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云县建立河道长效管理机制的探索

2015-01-26 16:45王如新王春柏宁晓巍
中国水利 2015年12期
关键词:清障属地障碍物

王如新,王春柏,宁晓巍

(北京市密云县水务局,101500,密云)

为深刻吸取 2012年北京“7·21”特大自然灾害的经验教训,进一步加快中小河道治理进度,提高河道安全防汛能力,自2012年9月开始,北京市密云县水务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好河道清障工作的指示精神,在加快河道清障和中小河道治理的同时,积极探索建立河道长效管理机制。

一、密云河道基本情况

密云县位于北京的东北部,全县总面积2 229.45 km2,其中山区面积1 771.75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80%。县境内共有主要河流15条 (白河上游、白河下游、潮河上游、潮河下游、潮白河、安达木河、/牛河、红门川河、清水河、汤河、龙潭沟河,白马关河、蛇鱼川河、西沙河、错河)、中小河道216条。

近年,密云县大力开展中小河道治理工程建设,特别是从2012年实施为期4年的中小河道治理工程以来,治理力度不断加大,在有效提升全县河道防洪能力的同时,也为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旅游等各项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基础条件。但是面对治理进度不断加快的现实,在河道管理方面还存在许多相对滞后的问题。比如,河道治理后期维护责任不明确,管护资金缺乏等等,这为有效地保护和巩固河道治理成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此,在2012年实施中小河道治理工程的同时,密云县水务局着力建立和完善河道长效管护机制,确保治理成果能够长期发挥效益。

二、建立河道长效管理机制

一是建立了组织领导机构。根据北京市方案要求和全县统一部署,2010年,密云县建立了护水、护河、护山、护林、护地、护环境的“六护”机制,“六护”队伍主要包括管理人员、执法人员、管水员、生态林管护员、保洁员、乡村公路养护员、水环境保护员、垃圾分类指导员等。在推进河道治理工程进展的同时,充分发挥“六护”队伍的巡查管理作用,确保河道安全和行洪能力。

二是坚持严格的汛前检查。每年汛前,县防汛办都会联合各镇街对全县中小河道进行至少3次以上的全面检查,对发现的障碍物由属地政府进行及时清理,有效地预防了河道出现大面积淤堵,确保了汛期行洪畅通。

三是坚持有效、及时地清除障碍物。按照“谁设障、谁清除”的原则,属地政府对发现的障碍物落实责任人、责任时限,责令相关单位或个人限期清除。县防汛办也对清障工作进行跟踪检查,确保了河道清障工作能够扎实有效地开展。2011 年,北京“7·24”特大降雨之后,密云县部分河道发生了新的淤堵,为此,各相关部门及镇街联合进行了河道障碍物的排查清理工作,有效消除了防汛隐患,也为应对强降雨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是坚持加强河道的日常管理。充分发挥县防汛办、属地政府、水务站、管水员、“六护”人员的河道监督管理作用,形成合力。加大对河道的检查巡查力度,对河道内乱扔垃圾、盗采砂石、违法建设等行为进行及时制止和处理,有效预防了违章建筑物和淤堵等各类障碍物的形成。

五是坚持加强沿河群众的宣传教育。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防汛宣传周”等重大水事活动,加大防汛安全和水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力度,向沿河单位及村民发放宣传材料,讲解法律知识,进一步增强了单位及个人的守法意识和防汛意识,为防止人为破坏河道、设置障碍物等行为的发生打牢了思想基础。

六是确立了目标及时限。按照“水务牵头、属地主责、部门联动”的原则,密云县河道长效管理工作由镇政府具体负责,水务、国土、财政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确保河道管理及时有效。

七是坚持依法清障。按照北京市提出的“两个必须”(即主河槽内的障碍物必须清除,两堤内的障碍物必须清除)的要求,密云县又提出了“三个避免”(即坚决避免借中小河道治理之名,对树木乱砍滥伐;坚决避免借清理河道清淤清障之名,对砂石料进行私挖乱采;坚决避免在河道治理过程中“前清后堵”,形成新的堆积物)。同时,各相关部门也加强对河道清障工作的监督检查,切实做到了依法清障。

八是建立台账制度。按照市县有关精神,密云县制定了河道管理台账,做到了所清河道及新产生的河道障碍有文字、标图、照片,力求内容全面详细,表格图片清晰。确保河道发现新障碍物后能够及时发现,及时清除。

九是完善监督制度。建立了属地管理责任制度、例会制度、监督检查制度和责任单位责任人公示制度。要求属地镇政府向有关部门及时上报河道巡查情况,不得瞒报、漏报、虚报。

三、取得的成效

从2012年9月开展中小河道治理工程以来,密云县高度重视中小河道治理资金的投入,目前已在中小河道治理方面累计投入资金61 106.93万元(不包括9座小水库除险加固),共治理河道131条,治理总长686.05 km。已治理的河道防洪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河道及周边环境明显改善,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保障。

一是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得到提升。龙潭沟河、汤河、清水河(二期)、沙峪里河等河道以及128条中小河道经过治理后,全部达到了1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9座小水库通过除险消隐工程,消除了安全隐患,为发挥正常调蓄能力提供了安全保障。在近两年的防汛工作中,已治理的河道行洪通畅,小水库安全调蓄能力有效提升,有力保证了河道周边及小水库下游村庄安全,为全县连续实现安全度汛目标奠定了基础。

二是河道周边环境得到改善。在中小河道治理中,密云县坚持河道治理与生态建设相结合,通过中小河道清淤清障,使原先河道内的阻水树木、淤积物得到彻底清除,使河道及周边环境明显改善。特别是在汤河治理过程中,在满足河道正常行洪的前提下,又立足于生态治河,使治理后的河道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水景观。

三是推动当地旅游等产业的发展。在中小河道治理过程中,坚持河道治理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为当地旅游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特别是汤河经过生态治理,与2014年10月1日正式运营的古北水镇相辅相成,相互辉映,为带动当地旅游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古北水镇目前已成为首都著名的旅游景点。

四是群众参与增加了工资性收入。坚持中小河道治理与农民致富相结合,按照“水利建设,全民参与”的指导思想,各镇街广泛动员村民参与水利建设,既增强了水利设施的保护意识,又增加了自身的经济收入,为促进当地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作用。

四、下一步工作

在下一步工作中,密云县将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指示精神,严格按照“两个必须”“三个避免”的工作要求,在继续推进中小河道治理的同时,不断建立完善的河道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已经治理的河道不受破坏。

一是落实管护主体。积极做好已治河道产权的移交。按照有关规定,将治理后的河道向属地乡镇和相关村队移交,明确河道的管护主体。

二是明确管护责任。按照相应职能,对河道管护责任进行分解。要发挥属地镇政府的主体责任和县水务部门的监管责任。

三是形成工作合力。要充分整合属地镇政府、相关部门、各流域水务站、农民用水合作社、管水员以及“六护”人员等各方力量,建立联动工作机制,确保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四是加强宣传教育。积极开展中小河道后期管理的相关知识宣传和培训,重点加大对各村队居民的宣传力度,增强保护河道设施的意识,形成“保护河道、人人有责”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是加强监督检查。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及时发现和查处河道内非法排污、破坏河堤等违法行为。通过有力执法,形成违法必究的高压态势。

猜你喜欢
清障属地障碍物
复杂环境下清障施工方案的选择及其对基坑安全性的影响
高速公路清障救援机制建设及其经济社会效益研究
属地管理不是“万能筐筐”
高低翻越
SelTrac®CBTC系统中非通信障碍物的设计和处理
赶飞机
基层队站班组HSE属地标准化创建
属地管理在钻井施工现场的应用
基于“互联网+”的高速公路清障业务管理平台设计
输电线路属地化管理与实践国网信阳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