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11月国内外大宗饲料原料市场分析

2015-01-25 18:25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中国饲料 2015年24期
关键词:临储蒲式耳玉米价格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一、玉米市场

(一)贸易模式单一,临储收购快速推进 在近两年玉米市场行情变化较快,贸易商赚钱困难的情况下,收购玉米交给临储是较为保险和稳定的盈利模式。加之对政策把握不准,对未来行情没有稳定预期,贸易商较少建立自营玉米库存,多为代收代储,或选择快进快出锁定利润的贸易模式。单一的贸易模式导致市场粮源集中进入临储,截至11月30日,预计临储玉米收购总量超过2300万t,而去年临储收购第一个月收购总量不足1200万t。其中黑龙江地区临储收购总量占比达到65%,而去年黑龙江月均占比仅为33%。这主要是因为今年东北四省区临储三等玉米收购价格统一为2000元/t,地区价格差异不再存在,类似去年黑龙江粮进入吉林临储的情况较少发生,加之港口与产区腹地形成价格倒挂,在外运和交给临储两者之间,大多数贸易商偏向于直接将玉米交给临储。

(二)天气影响供应,华北地区领涨全国玉米价格 今年以来,国内玉米价格表现疲软,用粮企业普遍采取低库存运行策略,尤其是新玉米上市以来,饲料企业和深加工企业玉米库存普遍低于7天的加工用量,导致价格对供应变化的反应较为剧烈,容易出现急涨急跌的行情。

华北新玉米“北上南下”外运量增加已经导致本地企业在10月底开始小幅提价抢粮,10月底以来的连续雨雪天气更加剧了华北地区有效粮源供应不足的局面。不利天气导致农户售粮不畅,同时物流运输受阻,用粮企业玉米厂门到货量显著下降,企业不得不持续提价以吸引粮源,维持正常开工。至11月底,华北地区玉米价格较10月低点普遍上涨,幅度达到350~400元/t。与此同时,东北地区贸易商倾向于给临储交粮,临储收购进展迅速也导致东北用粮企业的送粮车辆大幅下降,纷纷提价收购玉米。两大产区玉米价格走高,也传导至销区,11月销区玉米价格止跌回升。

(三)10月份进口玉米数量显著下降,替代谷物进口环比下滑 海关数据显示,2015年10月份我国进口玉米4.29万t,环比下降74.73%,同比下降62.45%。目前2015年的玉米配额基本用完,后期仅剩零星玉米到港,预计2015年1—12月进口玉米460万t,同比增长77%。

海关数据显示,2015年10月份我国进口高粱、大麦和DDGS数量分别为68.19万t、99.84万t和66.02万t,环比分别下降39.48万 t、29.69万 t和27.33万t。监测显示,未来两个月进口DDGS进度略有放缓,预计月均到港量在55万t左右;但高粱和大麦到港量仍然庞大,月均到港量仍在100万t左右。2014年我国进口高粱、大麦和DDGS总量为1660万t,预计2015年上述产品进口总量将达到3000万t,增幅达81%。剔除掉部分用于酿酒的大麦,折算后2015年上述进口产品预计能够替代饲用玉米2266万t,同比增加1178万 t,增幅 108%。

(四)美国农业部报告利空,CBOT玉米价格下跌 美国农业部11月份供需报告显示,2015/16年度美国玉米产量为136.54亿蒲式耳,比上月上调0.99亿蒲式耳,是历史第三高的水平;由于需求疲软,美国农业部还调低玉米出口和乙醇行业的玉米用量预测数据,从而使得期末库存调至17.6亿蒲式耳,比上月上调2亿蒲式耳,是10年来的最高水平。此外,美国农业部还把2015/16年度的全球玉米期末库存数据上调2410万t,为2.119亿t,这对市场价格也非常利空。投机基金在芝加哥玉米期货和期权市场上进一步大幅减持玉米净多单,推动CBOT玉米价格下滑。11月30日,CBOT 3月合约报收于372.25美分/蒲式耳,较11月2日下跌13美分/蒲式耳,跌幅3.37%。

二、小麦市场

(一)制粉企业小麦需求环比小幅增加,饲料企业小麦采购量很少 11月份,面粉消费仍处于淡季,但由于小麦价格上涨,面粉价格随之走高,部分面粉经销商增加备货,促使面粉厂提高开工率,面粉加工企业小麦需求环比小幅增加。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监测,11月底面粉加工企业整体开工率为53%,较10月底增加3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高3个百分点。面粉加工企业的面粉库存仍偏低,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监测,11月底面粉加工企业的整体小麦库存指数为37.5,10月底为47.5,上年同期为60.0。

11月份小麦饲用需求降至谷底。11月份华北地区多数饲料企业没有采购小麦。11月份玉米价格为1900~2050元/t,而小麦价格为 2350~2450元/t,玉米小麦的负价差较大,小麦没有价格优势。此前小麦价格具备一定优势的江淮地区,因为玉米价格下跌,也使小麦失去了成本优势,小麦饲用量减少。

(二)11月份临储成交量仍处谷底 11月份,托市小麦共交易4次,总成交量为0.8万t,平均每周成交0.2万t,而9月份的托市小麦成交总量为1.8万t,平均每周成交0.9万t。

11月份,托市小麦成交量减少,处于谷底。河南2014年产托市小麦以底价成交计算,进厂价估计在2600元/t以上,而目前市场粮源进厂价格为2350~2400元/t,显著低于托市小麦,用粮企业无意采购。

(三)农户售粮减少,贸易商观望情绪浓重11月份,农户售粮减少。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监测,11月底主产区农户售粮进度为70%,上年同期为73%。华北黄淮地区11月份经历长期雾霾雨雪天气,农民售粮受阻,售粮进度同比减慢。11月份,贸易商小麦库存量是过去几年中最低水平,目前贸易商以观望为主。

(四)11月份新小麦价格明显上涨,预计12月价格仍将逐渐走高 11月份,小麦价格触低回升。11月底,河北石家庄地区大型制粉企业二等小麦进厂价2420元/t,较10月底上涨70元/t;山东济南地区进厂价2420元/t,较10月底上涨50元/t;河南郑州地区进厂价 2420元/t,较10月底上涨70元/t。11月上旬,小麦市场供应减少,需求稳中有增,小麦价格上涨。

(五)11月份美国小麦期货价格大幅下跌11月份,美国小麦期货价格大幅下跌。美国农业部11月份市场供需报告利空小麦市场。同时美国小麦产区并未出现过去两年的寒冷天气,利于冬小麦出苗分蘖,利空小麦价格。北半球其他小麦主产国冬小麦播种面积稳定,以及阿根廷新总统承诺取消阿根廷小麦出口关税,对小麦价格构成压力。11月底,CBOT软红冬小麦3月合约报收于476.00美分/蒲式耳,一个月累计下跌49.75美分/蒲式耳,累计跌幅为9.5%。

三、大豆市场

(一)USDA大幅上调美豆单产,11月美豆价格低位震荡 USDA 11月报告意外上调2015/16年度美国大豆单产至48.3蒲式耳/英亩的纪录水平,高于大多数市场机构的预计。受此影响,CBOT大豆期价再次下跌至850美分/蒲式耳的低位。但由于目前正处美豆出口窗口期,加之EPA生物柴油补贴政策支撑豆油价格,共同带动美豆价格在11月下旬出现反弹。11月30日,美湾大豆12月船期对我国C&F报价377美元/t,合完税成本2906元/t,较月初下跌 24元/t。

美豆价格上涨至900美分/蒲式耳左右之后,美国农户销售积极性有所恢复。贸易商称,近期市场表现促使农户降低了对后期价格的预期,因此开始加快大豆销售。预计短期内大豆价格反弹乏力,但也不具备大幅下跌的动力,预计在850~900美分/蒲式耳区间震荡。后期走势一要取决于南美主产区天气状况,二要取决于各国的货币政策。

(二)到港量恢复,11月大豆压榨量增至695万t 11月大豆到港量环比增加34%,部分大豆供给中断的压榨企业陆续恢复生产。11月整体开机率呈现先下降再回升的节奏,压榨总量达到695万t,高于10月的680万 t和去年11月的600万t。大豆库存经过10月的大幅下降之后,本月增加35万 ~560万t。

预计12月我国大豆到港量及压榨量均将环比增加。到港量预计在850万t以上,压榨量将增至715万t左右,大豆库存将增加至680万t左右。进入1月之后,大豆到港量将季节性下降。目前1—2月采购量较为有限,但由于库存庞大,大豆供给仍较为充足。此外,目前大商所5月合约盘面压榨利润偏低也影响厂商采购及压榨积极性。

(三)豆粕、豆油库存小幅增加,后期价格仍将承压 11月国内豆粕库存小幅增加50万~285万t,折算11月豆粕消费量500万t左右。临近春节,禽畜出栏节奏加快,后期养殖规模将有所减小,将影响豆粕需求。但由于玉米价格受到临储政策的支持较11月初上涨近200元/t,饲料企业将再次小幅上调蛋白原料的添加比例。综合来看,春节前豆粕需求将呈稳中有降的趋势,后期豆粕库存仍将增加。

随着11月下旬国内棕榈油价格上涨,进口利润显著恢复。11月棕榈油进口量在55万t左右,12月或将进一步增至65万t。油脂供给较此前预计更为充足,影响到豆油消费。11月豆油库存小幅下降后月底再次回升至104万t,预计12月仍将小幅增加。

四、12月份粮油市场展望

(一)玉米市场 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为38116.6千公顷,较上年增加1040.5千公顷,增幅2.8%。2015年全国玉米每公顷产量达到5.8919 t,较上年增加74.9公斤/公顷,较上年增长1.3%。2015年全国玉米产量为22458.0万t,较上年增加893.4万t,较上年增幅4.1%,创下历史最高水平。

受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国内外价差居高等根本性因素影响,玉米消费增长速度将保持较低水平。由于国内畜禽存栏有望回升,加工企业开工率也将有所扩大,而且玉米价格下跌有利于扩大下游消费,产品出口和抑制替代谷物进口快速增长,2015/16年度国内玉米消费有望恢复性增长。12月份预计,2015/16年度国内消费总量为17923万t,较上年度增加921.8万t,增幅5.4%。预计国内玉米饲料消费为10600万t,较上年度增加600万t,增幅6.0%。预计国内玉米工业消费为5350万t,较上年度增加300万t,增幅为5.9%。

受国内玉米价格下跌以及国家加强替代谷物进口管理的影响,2015/16年度 (10月份到次年9月份)国内对大麦进口数量预计为650万t,与上月持平,将较上年减少336万t;对高粱进口数量预计为600万t,较上月减少100万t,将较上年减少400万t左右。替代谷物进口和消费的减少,有利于恢复国内玉米的消费。

12月份预计,2015/16年度我国进口350万t玉米,与上月持平,较上年度减少201.6万t,减幅36.5%。国内玉米供应充足,库存压力较大,玉米价格下跌,总体上抑制国内玉米进口需求。由于玉米产量的大幅增长,玉米需求相对疲软,预计2015/16年度玉米结余量4885万t,较上年度减少230万t。国内玉米供过于求的局面仍难以扭转,国内玉米供求调整需要更长的时间。

(二)小麦市场 12月份,面粉需求将迎来消费旺季,制粉企业的小麦需求预计较11月份增加。市场粮源将继续逐渐减少,且面粉加工企业库存普遍偏低。整体上看,12月份的小麦市场供需趋紧,小麦价格存在上涨基础。

(三)大豆市场 2015/16年度,我国大豆新增供给量预计为8900万t,其中国产大豆产量预计1100万t,大豆进口量预计7800万t。该年度大豆榨油消费量预计为7600万t,较上年度增加400万t和5.6%,其中包含250万t国产大豆及7350万t进口大豆;食用大豆消费量预计为1120万t,饲料大豆消费量预计为320万t,年度大豆供需缺口预计为200万t。

2015/16年度,我国豆粕新增供给量为5972万t,较上年度增加312万t,其中豆粕产量预计为5972万t。该年度饲用豆粕消费量预计为5600万t,较上年度增加250万t,年度国内总消费量预计为5750万t,较上年度增加255万t。该年度豆粕出口量预计为200万t,年度国内豆粕供需结余量预计为25万t。

2015/16年度,我国豆油新增供给量预计为1490万t,较上年度增加87万t。其中豆油产量预计为1400万t,豆油进口量预计为90万t。该年度豆油食用消费量预计为1340万t,工业及其他消费量预计为125万t,年度国内豆油供需结余预计为13万t.

猜你喜欢
临储蒲式耳玉米价格
玉米价格每吨暴涨千元 背后发生了什么
玉米价格开始上涨了
市场先弱后强 玉米价格是否大幅上涨
美国:苹果库存增长8%
我国玉米临储收购量创新高库存压力凸显
政策将成玉米市场“引路者”
今年玉米临储政策或提前公布
2014年临储油菜子价格或降
美国农业部预计2013~2014年度美国饲用粮产量将创纪录
美国:2013年苹果产量预计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