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价值

2015-01-26 19:53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27期
关键词:醛固酮拮抗剂内酯

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价值

乔 瑶

目的分析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经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螺内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6%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5.6%,治疗组治疗后6MWD较对照组延长,心功能较对照组改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治疗,临床价值高。

螺内酯;慢性心力衰竭;临床价值

慢性心力衰竭是目前危及人类健康的主要心血管疾病,临床认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关键是要改善交感神经系统,调整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现笔者以45例慢性心力衰竭为例,采取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治疗,其效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于2014年6月~2015年2月到我院就诊,与纽约心脏病协会[1]中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相符;男58例,女32例;年龄40~76岁,平均(61.3±6.9)岁。患者治疗前未长期规范使用硝酸酯类制剂、醛固酮拮抗剂等药物;肝肾功能正常;排除风湿性心脏病及其他因素导致的瓣膜病变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处理,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需积极加强患者的健康宣教,帮助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适宜运动,戒烟忌酒,充分休息,注意健康卫生。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利尿、扩血管、强心,予以β-受体阻滞剂、转换酶抑制剂等基础药物治疗,期间适当降压、控糖、降血脂。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治疗,用药20 mg/次,1次/d。两组患者共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并测量患者6 min步行距离(6MWD),及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IVEF)。

1.4 效果判定[2]

显效:患者症状改善,心功能提高2级以上;有效:心功能提高1级;无效:心功能无变化或加重。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研究数据,计量资料用()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时,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对比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5.6%(43/45),即显效30例,有效13例,无效2例;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5.6%(34/45),即显效13例,有效21例,无效11例;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各指标改善情况分析

治疗组6MWD(384.5±24.6)m,LVEDd(40.1±3.6)mm,LVEF(48.1%±4.5%);对照组6MWD(305.6±18.9)m,LVEDd(48.9±4.1)mm,LVEF(36.7%±3.6%);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无肝肾功能异常等严重不良反应,仅个别患者出现头痛、头胀不适等症状,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年来对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发现,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有多种因素参与,主要因素是激素系统持续长时间增强。相关医学研究[3]证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多会出现“醛固酮逃逸”现象,而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关键是要改善交感神经系统,调整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因此采取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则可作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药物。

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是治疗心力衰竭的常用药物。慢性心力衰竭会促使患者醛固酮合成和释放,醛固酮增加会在短期内增加患者心排量,而长时间高水平醛固酮会导致水钠潴留,电解质紊乱,致心衰进一步加重。且相关研究发现醛固酮拮抗剂可降低压力反射性心动过缓的反应性,减轻副交感神经,避免发生心源性猝死。

螺内酯与醛固酮的化学结构相似,作为醛固酮的竞争性抑制剂,通过与醛固酮竞争性结合细胞胞浆盐皮质激素受体,抑制醛固酮-受体复合物的形成;通过采用螺内酯,对醛固酮负反馈的抑制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心功能。在此次研究中,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5.6%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5.6%,治疗组治疗后6MWD较对照组延长,LVEDd较对照组降低,LVEF较对照组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结果看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心功能,增强患者耐受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而且螺内酯口服吸收良好,其药物作用能维持2~3 d,无活性代谢产物经肾脏和胆道排泄,约有10%以原形从肾脏排泄,因此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不会增加患者的药物毒副作用。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无肝肾功能异常等严重不良反应,仅个别患者出现头痛、头胀不适等症状,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总而言之,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不会增加患者的治疗风险,效果良好,可改善患者心功能。

[1]范妹丽,陈思娇,陈婕,等. 醛固酮拮抗剂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2,21(6):607-609.

[2]魏恒山. 螺内酯应用于慢性心衰的不良反应调查研究[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3):230-231.

[3]李晖,方秀.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对慢性心力衰竭远期预后的影响[J].北方药学,2013,10(7):31.

The Clinical Value of Aldosterone Antagonist Spironolacton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QIAO Yao Changchun City Shuangyang District Hospital,Changchun 130600,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linical value of aldosterone antagonist spironolactone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Methods90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4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therapy, the treatment group based on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spironolactone treatment.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75.6%,and the heart function was improved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re was no serious adverse reaction during the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ConclusionThe use of aldosterone antagonists spironolactone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has clinical value.

Spironolactone,Chronic heart failure,Clinical value

R541.6

B

1674-9316(2015)27-0082-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5.27.060

130600 长春市双阳区医院

猜你喜欢
醛固酮拮抗剂内酯
高醛固酮血症与代谢性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玉米上的应用技术
醛固酮可通过NLRP3炎症小体诱导小鼠肝星状细胞活化和肝纤维化
穿心莲内酯滴丸
穿心莲内酯固体分散体的制备
治疗心力衰竭新药: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及脑啡肽酶双重抑制剂LCZ696
HPLC同时测定羌药川木香顺气丸中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的含量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原发性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治疗重症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
松龄血脉康胶囊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高血压的系统评价