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液神经元性烯醇化酶生物参考区间的建立*

2015-01-25 05:58曹艳菲张丽娜董秀鹏寇筱囡曹秀华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5年10期
关键词:脑脊液区间实验室

曹艳菲,陈 刚,张丽娜,董秀鹏,寇筱囡,崔 颖,曹秀华

(大庆油田总医院:1.检验科;2.神经外科,黑龙江大庆163001)

生物参考区间是解释检验结果信息的基本尺度和依据之一,可靠的生物参考区间有助于为患者和健康体检者提供明确的指引[1-2]。因此,建立可靠的检验项目生物参考区间十分必要。《ISO15189:2012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指出,生物参考区间是取自生物参考人群的值分布的规定区间,一般定义为95%区间,特定情况下,可采用其他宽度或非对称定位的参考区间[3]。某些情况下,只有生物参考限才是重要的,如确定参考上限后,相应参考区间即为小于或等于参考上限。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文件《C28-A2临床实验室如何确定和建立生物参考区间核准指南(第2版)》指出,确定参考值或参考区间应保证所选择的样品组来源于健康人群[4]。然而,出于不同的目的,确定参考值或参考区间的样品组,可来源于健康人群,也可来源于处于其他生理状态下或病情情况下的人群[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是神经元损伤的敏感标志[6]。脑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受损时,脑脊液和外周血NSE水平明显升高[7]。脑脊液NSE可作为肿瘤标志物,也可用于辅助诊断脑部肿瘤和转移瘤,以及判断脑损伤程度[8-9]。由于缺乏国内外公认的脑脊液NSE生物参考区间,影响了该指标的临床应用。本研究依据NCCLS C28-A2文件,建立了适用于本实验室的脑脊液NSE生物参考区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0月至2014年5月因怀疑颅内感染、颅脑损伤及缺氧缺血性脑病于本院住院治疗,但最终均经血常规、生化检验、脑脊液常规检查及脑电图、CT等检查排除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120例,男66例、女54例,年龄1~78岁。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及检测 所有受试者均于入院24~48h内、未接受任何救治措施之前,在无菌条件下腰椎穿刺采集脑脊液3mL,3 000r/min离心10min,分离上清液,采用罗氏公司E170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检测NSE水平。每位受试者在标本采集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

1.2.2 质量保证 E170全自动免疫分析仪NSE检测项目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评、罗氏公司全球室间比对,结果均为满意。临床标本检测前均进行室内质控品检测,且检测结果在控制范围内。所有检测操作步骤均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5]。

1.2.3 生物参考区间的建立和评审 (1)离群值检验:当采用非参数方法建立参考区间时,应以1/3规则对数据进行离群值判断。极端观测值(最大值或最小值)和与其相邻的极端观测值(第二大值或第二小值)之间的绝对差值作为D值,所有观测值的全距(最大极值和最小极值的差值)作为R值,D/R值的1/3即为判断离群值的临界值[4]。(2)性别因素检验:对所得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如性别因素对结果有影响,则需按不同性别分别建立生物参考区间。(3)年龄因素检验:对所得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如年龄因素对结果有影响,则需按不同年龄段分别建立生物参考区间。(4)建立生物参考区间:依据NCCLS C28-A2文件的要求建立生物参考区间。(5)生物参考区间评审:依据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CL38:2012文件的要求对建立的生物参考区间进行评审。

2 结 果

2.1 数据一般观察 120例患者脑脊液NSE浓度频数分布见图1。患者脑脊液NSE浓度分布呈偏态分布,所以采用计算第2.5个百分位数、第97.5个百分位数的方法确定参考区间。但因NSE低值无特殊的临床意义,故统计的生物参考区间采用单侧限,即低于高限(第97.5个百分位数)。

图1 120例患者脑脊液NSE浓度频数分布图

2.2 离群值检验 120例数据经D/R值的1/3规则判断,未发现离群值。

2.3 性别因素检验 将全部数据按性别分为2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性别因素检验,P值大于0.05,说明脑脊液NSE浓度在不同性别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脑脊液NSE浓度性别因素方差分析

表2 脑脊液NSE浓度年龄因素方差分析

2.4 年龄因素检验 将全部数据按年龄分为2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年龄因素检验,P值大于0.05,说明脑脊液NSE浓度在不同年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2.5 建立生物参考区间 脑脊液NSE浓度呈偏态分布,采用单侧限建立生物参考区间,即0至第97.5个百分位数,建立的生物参考区间为0~3.14ng/mL。

2.6 生物参考区间评审 根据CNAS CL38:2012文件的要求,选择20份健康者脑脊液标本进行生物参考区间评审,结果显示,20份标本检测结果均在建立的生物参考区间范围内。

3 讨 论

生物参考区间是解释检验结果临床意义的重要依据,临床实验室建立正确的、具有适用性的生物参考区间十分重要。在建立生物参考区间时,应考虑生物学因素(如年龄、性别、民族等)导致的参考区间的差异,以及不同检验系统间的差异等[10]。简单地引用文献或直接采用厂商给定的参考区间是不可取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临床实验室应尽可能建立自己的参考区间[11]。本研究建立参考区间所采用的方法参照NCCLS C28-A2文件,其制定的方法是目前具有极高标准化程度的方法之一,且可操作性较强,适合临床实验室的推广使用[12-14]。在制定检验项目参考区间前,应充分了解项目的临床意义,并定期邀请临床医师参加生物参考区间的评审工作,从而弥补检验科临床信息不足的缺陷,保证生物参考区间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本研究参考NCCLS C28-A2文件建立生物参考区间,再参照CNAS CL38:2012文件的要求进行参考区间评审,从而能够为临床提供可靠的生物参考区间。上述方法科学、实用,能够从多途径保证生物参考区间的可靠性、准确性,受到临床的认可。

[1] 魏有仁.参考值的几个基本问题[J].中国实验诊断学,1997,1(1):44-46.

[2] 冯仁丰.临床检验质量管理技术基础[M].上海: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004:136.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ISO15189:2012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2.

[4] National Commit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s.C28-A2 How to define and reference interval in the clinical laboratory[S].Wayne,PA,USA:NCCLS,2000.

[5] 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1.

[6] Casmiro M,Maitan S,De Pasquale F,et al.Cerebrospinal fluid and serum neuron-specific enolase concentrations in a normal population[J].Eur J Neurol,2005,12(5):369-374.

[7] Zurek J,Fedora M.The usefulness of S100B,NSE,GFAP,NF-H,secretagogin and Hsp70as a predictive biomarker of outcome in children with traumatic brain injury[J].Acta Neurochir(Wien),2012,154(1):93-103.

[8] 于芸,韩如泉.生物标志物在创伤性颅脑损伤中的应用[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3,34(2):126-129.

[9] Wang X,Xu G,Li H,et al.Reference intervals for serum creatinine with enzymatic assay and evaluation of four equations to estimate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in a healthy Chinese adult population[J].Clin Chim Acta,2011,412(19):1793-1797.

[10] Molyneux S,Lever M,Florkowski C,et al.Plasma total coenzyme Q9 (CoQ9)in the New Zealand population:reference interval and biological variation[J].Clin Chem,2007,53(4):802-803.

[11] Martinez-Morillo E,Diamandis A,Diamandis EP.Reference intervals and biological variation for kallikrein 6:influence of age and renal failure[J].Clin Chem Lab Med,2012,50(5):931-934.

[12] 陈桂山.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生物参考区间适用性验证探讨[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8,31(2):170-174.

[13] 徐华建.建立实验室内不同凝血检测系统生物参考区间的探讨[J].重庆医学,2010,39(24):3338-3339.

[14] 黄雪珍.电化学发光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12-5的生物参考区间适用性验证[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6):661-662.

猜你喜欢
脑脊液区间实验室
你学会“区间测速”了吗
全球经济将继续处于低速增长区间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脑脊液引流在早期颅内破裂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
PC-MRI对脑脊液循环的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