孤独无助等,广泛存在于各种文化背景中〔4〕,这些消极刻板特征可以通过刻板印象威胁影响老年人在相关领域中的任务表现。老年相关的消极刻板印象对老年人的认知能力、个性倾向、情绪情感及运动能力等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认知能力方面研究显示刻板印象威胁不仅对老年人的记忆力具有消极的影响〔5〕,而且会对老年人记忆策略的使用和对记忆的控制能力等认知能力产生抑制作用,妨碍老年人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有效的指导、调节和控制〔6~8〕;动机方面,Von Hippel等〔9〕研究对老年职工经历的刻板印象威胁及相关的工作态度与动机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老年职工在就业、晋升、待遇等方面遭遇的消极刻板印象威胁的知觉会影响老年人的工作态度、工作心理健康水平,并最终对其工作生活会产生负面影响;Coudin等〔10〕关注了刻板印象威胁对老年人情绪的影响,发现仅仅激活消极刻板印象就能导致老年人的孤独感增强。此外,对老年人在相关的消极刻板印象威胁情境下的步行速度、手臂摆动频率和握力等运动能力的研究也证实了刻板印象威胁对老年人的各种运动能力具有广泛的影响〔11,12〕。本文就老年人关注刻板印象威胁对老年人行为效应的作用机制与干预措施进行综述。

1老年相关的刻板印象威胁效应的作用机制

1.1与老年人自身特征相关的机制

1.1.1焦虑关于焦虑水平在刻板印象威胁行为效应中的作用的探讨始于Steele对黑人智力水平的种族刻板印象研究。该研究认为,由于长期处于社会对其能力的消极刻板印象环境中,黑人学生可能会产生对这一消极形象的焦虑感,并因此干扰其在相关测验中的表现。后来研究者在多个刻板印象领域对焦虑的作用进行研究,发现刻板印象威胁情境下被试的焦虑水平显著提高,同时伴随着一些与焦虑相关的生理反应,例如,血压上升、皮肤电反应、一般唤醒和独特的生理反应模式〔13〕。这些研究结果证实了焦虑对刻板印象威胁效应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作用或影响。

然而,有关焦虑在老年刻板威胁效应中的作用仍然存在争议。Hess等〔8〕测量了老年相关的积极刻板印象和消极刻板印象启动情境下老年人的状态焦虑等情绪反应和记忆力,结果发现,两组被试的焦虑水平没有显著差异,对老年刻板印象威胁效应的统计分析也没有发现焦虑的中介作用。Chasteen等〔14〕人进行了同样的研究,发现被试的状态焦虑水平会影响其记忆力的发挥,但该研究也没有支持焦虑的中介作用。但这并不能完全否定焦虑的中介作用,Bosson等〔15〕提出测量焦虑的方法可能是造成这一研究结论不一致的原因。因为Hess等〔8〕使用的自我报告焦虑的方法不能直接反映被试在测验中真实的情绪体验,而Bosson等〔15〕使用的非言语焦虑编码的测量方法可以记录被试在实验中同时发生的真正的情绪状态,比自我报告法更有效,这有待进一步探讨。

1.1.2自我概念、自我效能感和对表现的预期根据Levy〔3〕提出的终生内化观,个体对认知老化的刻板印象在童年早期就已经形成,并将其内化为自我概念的一部分,对心理行为产生了广泛的效应。事实上,自我概念在老年相关刻板印象威胁研究中的作用与角色在很早的时候就受到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Rodin等〔16〕更直接认为自我概念应在刻板印象威胁对老年人认知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Levy等〔17〕使用Rosenberg自尊量表考察了三种不同文化背景下老年相关刻板印象威胁情境中的自我概念,但未发现自我概念在刻板印象威胁对相关任务效应中的中介作用。早期研究并未揭示自我概念的这一效应,然而,Wyer 等〔18〕研究得到了不同的结果。他们通过呈现老年女性图片的方式启动老年相关的消极刻板印象,并测量了被试的自由回忆成绩和步行速度,随后要求被试完成自我描述任务来测量自我概念,即判断屏幕上呈现的特质词汇是否适合描述自己。实验结果表明,受到消极刻板印象威胁的被试拥有更多与老年相关的自我概念,且其步行速度比控制组慢,记忆测验成绩比控制组差。Levy等〔17〕和Wyer等〔18〕的研究得到了完全不同的结果,其原因可能是Wyer等〔18〕采用的自我概念指标比Levy等〔17〕更敏感,更能反映情境的变化,这提示未来研究须使用对情境敏感的自我概念(如,工作自我概念)作为指标来检验自我概念在刻板印象威胁效应中的中介作用或角色,才能准确揭示自我概念在刻板印象威胁效应发生过程中的作用。

刻板印象威胁也会通过自我效能感和预期影响到相关任务领域的成绩。Desrichard等〔19〕通过告知诊断其记忆能力的方式激活老年相关的消极刻板印象,然后让被试完成了自我效能感问卷,预测自己在随后任务中表现,并完成一系列记忆相关的任务。刻板印象威胁情境中的老年人的自我效能感和对任务表现的预期都会降低,任务成绩也较差,被试对自己表现的预期对刻板印象威胁效应起到中介作用。可见,实验中对记忆能力测验的信息激活了老年相关的消极刻板印象,导致老年人对自己在随后任务中的表现预期和完成任务的自我效能感均降低,进而影响到被试在相关任务中的操作成绩。

1.1.3群体认同群体认同程度会影响到个体对威胁的易感性,对群体认同度越高的个体,在刻板印象威胁情境下,越容易付出巨大的努力投入去维护内群体的积极形象,因而越容易遭受刻板印象威胁的影响。O'Brien等〔20〕通过告知处于中年晚期的被试其记忆成绩将与年轻人或老年人比较的方式创造高刻板印象威胁和低刻板印象威胁情境,并测量被试对年龄群体的内隐认同和记忆能力,结果意外地发现低威胁组被试的记忆成绩显著低于其他组被试,并且只有那些将自己归入老年人群体的被试受到了实验操纵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群体认同度高的被试更容易受到刻板印象威胁的消极影响,导致其记忆成绩降低;群体认同度低的被试则不会受到刻板印象威胁的影响,内隐群体认同对刻板印象威胁效应起到调节作用。这可能是由于中年晚期的被试正处于中老年的过渡期,当将其与老年人相比时,会引起其对老年群体的认同,进而激活老年相关的消极刻板印象,导致其在相关任务中的表现下降。

1.2与任务特征相关的机制

1.2.1任务难度一般来说,任务难度可以影响老年人相关刻板印象威胁对个体任务表现的影响。当任务难度增加时,个体对认知资源的需求增加,这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其测验成绩,因此,研究者对任务难度在刻板印象威胁效应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Hess等〔6〕在刻板印象对老年人记忆效应的研究中,要求受刻板印象威胁组(告知目的是诊断记忆能力的年龄差异)和控制组(告知研究目的是检验能力的年龄差异)的被试分别在限时条件(2 500 ms)和不限时条件下完成再认测验任务。结果表明,在不限时完成任务条件下,威胁组和控制组被试再认正确率无显著差异;而在限时完成任务条件下,威胁组被试的成绩显著低于控制组成绩。由此可见,只有增加任务难度(要求被试在限定时间内完成记忆任务)时,两种实验情境中老年人的记忆成绩才会出现显著差异,这一结果证实了任务难度对刻板印象威胁效应的影响。

1.2.2领域的匹配当刻板印象内容与测验任务的领域相匹配时,刻板印象会对被试的行为产生更大的影响。Kornadt等〔21〕人采用问卷法对老年人在家庭和伴侣、宗教信仰、休闲活动和社会责任、人格等8个领域知觉到的消极刻板印象进行调查,同时测量老年人在该领域的生活满意度,结果表明,老人遭遇的刻板印象威胁程度和其对该领域的生活满意度之间存在正相关。Levy等〔22〕从刻板印象效价(积极、消极)和刻板印象领域(认知能力领域、运动能力领域)两个维度四个水平操纵并启动老年不同领域的内隐刻板印象,随后所有被试先后完成了一项认知能力测验和一项运动能力测验。结果发现,当刻板印象的领域(认知能力、运动能力)和所测量的领域(认知领域、行为领域)一致时,刻板印象威胁的效应最大,这一结果支持了刻板印象威胁的领域匹配效应。然而,该研究的缺陷在于没有设置控制组,因此,不能测量老年相关的积极和消极刻板印象分别对其认知和运动能力产生影响的程度,有待完善。

2老年相关的刻板印象威胁的应对与干预

2.1否定策略因为刻板印象威胁会对个体自我的完整性构成威胁,进而损害相关任务中的表现,因此,在刻板印象威胁情境下,个体为了重建自我的完整性,最简单的应对方法是采取否定策略〔23~25〕。Rothermund等〔26〕提出“灵活调节能力”这一概念,用来指老年人根据个人积极经验灵活地采取适应性措施(如,将自我概念与老年刻板印象分离)来抵抗老年刻板印象的消极作用,善于采用否定策略的老年人往往具有较高的灵活调节能力,且拥有更积极的老化态度。

对刻板印象的否定通常包括4种途径:①采取集体化的策略,否定对所属群体刻板印象的准确性;②采取个体化策略,否定刻板印象与自我的相关性;③采取领域与自我价值的分离策略,当个体遭遇刻板印象威胁,同时需要完成相关领域的任务时,可以通过否定领域对自己的重要性来实现自我保护。④采取与所属年龄群体的分离的策略,否定刻板印象群体与自我之间相关性〔23~25〕。Hurd〔23〕对某机构老年女性的研究显示,她们倾向于选择远离“老年群体”这一分类标签,避免遭遇与老年相关的消极刻板印象。Weiss等〔24〕也认为,当个体遭遇刻板印象威胁时,会通过降低对所属群体的认同,增大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年龄偏差的方式增加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分离,从而保护自我不受刻板印象威胁的影响。

当然,对否定策略的使用也存在个体差异。von Hippel等〔25〕对敬老院和社区独立生活的老年人的对比研究表明,重视印象管理的人往往更重视在当前环境中呈现积极的自我形象,因此,在受到刻板印象威胁时,他们更容易采用否定策略来保护自我的完整性。由此可见,否定策略的适用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当个体处于消极刻板印象情境中时,除了使用否定策略外,还需要使用其他干预措施来应对刻板印象威胁效应。

2.2启动积极老年刻板印象由于每个人都有多种不同的社会身份,而每种社会身份都会同时具有被社会文化积极刻板化和消极刻板化的身份特征,出于维持良好感觉和自尊的需求,当积极刻板身份被激活时,消极的刻板身份就会受到抑制。因此,在刻板印象威胁情境中启动被试积极刻板印象的身份特征(如,强调老年人的经验丰富、做事明智等)可以减弱或消除消极刻板印象对相关领域任务表现的消极影响〔22,27〕。Levy等〔3〕曾通过呈现与老年相关的积极启动词(如“睿智的”)激活对老年的积极刻板印象,将美国主导文化对老年的消极刻板印象转换为更积极的刻板印象以提高老年人的记忆成绩;Kornadt等〔21〕也证实,积极老年刻板印象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此外,启动积极刻板印象使得老年人拥有更加积极的自我效能感和老化态度,这不仅提升了老年人的生存意愿,更有益于老年人的健康长寿〔28,29〕。总之,大量研究已经证实,启动老年相关的积极刻板印象可以有效地改善刻板印象威胁对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等多方面的消极作用,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因此,社会主导文化可以通过媒体、广告、报纸等多种手段宣传与老年相关的正面信息,引导大众形成对老年积极的刻板印象,进而提高老年人在相关任务中的表现。

2.3代际接触对代际接触效应的研究可以追溯到Allport〔30〕提出的群际接触假说。该假说认为,由于对另一群体的了解信息不足或信息错误而产生群际偏见,而与外群体的充分接触可以改善对外群体的态度,降低群体间的偏见。研究表明,与老年人的接触并增加对老年人的了解(如,跨代发邮件交朋友的活动、增加学生与健康积极的老年人之间的接触、开设老年学相关课程)可以缓解年轻人进行代际接触的焦虑感,改善其对老年人的态度,积极的代际接触对刻板印象威胁效应具有调节作用,可以缓解刻板印象威胁对老年人的消极影响〔31〕。

Abrams等〔32〕针对处于高威胁组(告知其任务表现将与年轻人比较)和低威胁组(无比较提示)的老年人测量了其代际接触质量,如,与年轻人近期和长期接触的质量、延伸接触(例如,身边的同龄人有无年轻朋友)、家庭接触情况,并要求被试完成了认知能力测验,结果发现刻板印象威胁与代际接触的交互作用显著,即在低威胁情境下,积极的代际接触较少的被试测验成绩高于代际接触较多的被试;反之,在高威胁情境下,积极的代际接触多的被试在测验中的表现优于代际接触较少的被试。这说明积极的代际接触质量有助于降低刻板印象威胁对老年人相关领域任务表现的影响。

2.4其他干预策略Radvansky等〔33〕研究关注了其他一些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对老年相关刻板印象威胁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增强老年人对消极刻板印象的抑制能力有利于提高其在随后测验中的表现,对于开发相应的干预策略具有启示意义;另外,鼓励老年人多参与社区活动也可能是消除老年人刻板印象威胁效应的一种有效手段。von Hippel等〔25〕以社区和养老院两种环境中生活的老年人为被试,启动其与老年相关的消极刻板印象,并进行了记忆测验。结果发现,与社区的老年人相比,养老院老年人的测验成绩更低。这一结果很可能是由于两种环境中老年人参与活动水平的差异造成的。从生活环境的角度来看,社区老年人通常独立生活,并且经常参加各种活动;而养老院中的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对他人的依赖性强,需要更多的帮助,因此,会更容易表现出认知能力方面的缺陷,进而遭遇刻板印象威胁。由此可见,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环境,有意识地培养起独立性及鼓励老年人参加老年活动等方式可以用来缓解刻板印象威胁效应。

参考文献3

1Steele CM,Aronson J.Stereotype threat and the intellectual test performance of African Americans〔J〕.J Pers Soc Psychol,1995;69(5):797-811.

2Yeung NCJ,von Hippel C.Stereotype threat increases the likelihood that famale drivers in a simulator run over jaywalker〔J〕.Accident Anal Prev,2008;40(2):667-74.

3Levy B.Improving memory in old age through implicit self-stereotyping〔J〕.J Pers Soc Psychol,1996;71(6):1092-107.

4Cuddy AJ,Norton MI,Fiske ST.This old stereotype:the pervasiveness and persistence of the elderly stereotype 〔J〕.J Soc Issues,2005;61(2):267-85.

5Levy BR,Zonderman AB,Slade MD,etal.Memory shaped by age stereotypes over time〔J〕.J Gerontol B Psychol Sci Soc Sci,2012;67(4):432-6.

6Hess TM,Auman C,Colcombe SJ,etal.The impact of stereotype threat on age differences in memory performance〔J〕.J Gerontol B Psychol Sci Soc Sci,2003;58B(1):3-11.

7Hess TM,Emery L,Queen TL.Task demands moderate stereotype threat effects on memory performance〔J〕.J Gerontol B Psychol Sci Soc Sci,2009;64B(4):482-6.

8Hess TM,Hinson JT.Age-related variation in the influences of aging stereotypes on memory in adulthood〔J〕.Psychol Aging,2006;21(3):621-5.

9Von Hippel C,Kalokerinos EK,Henry JD.Stereotype threat among older employees:relationship with job attitudes and turnover intentions〔J〕.Psycgol Aging,2012;28(1):17-27.

10Coudin G,Alexopoulos T.‘Help me! I'm old!’ How negative aging stereotypes create dependency among older adults〔J〕.Aging Mental Health,2010:14(5):516-23.

11Hausdorff JM,Levy BR,Wei JY.The power of ageism on physical function of older persons:reversibility of age-related gait changes〔J〕.J Am Geriatrics Soc,1999;47(11):1346-9.

12Swift HJ,Lamont RA,Abrams D.Are they half as strong as they used to be? An experiment testing whether age-related social comparisons impair older people's hand grip strength and persistence〔J〕.BMJ Open,2012;2(3):1113-4.

13Schmader T,Johns M,Forbes C.An integrated process model of stereotype threat effects on performance〔J〕.Psychol Rev,2008;115(2):336-56.

14Chasteen AL,Bhattacharyya S,Horhota M,etal.How feelings of stereotype threat influence older adults' memory performance〔J〕.Exp Aging Res,2005;31(3):235-60.

15Bosson JK,Haymovitz EL,Pinel EC.When saying and doing diverge:the effects of stereotype threat on self-reported versus non-verbal anxiety〔J〕.J Exp Soc Psychol,2004;40(2):247-55.

16Rodin J,Lanyer E.Aying labels:the decline of control and the fall of self-esteem〔J〕.J Soc Issues,1980;36(2):12-29.

17Levy BR,Langer E.Aging free from negative stereotypes:successful memory in China among the American deaf〔J〕.J Pers Soc Psychol,1994;66(6):989-97.

18Wyer NA,Neilens H,Perfect TJ,etal.Automatic and ironic behavior are both mediated by changes in the self-concept〔J〕.J Exp Soc Psychol,2011;47(6):1300-3.

19Desrichard O,Köpetz C.A threat in the elder:the impact of task-instructions,self-efficacy and performance expectations on memory performance in the elderly〔J〕.Eur J Soc Psychol,2005;35(4):537-52.

20O'Brien LT,Hummert ML.Memory performance of late middle-aged adults,contrasting self-stereotyping and stereotype threat accounts of assimilation to age stereotypes〔J〕.Proquest Psychol J,2006;24(3):338-57.

21Kornadt AE,Rothermund K.Contexts of aging:assessing evaluative age stereotypes in different life domains 〔J〕.J Gerontol B Psychol Sci Soc Sci,2011;66(5):547-56.

22Levy BR,Leifheit-Limson E.The stereotype-matching effect:greater influence on functioning when age stereotypes correspond to outcomes〔J〕.Psychol Aging,2009;24(1):230-3.

23Hurd LC."We're not old!":Older women's negotiation of aging and oldness〔J〕.J Aging Studies,1999;13(4):419-39.

24Weiss D,Lang FR."They" are old but "I" feel younger:age-group dissociation as a self-protective strategy in old age〔J〕.Psycgol Aging,2012;27(1):153-63.

25von Hippel W,von Hippel C,Conway L,etal.Coping with stereotype threat:denial as an impression management strategy〔J〕.J Personal Soc Psy,2005;89(1):22-35.

26Rothermund K,Brandtstadter J.Age stereotypes and self-views in later life:evaluating rival assumptions〔J〕.Int J Behav Dev,2003;27(6):549-54.

27李川云,吴振云.改变老化态度对老年人记忆作业影响的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1;21(1):3-6.

28Levy BR,Slade MD,Kunkel SR,etal.Longevity increased by positive self-perceptions of aging〔J〕.J Personal Soc Psychol,2002;83(2):261-70.

29Wurm S,Tomasik MJ,Tesch-Römer C.On the importance of a positive view on ageing for physical exercise among middle-aged and older adults:cross-sectional and longitudinal findings 〔J〕.Psychol Health,2010;25(1):25-42.

30Allport GW.The nature of prejudice〔M〕.Reading,MA:Addison Weslay,1954:152-5.

31Bousfield C,Hutchison P.Contact,anxiety,and young people's attitudes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s towards the elderly〔J〕.Educ Gerontol,2010;36(6):451-66.

32Abrams D,Eller A,Bryant J.An age apart:the effects of intergenerational contact and stereotype threat on performance and intergroup bias〔J〕.Psychol Aging,2006;21(4):691-702.

33Radvansky GA,Lynchard NA,von Hippel W.Aging and stereotype suppression〔J〕.Aging Neuropsychol Cogn,2008;16(1):22-32.

〔2014-09-16修回〕

(编辑安冉冉/杜娟)

通讯作者:张宝山(1980-),男,副教授,主要从事老年和青少年的社会认知和社会情绪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1200778);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青年基金)(12YJC190039);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201104168)

中图分类号〔〕B8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02(2015)21-6278-04;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5.21.132

猜你喜欢
干预机制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三项机制”为追赶超越蓄力
犹太法则与教学公平的矛盾体现及其控制
定向培养 还需完善安置机制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